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中策划文案诞生备忘录.docx
- 文档编号:10638669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63KB
叶茂中策划文案诞生备忘录.docx
《叶茂中策划文案诞生备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茂中策划文案诞生备忘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叶茂中策划文案诞生备忘录
叶茂中策划:
文案诞生备忘录
一、把创意装进抽屉里
我们可以把营销策略比喻成一个大柜子,创作策略就是按柜子尺寸和功用设计的抽屉,一号抽屉放文具,二号放书籍,三号放衣服。
不能对号入座,装不进抽屉的创意即使再精彩也不是好创意。
许多人认为,创意=海阔天空的发想+瞬间灵感的激发,创作过程是绝对自由的。
所以一拿到创作任务,就单凭自已的一腔热情;尽情发挥“天赋”的想象能力,做出Ⅹ个大创意。
这种从主观出发设计构想,不考虑客户的需要和产品本身的特点的错误做法,导致许多广告精彩却无用。
其本质原因就是创作人员忘记了广告的根本任务——为营销服务。
所以在创意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完整、正确的创作策略,只有符合创作策略的创意才有资格谈及好坏的问题。
创作策略只是创意的大方向,就如同天空是无限的,但谁敢说东边的天空就是有限的呢?
再比如演戏,不管规定是演喜剧,还是悲剧:
都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或是痛哭流涕,关键得看表现手法——导演和表演是不是有水平。
创意是广告的表现手法,如果说拟定了创作策略就无法想出好的创意,那只能说其自身的创意能力存在问题。
而且我个人认为,一个明确的方向有助于发想,坚持建一条路愈比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的好。
创作策略必须竖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营销策略为中心,以产品特性和消费群属性为基本点。
它一般包含五要素:
目标视听众、基本创作目标、支持理由、格调/气氛、预算限制
为什么要包括这五要素呢?
我用一种较好理解的说法来解释,创作策略的功用就是让创意人员明白:
广告是做给什么人看/听的(目标视听众),要使他们相信什么(基本创作目标),凭什么使他们相信(支持理由),营造哪种氛围、感觉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格调/气氛),打算花多少钱来作这个广告(预算限制)。
在此,举某一复合地板的报纸广告的创作策略为例:
目标视听众:
25~35岁男性消费者
基本创作目标:
体现产品的坚固耐用
支持理由:
该地板的基层(受重层)经800吨的高压造就
格调/气氛:
严谨但又有趣的理性诉求
像这样先把创作策略定下来,客户主管、创作人员、客户三方面达成一致,签上大名,只要创作人员不跑题,就能做出正确的创意,至于精彩与否,则要看各人的道行修为了。
说来说去,搞创作就如同小学生定作文,只有跟着教师定的中心思想走才不会偏题。
如果偏了题,即使写得再漂亮,也还是“鸭蛋”一个。
想必诸位创作大师在念小学时作文一定很棒,可千万别在创作文案时偏题呀!
二、钻进你的脑子
广告是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
只有深入人心,才能引起共鸣。
而对着人——这种思维复杂的动物,决不能想当然地主观判定他们是怎么想的、会如何做。
只有客观地去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思想,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创造策略的第一要素就是目标视听众,即广告能够到达的目标消费群。
因为人的年龄、身份、教育程度、生活形态等等的不同,导致对产品的认知角度也不同,所以广告表现手法也绝不相同。
故创作之前,首先要找到目标消费群,再来研究如何对他们“下手”。
说到目标消费群的界定,其实很简单,谁有可能使用或购买我们的产品,谁就是目标消费群。
因此,我们必须先确定产品适用于什么年龄范围、消费层次、欣赏品位的人,这些人就是产品的使用者。
而产品的购买者就是掏钱买东西的人。
在某些情况下,刚购买者和使用者不一致,就要判断出该讨好的是购买者还是使用者,或是两者兼顾。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消费行为中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婴儿纸尿布,消费过程中,婴儿是无法参与意见的,我们要讨好的购买者——大人;如儿童玩具,选择和决定权在孩子手里,大人只是执行者,我们要讨好的是使用者——儿童;再如高档首饰,使用者是女人,而购买者和决策者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因此就得“两面讨好”。
明确了“谁”是目标听众,接下来就是观察他们的行为,研究他们的思维。
观察行为可以借助于各种调查得到一些数据资料,但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呈现一些表面现象——即行动作,却无法深入地描述导致行为的内在因素——即思维意识。
要剖析人的思维意识,就得钻进消费者的脑子,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
怎样才能钻进消费者脑子呢?
是成天泡在一大堆数据分析、研究吗?
不,远远不够。
创作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用放大镜观察每个族群的每个细节,才能在创作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去超市买东西时,留心观察三四十岁的妇女与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在购买商品时有何区别之处。
在书店买书时,会发现现在的父母总是让孩子自已选购喜欢的书籍,而不再以大人的眼光去判定书的好坏。
创作人员必须善于跟各种人沟通,把他们的思维根源挖掘出来。
当你耐着性子跟邻家的三姑六小婆聊天时,说不定会大吃一惊地发现,她们的做法之所以令你不能接受,是因为她们有她们的道理。
所以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否则一生一世都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们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电视广告片,主题是孩子。
想当年,我们也是孩子,是否可以把我们当年的心理套用进去呢?
不行,我们那个时代孩子的心理与现在的可大不一样了。
得从哪儿弄一群孩子来瞧个仔细。
于是,我们“冲杀”进一间幼儿园,把十来个五六岁的孩子“绑架”到麦当劳去大吃了一顿。
可无论我们问他们爱玩什么,还是爱看什么,或是爱吃什么,回答中总夹带着一句:
“没劲儿”。
唉!
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表面上看来应有尽有的孩子们,原来也有许多的烦恼。
我们的广告片就用了一个倒过来的镜头拍一个孩子(头朝下,脚朝上)无精打采地踱着步,嘴里唠叨着:
“一个人真没意思!
”
上帝把人生的感觉赐予敏锐的人,而创作是要用丰富的感觉去堆积的。
只要“认真”生活,你就会发觉身边值得看、有意思的东西其实很多。
慢慢地,你对人性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更透彻,等搞创作时,便能轻轻松松地钻进消费者的脑子里。
三、信不信由我
通常人们总是说:
“信不信由你”,而我却要说:
“信不信由我”。
想必各位看官定会笑道:
“啊哈!
叶茂中也未免太主观了吧,相信不相信是人家的自由,怎么由你说了算呢?
”是的,信与不信是一个结果,是人家的自由,但导致结果的却是全过程,取决于说的人,而不是听的人,如果我所说的有凭有据,真诚感人,那么他(她)就不可能不信。
广告即承诺,就是把产品或服务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告之于众,且务必使消费者相信所告知的都是真的。
比如:
某个品牌有品位、显身价;某种护肤品能使人年轻漂亮;某个超市正在拍卖积压货物,价廉物美;某个酒店的服务绝对达到了五星级标准……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消费者相信我们所说的。
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希望消费者相信什么(基本创作目标),二是凭什么使他们相信(支持理由)。
基本创作目标就是广告的目的,有广告为了促销,有的广告为了建立品牌形象,有的广告为了配合宜传推广活动,这些广告目的也就是营销策略的阶段性目的。
基本创作目标是衡量创意是否正确的尺度,不管创意如何精彩、杰出,一旦偏离了创作目标,都逃不脱被抢毙的厄运。
支持理由一定要是企业或产品引以为荣或优于竞争对手的特点。
比如说,某护肤品的确含有特殊的防晒成份,比一般护肤品的防晒功效强许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支持理由。
当然,进入到商品高度同质化时代,往往很难找出产品的独特之处,那还有什么可说呢?
这就看谁先说出来了,人家没说,而我们说了,于是我们赢得了消费者,我们就成功。
在拟定广告策略时,通常是先从企业或产品自身寻找能引起消费者兴趣、且容易表现的优势定为支持理由,再根据营销策略制定各个时期、阶段的基本创作目标,然后用最能让人信服的方式说出来。
现在就来谈谈我们是如何做某复合地板的报纸广告文案和电视广告文案的。
第一步,研究客户提供的企业及产品资料。
得知复合地板又名强化地板和金刚板,其强度和硬度高于普通地板,所以我们决定先用金刚板为名,让这一特点非常直观、突出。
同时,发现金刚板变形、斑脱、龟裂的本质原因是怕水,而我们的产品在此方面优于竞品。
因此,主诉求点就是防潮、耐磨。
还发现该产品非常耐烫,用烟头长时间灼烧也不留痕迹,这是抢占原木地板市场份额的一记重拳,于是“让燃着的烟头在地板上过夜”——这则报纸广告的标题就应运面生了。
第二步,研究布场调查报告。
从中发现消费者最注重地板的美观性,而复合地板的图案设计的灵活性非常大,所以我们建议客户由20多个花色品种开发到100多个,跳出仿木纹和原木色的框框,使之成为优于竞品的强项。
还发现消费者购买金刚板时,较担心安装及保养不过关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出问题,于是我们提议厂家完善售后服务,以优质的服务作强有力的宣传支柱。
第三步,研究竟争品牌的产品说明及宣传资料,看看人家在说些什么,是怎么说的,能不能迎合消费者心理。
有的用“耐得住宠物的利爪”来表现其耐磨住;有的用“您可以随意变动地毯和家具的位置”以突出防晒不变色的特性。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说法,对我们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第四步,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
该产品的产地和主攻市场在福建,而福建是个非常潮湿的沿海省份,于是我们区别于众多品牌大力宣传的“德国原产”、“欧洲技术”(市调显示:
消费者在购买地板时并不崇洋媚外),而喊出了“福建人自己的地板最了解福建的气候,用自己的地板最称心”的口号,放弃了原本打算宣传的“德国技术生产制造”。
第五步,用产品去说服消费者。
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并不是你的三寸不烂之舌,而是产品自身展现出来的优越性。
我们得知有人在购买该金刚板后,还未安装就遭遇洪水,等洪水退后,金刚板却完好如初,我们抓住这一点,再结合高强度耐磨性,高温耐烫性等等,于是一则广告片的创意出炉了——“让我们来做个试验”,以该金刚板在露天下经日晒雨淋、车碾脚踏、烟头灼烫等考验后,仍完好无损为表现方法来印证我们的广告语——好地板自己会说话。
我们要善于挖掘产品的“亮点”(即优越性),以它们的光芒吸引消费者的视线。
不要在叹服别人作品如何杰出的同时,抱怨自己服务的这个产品一无是处,不值一提。
努力培养自己的耐力和眼力,一定会挖出它的亮点的。
四、带你走进我的感觉
只要活着,人就是包裹在种种各样的“感觉”里的,如果广告传送的“感觉”正好能激发目标视听众的同感,这便是产生了共鸣。
能否把消费者带进你的感觉,格调/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
“太过分了,怎么连格调/气氛这类感觉性的东西都要受以限制?
”想必不少撰文人员要群起抗议了。
的确,格调/气氛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感性问题,但感性的东西不在理性的限制下“健康“发展,很可能一不小心玩过了头,走火入魔就难收拾了。
在目标视听众、基本创作目标和支持理由既定的情况下,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所浮现的情景和触发的感觉却往往千差万别。
因此,无论是客户,还是参与人员,各人的想法和意见都特别多。
一个喜欢欢天喜地的气氛,而另一个又说欢乐气氛难于发挥出大创意;有人要用敏惑、尖锐的反面题材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又有人认为这样做极可能弄巧成拙,把消费者“刺伤”了。
而且,某些惑觉丰富的大客户,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打算,后天又蹦出了几个意见,弄得这群搞创作的哭笑不得,不知所措,所以把格调/气氛纳人创作策略,大家达成了共识,创作起来就好办多了。
“条条大道通罗马”,什么样的格调都可以做出好的广告,但我们不能一味地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评判,必须考虑到目标视听众的欣赏能力和接受程度、该广告运动的整体规划以及竞争对手的广告路线等等。
第一、目标视听众
广告做来做去,终归是在做给目标消费群看,所以我们必须以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接受程度为标准来营造格调/气氛。
不管他们的感觉多么通俗、平常,也不管你的感觉多么前卫、超群,只要他们不接受,就不会喜欢你广告里的产品,那就是在对牛弹琴,浪费了金钱和脑细胞。
不少被“高层”人士嗤之以鼻的“低级”广告却特有效,因为人家的产品定位就是这么“低”,就是卖给那些欣赏水平低的人用的。
他们就喜欢看这种广告,就愿意买这种产品,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道理也就这么简单。
第二:
广告运动
任何一个广告都必须符合该品牌广告运动的总体规划,如果该品牌一系列广告的格调都是高贵、典雅的,突然来一个乡野、纯朴的感觉,如此变脸会让人接受不了,误认为是别的品牌的广告,甚至得罪了原本喜欢该产品的消费者,对销售起到负作用。
比如说百事可乐的定位就是“年轻一代的选择”,所以它的广告气氛都是非常轻松、现代感的,体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哪一天,广告变得很悠闲、古朴,那可能是百事可乐的销售对象换成老年人了。
第三:
竞争对手
表现出优于竟争对手的特点才是决胜的关键,但面对竟争对手的强势广告轰炸,如果不能走出一条更有特色的广告路线,十之八九会被澎湃的广告大潮所吞噬。
因此格调/气氛得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才能起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以饮料业两大巨头“娃哈哈”和“乐百氏“的“纯净水”之战为例。
娃哈哈以轻松、浪漫的口吻唱出了“我的眼里只有你”,把年轻人一见钟情的纯真情感挥洒得淋漓尽致。
此时,乐百氏如果跟在后面走感性路线,既便是再温柔、再纯情、再浪漫、再……也很难冲出娃哈哈的封锁线,突出自已的个性。
好吧,你走水路,我就坐飞机,看看“理性”的刺刀能否刺破你的漫天“情网”。
以深篮色背景烘托出十颗晶莹剔透的水滴经“二十七层过滤”的全过程,画面单纯,诉求直观,给人以宁静、清爽、纯洁之感,看了这个广告,仿佛喝了一口乐百氏纯净水。
只有把各方面因素考虑全面后,才能“玩”出正确的“感觉”,如果不了解地形、方位,一个劲地“跟着自已的感觉走”,难免会误入歧途。
五、痛并快乐着
世俗中的成规、习惯太多了,如果按照这些条条框框去思维、判断、行为,那么很快就会发现你说的和其他人说的没什么区别,于是你就失去了创造力和冲击力。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文案即将诞生,可撰文人员却必须直面这无法逃避的阵痛——创意的发痛”得辗转难眠、茶饭不思,但一想到熬过这切齿之痛后,就能看到自已的宝贝,那份喜悦又难以言喻。
这种矛盾、复杂的感受也许只有撰文人员才能体会——痛并快乐着。
多年来,许多圈内外的朋友都问过我如何发想一个好创意,这个问题并不好作答。
总结我的经验,今天就送给大家一部《九字真经》,之所以叫《九字真经》,只因为其中只有九个字:
博、反、透、准、广、新、行、精、谦。
下面我就来一段老生常谈,将这九个字讲解一番。
博:
博即是多、广的意思,多方面体验生活,观察人性;广泛收集用于发想创意的素材。
我认为一个人所做的任何事都会有助于他的文案写作,而且把亲身经历的事物放入文案中,多加思索、推敲,定会激发出更大的冲击力,更加真实感入。
广告是一门杂学,如果不能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又怎能随心所欲地选取发想的素材呢?
只有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写、多运动才能从环境中源源不断地吸取养分,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丰富的感触能力和好奇心。
反:
反世俗习惯,反常规思维。
一般人习惯于文字语言思维和具象思维,我们要多练习图像思维和抽象思维。
如果有一张待定标题的图片,画面是一辆高速行驶的红旗轿车,拖着光影,类似于“风驰电掣的红旗轿车”、“将一切远远地抛在后面,红旗轿车”的标题只能打上60分。
让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想一想吧。
用耳朵去感受一下:
“听,风也给红旗轿车让路”。
透:
透彻了解商品(性能、特点、定位、使用感觉等)、目标消费群(心理、特征、习惯等)及一切相关资讯(企业背景、文化、市调报告、竞品资讯、创作策略要求,甚至风土民俗等等)。
对商品及资讯的了解一定要联系到消费者的需求上。
因为广告是在创造需求,只有告诉消费者产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方便或满足时,他们才会对产品感兴趣。
我们如果不把各方面的资料了解透了,又怎能言之有物、打动人心呢?
准:
抓准概念,瞄准点子。
广告中是分大创意和小创意的。
大创意就是创作概念,小创意则是创意点子。
发想的第一步就是抓概念,再以概念来激发点子。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这个创作概念就是一种自由、个性化的生活形态,极容易取悦有点叛逆心理的年轻人,再用各种创意点子来传达这个概念。
一个成功的创作概念正是产品卖点的强力表现,一个精彩的点子必须能表现创作概念,而且让人过目不忘。
如果概念脱离了卖点,或点子脱离了概念,即使再吸引人,也不能帮助销售,定会导致消费者记住了广告,却模糊了产品。
广:
广阔的发散性思维,收放自如。
先在水平方向广度发想,找准几个点后,再作垂直发想。
也可以先找准一个点,把它做深,再从这个点里跳出来,以另一种思维方式搜索下一个攻击目标。
不能局限于一个点,否则极容易钻牛角尖,束缚了思维,走入误区。
新:
新奇制胜,追求独创性。
每天都必须面对着几百上千条广告狂轰滥炸的现代人,如果没有让他们觉得新奇的东西,就无法吸引他们。
众广告主们如果都是墨守成规地打广告战,结果只能是拼钱而已。
怎样用尽可能少的钱争取到尽可能多的销售才是广告的任务,所以不新奇就无法制胜。
当然我所说的新奇并非单指表现手法上的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策划路线和所要突出的产品卖点的与众不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怎么新,怎么奇,都不能脱离产品本身,否则广告人就不是销售员,而成了演员,不是想增长销售,而是想表现自我。
人是要有骨气的,作广告尤其如此,“人家用过的方法,我不用”所以我们有一个理念就是:
没有好创意,就***吧!
但我认为独创性并不能狭隘地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旧元索新组合,站在前人的思想上发展创新,只要有我们自已的思想和见解,就会有新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而然,也无法避免地站在前人建立起来的文明和智慧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
如果能从现有资源中得到启发,产生新观念、新思维、新做法,都是可喜的。
改良和抄袭的性质和界线是非常清晰的,其实每一位创作人员也都能分清,至于会怎么做关键看骨气了。
行:
发想时,一定要考虑到创意的可操作性。
创意必须有可行性,能在实际中操作。
想得到,做不出等于白搭。
广告长度、制作工艺、环境因素、预算限制等等都要考虑在内。
精:
高标准、严要求,克服惰性,反复磨练,精益求精。
虽不可否认灵光一现在创意发想中的作用,但不得不说,好文案往往是“磨”出来的。
一个好的创意并非与生惧来就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你得不断、地去完善它,丰富它,修改它。
如果低标准地要求自已,不肯花时间、费精力地去磨,即使可能成为好创意的点子也会在漫不经心的态度中黯然失色。
谦:
谦虚才能取入之所长,补已之所短。
无论是喜欢团队合作,还是善于单打独斗,都要谦虚地听取他人意见,而这一点却往往是高傲的创作“大师”们最难做到的。
要知道广告是给千千万万的人看的,如果主观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消费者的反应不见得好。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就如同听取你的广告受众的意见,从这些五花八门的看法、意见中提炼精髓,不断丰富、完善自已的创意。
当然,也不能盲目吸纳,照单全收,否则吃多了、吃杂了会胀气。
六、抓住他的眼睛
标题就像是一个广告在拥挤的大街上跟观众打招呼,如果你不能让别人在第一眼就产生好感或好奇心,又怎能让别人停下来,听你说呢?
当你站在一大堆叫嚣着的广告当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抓住消费者的眼睛。
现在是晚上8时,我趴在酒吧的吧台上,心情有些忧伤,有些喜悦。
点一支烟,写字给大家看着玩。
我很感谢你们,因为有你在看,所以我也就多了一份交流的快乐。
每天都会收到读者的信,偶尔也会收到礼品,有手表、有挂件,有值钱的、有不值钱的,在我心目中都一样珍贵。
旁边有一撮台湾广告人正在侃大山,于是我听到了一连串正在台湾流行的精彩的标题:
打得火热的男女也不会出汗,因为有××冷气机。
留下你的拾块钱,也留下你的痔疮。
如果你没有看过鲨鱼的蛋,千万别让你的儿子跟你一样。
从我的后视镜打量我的对手,是我一直的习惯。
不要脸的时代过去了,××润肤水。
我觉得应该跟大家好好聊聊如何创作一个好的文案标题。
面对着几十页的报纸,密密麻麻一整版的广告,消费者完全可能正眼都不瞧一下你那咬烂笔头,冥思苦想出来的绝世之作。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决定看与不看这则广告只在乎他们接触主标题那一瞬间。
所以说主标题广告的灵魂绝非夸大其辞,它也是整篇文案的写作中最难过的一关。
标题要精练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当然并不是说字数越少越好,否则所有标题都用一个字好了。
精练指措词造句的精练,清晰指语意表达的清晰,看上去两者挺矛盾的,其实不然。
只能选择最重要的一个点,并用最精练的话来表达它。
就像“留下你的拾块钱,也留下你的痔疮”一样,突出了便宜有效,拾块钱就搞定。
这种药肯定还会有许多别的好处可以说,比如说无副作用、疗效快、使用方便等等,但便宜有效是最重要的,所以标题中只说了这一点。
千万别胡子、眉毛一起抓,到头来什么也抓不着。
标题应该有针对性,当你的产品消费群有着非常明确的界定时,标题还可起到过滤观众的作用,把那些看了也不会买的人过滤出去、把可能购买的人留下来读内文。
因此,标题要尽量反映产品利溢点,吸引标消费群。
比如说治心脏病的药品,你就得让那些有心脏病的人们从标题就能一眼看明白这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再去读那则广告,这样达成购买率才余高,如果从标题上根本看不出是在卖心脏病药品,很多有心脏病或对心脏病药品感兴趣的人(病人家属、朋友)被放跑了,却引来一大堆对该药品不感兴趣的读者,即使他们耐性极好地看完了整个广告,也不可能掏腰包买来试试。
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痔疮药的广告标题,谁看了都知道是治痔疮的,有痔疮的人定会急不可待地把广告看完。
标题应该生活化一点,只有生活中的东西才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
举冷气机的标题为例,如果拿“今年夏天到西伯利亚去乘凉,因为有××冷气机”和“打得火热的男女也不会出汗,因为有××冷气机”比较,很明显是后者更能打动人,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过打得火热、汗流浃背的体会,却没几个人去过或向往去西伯利亚,甚至许多人连西伯利亚在哪儿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够联想到使用××冷气机后的感觉呢?
标题应该通俗化一点;你说得越通俗就越容易跟看广告的普通老百姓沟通。
“不要脸的时代过去了,××润肤水”就非常地通俗、口语化,如果换成斯斯文文的一句“'不注重容貌的时代过去了,××润肤水”,那真是不知打了多少折扣。
标题应该人性化一点,人最软弱的地方就是情感,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触动人的情感往往最容易达到目的。
如果你没有看过鲨鱼的蛋,千万别让你的儿子跟你一样就是避合了父母爱孩子的天性,让天下父母心为之所动,而且一次就卖出了两张票(大人一张,小孩一张)。
标题应该形象化一点,过于平铺直叙让人觉得很枯躁、乏味、没有创意,而过于抽象,又令人难以联想,很难找到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折衷,主张形象化,如同“从我的后视镜打量我的对手,是我一直的习惯”就很形象表现出“我”处于行业第一的地位,既未流于平淡,又不离谱,非常形象叫人一下子就想得到。
标题应该个性化一点,人们总是对不同寻常、有个性的东西感兴趣、好奇,没有个性的标题,往往取代性较高,容易被人忘记。
“留下你的拾块钱,也留下你的痔疮”就是一句非常有个性的话,如果把它换成“请付给我拾块钱,保管治好你的痔疮”,意思虽然一模一样,但却不知平谈了多少倍。
写标题要考虑的东西还很多,一时也不能面面俱到,而且真到了写标题的时候也不可能面面俱备,但大体的方向是不会错的,路已经指明了,就看怎么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策 文案 诞生 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