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x
- 文档编号:10646107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80.75KB
最新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x
《最新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数据(Data)是对客观世界的符号记录,是用于表示客观世界未经加工的原始事实。
2.信息(Information)是对数据经过解释或处理之后,对人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并赋予一定意义的数据。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①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②数据随介质的表现形式不同而不同,但信息却不因表现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异。
4.信息的基本属性
(1)事实性:
事实性是信息的第一属性;
(2)等级性:
通常把信息分为:
战略级、战术级和作业级。
(3)价值性: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有意义的数据,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4)可压缩性:
信息可以被浓缩、集中、概括及综合,而不丢失信息的本质。
(5)扩散性:
扩散性是信息的本性,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
(6)转换性
①当今社会信息无所不在,它与物质、能源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②物质、能源和信息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相互转化。
5.决策:
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行为,在一定的条件制约下,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从可能的选择方案中做出的决定,以求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6.决策过程四步骤
6.系统:
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事物(元素)的有机整体。
7.系统具有如下主要特性
(1)整体性:
系统是把原本不相关的元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2)目的性:
系统的组成都是有目的,即为了完成或达到某些目标。
(3)层次性:
通常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而这些子系统又可以由更小的子系统组成,层层相扣。
(4)相关性:
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8.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10.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面向管理决策
(2)综合性
(3)人机系统
(4)与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
(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11.一般的组织管理都是分层次的,人们通常将管理活动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作业层、管理控制层和战略控制层。
12.作业层信息系统主要有:
①事务处理系统(TPS)是支持作业层操作的主要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日常业务的记录、汇总、综合和分类。
②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办公人员处理和管理办公事务,实现文案工作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计算机硬件:
是关于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装置,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是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的物理载体。
2.计算机软件:
是计算机程序、数据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集合。
3.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督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泛指适用于各类不同应用领域的各种具体的应用程序及其文档。
4.云计算:
是IT基础设施(或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通过按需、易扩展的方式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5.计算机网络:
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和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6.计算机网络分类:
根据划分方法的不同计算机网络有不同的分类。
按覆盖面积,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7.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无论哪种网络,都必须通过传输介质的连接才能进行通信。
8.传输介质分类
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1)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2)无线传输的介质有:
无线电波、红外线、微波、卫星和激光。
9.网络设备
主要的网络设备有:
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
(1)中继器:
是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实现网络互连最简单的设备,其作用是将弱信号再生,并将再生信号发送到网络的其它分支上,以实现较长距离的传输。
(2)交换机:
交换机通常是指将多协议路由嵌入到硅片中,能提供桥接功能和在现存网络上增加带宽功能的互连设备。
(3)路由器: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
10.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它的结构主要有总线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等
11.数据库(Database):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12.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管理是有关建立、存储、修改和存取数据库中信息的技术,是指为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有关人员须进行的技术管理工作。
1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
是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创建、维护、查询和汇总等操作功能,并能够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保证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以及发生故障后的数据恢复。
14.概念模型:
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E-R模型方法)。
15.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一对一联系
②一对多联系
③多对多联系
6.完整性约束
数据完整性约束分为以下三类:
1)实体完整性:
2)参照完整性: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第3章企业资源计划
1.ERP中的第1个字母E,对应的是企业(enterprise)的E,从这一点可以看出ERP服务的对象是企业,而不是公司。
2.按照企业财产组织方式的不同,企业在法律上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1)独资企业(由单个主体出资兴办的企业);
(2)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兴办的企业);
(3)公司企业(即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企业)。
3.ERP的第二个字母R是resourcee(资源)的含义。
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优化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4.ERP的第三个字母P是Plan(计划)的含义。
5.在ERP中计划是分层次的,如下图所示。
6.MRP(物料需求计划)是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针对库存点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分时段优先计划物料管理方法。
7.MRPII
(1)MRPII称为制造资源计划。
(2)MRPII区别于MRP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MRPII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
第4章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
2.供应链管理(SCM)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3.供应链管理模块
供应链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供应链管理的需求管理
(2)供应链中的供给管理
(3)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
(4)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4.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主要包括:
(1)库存信息。
(2)营销信息。
(3)订单信息。
(4)产品信息。
(5)物流信息。
(6)其他信息。
5.供应链管理中信息输入技术主要包括:
(1)条形码技术
(2)EDI技术
(3)射频技术
(4)地理信息系统
(5)全球定位系统
6.条形码: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
7.EDI
也称为电子数据交换,是指按照统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
第5章决策支持与商务智能
1.决策过程:
就是获得信息后,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策略中做出决断,以求得到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
2.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方案设计、方案选择和实施改进4个步骤。
3.决策问题按其性质可分为如下三类:
(1)结构化决策问题
(2)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3)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①常见的结构化决策问题有预算分配、生产计划、企业的订货、进货和工资管理等。
②常见的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有厂址选择、产品选择等。
③典型的半结构化决策问题有开发市场、经费预算等。
4.组织管理的层次
一般的组织管理都是分层次的,人们通常将管理活动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作业层、管理控制层和战略管理层。
5.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定义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6.一般可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分为四种类型:
决策室、局域决策网、传真会议、远程决策。
第6章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
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
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
2.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
(2)方便性
(3)整体性
(4)安全性
(5)协调性
3.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能
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
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定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4.电子商务的系统构成
主要包括:
网络系统、用户、商家、认证机构、物流配送中心、网上银行等。
其中网络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5.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按照交易双方性质的不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企业对企业(B2B)的电子商务;
(2)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
(3)企业对政府管理部门(B2G)的电子商务;
(4)消费者对政府管理部门(C2G)的电子商务;
(5)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电子商务。
第7章信息系统开发与战略规划
1.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2)原型法
(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比较独立的阶段: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3.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
②质量保证措施完备;
③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
(2)缺点
①阶段回溯常发生;
②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③文档资料缺乏实用价值。
4.原型法
对企业需求进行简单快速分析后,利用先进的开发工具,构造出一个原型——初始模型,提供给用户评价和试用,在用户参与的情况下,按用户合理而又可行的要求,在试用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每次修改都使系统得到一个完整的新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5.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1)自行开发是由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项任务。
通过自行开发可以得到适合本单位需要的、满意的系统。
(2)委托开发是委托外部专门提供信息系统建立和维护的公司进行本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的一种方式。
(3)联合开发是由企业和有丰富开发经验的机构或专业开发人员共同完成开发任务的一种方式。
(4)购买现成软件包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有目的地购买市场上相对成熟的现成软件包。
所谓现成软件包是指预先编制好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供出售或出租的成套软件系统。
6.信息系统规划
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7.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目前使用最频繁的有三种方法:
(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8.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企业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它较早运用面向过程的管理思想,是现阶段影响最广的方法。
9.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实施步骤
第1步,识别企业目标;
第2步,定义企业过程;
第3步,进行业务过程的重组;
第4步,定义数据类;
第5步,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6步,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
第7步,完成BSP的研究报告:
第8章信息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
是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把复杂的对象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基本属性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2.系统分析的步骤可以分为:
(1)系统初步调查
(2)可行性分析
(3)详细调查
(4)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
(5)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3.可行性分析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进一步分析开发系统必需的资源和条件是否满足。
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可行性分析对于保证系统顺利开发、资源合理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4.可行性分析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入手,为系统开发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应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1)技术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是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衡量开发新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是否具备,也就是分析所提出的要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实现。
如硬件、软件、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等条件等。
(2)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要解决两个问题:
资金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资金可行性的工作是估算费用,计算开发新系统需要多大投资,目前资金有无落实。
经济合理性的工作是计算系统开支及新系统带来的效益,对开发项目的成本与效益作出评估。
(3)管理可行性
除了技术上、经济上的因素外,还有很多社会因素会对对系统开发产生影响,如一个企业领导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尤其是他们的信息意识如何,往往是新系统成败的关键。
一个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的领导会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问题,从提高组织的素质、增强组织竞争力的意义上看待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这样才能开发一个成功的系统。
6.详细调查所采用的方法
(1)研究资料法
(2)开调查会
(3)用户访谈
(4)问卷调查
(5)实地观察
(6)发电子邮件
7.组织结构分析就是为了详细了解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以及组织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通常用组织结构图来表示。
8.组织结构图就是把组织分成若干部分,首先标明行政隶属关系,然后逐步补充其它各种关系。
它形象地反映了组织内各机构、岗位上下左右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组织结构的直观反映,也是对该组织功能的一种侧面诠释。
9.数据流程分析需要借助一种结构化分析技术——数据流程图(DFD)来帮助描述。
10.数据流程图:
是以图形化的方式来刻画企业当前各业务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流,表示整个组织的数据过程。
它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11、数据流程图通过4种基本符号,即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存储。
12.数据字典:
是用来对数据流程图上每一个成分(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做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13.数据字典的作用:
数字字典和数据流程图共同构成了系统的逻辑模型。
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就不严格。
没有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也难发挥作用。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第9章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就是详细定义基于计算机的各种活动的解决方案。
在系统设计阶段,把系统分析过程当中得到的逻辑模型结合相应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详细的描述出来,并为系统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准备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
2.系统设计的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型
(1)从开发内容的角度看,系统设计可分为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两个层面。
(2)从设计任务的角度看,系统设计可以划分为总体性设计和详细性设计。
3.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
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注意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灵活性及可变性原则:
灵活性是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可变性是指允许系统被修改和维护的难易程度。
(3)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4)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不仅追求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效益,还应尽可能减少系统不必要的开销。
4.模块独立性
是指开发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没有过多的相互作用的模块,就可以做到模块独立。
5.在总体设计阶段我们经常使用如下几种图形工具
(1)层次图
(2)HIPO图
(3)结构图
6.HIPO图由两部分组成:
可视目录表和IPO图。
可视目录表给出程序的层次关系,IPO图则为程序各部分提供具体的工作细节。
7.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
(1)系统的吞吐量
(2)系统的响应时间
(3)系统的可靠性
(4)数据管理方式
(5)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6)单机系统还是多机系统
(7)地域范围
8.系统的吞吐量
每秒种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用TPS表示)。
系统的吞吐量越大,则TPS的值越大,同时也说明系统的处理能力越强。
9.程序框图,又称程序流程图。
它是用统一规定的标准符号描述程序运行具体步骤的图形表示。
是描述模块内部处理过程的主要工具。
10.代码的功能
(1)使用代码可以提高计算机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按代码对事物进行分类、合并、更新、检索,可以十分迅速。
(2)利用代码可以节省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提高运算速度。
(3)利用代码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在代码中加入校验码,可以在输入数据时利用计算机进行检验,以保证输入的数据准确可靠,从而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4)利用代码可以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对同一事物,即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叫法,都可以用代码统一起来,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错误。
(5)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
11.区间码
区间码是按编码对象的特点把代码分成若干个区段,每一个区段表示编码对象的一个类别。
例如,全国行政区邮政编码即为典型的区间码。
12.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六个阶段
(1)用户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的实施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13.概念模型是一个面向问题的数据模型,主要利用E-R图工具来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14.在系统设计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网络安全
(1)访问控制与鉴别。
(2)数据加密。
(3)调制解调器安全。
(4)传输介质的安全。
(5)设置防火墙。
第10章信息系统实施与运行管理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设备;
(2)建立数据库系统;
(3)程序设计和调试;
(4)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
(5)系统切换和试运行,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
2.衡量编程工作质量的指标
(1)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在任何时候都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
可靠性指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程序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是程序运行的可靠性。
(一)大学生的消费购买能力分析
(2)规范性:
即系统的划分,书写的格式,变量的命名等等都要统一规范。
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制作的消费情况,我们于己于人2004年3月22日下午利用下课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了一次快速抽样调查。
据调查本次调查人数共50人,并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分析如下:
(3)可读性:
即程序结构清晰,没有太多复杂的技巧,他人容易读懂。
(4)可维护性:
使得系统便于修改、更新、扩充。
参考文献与网址:
3.系统测试
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
500元以上1224%4.测试过程按4个步骤进行:
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5.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软件测试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调研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DIY手工艺品”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1)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2)测试是否针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算法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8-4情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2004年3月20日6.系统切换有三种方式:
(1)直接切换
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连锁”二字。
凭借“连锁”,他们在女孩们所喜欢的小玩意上玩出了大名堂。
小店连锁,优势明显,主要有:
(2)并行切换
(3)分段切换
朋友推荐□宣传广告□逛街时发现的□上网□
(1)直接切换
直接切换就是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在既定的切换时间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
(2)并行切换
是□否□这种切换方式是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旧系统。
3、消费“多样化”(3)分段切换
这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
在新系统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替代旧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管理信息系统 考试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