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分医院创建诊疗工作应知应会.docx
- 文档编号:10619383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5.99KB
二部分医院创建诊疗工作应知应会.docx
《二部分医院创建诊疗工作应知应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部分医院创建诊疗工作应知应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部分医院创建诊疗工作应知应会
诊疗工作应知应会
诊疗工作质量与安全
1、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答:
(1)首诊负责制
(2)三级医师查房制
(3)分级护理制度
(4)会诊制度
(5)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7)交接班制度
(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9)术前讨论制度
(10)病历管理制度
(11)查对制度
(12)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2、核心制度内容问答?
(1)首诊负责制的核心含义是什么?
答:
接收病人的第一个科室和当事医师为处置病人的第一责任科室和第一责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拒收病人。
当事医师不仅只对涉及自身专业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还牵头组织相关会诊、转诊、转科和住院等一系列相关事宜,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防范医疗风险。
对未明确诊断的/涉及多学科的,要负责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诊断明确需要住院治疗或转科(或转院)的,要负责安排病人住院或转至指定地点接受治疗。
(2)院内普通会诊及急会诊时限是多少?
答:
普通会诊24小时;急会诊10分钟。
会诊后邀请会诊科室医师应及时在科室的《会诊登记本》上予以记录,科室每日晨交班时,科室主任/诊疗组长要予以例行检查。
(3)手术安全核对如何进行?
目的是什么?
答:
①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需要具体演示工作)
②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是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保障每一位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因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最终实现保障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
(4)三级查房制度如何执行?
(各级医师的查房频率)
答:
①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较全面地查房一次;必须及时审核由下级医师记录其查房内容的病程记录,并即时亲笔签名认可。
②主治医师应每日查房一次。
主治医师查房时,对诊疗计划需做到及时制定、及时实施、及时检查。
③住院医师:
24小时负责制、早晚两次查房、病历书写、执行上级医嘱、指导实习医师。
(5)危重病人交接班内容?
答:
危重病人的交班需在床边交接,交接班医师必须及时完成书面交接记录。
接班时应详细交代患者昨天晚上的病情变化、有无特殊情况发生、经过哪些处理、目前情况怎样、还需进一步行那些检查处理等。
(6)临床大量用血注意事项?
答:
临床一次备血量超过1600ml或24h用血超过16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主治医师提出并填写《1600ml用血审批表》,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交医疗事务部审批,紧急用血超过1600ml,应先用血抢救病人,于24小时内报医疗事务部审批。
(7)病人知情同意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记录?
答:
①包括入院首次、术前、住院期间、出院前谈话记录、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谈话度、使用一次性耗材1000元以上进行谈话、有创操作、治疗类知情同意、输血知情同意、化疗知情同意、急、危病人处置知情同意。
在告知治疗方案时,医师应有相关替代治疗方面的告知内容,供患者选择确定。
②原则上病情知情谈话由病人指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签字,如病人家属不予配合,拒绝签字,则需在现场其他见证人签字。
3、什么是高风险医疗技术,高风险技术目录?
答:
高风险医疗技术是指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易于发生并发症的医疗技术。
目前院内高风险技术包括二、三类医疗技术(见医院医疗技术目录);外科三、四级手术(见外科手术分级目录);腔镜技术、介入技术、麻醉技术等医疗技术。
高风险医疗技术实施授权管理。
4、医疗技术如何分类?
答:
医疗技术根据疗效、安全性、伦理及风险分为三类:
一类技术由医院管理;
二类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布、调整并管理。
三类技术由卫生部制定、公布、调整并管理。
5、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范围有哪些?
答: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6、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是什么?
答:
立即消除致害因素—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快报告有关领导—组织会诊协同抢救—加强沟通,及时反馈。
7、高风险医疗技术授权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答:
1、具备相应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并在我院注册。
2、至少从事相关专业临床工作2年以上。
3、经过相关培训(院内学习、外出进修)并考核合格。
4、能独立完成并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操作规范。
5、具备处置危急重症患者和抢救基本技术。
6、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做好医患沟通工作,防范医患纠纷。
7、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8、高风险医疗技术取消授权条件有哪些?
答:
1)发生与高见险医疗技术操作有关的不良事件、医疗事故者;
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4)不能完成科室布置的各项医疗任务。
5)医疗工作出现严重差错或事故。
6)医疗行为失当引起医疗纠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7)因其他原因不能胜任工作者。
9、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评估人员有哪些。
在什么时间进行评估?
答:
评估人员:
主管医师或责任护士。
评估时间:
入院前门诊评估,入院后病情评估,营养风险评估,危重程度评估、术前风险评估,住院病人住院超过30日评估,。
10、当病人住院科室床位已满,如何处置?
答:
执行《“医师跟着病人走”制度》,对病人进行分流。
11、术前讨论的范围及注意事项?
答:
术前讨论范围:
二、三、四级手术。
术前讨论注意事项:
术前讨论记录与《术前小结》、《术前病例讨论》、《特殊(重大/新技术)手术审批表》存入病历。
12、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术前检查:
术前主刀医师亲自沟通(手术部位、方式、风险及并发症);手术标识;麻醉知情同意,各项医疗文书(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小结、术前讨论及手术计划核准书,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
13、手术安全核查及风险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答:
1)三方核查: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
2)三个时间点核查:
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离开手术室前。
3)核查内容:
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标识、知情同意、手术用药、输血、手术标本。
14、我院手术分几级管理?
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答:
我院手术实行分级管理,分四级:
一级手术:
指风险降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
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
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
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分别如下:
1)低年资住院医师:
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视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
主持一级手术,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视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
可主持二级及以下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低年级副主任医师:
主持三级及以下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5)高年资副主任医师:
可主持四级及以下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本人的手术操作能力具体情况下,探索新技术或新项目手术。
6)主任医师:
可主持四级及以下各类型手术和主持新技术或新项目手术。
7)在未获得手术准入时,任何级别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医院规定的手术权限。
8)由于我院存在不同医师职称、资历高低与其年资、职称及技术水平不完全相称的情况,故上述手术权限为一般原则,各手术科室除遵循上述手术权限原则外,还应根据各手术医师具体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确定其手术权限(只能低,不能高)。
15、什么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
答: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或者物质,包括天然、半合成、合成的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等。
精神药品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者抑制,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品或者物质,包括兴奋剂、致幻剂、镇静催眠剂等。
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
医疗用毒性药品(简称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是指《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所确定的麦角酸、麻黄素等物质。
16、什么是高危药品?
答:
高危药品系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特点是高危害性,其出现差错可能并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常见的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药品、抗心律失常药品、强心药、抗血栓药、肌肉松驰剂等。
高危药品全院统一“警示标识”
17、易混淆药品有哪些分类?
答:
易混淆药品包括看似、听似、一品多规三类。
21、医疗投诉接待与处置流程?
答:
1)患方投诉至科室,科室主任与护士长接待,沟通解释,化解争议,并做好记录;如科室环节不能得到解决,上报医疗质量督导专员办公室,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医疗类的由医疗事务部负责、涉及护理类由护理部负责、涉及医德医风类由党群工作部负责、涉及后勤服务类的由物业管理部负责)调查、处理。
2)患方投诉至院长信箱、网络舆情或直接到医疗质量督导专员办公室投诉的,由医疗质量督导专员办公室统一接待,并根据投诉内容将投诉信息交相关职能部门调查、回复、处理。
22、医疗纠纷的处置方式?
答: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2)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明确责任;3)进入司法程序,由法院仲裁。
23、医院对中肯投诉和有责性医疗纠纷结果的应用?
答:
1)纳入院科两级月度绩效考核(有责性医疗纠纷还要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根据问题的大小予以扣减绩效薪酬;
2)院、科、个人三级组织问题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对突出问题科室、当事人院部组织“诫勉”谈话;
3)对有责性医疗纠纷当事人,根据院医疗差错鉴定委员会鉴定意见,与个人定期考核、晋升晋级、外出进修学习、年度评优选先挂钩。
24、病历书写有关注意事项(重点事项)?
(1)不能缺、漏、错项(页)【知情同意书、讨论、时间、诊断】,不能完全拷贝(拷贝错误重扣),修(补)正规范。
(2)首次病程录规范:
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
诊断依据应根据诊断而分别叙述。
(3)按时完成:
入出院记录24h,首次病程录8h,主治查房24h,抢救记录即时或6h内补记,普通会诊48h,急会诊10分钟,术后首次病程录手术后即时完成,手术记录术后24h内,主刀术前24h内查看病人记录、主刀术后48h内查房,出院(死亡)记录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讨论一周内。
(4)医生签字问题:
所有签字必须实行手工签字,打印名字无效。
谁查房谁亲自审核签字(不能代签);讨论谁主持谁审核签字;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知情选择同意要术者、一助签字;手术记录要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一助书写的,术者签名;非执业医师书写的均要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否则无效)。
(5)等级评审强调要求:
手术计划或方案中应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对患者提出意见应予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中;转诊、转科前告知理由、注意事项及存在风险;出院医嘱要有:
康复或健康指导;随访时间、预约。
(6)容易遗漏的方面:
病程记录中要记录会诊意见执行情况;病危重请示上级记录;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等的告知书中要有医疗替代方案;非患者本人签署的医疗文书,要有患者签署授权委托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并要注明与患者的关系;出院前应有上级医师同意出院的病程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手术风险评估表不能缺少。
(7)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25、病历中需知情告知的内容?
(1)自费项目(医保、新农合超限制使用项目:
药品、耗材和检查项目)。
(2)选择或放弃抢救措施,自动出院。
(3)有创诊疗、手术操作前。
(4)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告知书中要有医疗替代方案。
(5)放疗、化疗。
(6)大剂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500mg/天)或疗程≥5天。
(重点关注科室有:
呼吸科,ICU,骨科,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
(7)病人的病情、预后。
(8)术中变更手术方式,术中谈话。
(9)使用高值耗材使用的知情告知。
(特殊医疗器械使用同意书)
(10)病重、病危通知。
(11)重危病人转运。
(12)输血、手术备血前。
(13)离院责任(离院责任书)。
(13)其他知情同意。
说明:
(1)原则上知情谈话由病人或指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签字,如病人家属不予配合,拒绝签字,则需在病程录中记录,有条件时,保留相应证据(录音,视频)。
(2)如因病情危急,但病人处于昏迷或其它原因无法签字,家属不在场,则由业务院长或医疗事务部工作人员代签名(工作时间),医疗总值班代签名(非工作时间)。
26、一票否决丙级病历的条款?
(1)首页空白
(2)无入院记录
(3)首次病程记录无诊断依据
(4)抢救病人无抢救记录
(5)输血病人未做输血前九项检查
(6)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程记录无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7)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无24小时入出院记录
(8)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病人无24小时内死亡记录
(9)新生儿性别错误
(10)篡改、伪造病历
(11)无长期医嘱单
(12)因病历书写错误有医疗事故隐患
(13)病历质量严重错误
(14)无麻醉同意书或无签名
(15)无麻醉记录单
(16)无手术记录
(17)出院病人无出院记录
(18)死亡病人无死亡记录
27、一票否决乙级病历的条款?
(1)出院诊断填写错误
(2)血型填写错误
(3)传染病漏报
(4)入院记录、再入院记录、多次入院记录未在24小时内完成
(5)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填写为病史陈述者(聋哑人)
(6)无体格检查
(7)无专科体格检查
(8)未能在规定时间(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9)首次病程记录无诊疗计划
(10)无病危(重)通知书
(11)病危、病重、疑难病人无主(副)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记录
(12)未能在规定时间(6小时)内及时完成病人抢救记录
(13)无交(接)班记录或交(接)班记录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4)转科病人24小时内未完成转入、转出记录或无转入、转出记录
(15)会诊病人无会诊记录(会诊时间)
(16)输血病人无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或签名
(17)无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ECT)
(18)无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的知情同意书
(19)病情较重的患者或难度较大的手术无术前讨论(三级以上手术包含三级)
(20)无手术同意书或手术同意书无病人或法定代理人签名
(21)24小时内未按规定书写手术记录
(22)无按规定手术应经过审批或授权的记录
(23)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
(24)无新生儿患者住院病历
(25)无出院诊断
(26)出院记录未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
(27)死亡记录未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28)在病历中摹仿或代替他人签名
(29)无临时医嘱单
(30)无术后医嘱
(31)病历记录缺页
(32)因病历书写错误有医疗纠纷隐患
28、病程记录中需关注的环节?
(1)日常病程记录要包括
·患者入院后连续三天记录一次(首次病程记录可以算一次)
·手术后连续前三天记录一次 (包括手术医师查房记录)
·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更改医嘱要有病程记录,分析变更或增加或停医嘱的原因。
·重要药物调整或增加,必须记录原因。
·会诊前应记录会诊原因,会诊后应记录会诊情况及指导意见是否执行。
·化疗、特殊治疗当天、次日均要有病程记录,重点记录有无不良应及能否继续治疗或更改方案。
·检查结果异常有病程记录、分析原因及处理意见。
·各种有创检查、治疗有同意书和记录。
·患者病情变化,应随时记录。
·输血及血液制品有知情同意书及相应的病程记录。
(2)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标题就为姓名+上级医师技术职务。
·内容包括:
症状体征的变化,对目前病情的诊断分析,进一步检查及补充意见,治疗的更改及更改原因,与患者家属谈话的记录及家属签字。
·病危、病重病人应有在入院当天应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入院24小时内,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入院48小时内,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师查房记录。
·是否执行上级医师查房意见,应记录。
29、抢救记录的内容?
(1)记录时间;
(2)抢救时间;
(3)抢救原因;
(4)抢救过程及措施;
(5)病情变化;
(6)抢救人员及相应职称;也要记录在现场的患者亲属姓名及关系以及对抢救工作的意愿、态度和要求。
如抢救失败,患者死亡,应记录家属对尸检的态度和意见
(7)内容与医嘱一致。
30、有创操作的记录?
(1)操作名称;
(2)操作时间;
(3)操作地点;
(4)操作步骤;
(5)操作结果;
(6)有无不良反应;
(7)术后注意事项;
(8)操作医师签名。
31、各种讨论记录(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住院超30日患者病情讨论)?
(1)讨论记录的名称;
(2)讨论时间;
(3)讨论地点;
(4)参加讨论的人员(记录姓名+技术职称)
(5)主管医生汇报病史;(应简略)
(6)逐级医师发言;(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7)主持人小结;
(8)记录人员签名;
(9)上级医师审签(主持人签名)
(10)记录时间
32、病案的分类?
答:
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急诊病历、留观病历。
33、病案的保存年限?
答: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53条规定,“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
34、处方分类?
答: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分为:
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用纸应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35、处方的保存年限?
答:
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根据《麻醉、精神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
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
36、输血及血液制品知情同意?
(1)输血及血液制品均应签署知情同意书,血液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丙等;
(2)输注异体血及自体血均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3)输血及血液制品必须有其他治疗替代方案,且记录在知情同意书中,并请患者进行选择;
(4)输血及血液制品时,需患者选择需要或不需要每次输血前,医生必须告知输血风险。
如选择不需要时,则医生在患者本次住院时,仅需签署一次知情同意书;如选择需要时,则医生在患者每次输血前,必须告知输血风险。
(5)输血及血液制品前应进行输血前九项检查。
(6)输血后应有输血记录,输血记录包括输血目的,输血前的评估,输血情况及过程,输血后有无不良反应。
输血液制品应有病程记录。
(7)输血后还应有效果评估。
37、阶段小结?
(1)患者住院1月以上,应记录阶段小结。
(2)包括:
患者入院时间、入院时情况、诊疗经过、患者目前情况及下阶段的诊疗计划。
(3)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可代替阶段小结。
有关抗生素使用的有关知识全院医护人员都必须掌握
38、抗菌药物相关指标?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
(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5)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30%;
(6)“非限制级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
(7)“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50%
(8)“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100%
39、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4)住院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5)主治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6)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7)因病情需要,需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批后,方能使用;紧急情况下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剂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0、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答:
院长。
41、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不得超过多少种?
答:
50种。
42、抗菌药物管理中细菌耐药管理?
(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43、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包括哪些?
头孢吡肟、加替沙星、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亚胺培南
4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学治疗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5、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
(一)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二)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三)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四)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五)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46、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部分 医院创建诊疗工作应知应会 二部 医院 创建 诊疗 工作 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