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七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0648738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8.15KB
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七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七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七含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七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
七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融汇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孟子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永嘉学派的叶适说:
“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
”王夫之说:
“诚与道,异名而同实者也。
”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
我们今天进行诚信文化建设,要善于面对和运用传统文化这个巨大的价值资源和历史现实。
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诚”是这个文化体系的一个核心价值,具有轴心性。
《礼记》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具体地说,从社会价值论角度看,我们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个体价值主体性的涵育。
“正心诚意”,诚信、真诚、诚实是个体人格育成的必备品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诚的品质。
诚是一种目的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是现代人格建设的构成性因素。
诚即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
诚的反面是虚假和欺骗,主体责任的缺失和泯灭。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诚的本义是真,可以从真实、真诚和真理三个层面挖掘诚的价值意蕴。
一个高尚、伟大和充满理想的人格一定是以真实、真诚和追求真理为基础和底色的。
我们需要把“三真”熔铸到新时代新型人格的塑造中。
二是价值主体间的融通性。
与传统社会的封闭、稳定、确定、连续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变化、断裂和不确定的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
当代诚信文化建设有助于主体间增进可交流性、可合作性、可识别性和可确证性。
没有现代性的诚信体系,人格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将不复存在,碎片、断裂、虚假的主体人格将使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价值运行无法展开。
三是社会价值主体性重建。
诚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价值原则。
科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以现代诚信体系建设为支撑。
我们必须把传统文化中的“诚”提炼升华为现代文明中的诚信价值,使其融入现代法治体系、经济运行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和文化建设体系。
有了完备的诚信体系建设,我们的社会才可能是一个安全、和谐、自由、公正、美好、幸福的社会。
互联网、大数据、高级算法和各种智能管理系统为现代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这是问题的一个积极方面。
另一个应该警惕的方面是,诚信技术体系建设中个体价值主体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包括对个体人格价值的尊重、自由价值界限的守护、生命价值的看护和隐私等个人权利的保护。
没有这个方面,现代文明社会中很多美好的事物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离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社会越来越远。
应该说,我们今天倡导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不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然而,反观现实,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中国诚信文化建设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传统遗失、现代性缺失和审美迷失的危险,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参照系、更长远的目光、更深的理论层次、更宽广的胸怀,审视今天的现实,判断和选择未来的路径。
(摘编自庞井君《新时代诚信文化建设的
社会价值论意蕴》,《人民论坛》2018年3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诚”已被人们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B.“诚”的本义是真,一个高尚、伟大和充满理想的人格必须具备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等优秀品质。
C.“诚”是指现代社会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价值运行存在可交流性、可合作性。
D.与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不同,现代诚信体系建设有互联网、大数据、高级算法和各种智能管理系统为其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诚’已被人们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范围扩大,原文第一段是说“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立足社会价值的角度,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现代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的问题。
B.文章引用孟子、朱熹等人的名言意在阐明“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
C.文章对比分析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由此论述建立现代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D.文章从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两个方面,论述了倡导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项,引用朱熹的话意在阐明诚和真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以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为核心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
B.现代人格建设必须要在人格的塑造中融入真实、真诚和追求真理等构成性因素。
C.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正面临着深刻的挑战,促使现代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
D.只要有了完备的诚信体系建设,就能建设一个安全、和谐、自由、幸福的社会。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以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为核心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错,原文意思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C项,曲解文意,“促使现代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错,原文第四段是“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变化、断裂和不确定的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D项,绝对化,原文第五段是“有了完备的诚信体系建设,我们的社会才可能是一个安全、和谐、自由、公正、美好、幸福的社会”。
故选B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研制的“治霾”科技新成果——陶瓷基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DFR)“发动机医生”,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成为“治霾”利器。
这个黑龙江人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材料产品已成功抢占润滑油产业技术制高点,并远销国外市场。
“发动机医生”主攻方向是发动机节能减排。
黑龙江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存德介绍:
“简单地说,汽车发动机缸体经过长时间活塞运动会出现磨损,导致发动机出现漏油、串气、冒黑烟、烧机油、燃料燃烧不完全等现象,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
DFR材料就是加入汽车发动机内的‘工业味精’,它通过超精研磨,清理氧化物、油垢和积炭,提高发动机的密封性能,使油料、燃气燃烧充分,从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进而减少由于发动机尾气排放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染。
”
(摘自《科技日报》)
材料二 195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196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
直到1970年,在美国民众的努力下,《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出台,它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
它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案设立了联邦环境保护署,赋予了其实在的管理权力。
针对雾霾污染,加州政府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严格的《污染防治法》以及《加州洁净空气法》。
这些在美国后来的空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空气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虽然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空气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下,空气质量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
针对此,美国环保署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多次修订《清洁空气法》,每次修订都对空气质量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各州要求实行更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条例。
美国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
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推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RECLAIM),由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对纳入交易机制的工厂的排污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从而强制排污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排放指标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
这一机制对控制固定污染源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自《合作经济与科技》)
材料三 一场抗击雾霾的“战争”正悄然展开。
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名为“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目前正在朝阳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将择期与公众见面。
该塔高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可被压缩做成黑色宝石。
雾霾净化塔似乎只是一件艺术品,只有艺术没有环保。
据报道,在全国像“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这样的治霾“神器”并不少,如今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项目如期封顶。
有人预测,随着“减霾在行动”越来越迫切,与雾霾净化塔类似的装置将会在一些地方大增。
事实上,与其争相建设雾霾净化塔,不如在雾霾产生的源头上多下治理功夫,如下大力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抓好工地扬沙和渣土车洒漏的整治。
(摘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发动机医生”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润滑油产业技术的排头兵,是治霾的利器。
B.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法案,法律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
C.美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进行有效监管。
D.荷兰艺术家设计的空气净化塔为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它收集到的雾霾可被转化为宝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原文材料二为“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B项“法律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错误,存在差异的不仅有标准还有法律的实行。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发动机医生”有为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功效,加入DFR材料,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
B.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对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质名单都有详细的说明,也规定了燃料的生产。
C.中国目前治理雾霾的方法更多为科技消霾,而美国政府更多从法律和市场两个方面进行治理,为治霾提供根本保障。
D.与其制造治理雾霾的科技产品,不如从源头治理雾霾,可在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上多下工夫,抓好扬沙和洒漏的治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错,应为《清洁空气法》,而非其他治理空气的法案。
6.有人认为治理雾霾需要体制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治理。
也有人说运用高科技治理雾霾,切实有效。
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答案 观点一:
需要体制保障。
①可以出台有关治霾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障。
有效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有效监管,得到全民的重视。
②引入市场机制,实时有效地监管排污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其排放额度进行明确规定。
观点二:
用高科技治霾。
①利用“发动机医生”和雾霾净化塔等高科技产品,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大力净化空气。
②推广涉及空气污染的控制技术,有效监管机动车尾气排放,将高科技产品进行全民推广。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若是认同第二种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结合中国实际,谈科技治霾的方法。
若是认同第一种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二,借鉴美国联邦政府的做法,谈出台治理空气污染的法律和引入市场机制,对治理雾霾进行有效的体制保障。
两个角度都可以谈,但务必结合文本谈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记住一棵树
非鱼
跑,继续跑。
那时你还叫刘秀。
你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汗水湿透了中衣,嗓子里有咸腥的味道。
身后是嘶喊声震天的追兵,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活着,成了你最奢侈的希望。
跑,继续跑。
远远地,山坡上有炊烟袅袅升起,你使劲咽了口唾沫。
炊烟于你,是一种残忍的诱惑,你既不能摆脱王莽的追兵,又不能进村去讨一碗粥喝,尽管你早已经饥肠辘辘。
跑,继续跑。
嘶喊声似乎小了远了,你瘫坐在田埂上,肚子越来越饿,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
仰头,是一株硕大的棠梨树,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晃。
你又咽了一口唾沫,急慌慌地揪下几颗啃起来。
呸——你又吐出来,小小的棠梨太酸了,还涩。
“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
”你扔掉手里的棠梨,长叹一声。
突然,一个妇人从山坡上袅袅向你走来,面若一轮明月,发髻高挽,手提一只黑褐色的陶罐。
你有些迷惑,这山野之上,怎么会有如此娴静貌美的妇人出现?
妇人微微一笑,问你:
“我给夫君送饭归来,见你在摘棠梨,可是饿了?
”
你点点头:
“可是……”
妇人说:
“我知道。
”
你看见妇人摘下十几颗棠梨放进她的陶罐里,找来一把干柴点燃。
不一会儿,罐里传来阵阵清香。
胃里的小鼠更加用力地咬噬,你口干舌燥,唾沫也没有了。
火熄了,罐凉了,妇人说:
“吃吧。
暂且可充饥。
”
端起陶罐,棠梨温暖的汁液流进嘴里、胃里,你吞食着果肉果核,如果可以,你甚至能吞了陶罐。
那一刹那,你忘了汉家天下,酸甜温暖的煮棠梨就是一切。
放下陶罐,你用宽大的袖口擦一擦胡须上的棠梨汁,欲道一声谢,可眼前早已没有了妇人的踪影。
你仰天长啸:
“哈哈,莫非上天来助我!
”
跑,继续跑。
此刻你气力大长,飞一样,在山坡上、塬上奔跑,一路向西。
追兵的嘶喊听不到了,伴随你的只有风。
风,不停地吹,吹过黄河两岸,吹过你冕冠上的旒,叮当作响。
哦,你已经是汉光武帝了。
锦衣玉食,如今你什么也不缺,可是,太官准备的八珍之味依然让你提不起胃口,你挥一挥宽大的衣袖:
“拿下去。
”太官属下的大官丞已经换了五个,还要怎么样?
棠梨,对,就是棠梨,是那位妇人为你在陶罐里煮出来的棠梨啊。
你舔了舔嘴唇,仿佛那酸甜温暖还在。
怪不得太官,他哪里知道你的威仪荣华之下,掩藏着什么,那一路的逃亡,有过多少的生死瞬间,那一罐棠梨,才是永远的美味。
再次来到那座小山村,前去打探的人却回报:
“村里没有此人。
”派了更多的人,再找,依然是没有这个人。
你弃辇登上那座小山,站在山顶上,村庄里鸡犬之声相闻,绿树掩映,细细的炊烟从树梢上升起来。
慢慢从山上向下走,你来到了那株棠梨树前,早春时节,雪白的棠梨花将整棵树笼罩,金黄的连翘在山坡上绽放,麦苗青青,蜂飞蝶舞,热闹非凡。
笑容在你的脸上绽放,如棠梨花朵般灿烂。
作为大汉的天子,子民安居乐业,你能不高兴吗?
找不到为你煮棠梨的妇人,但棠梨树在,不能当面感谢妇人,但村里的百姓在。
你下诏,赐给这个小村庄一个好听的名字:
罐煮梨村,免除村里所有的税赋、丁役。
得知这个消息,村里的老幼妇孺一齐跪在你面前,你一指那株硕大的棠梨树,说:
“我,是棠梨树上结下的果,你们,也是。
棠梨树佑护着召公,也佑护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罐煮梨。
”
后来,有人告诉你,那个美丽的妇人是荷花女的化身,是召公派来的。
你沉默良久,冲着罐煮梨村的方向拜了三拜。
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都不重要了。
你是刘秀,你是汉光武帝,你是大汉中兴之主,你是能把一棵树记在心里的人,这就够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点明刘秀的困境:
身体困乏,后有追兵,这也是他后来见到棠梨树先高兴后失落的原因。
B.小说开篇描写的刘秀的危险处境和后面“炊烟袅袅升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紧张气氛。
C.小说结尾部分描写了刘秀重回故地所见到的美丽景象,这既暗示了人物心情,也为后文情节作了铺垫。
D.小说结尾刘秀并没有找到那个妇人,前文实际已有多处暗示,如妇人的突然出现和消失及刘秀的感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的能力。
两处环境描写并没有形成对比,“渲染了紧张气氛”也不对,对“炊烟袅袅升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引出后面吃棠梨的情节。
8.小说中的“棠梨”具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棠梨是充饥止渴的美味食物,在困境中的刘秀眼中酸甜温暖的煮棠梨就是一切。
②棠梨是过去生活的象征,是对苦难生活的回忆和感恩,因为棠梨,刘秀才渡过了困境,因为棠梨,刘秀心怀感恩。
③棠梨是太平盛世的象征,雪白的棠梨花开放,棠梨树所在的村庄宁静、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答出一点得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分析“多重意蕴”的内涵。
“多重意蕴”一般包含两个方面:
基本意思和深层意思。
“棠梨”在文中初次出现是一种救命的食物,让刘秀终生难忘。
这也就让“棠梨”具有了另一层意味,即过去生活的象征。
而结尾部分明显又有升华,“棠梨”又和太平盛世紧密相连。
由此可得出答案。
9.小说是怎样叙述刘秀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以“你”的视角来叙事,拉近读者和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距离,增加亲切感;②以“跑,继续跑”为线索,引导读者进入刘秀的故事,更有紧张感,展现了刘秀从陷入困境到获得生机的变化过程;③多用心理描写和对话形式,使叙事更加集中,并能更准确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目首先要关注“叙述”这个关键词,然后从记叙方式的各个角度来回答。
首先从叙事人称角度(视角)来看,文章以“你”的人称来写,更便于故事的讲述。
然后从情节安排来分析,这篇文章以“跑,继续跑”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更有画面感、紧张感。
然后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文章在讲述中多处使用了心理描写和对话的形式,这样更利于表达感情,叙事也更集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
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
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
迁授编修。
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
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
“旧讲官董先生安在?
”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
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
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
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
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
有诏褒美,宣付史馆。
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
时政在阉竖,党祸酷烈①。
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
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
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
赠太子太傅。
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
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
其昌后出,超越诸家。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
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
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
人拟之米芾、赵孟頫云。
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
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 ①党祸酷烈:
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B.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C.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D.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断句时,可根据文意断句。
同时要注意把握语段中的谓语动词,并由此确定主语、宾语等。
还可结合关键词句,如具有对应或对偶关系的字句,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始”“后”两个字就构成对应关系,“后”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
“集……之长”,“长”后应停顿,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筳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其长官为礼部侍郎,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出阁”在文中指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
“出阁”在古文中意义丰富。
如皇子出就封国,阁臣出任外职,公主下嫁。
后“出阁”用为女子出嫁的统称。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其长官为礼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宦官在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时,他却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答案 C
解析 “却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说法有误,由原文可知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5分)
译文: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5分)
译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精准 押题 卷七含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