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期末串讲1.docx
- 文档编号:10625674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864.45KB
二年级期末串讲1.docx
《二年级期末串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期末串讲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期末串讲1
第十七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与整理
1、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确定调查内容;③确定调查方式;
④呈现调查数据;⑤分析调查数据,解决问题。
2、用统计表呈现调查数据,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3、记录数据的方法:
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如写“正”字、画“√”、画“○”等。
4、采用写“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易数。
1、下面是丽丽调查的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
2、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少。
3、最喜欢吃桃子和香蕉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2、下面是二
(1)班同学调查本班同学的鞋号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
2、穿()号鞋的同学最多,有()人;穿()号鞋的同学最少,有()人。
3、参与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两种“平均分”的情况(等分和包含),都用除法计算。
3.“多少里面包含几个几”的表述学生普遍存在困难,要强化。
4.能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读算式习惯,(注意是“除以”,不是“除”)如:
14÷2=7读作:
14除以2等于7.
6.计算:
①同数(0除外)相除,商是1。
②一个数除以1,商还是这个数。
③商比除数小的除法计算题易出错,如:
24÷6。
④被除数=除数×商。
例如()÷7=7。
⑤少数孩子乘法口诀不熟练,导致计算慢,错误率高。
要坚持表内乘除法口算训练,在确保口算的准确性和思考过程的清晰度的基础上,再提出速度要求,最后达到看到算式就能较快地说出和写出得数,逐步达到口算自动化。
7.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解决问题—重点要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会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
1、直接写得数。
18÷9=4×3=16÷4=81÷9=45÷5=
12÷2=56÷7=8÷8=30+80=150-60=
120+200=400+700=6000-5000=1700-800=
2、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里“√”。
3、小熊收玉米。
①、小熊一共收了()个玉米。
②、每6个玉米装一筐,能装()筐。
③、平均装在3个筐里,每筐装()个。
4、填表。
5、买玩具。
①买7只玩具小老鼠,一共需要多少元?
②72元钱的可以买几个文具盒?
③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6、小丽折了28只纸飞机,小凡折了26只纸飞机,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7只,还剩多少只?
7、小明今年3岁,妈妈今年27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再过3年,妈妈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对称: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这种运动现象是平移。
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同一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解决问题: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能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先想好方法,再动手操作。
1、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的()里画“○”。
2、找一找哪些字是轴对称的,用“○”圈起来。
3、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涂色的图形重合?
请圈起来。
4、把通过平移可以相互重合的图形连起来。
5、你能剪出下面的图形吗?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
1.会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要求达到每分钟做对10道题。
2.除法的意义:
能脱离操作图准确表达除法的意义。
3.要明确:
除数是几,就是按几个一份去分。
可以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再对照图帮助自己表述。
如:
42÷7=6,表示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还表示(42)里面有(6)个(7)。
这题比较容易填错的是后半部分:
“多少里面有几个几”,是孩子容易混淆的地方。
4.口诀求商:
题型有填空、计算、比大小等。
如:
填空:
54÷6=(9),用到的口诀是(六九五十四)。
粗心的孩子经常把“填口诀”与“除法算式的读法”混淆,一定要注意先读题再填空。
5.比大小的题型:
注意认真审题:
一要看清符号,确定排序的顺序: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二是注意是要将算式填在括号里。
审题后要先计算,再按得数大小将算式排序,注意不要遗漏。
6.解决问题。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总价÷数量=单价。
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学会数量关系式的表达。
7.引导孩子独立审题,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236÷()=45-39
63÷()=18÷28÷8=()÷9
4×2=56÷()72÷9=()÷4
2、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3、3名女同学做了12朵红花、15朵黄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花?
4、刚有50元钱,买了一个8元的文具盒,剩下的钱正好可以买一套故事书,一套故事书有6本,每本多少钱?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1、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不正确的画×,并改正。
)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35+21÷763÷(44-37)
86-(23+46)63-42÷7
4、合二为一。
(把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
1、48÷6=82、63÷9=7
48+8=566×7=42
5、列式计算(每题2分,共8分)。
(1)5除45商是多少?
(2)8的7倍是多少?
(3)72除以8的商,再加上9,和是多少?
6、30个同学要栽树60棵,已经栽了25棵,剩下的分给5个小组栽,平均每个小组栽树多少棵?
考训教师版(配答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与整理
2、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确定调查内容;③确定调查方式;
④呈现调查数据;⑤分析调查数据,解决问题。
2、用统计表呈现调查数据,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3、记录数据的方法:
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如写“正”字、画“√”、画“○”等。
4、采用写“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易数。
3、下面是丽丽调查的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
1012614
2、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香蕉)的人数最少。
3、最喜欢吃桃子和香蕉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12+6=18(人)
答:
最喜欢吃桃子和香蕉的同学一共有18人。
4、下面是二
(1)班同学调查本班同学的鞋号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
413143
2、穿(31)号鞋的同学最多,有(14)人;穿(32)号鞋的同学最少,有(3)人。
3、参与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13+14+3=34(人)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不唯一)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两种“平均分”的情况(等分和包含),都用除法计算。
3.“多少里面包含几个几”的表述学生普遍存在困难,要强化。
4.能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读算式习惯,(注意是“除以”,不是“除”)如:
14÷2=7读作:
14除以2等于7.
6.计算:
①同数(0除外)相除,商是1。
②一个数除以1,商还是这个数。
③商比除数小的除法计算题易出错,如:
24÷6。
④被除数=除数×商。
例如()÷7=7。
⑤少数孩子乘法口诀不熟练,导致计算慢,错误率高。
要坚持表内乘除法口算训练,在确保口算的准确性和思考过程的清晰度的基础上,再提出速度要求,最后达到看到算式就能较快地说出和写出得数,逐步达到口算自动化。
7.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解决问题—重点要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会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
1、直接写得数。
18÷9=24×3=1216÷4=481÷9=945÷5=9
12÷2=656÷7=88÷8=130+80=110150-60=90
120+200=320400+700=11006000-5000=10001700-800=900
2、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里“√”。
√××
3、小熊收玉米。
①、小熊一共收了(24)个玉米。
②、每6个玉米装一筐,能装(4)筐。
③、平均装在3个筐里,每筐装(8)个。
4、填表。
85436
5、买玩具。
①买7只玩具小老鼠,一共需要多少元?
7×9=63
②72元钱的可以买几个文具盒?
56÷7=8
③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7、小丽折了28只纸飞机,小凡折了26只纸飞机,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7只,还剩多少只?
28+26-17=37(只)
7、小明今年3岁,妈妈今年27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再过3年,妈妈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27÷3=927+3=30(岁)3+3=6(岁)30÷6=5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对称: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这种运动现象是平移。
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同一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解决问题: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能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先想好方法,再动手操作。
5、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的()里画“○”。
○○○
○
6、找一找哪些字是轴对称的,用“○”圈起来。
○○○
7、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涂色的图形重合?
请圈起来。
8、把通过平移可以相互重合的图形连起来。
5、你能剪出下面的图形吗?
可以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
1.会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要求达到每分钟做对10道题。
2.除法的意义:
能脱离操作图准确表达除法的意义。
3.要明确:
除数是几,就是按几个一份去分。
可以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再对照图帮助自己表述。
如:
42÷7=6,表示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还表示(42)里面有(6)个(7)。
这题比较容易填错的是后半部分:
“多少里面有几个几”,是孩子容易混淆的地方。
4.口诀求商:
题型有填空、计算、比大小等。
如:
填空:
54÷6=(9),用到的口诀是(六九五十四)。
粗心的孩子经常把“填口诀”与“除法算式的读法”混淆,一定要注意先读题再填空。
5.比大小的题型:
注意认真审题:
一要看清符号,确定排序的顺序: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二是注意是要将算式填在括号里。
审题后要先计算,再按得数大小将算式排序,注意不要遗漏。
6.解决问题。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总价÷数量=单价。
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学会数量关系式的表达。
7.引导孩子独立审题,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10)÷236÷(6)=45-39
63÷(7)=18÷28÷8=(9)÷9
4×2=56÷(7)72÷9=(32)÷4
2、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7×7)>( 72÷8)>( 42÷6)>( 36÷6)>( 35÷7)
3、3名女同学做了12朵红花、15朵黄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花?
(12+15)÷3=9(朵)
4、刚有50元钱,买了一个8元的文具盒,剩下的钱正好可以买一套故事书,一套故事书有6本,每本多少钱?
(50-8)÷6=7(元)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2、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列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1、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不正确的画×,并改正。
)
26-14+816÷2×4
=12+8=8×4
=20=32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2+30÷68×8-24
3、脱式计算。
35+21÷7=3863÷(44-37)=9
86-(23+46)=1763-42÷7=57
4、合二为一。
(把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
1、48÷6=82、63÷9=7
48+8=566×7=42
48+48÷6=566×(63÷9)
5、列式计算(每题2分,共8分)。
(1)5除45商是多少?
(2)8的7倍是多少?
45÷5=98×7=56
(3)72除以8的商,再加上9,和是多少?
72÷8+9=18
6、30个同学要栽树60棵,已经栽了25棵,剩下的分给5个小组栽,平均每个小组栽树多少棵?
60-25=35(棵)35÷5=7(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期末 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