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本消费场运行情况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0626540
- 上传时间:2023-02-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4.92KB
上半年本消费场运行情况分析.docx
《上半年本消费场运行情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本消费场运行情况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半年本消费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7上半年本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7月27日)
2017年上半年,本市商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全市商业健康有序发展,消费市场回升势头明显,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全市经济作出了贡献。
上半年商业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一、上半年消费市场运行的总体形势
1、全市商业经济两大核心指标实现“双高”。
上半年,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0.00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7.6%)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4936.44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同期(7.7%)加快4.8个百分点。
2、全国直辖市中上海商业经济总量最大。
从总量看,上海继续保持消费市场体量最大。
上海社零额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3.3%,分别高于京、渝、津0.3、1.0、1.6个百分点,在直辖市中保持领先。
从增速看,上海快于京、津,慢于重庆。
上海实现社零额同比增长8.1%,分别比北京、天津高2.5、2.6个百分点,比重庆低3.6个百分点。
但与上年同期的增幅水平比较,仅上海市呈现上升趋势,比上年增幅高0.5个百分点,其他三个直辖市增幅水平比上年均不同程度降低。
直辖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
两年增幅
差额(%)
社零额
(亿元)
占全国比重
(%)
同比
(%)
同比
(%)
全国
172368.7
100.0
10.4
10.3
0.1
上海
5670.00
3.3
8.1
7.6
0.5
北京
5256.99
3.0
5.6
6.1
-0.5
重庆
3914.42
2.3
11.7
12.9
-1.2
天津
2851.03
1.7
5.5
7.0
-1.5
数据来源:
国家及各直辖市统计局
注:
每列数据的最高、最低值分别用红色、蓝色标注
3、商业增加值规模保持全国中心城市第一。
上半年上海实现商贸业增加值2301.82亿元,比上年同期可比增长5.7%,高于同期增速(4.1%)1.6个百分点。
从规模看,上海位居中心城市第一位,超过北京929.42亿元,是北京的1.68倍。
4、商贸业税收收入快速增长。
上半年上海商贸业税收总额实现127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高于全市税收总收入平均增速(7.7%)11.9个百分点。
商业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7%,创下历史新高。
二、上半年消费市场的结构特点
1、从业态看:
网购增速平稳,实体商业业态走势分化明显。
在零售业的七大业态中,网络购物等无店铺零售业态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6.7%,增速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9百分点。
实体商业业态中,销售增速分化明显,其中便利店、专业专卖店业态呈现正向增长,增速分别为18.7%和13.6%,标准超市和大卖场对整体增速负向拉动,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4.0%、9.1%,降幅与上年同期相比进一步扩大;百货店微增0.5%。
大卖场和便利店“一大一小”业态呈现明显的逆向走势,便利店上半年销售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而大卖场比上年同期则降低了4.0个百分点,百货店业态虽然增幅微弱,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上升了12.3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全市各业态增长情况
业态
同比增速(%)
增速较上年同期
变化情况(%)
零售业
8.1
0.1
无店铺
16.7
1.9
专业专卖店
13.6
3.0
便利店
18.7
7.2
百货
0.5
12.3
标准超市
-4.0
-0.7
大卖场
-9.1
-4.0
餐饮业
7.9
4.0
数据来源: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
2、从商品看:
通讯器材类同比增幅最高,服装鞋帽、粮油食品、通讯器材对社零拉动作用最大。
上半年,服装鞋帽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以及通讯器材类等三大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1%、19.7%、61.1%,对社零额的正向拉动作用最为明显,三大品类拉动社零增速分别为2.58、2.11和2.08个百分点;家用电器类下降26.8%,对社零的负向拉动作用最大,拉低社零增速2.02个百分点。
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等增速呈现明显的正向走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提高55.6、24.3、23.31和16.3个百分点;而家用电器类、汽车类、中西药品类则呈现明显负向走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降低46.3、12.9、12.8个百分点。
上海消费市场主要商品大类对社零额增速贡献值
(2017年上半年)
上海消费市场主要商品大类零售情况表(2017年上半年)
类别名称
零售总额
(亿元)
占比
(%)
贡献值
(%)
增速
(%)
与上年同期
增速差(%)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670.00
--
--
8.1
0.5
其中: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097.57
19.4
2.6
14.1
6.0
粮油、食品类
673.54
11.9
2.1
19.7
16.3
通讯器材类
287.60
5.1
2.1
61.1
55.6
中西药品类
344.08
6.1
0.6
10.2
-12.8
石油及制品类
218.85
3.9
0.5
14.0
23.3
化妆品类
250.88
4.4
0.5
10.8
7.8
日用品类
309.88
5.5
0.5
8.4
7.1
金银珠宝类
183.22
3.2
0.3
9.7
13.7
家具类
57.77
1.0
0.2
17.1
11.6
体育、娱乐用品类
34.48
0.6
0.1
27.8
24.3
汽车类
858.33
15.1
0.1
0.9
-12.9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8.56
0.5
0.1
6.7
-13.9
文化办公用品类
200.82
3.5
-0.1
-3.4
-23.1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289.13
5.1
-2.0
-26.8
-46.3
数据来源:
上海市统计局
注:
本表按“贡献值”指标降序排序
3、从商圈看:
重点商圈增速超社零,市级商圈增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7年上半年,全市52个重点商圈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全市社零额增速高3.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9个百分点。
分商圈地域来看,市级商圈同比增长9.4%,比去年增幅(-1.1%)提高了10.5个百分点,扭转了市级商圈近几年以来增速低迷的局面。
14个市级商圈中,实现增长的商圈为11个,增长面达到近八成。
其中:
大宁、南京西路、小陆家嘴-张杨路和淮海中路商圈同比分别增长19.2%、13.9%、13.6%、13.0%,增幅分别较比去年提高了29.3、14.4、19.7和10.7个百分点。
区级商圈同比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5.9%,比上年同期(9.3%)上升了6.6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部分重点商圈同比增长情况
商圈名称
同比
(%)
与上年同期比较(%)
商圈名称
同比
(%)
与上年同期比较(%)
市级商圈合计
9.4
10.5
区级商圈
15.9
6.6
大宁商圈
19.2
29.3
苏河湾商圈
34.3
-69.1
南京西路商圈
13.9
14.4
御桥商圈
46.9
15.8
小陆家嘴-张杨路商圈
13.6
19.7
世博商圈
15.5
-0.4
淮海中路商圈
13.0
10.7
曹家渡商圈
19.1
23.9
新虹桥-天山商圈
13.0
-4.5
北中环商圈
31.6
-0.1
中环(真北)商圈
8.7
-7.2
打浦桥商圈
-4.2
-8.3
中山公园商圈
7.5
11.1
南方商城商圈
-6.2
1.8
五角场商圈
6.5
9.4
七宝商圈
60.1
65.7
四川北路商圈
5.7
3.2
松江新城南区商圈
7.1
-17.6
南京东路商圈
4.7
5.1
赵巷商圈
6.6
5.8
4、从行政区看:
郊区增速基本高于中心区,但增速明显放缓。
上半年各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68.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
16个区的零售总额均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100%,其中:
实现两位数增长仅静安区(20.8%)和金山区(10.2%)。
除去静安区,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心区增速低于郊区,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郊区增速明显放缓,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5.2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上海各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单位:
亿元)
序号
行政区名
社零总额
同比增速%
上年增速%
一、
浦东新区
1049.11
8.3
7.8
二、
中心区小计
1930.25
6.8
3.8
1
黄浦区
401.21
1.8
-1.8
2
徐汇区
318.17
2.0
6.9
3
长宁区
153.18
4.8
8.2
4
静安区
366.53
20.8
6.2
5
普陀区
302.27
6.2
3.8
6
虹口区
149.25
3.3
3.6
7
杨浦区
239.64
7.3
4.7
三、
郊区小计
2389.25
5.3
10.5
1
闵行区
465.43
4.1
12.7
2
宝山区
321.67
4.4
8.9
3
嘉定区
497.57
2.5
12.2
4
金山区
226.65
10.2
11.4
5
松江区
281.05
8.1
8.4
6
青浦区
273.19
2.6
7.8
7
奉贤区
264.74
9.5
10.3
8
崇明区
58.95
9.0
10.4
5、从大型商业企业看:
销售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型企业增速水平远高于社零。
今年上半年,全市零售规模排名前50强的企业共计实现零售额约1777亿元,占全市社零额的比重为31.3%,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个百分点,销售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50强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速为17.0%,比社零增速高8.9个百分点,对全市社零增长的拉动作用达到了61%。
其中:
28家企业增幅高于社零增幅,占比达到56%;仅9家企业销售同比下降,占比为18%。
三、上半年影响消费运行的有利因素
1、全市经济运行平稳,趋势向好。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可比增长6.9%,比2016年同期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2%、18.7%,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2.6和19.1个百分点。
全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除“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同比下降外,其余指标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各项指标趋势向好。
全市生产总值
规上工业
总产值
全市
用电量
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商品
销售额
社会消费
品零售额
进出口总额
外资实际
到位金额
全市
税收收入
数值(亿元)
13908
16013
693
2990
54936
5670
15533
80.55
(亿美元)
7970
2017年增幅(%)
6.9
8.2
0.6
6.4
12.5
8.1
18.7
-7.1
7.7
2016年增幅(%)
6.7
-4.4
2.7
7.9
7.7
7.6
-0.4
1.4
14.2
两年差额(%
0.2
12.6
-2.1
-1.5
4.8
0.5
19.1
-8.5
-6.5
数据来源:
上海市统计局
2、居民家庭收支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全面提升。
上半年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达到2.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上海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上半年达到1.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
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全面提升,第二季度达到118.7,比第一季度提升3.9个百分点。
其中:
整体经济信心指数二季度比一季度提升4.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信心指数比一季度提升4.3个百分点;家庭收入信心指数比一季度提升5.9个百分点;生活质量信心指数比一季度提升5,1个百分点;耐用商品购买时机信心指数比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
3、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凸显。
今年上半年,上海消费市场升级类商品增势表现突出。
其中,食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上半年农产品进口额614亿元,同比增长31.7%,定位新鲜、健康、时尚、精致,以售卖中高端进口商品居多的“盒马鲜生”自2016年1月开店以来,至6月末,开店数已达到10家,所到之处引发区域消费的一股热潮;据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上半年精品高端超市上海门店总数已达到150家以上,比上年同期新增40余家,发展势头迅猛。
体育娱乐用品上半年零售增幅达到27.8%,迪卡侬、耐克等运动品牌专零售业专卖店的增长更是达到66%、56%。
全市化妆品类商品零售增长10.8%,丝芙兰、爱茉莉等企业增幅分别达到了47%和27%。
4、高端消费回流趋势显现。
今年以来,高端消费进一步回流,零售前50强中4家奢侈品品牌企业上半年增幅为14.5%(其中迪奥增幅超过了30%),尚嘉中心、恒隆广场、国金中心等以奢侈品销售为主的购物中心同比增幅分别为30.5%、29.3%和18.2%,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甚至刷新了历史销售记录。
免税店和奥特莱斯也成为吸引消费回流的重要载体,日上免税行、佛罗伦萨小镇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0.8%。
5、服务消费创新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上海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结构加快向服务性消费倾斜。
一是服务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线上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1-5月份,上海规模以上社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71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
目前,上海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到60%左右,线上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上海服务类网络交易额达到1554.10亿元,同比增长37.2%,增速高于商品类增速14.4个百分点。
网络交易额中服务类交易额占比达到49.4%。
二是“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亮点突出。
一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行业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加快崛起,如“互联网+洗涤、鲜花绿植”的泰笛、“互联网+美发”的南瓜车、“互联网+健身”的人马线,以及“互联网+宠物服务”的波奇网等。
三是城市综合体餐饮、服务业等体验类业态销售额占比不断提高。
上半年全市160家城市综合体,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占比分别为68.0%、25.3%和6.7%,餐饮和服务业销售额占比相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实物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移的趋势明显。
6、外来消费潜力不断激发。
上半年来沪的国际旅游入境者达421.5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0%;旅行社国内旅游组团人数和接待人数分别为720.18万人和366.97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2.1%和9.0%;星级饭店和其他旅馆的出租率分别增长1.28%和2.86%,均实现了稳定增长。
邮轮经济带动外来消费的扩大。
今年1-5月,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靠泊邮轮178艘次,同比增长6.6%,出入境游客接近全国总量的50%。
大型会展和文化娱乐设施成为扩大外来消费的重要载体。
上海迪士尼乐园自2016年6月正式开园至2017年5月底,已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上海的会长承接内力,会展同步带动旅游、文化、商业、住宿、餐饮等多元消费的促进效应持续释放。
7、新业态、新模式促发消费新增长。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商品和服务供应链实现重构,满足和创造着新的消费需求。
一是线上线下互动、跨界跨业融合、体验互动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如“生鲜超市零售+餐饮消费体验”模式的盒马鲜生、“场景式体验+平台整合”的海外购物平台洋码头、“海外购物分享+大数据挖掘”的全球购物社区小红书、“供应链整合+价值链拓展”的生鲜电商平台易果生鲜、“供应链整合+业态多元创新+跨界融合发展”的永辉超市、“线上线下融合+急速送达”的大润发飞牛网、“ODM模式发展自有品牌”的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科技体验+创客中心”的3C产品零售新模式城市引擎。
二是智慧商圈和艺术商圈建设,开启商圈转型发展新模式。
在实体商业发展低迷的情况下,第一批智慧商圈试点的中环商贸、五角场商圈增幅较试点前提高了17.7、7.1个百分点,新虹桥商圈同比增长达11.5%。
2017年4月,“上海艺术商圈”正式启动,音乐、戏剧、戏曲、绘画、雕塑、艺术教育等艺术活动将定期走进商圈内商场。
重点商业设施和文化艺术的结合更加紧密,金桥国际广场打造自己的音乐品牌“金桥音乐力量”,持续举办系列音乐艺术类活动;世博源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域优势,全年无休地开展多样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
三是会展、商务、旅游、文化、体育联动消费新格局加快形成。
四、下半年影响消费市场运行的不利因素
1、商品市场缺乏亮点,消费热点难以显现。
今年以来,服务性消费、体验性消费亮点频现,然而商品市场的热点商品却较为缺乏,市场的消费潜能难以受到激发。
去年曾经拉动上海消费市场大幅上升的汽车消费今年上海上半年以来增幅大幅回落,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2.9个百分点。
今年5月开始,沪牌的投放量开始减少,每个月比上年同期减少1000张左右。
虽然新能源车上半年增幅达到66.9%,零售总额为29.88亿元,但占汽车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3.5%,市场总规模有限。
未来一段时间,汽车消费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将逐渐趋弱,类似汽车消费能量级的消费热点难以出现。
而房市低迷使得建材、家电、家居等消费品市场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上半年,家电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降低了46.3和13.9个百分点。
2、零售企业仍处于调整转型阵痛期。
今年以来,多个市中心黄金地段大牌项目陆续开展改造调整,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门店数分别减少7.6%和5.9%,沪上的实体商业纷纷谋求转型升级。
其中除南京东路世贸广场、徐家汇港汇恒隆广场、一百商业中心、五角场万达广场进行大范围改造外,2017年,共有5家商业资产大改造并更名(如长风景畔更名为长风大悦城),9家商场工程优化改造租户大调整(如南京西路金鹰、长宁龙之梦等),涉及改造的大型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60万平米。
虽然从长远来看,改造升级将对行业整体销售水平和赢利水平带来积极影响,但改造期间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
3、网购的拉动作用大幅降低。
上半年,网上商店零售额实现增长20.3%,与曾经的高速增幅相比大幅回落,龙头电商企业的增幅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上半年京东(上海圆迈)、一号店零售额增幅仅为0.5%、3.7%,甚至低于社零增幅。
电商高速增长的红利效应逐步减弱。
4、大宗商品价格推动力开始减弱。
从2016年9月开始,大宗商品价格进入持续快速上涨通道,价格月月攀升,12月环比涨幅达到巅峰,开年涨幅回落,至4月环比价格下跌,一个上涨周期基本完成。
价格是上半年推动销售额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之后上涨动力将逐步减弱。
上半年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4.0%,下半年这一增幅水平将降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半年 消费 运行 情况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