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题集.docx
- 文档编号:10643221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7.60KB
桃花源记中考题集.docx
《桃花源记中考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中考题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中考题集
中考题《桃花源记》专练
一、(2006安徽非课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1)悉如外人悉:
(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17.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
答案:
16.(3分)
(1)“全”或“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17.(4分)
(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
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2006长春)
(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1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
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11.晋代(东晋).陶渊明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1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
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三、(2006黔东南课改)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来源:
21世纪教育网]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
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1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分。
)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四、(2006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和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分)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2分)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2分)
答:
答案:
6.A、B(A项:
走;B项:
指示代词,这;C项:
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
说/道理;E项:
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五、2007北京市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
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便要还家要:
(2)欣然规往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1)才通人翻译:
(2)便扶向路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
答:
参考答案10答案:
D
11答案:
(1)邀请
(2)计划;打算
12.答案:
(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
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六、2007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4分)
答:
。
8、
(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88888888888888888888888
9、(2分)A(古义;B交错相通:
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
10、(4.分).
(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黄发垂髻”1分,“怡然自乐”1分)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具言”与“所闻”各1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
11、(2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12、(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七、2008南充市桃花源记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
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
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答案:
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八、2008吉林省桃花源记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答案: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
(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九、2008甘肃省金昌市桃花源记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17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
答案:
8.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9.第一问:
渔人的行踪。
第二问:
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0.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11.第一问:
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
(1)源中生活安宁,
(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十、2008太原市桃花源记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
“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③曰:
“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
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
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
查看。
③上:
指唐太宗。
④炀帝:
指隋炀帝。
⑤乂(yì):
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便要还家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3)诚不可缺诚:
(4)卒亡天下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
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
10.
(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
11.
(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
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
《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
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
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十一、(2009广东汕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
(2)_______;(3)_______。
(6分)
答案:
1.答:
(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
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提示:
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
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答三点即可。
这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