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docx
- 文档编号:10634319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84.18KB
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docx
《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资料
单迎杰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literacy”的英文本义为”识字”、”有文化”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这个提法是与传统的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印刷技术与文字媒体的文化相联系的。
而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信息社会,出现了多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literacy”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由于人们目前对信息素养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看法,所以不少学者十分重视对信息素养人的特征的描述,为我们理解信息素养的性质及其构成提供了广阔视角。
Culture:
社会群体的氛围与环境。
Literacy:
个人的修养与所受到的教育,是一种素养。
一、国外定义
“信息素养”定义的是不断发展着的。
信息素养是基于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具有整体性;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具有发展性;信息素养表现在人的不同方面,具有层次性。
对信息素养的任何单一角度的描述都会带上人与时空交汇的烙印,也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974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
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最早是提出来的。
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83霍顿(Horton)
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政、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1987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Breivik)
1987年,信息学专家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
1989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也是经常为人引用、较为经典的定义。
1990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人是:
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1992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Doyle)
1992年,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Doyle)进一步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10种能力:
(1)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组织信息使其有实用性;
(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1994布鲁斯
1994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信息服务处的布鲁斯总结出了信息素养人的七个关键特征:
(1)具有独立学习能力;
(2)具有完成信息过程的能力;(3)能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4)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内在化价值;(5)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6)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7)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1998九条标准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
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
(1)信息素养。
标准一: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胜任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
标准四:
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
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评价文献和其他对信息的创造性的表达;标准六:
独立的学习者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的产生中做得最好;
(3)社会责任。
标准七:
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
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践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
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产生信息。
Big6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迈克·艾森堡(MikeEisenberg)}II鲍勃·伯克维茨(BobBerkowitz)两位学者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这样的理念,1988年,他们共同创立了一个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解决信息问题的系统方案,简称(B-I-G-S-I-X)Big6。
1.Besureyouunderstandtheproblem.TaskDefinition
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
2.Identifysourcesofinformation.InformationSeeking
确认信息资源—信息搜索策略
3.Gatherrelevantinformation.Location&Access
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
4.Selectasolution.UseofInformation
选择一个答案—运用信息
5.Integratetheideasintoaproduct.Synthesis
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整合信息
6.eXaminetheresult.Evaluation
检查结果—评价
以上每个步骤又包括两个阶段:
1.任务定义
(1)定义信息问题的任务;
(2)确认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信息。
2.信息搜索策略
(1)讨论研究可能的资源的范围;
(2)列出资源的优先顺序。
3.定位和搜索
(1)查找资源;
(2)从资源里发现信息。
4.运用信息
(1)阅读信息;
(2)摘录信息。
5.整合信息
(1)从多个资源中组织信息;
(2)表达信息。
6.评价
(1)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
(2)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2000五大标准
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发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e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包括五大标准二十二项执行指标和若干个子项。
【具体子项见附件】
五大标准为:
(1)能决定所需要信息的种类和程度。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定义和描述信息需求。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找到多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来源。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权衡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2)能有效而且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查找需要的信息。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构思和实现有效的搜索策略。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网上或亲自获取信息。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改进现有的搜索策略。
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摘录,记录和管理信息和它的出处。
(3)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总结要点。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清晰表达并运用初步的标准来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综合主要思想来构建新概念。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来判断信息是否增值,或是否前后矛盾,是否独具特色。
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新的知识对个人的价值体系是否有影响,并采取措施消除分歧。
六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与其他人、学科专家和\或行家的讨论来验证对信息的诠释和理解。
七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是否应该修改现有的查询。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一员,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目的。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把新旧信息应用到策划和创造某种产品或功能中。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修改产品或功能的开发步骤。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别人就产品或功能进行交流。
(5)能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遵守社会和法律约束。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遵守与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规定、机构性政策和礼节。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在宣传产品或性能时声明引用信息的出处。
2003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
2003年9月,在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和国家信息论坛组织召开的布拉格会议上,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
走向信息素养社会》。
宣言认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会议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一个问题。
会议指出,信息素养正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重要因素,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没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将永远不能发挥其全部潜能。
二、国内定义
王吉庆
王吉庆于1999年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素养理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首先,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素养,它是社会共同的判断。
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不是他自称的,而是要得到大家的公认。
同时,随着社会上人们信息素养的共同提高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所公认的信息素养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原来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可能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不再有用了,这个时候,人们也可能就不再说你的信息素养高了。
其次,信息素养是以社会实践效果来衡量的,在信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们培育自己的信息素养是为了通过建立与利用”人机联系”来加强自己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中有所作为的一分子,使得信息社会这个系统正常运作,并且得到比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因此,信息素养的高低要看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大小与所起作用的好坏而言。
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看他能够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系统,而且要看他能不能发挥信息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
最后,信息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育而成的,正像读写算等文化修养需要通过教育才能获得一样,信息素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且要注意经常地修习涵养。
它可能通过学校教育有意识、有目标地培育;也可以通过自学与尝试——错误——成功掌握而获得。
【《信息素养论》 王吉庆】
李艺
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
并认为,知识为其他五个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各个部分(包括知识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因此,知识和评价调控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承载;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三部分有机相联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渗透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
由此,六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信息素养详解,李艺,钟柏昌,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0期】
从横向上来看,信息素养可以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
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
这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
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
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上述能力以外,还应该包涵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
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无论个体的信息意识如何强烈,信息知识如何丰富,信息能力如何强,如果他将其才能用在违法犯罪上,那么他的信息素养是非常低下的。
从纵向上,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
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
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浅的一个层次,也是对其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却是培养另两个层次信息素养的基础;
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
在三个层次当中,它的要求处于中间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如教师、会计等必须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
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目的的高层次素养。
所以是要求最高、培养难度最大的层次,如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等必须具有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陈维维, 李 艺,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11期】
张义兵
张义兵、李艺在《信息素养新界说》中对信息素养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1)从技术学视野看,将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处理能力。
(2)从心理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3)从社会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交流能力。
(4)从文化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上。
【“信息素养”新界说,张义兵,李 艺,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祝智庭
从理性上说,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
信息伦理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桑新民
用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一)驾驭信息的能力:
(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能力。
(三)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
(6)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以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这六个方面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同时也使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的基础。
【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
23-24.】
新课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评价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文化】
三、信息素养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1.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computerliteracy)
由于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部分重叠,人们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
实际上,信息素养比计算机素养更宽泛一些。
计算机素养包括PC机操作、文字处理、E-mail等,所有这些集中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工具。
人们往往把计算机素养误认为是,了解多少计算机知识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操作或会使用某种软件,也就是软、硬件的机械式学习。
其实,计算机素养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是否能熟练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而信息素养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technologyliteracy)
技术素养是指对科学和技术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决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它是一种对科学方法评价的强有力的认知方式,是区分科学和技术并觉察它们之间联系的能力。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共同的部分是与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有关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熟练。
信息技术的熟练着眼于对技术基本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分阶段逐渐熟练地使用技术,将问题解决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用于技术的使用中。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是两个部分重叠的概念,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技能不断地交织在一起。
信息技术技能是个体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库和其他技术去获得广泛的学术信息,达到与工作相关的个人目的。
有信息素养的个体有必要发展某些技术技能。
信息素养着眼于对信息的理解、分析、查找、评价和使用,对这些智力活动的完成一部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熟练,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批判性的洞察力和推理力完成。
信息素养通过各种能力激发、维持和扩展终身学习,而这些能力虽然可能会使用技术,但最终会独立于技术。
信息素养对个体、对教育体制、对社会来说,其含义更广。
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对信息素养起支持的作用。
3.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scienceliteracy)
科学素养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理解水平。
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的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等。
它是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4.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informationliteracy)
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但并不是信息素养的全部内容。
信息能力是个多元化的概念,它包括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软件的应用、评价、开发的能力,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评价、利用、表达、创造的能力。
5.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medialiteracy)
媒体素养是指通过各种大众媒体进行分析、评价、存取以及制作信息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6.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lifelonglearning)
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它对所有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各层次的教育来说都是共同的。
信息素养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经验,成为自我激励的、自我指导的、自我控制的学习者,会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
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能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的人。
而信息素养要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获得和不断发展。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综合国内外信息素质内涵的研究,可以得出:
信息素养的内涵是基于时代特征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并随着社会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变化、创新行为的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等因素,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要求。
信息素养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附件】
2000年1月18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召开了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11位理事为分别来自全美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图书协会的理事长等。
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
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
标准、执行指标和学习效果。
有5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定并连通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与教师交流,参与课堂讨论、同行讨论和电子讨论,确认研究课题和其它信息需要。
(2)展开论点,根据信息需要,系统阐述问题。
(3)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提高对课题熟悉程度。
(4)确定或者调整信息需要,到达易控制的中心点。
(5)识别能描述信息需要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6)确认现有的信息是否能与已有观念、实验或分析结合起来,并能产生新的信息。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认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潜在的信息源。
效果包括:
(1)知道信息是怎样正式与非正式地产生、组织和传播的。
(2)确认能把知识条理化,这种条理化影响获取信息的方法。
(3)识别各种类型的潜在资源的价值和不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纸质文本)。
(4)识别潜在资源的目的和使用对象(如大众化或是学术化;时尚或是历史)。
(5)区别初级和中级来源,确认这些来源的使用及重要性如何随学科而发生改变。
(6)懂得在初级来源的原始数据中可能需要重新建构。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
效果包括:
(1)确定所需要信息的可用性,决定扩大超越本区域资源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如馆际互借、易地使用资源、获取镜像、声像、文本和声音)。
(2)为了获得所需信息明白其来龙去脉,考虑获得一种新的语言或技能的可行性(如外语或者基于条理化的信息)。
(3)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获取所需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资料 信息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