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10639278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4.44KB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导学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科上册第5课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学会互动交流。
学习
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重、难点
预测
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师导:
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
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
个。
古人曾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
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注意:
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
师问: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2、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在书本上划分节奏,读出韵律)
3、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这首古诗通过描写()表达了诗人(
)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学生提出独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子相互质疑求证。
2、学生分享独学收获,把自己能解答的问题与同伴分享。
3、教师巡查,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点评,激励引导。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1、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在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疑惑,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解决。
2、组长请对子逐题汇报思考题,其他对子补充或质疑。
3、组长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
4、组长请学习对子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1、组长组织组员快速聚拢,展示学习成果。
2、每个小组先分享群学的收获,再提出质疑。
3、记录员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做好记录。
4、教师通过巡视和组长反馈,掌握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组织组间互学,提炼出共性问题。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
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
教师板书:
(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
3.提问:
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
间什么意思?
(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
(练习:
用间组词。
)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
表示路途近还是远?
从哪里知道?
(抠住“只”补充介绍。
)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板书:
只隔。
)
5.感情朗读指导: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
(“只隔”重读。
)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
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
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
1.请读第三、四句:
提问:
这两句诗那句写景?
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
“绿”什么意思?
师导:
是啊!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
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
(出示课件:
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
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
(“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
(激情研论)
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
指名谈看法。
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
是啊!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
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
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
请大家读·: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
什么意思?
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板书:
何时。
)
4.(师设景读):
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
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
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
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
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七、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
2.背诵全诗。
师:
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
(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
配乐感情背诵。
八、音乐欣赏:
过渡:
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
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
大家想试一试吗?
(课件)
九、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jian),钟山只隔数重(chongzho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anhai)
2、《泊船瓜洲》作者是(),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路过()
时勾起了浓浓的()之情。
3、诗中的“绿”字绘尽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试分析这个“绿”字好在哪里?
课后
反思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学会互动交流。
学习
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重、难点
预测
能诵读诗歌,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2、诗人简介:
张籍,唐代诗人。
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2、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在书本上划分节奏,读出韵律)
3、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这首古诗通过描写()表达了诗人(
)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学生提出独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子相互质疑求证。
2、学生分享独学收获,把自己能解答的问题与同伴分享。
3、教师巡查,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点评,激励引导。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1、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在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疑惑,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解决。
2、组长请对子逐题汇报思考题,其他对子补充或质疑。
3、组长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
4、组长请学习对子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1、组长组织组员快速聚拢,展示学习成果。
2、每个小组先分享群学的收获,再提出质疑。
3、记录员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做好记录。
4、教师通过巡视和组长反馈,掌握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组织组间互学,提炼出共性问题。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教学意图]:
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
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
(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
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
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
(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
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
──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
)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
情难理,又开封。
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指导。
)
七.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
)秋风瑟瑟,秋意浓浓。
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
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
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
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
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
)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
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
(生齐背)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
(板书:
叙事抒情)
八、对比阅读。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
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
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
你们看!
(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
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们自己读读。
(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
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
(生回答)
5、异:
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
(也是一种诗体)
同:
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
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
九、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各()()半()()
俞()()长()()
2、张籍的《》中()
和()两句具体描写了诗人在家书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课后
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科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学会互动交流。
学习
目标
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预测
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词,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2、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在书本上划分节奏,读出韵律)
3、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说说每句词的意思。
上阕:
下阙:
这首词通过描写()表达了诗人(
)。
四、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学生提出独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子相互质疑求证。
2、学生分享独学收获,把自己能解答的问题与同伴分享。
3、教师巡查,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点评,激励引导。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1、组长组织组员快速聚拢,展示学习成果。
2、每个小组先分享群学的收获,再提出质疑。
3、记录员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做好记录。
4、教师通过巡视和组长反馈,掌握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组织组间互学,提炼出共性问题。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
(板书:
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
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三)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
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
(聒)
你是怎么体会的?
(出示风雪画面)
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
那故园指哪里?
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
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
风一更,雪一更……)
师: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
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齐读。
六、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
(齐读)长相思
师: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
(齐读)长相思
师:
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
(齐读)长相思
七、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八、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长相思》的作者是()朝词人(),描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最能体现戍边打仗的南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2、《长相思》是一首词,词起源于()朝而盛于()。
分为()两阙,原为歌词,后演变为一种句式不齐的诗体,所以词又叫()。
课后
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