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课件.docx
- 文档编号:10645962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51.12KB
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课件.docx
《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课件.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课件
第七章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时期的产物。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这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一个根源。
它和浪漫主义文学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宣扬反抗社会追求理想,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人们觉得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那种抽象的抗议,对未来的空幻的理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这种19世纪30、40年代冷静务实的风尚,要求人们抛弃浪漫的遐想,而代之以对社会现实的细致的观察、冷静的分析和无情的批判。
于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艺思潮便应运而生。
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的一个社会心理。
2、哲学和科学的迅速发展
现实主义的产生和19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也很有关系。
它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
所以现实主义作家非常强调人和环境间的互动关系,这就是深受黑格尔自然辩证法的影响。
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作家们尊重客观事实,自然科学的那种重视事实、重视观察、重视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也影响了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
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是受到了19世纪动物学家统一图案的影响
3、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欧洲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18世纪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世纪法国启蒙文学当中的哲理小说、启蒙文学都是现实主义直接的先驱。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真实、广阔地反映社会历史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着力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三.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法国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除杰出作家巴尔扎克外,还有:
(1)斯丹达尔:
代表作《红与黑》
(2)梅里美:
代表作《塔曼果》
(3)福楼拜: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4)莫泊桑:
代表作《羊脂球》;长篇代表作是《漂亮朋友》
(5)左拉:
代表作是《萌芽》
2、英国文学:
最杰出的作家是狄更斯,其他有:
(1)萨克雷:
代表作是《名利场》,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2)夏绿蒂·勃朗特:
代表作是《简爱》,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
(3)艾米丽·勃朗特:
重要作品《呼啸山庄》
唯一的长篇小说。
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小说突出的三点:
1)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情节。
2)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羁的新人物。
3)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4)琼斯:
《未来之歌》
(5)托马斯·哈代:
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
3、俄国文学
(1)形成确立时期
普希金(专节)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
果戈理:
《钦差大臣》、《死魂灵》自然派、小人物
其他作家:
别林斯基、赫尔岑等
(2)发展繁荣时期
屠格涅夫:
《罗亭》、《父与子》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
其他作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3)高峰时期
除了杰出作家托尔斯泰外,还有: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契诃夫:
《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
4、美国文学
(1)前期浪漫主义,主要有:
欧文、库珀、艾伦·坡
欧文见闻札记,有有趣,短篇小说
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
《谋杀案》侦探小说的始祖。
(2)超验主义和后期浪漫主义:
爱默生、霍桑
超验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主张反宗教,抨击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观点,提出以人为中心,认为人能凭直觉认识真理。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爱默生
(3)惠特曼:
《草叶集》自由体诗歌
(4)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
5、东欧、北欧及其他国家文学
(1)匈牙利:
裴多菲
(2)挪威:
易卜生(见专节)
(3)丹麦:
安徒生
第二节斯丹达尔
斯丹达尔(原名:
亨利·贝尔法国)
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实现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一、生平和创作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1米兰时期:
《意大利绘画史》最先提出了有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2巴黎时期:
(高峰时期)
主要成就:
文艺评论和小说
《拉辛与莎士比亚》: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1827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
作者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1829年著名的意大利题材的短篇小说《法尼娜?
法尼尼》:
通过意大利烧碳党人米西瑞里与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初期意大利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
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创作的高峰。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
《吕西安·娄凡》(《红与白》):
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
《巴马修道院》:
作者生前惟一获得成功的作品。
二、《红与黑》
原名:
《于连》副标题“1830年纪事”
“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反动力量。
书名象征:
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1、主题思想
1)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2、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2)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
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
(“要准备战斗”)
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
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
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
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
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
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第三节巴尔扎克
一、生平和创作
出生:
中等资产阶级家庭
第一部作品:
《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
长篇小说《舒昂党人》:
是他的第一个胜利,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1832年《三十岁的女人》(长篇小说):
开始和一个波兰贵族韩斯卡夫人通信。
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发表了演说,赞扬巴尔扎克是伟大的“革命作家”、“作品比岁月还多”,真实地反映了法国的“当时现实”。
巴尔扎是个多产的作家,收在《人间喜剧》中的长中短篇小说有96篇。
他的全部作品分为3大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风俗研究”又分:
“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
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关系
1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在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又辛辣地讽刺了“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赞扬他的政敌“共和党人英雄们”。
这就是小说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的积极作用,可以某中程度削弱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
二、《人间喜剧》
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
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
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联。
《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
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
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
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三、《高老头》
1、主题
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1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
(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
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2、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1)高老头爱女儿是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
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
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
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综合论述题
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
(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
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
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
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
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
往上爬!
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
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
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
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
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
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
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3、《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1)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
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
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2)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
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
(人物对比)
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
(环境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
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
比喻:
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第四节福楼拜
福楼拜(1821-1880GustaveFlaubert),一个独身主义者,一个冷漠的悲观主义者。
他憎恨人间的丑恶,逃避尘世的喧嚣,悄然隐居乡间,藏身于艺术的象牙塔中,寻寻觅觅,度过了孤独而寂寞的一生。
面对那充满缺陷的世界与人生,他不惊惶、不恐惧、不哀天号地、也不指望拯救,似乎上帝并不存在,似乎一切原本就如此。
他的小说在对生活做现实主义的无情解剖与批判时,并不描绘令人振奋的理想的光环,主人公几乎都是难以自救的失败者。
他自己说:
“我的性格本身就有缺陷,寻找的还永久是缺陷。
”
他悲观,他冷漠,他也执著,勇敢地面对心灵的痛苦与焦灼,勇敢地面对没有意义的宇宙。
一、生平和创作
1、早期的习作
本性多愁善感,情绪激昂,浮想联翩,具有浪漫的气质。
《情感教育》
2、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包法利夫人》
二、《包法利夫人》
根据一个真实的案件写成。
1、主要人物:
爱玛、包法利医生、乡村贵族罗道尔弗、见习医生赖昂。
不以情节取胜,而以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见长。
2、爱玛走上绝路的根源:
福楼拜从文化角度来解释爱玛走上绝路的根源:
--修道院的寄宿生活造成两方面的精神压抑:
清规戒律的束缚;读骑士小说所产生的不着边际的幻想。
注定她在开始步入社会时已经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接着描写爱玛受到的六次打击。
前三次:
对婚姻生活的灰心失望;包法利治死人;到贵族家参加舞会,看到他们的雍容华贵,回家后怅然若失。
--加速了她的毁灭过程。
后三次:
罗道尔弗抛弃她;赖昂抛弃她;高利贷者的追逼。
--使她对人和社会的认识变得清醒。
最后服毒。
着眼点是人物的心理。
包法利夫人的畸形心态使她每天向往过上新鲜刺激的生活,当她迈出第一步时,就已经覆水难收了。
在以罗为代表的传统贵族气氛中,把自己当成贵妇人,却不知道他已经受到资产阶级的熏染,唯利是图。
他的负心不是爱玛受得了的。
赖昂乘虚而入,当她第二次遭到抛弃,债台高筑,她才清醒过来,因而,她的死是多方面的。
包法利Bovary
3、《包法利夫人》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的贡献:
A是法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
爱玛是满身缺憾,作家既谴责又同情;包法利医生老实本分,却毫不出色,无创造能力,对人生认识肤浅;罗道尔弗具有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双重特性,是个高雅的恶棍,精致的坏蛋;赖昂是个十足卑鄙的小人。
看不出一个正面人物,并不是说作者对人生完全绝望,而是他以极其冷峻大胆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堕落的风气和使人窒息的环境。
B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胆接触到了女性性心理描写的小说。
许多地方表现出爱玛性的苦闷、压抑、欲望、幻想、追求。
影响了莫泊桑和左拉等人。
C明确提出“创作客观化”原则。
作家退出小说。
D为法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自然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自然主义从生物的角度看待人;批判现实主义从社会的角度看待人。
《包法利夫人》既从社会、又从心理的角度研究了人。
政治、经济、文化作为背景,作用于人的心理,而个性心理又作用于爱玛的生理,给自然主义以深刻的启迪。
三、创作艺术特色
1、不讲究故事的戏剧性,而是从日常单调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去挖掘人生的真谛和时代的精神。
化平凡为神奇,使作品始终充满着盎然的趣味和深刻的哲理。
2、小说的整体结构基本上不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以人物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中的心态和行动来安排。
是表现人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新颖的手法。
冲破了传统的“开端-高潮-结局”的构架,蹉跎岁月的悲凉韵味。
3、注重将现实世界景物的变化和人物特定时刻的心境融为一体,使景物描写增添了诗情画意。
4、作家对人物和事件不直接发表意见,而是从作品的总的倾向上表现出来。
“无动于衷的观察家”。
四、评价
是法国文坛上文风转变的标志,也是19时间整个欧洲文风转变的标志。
对20世纪现代派小说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属于法国文坛上“苦吟派”作家,从此开始,法国作家注重考证,注重案头研究和实地考查。
他的“医生头脑”使他摈弃想象而更热衷于缜密的观察,强调通过细致的观察去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然后用精确的文字加以表现。
他教导莫泊桑时说:
“应当久久地注视你所想要表现的东西,发现过去任何人没有看到过和说起过的形象和式样。
人,总有根据前人思索过的记忆来使用眼睛的习惯,因而,一切东西一定还有未被探索到的地方。
区区小事也都包含着未知的部分,把它找出来。
”
他强调“真实的真实”。
英雄圣贤都是怪物,例外、偶然、戏剧性,不属于正常的人性。
同时,追求形而上的真实,“在我眼里闪烁的光,或许来自什么不可知的核心,离我祖母有十万里的距离。
原子如若无限,同时走过形体,仿佛一道不断的河水流过它的两岸,那么思想,谁握住思想,谁连起它们来?
我看见一粒石子、一匹走兽、一幅图画,我觉得我走进它们内部。
”
他认为:
“凡是把发生过的事情真实地排列在面前,作家不用作任何道德评判,读者自会有所判断,”即不主张把作家的道德评判、情感倾向介入小说。
要求作家退出小说。
“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必须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而又到处不见。
”“依照我看,一个小说家没有权力说出他对人事的意见。
在他的小说创作之中,他应该模拟上帝,这就是说,制作,然而沉默。
”
他的小说通常都是从人物的视角叙述故事和描写事件。
似乎并不存在一个讲故事的人,故事就像一条自然流淌着的河流,也像摄影机拍下的生活实景。
在涉及到人物心灵活动时,不像司汤达和托尔斯泰那样,作推己及人的揣摩式归纳,他摈弃了全知全能的直接心理活动描写,而往往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在特定心理氛围中的特定的语言和外在行为方式,外化出人物的特定心境和情感世界。
法国最强调形式美的小说家。
把形式提高到与内容并列的地位。
认为形式本身就有审美的价值。
作品少而慢。
第六节狄更斯
一、生平和创作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一个贫穷的小职员家庭。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成名作:
《匹克威克外传》(《堂·吉诃德》式的作品)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奥立弗·退斯特》(《雾都孤儿》):
真实的展现了社会的黑暗,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
《尼古拉斯·尼古页》:
通过教师尼古拉斯的经历,揭露社会的黑暗,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资产阶级身上。
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
第二时期:
特写集《旅美扎记》
长篇《马丁·朱什尔维特》
长篇小说:
《董贝夫子》主人公董贝是40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
这一时期狄更斯小说在艺术上成熟了,结构完整,没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
第三时期:
(早期那种乐观主义幽默的情调削弱了)
重要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二、《艰难时世》
主要思想
1它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的劳资矛盾(社会的根本矛盾)。
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揭露了当时的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通过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揭露其扼杀人性的罪恶。
3小说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阶级的设想。
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解决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三、《双城记》
《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
1、写作目的:
作者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2、主题思想:
1)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
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
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
2)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3、艺术特色。
1)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交织的线索组成。
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
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2)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有机结合。
浪漫色彩: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
写实手法:
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
3)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大笔勾勒:
巴黎人民起义。
精雕细刻:
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
4、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现实主义 文学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