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0619211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2.99KB
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x
《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德安县环境保护局
2010年10月
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主编部门:
九江市环境保护局
编写日期:
二O一O年九月
主审:
闵盛楠
审核:
刘彦军王小萍张平魏雯何萍
万伟明徐伟华梁国安
主编:
杨泽君
参与编写:
辜钦文李娟
审定:
祝子根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任务的由来1
1.2.编制依据1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2
1.3.1.指导思想2
1.3.2.基本原则2
1.4.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3
1.4.1.规划期3
1.4.2.规划目标3
1.4.3.规划指标4
1.5.规划总体思路6
第二章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7
2.1.区域环境质量好中趋稳7
2.1.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7
2.1.2.空气环境质量9
2.1.3.噪声11
2.2.污染防治取得成效12
2.2.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12
2.2.2.工程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13
2.3.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14
2.3.1.生态环境建设14
2.3.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4
2.4.全县环境监管能力迈上新台阶15
2.5.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16
第三章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及存在压力17
3.1.当前环境保护形势17
3.2.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压力18
3.2.1.优化经济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18
3.2.2.污染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18
3.2.3.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18
3.2.4.城镇化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19
3.2.5.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19
3.2.6.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加大20
第四章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21
4.1.主要任务21
4.1.1.构建生态功能保护结构体系,提高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21
4.1.2.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龙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1
4.1.3.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重点,保护水环境安全23
4.1.4.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切入点,保护大气环境25
4.1.5.以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为平台,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能力26
4.1.6.以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为目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6
4.1.7.以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的,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27
4.1.8.以建立与新时期环境保护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环境监管能力体系为目标,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28
4.2.政策措施29
4.2.1.政策引导,优化结构29
4.2.2.强化法治,严格监管31
4.2.3.完善体制,落实责任32
4.2.4.创新机制,增加投入33
4.2.5.社会动员,公众参与34
第五章“十二五”重点工程及项目设计36
5.1.污染源防治工程36
5.2.生态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6
5.3.饮用水源防护工程37
5.4.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7
5.5.环境监管能力建设37
第一章总论
一.1.任务的由来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我县“两区互动(城区建设和园区建设),着力实施“五大”战略(项目建设,城区建设,园区建设,三农工作,民生工作),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策应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县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编制和实施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进一步改善我县环境质量,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赣环财字[2010]4号文件以及九江市环保局九环计字【2010】2号文件精神,德安县环保局组织人员经过周密部署,成立了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小组,负责编制完成了《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一.2.编制依据
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2010年5月);
2、《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2010年5月);
3、《江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0年3月);
4、《九江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0年3月);
5、《九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0年3月);
6、《九江市环境保护局“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2010年3月)
7、《德安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5年12月);
一.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完善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监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政府责任,鼓励公众参与,积极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
一.3.2.基本原则
预防优先,防治结合。
坚持源头预防,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坚持环境优先,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全过程预防,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坚持高效治理,不断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努力还清旧帐,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安全重大隐患。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长远谋划,总体设计,对全局性、普遍性的环境问题,要全面部署、全面推进。
同时,抓住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统筹兼顾,民生优先。
坚持统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统筹国内和全球环境保护,兼顾需要与可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等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预防、保护和治理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加人民福祉。
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坚持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和行业实施有差别的环境政策,突出目标指标的区域差别,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控制。
坚持开拓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更加积极的环保措施,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情况的环保模式。
逐步理清环境保护事权,实行有区别的环境保护目标,层层落实、严格考核、各负其责。
政府主导,协力推进。
强化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力争做到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互匹配。
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相互合作、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一.4.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一.4.1.规划期
按照全县对“十二五”规划期的安排,环境保护“十二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以五年为主(2011-2015年),同时展望到2020年。
一.4.2.规划目标
以“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为目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永远保持博阳河“一河清水”。
到2015年,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农村饮用水水质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保持稳定;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建立起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要求的环境监管体系,具备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响应能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为全县社会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4.3.规划指标
1、环境质量指标
水环境
(1)饮用水水源地稳定达到功能要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2)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河流、水库水质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85%;博阳河水质达到Ⅲ类;湖塘水库、林泉水库、红桥水库等水库水质保持Ⅲ类以上。
大气环境
(3)全县15个乡(镇、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德安县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00天。
声环境
(4)德安县县城区域环境噪声达到2类区标准;
2、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
(6)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全面启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面积有所增加;
3、总量控制指标
(7)化学耗氧量及氨氮总量控制完成九江市下达的目标,较2010年有所降低;
(8)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完成九江市下达的目标,较2010年有所降低;
4、污染防治指标
(9)“十二五”期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争取做到年均降低3.5%;
(10)水污染治理水平及水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厂负荷率80%以上;
(1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12)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处置;
(13)废放射源收贮率(含返回原生产单位)达到100%;
5、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指标
(14)建成符合我县需要的生态环境安全监控体系,包括:
①全县污染源基础信息库系统;
②全县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
③全县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系统;
④县级环境事故应急指挥中心;
(15)县级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机构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一.5.规划总体思路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重要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治污理念,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抓手,以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载体,以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奋斗目标,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放在首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奠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环境基础。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将紧紧抓住以下几方面:
“一条主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推进社会经济与环境更加协调发展;
“两个层面”——企业和社会,着重加强政府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的责任;
“三个重点”——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四项原则”——一是既要保持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的连续性,又要有一定前瞻性;二是全面规划、重点突出;三是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四是突出实效,注重操作性。
第二章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环保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两区互动(城区建设和园区建设)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坚持以服从大局、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为抓手,以水、气环境污染防治为主线,以污染减排为重点,上下联动、统筹协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县环境质量总体好中趋优。
二.1.区域环境质量好中趋稳
十一五以来,全县总体环境质量好中趋稳,我县博阳河3个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09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
二.1.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德安县地表水分布情况,依据布点原则,通过优化论证,德安县地表水共布设3个监测断面和点位。
博阳河主干流水质状况
(表中数据为“十一五”期间2009年年平均值)
单位:
mg/l
项目指标
Ⅲ类标准
监测点
PH
BOD5
COD
砷
T-P
T-N
氟化物
氨氮
6-9
≤4
≤20
≤0.05
≤0.2
≤1.0
≤1.0
≤1.0
1#
磨溪点
7.70
2.0
7
0.005
0.01
0.58
0.44
0.130
2#
聂桥点
7.84
2.0
7
0.005
0.01
0.66
0.51
0.144
3#
县城下游
7.77
2.0
9
0.002
0.01
0.68
0.47
0.383
2.1.1.1水环境质量状况
本县地表水以博阳河为主干流,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境内流程79.7Km,流域面积达1320Km2,主要支流有黄桶河、潘溪河、金带河、车桥水、田家河、土桥港径流等12条,总长114Km,整个水系同属鄱阳湖水系。
主干流博阳河平均流速为11.8m3/S,年平均径流量58336万m3。
1、水质现状及评价
2009年博阳河水质良好,三个断面项目年均值都达到Ⅲ类水标准。
博阳河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
2、近五年间水质评价
工业废水排放现状:
依据2009年环境统计资料可知,我县2009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94.6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78.20万吨,其中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仍是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水体污染物产生行业主要是化工和矿业。
生活废水排放现状:
2009年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310万吨,80%纳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与2005年相比,我县将上游污染严重的3家造纸厂进行关停,减少了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博阳河污染情况有所好转,各监测断面各项目年均值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博阳河水质总体保持着良好的稳定状态。
“十一五”期间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年份
工业总产值
(万元)
工业废水
排放量
(万吨)
达标排放量(万吨)
万元产值工业
废水排放量
(吨/万元)
2006
48329
164.15
62.05
33.97
2007
54987
167.01
65.81
30.37
2008
55908
158.89
61.84
28.42
2009
81562
194.66
78.20
23.87
3、水质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
博阳河以有机污染为主,表现为城市废水的污染特征。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在雁家湖取水口水质最好,由于从此往下,博阳河接纳了德安县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形成了几公里的污染带。
二.1.2.空气环境质量
德安县环境空气监测范围主要是德安县城区,根据空气优化布点情况,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共设置监测点位2个。
德安县环境空气监测情况
编号
监测点位
功能
点位级别
1
县环保局
清洁对照点
县控
2
德安宾馆
平均水平点
县控
1城市空气质量现状
2009年,德安县空气质量总体较好,2009年,空气质量优243天,良122天,优良率为100%。
2009年,德安县环境空气各项目年均值为:
二氧化硫0.05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87毫克/立方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根据“十一五”期间统计资料分析,我县大气污染物中,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年平均值为540357万M3,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年平均值为19758万M3,占总量为3.64%,工业烟尘排放量年平均值为2435.97吨,SO2排放量年平均值为816.8吨。
现阶段,我县大气污染类型以煤烟型为主,其次是工业生产中和其它行业产生的烟尘、粉尘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有SO2、降尘、NO、飘尘。
根据我县“十二五”规划目标,预计我县今后5年大气污染类型将维持煤烟型污染。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2009年德安县空气环境质量为清洁级,各测点中县环保局测点质量指数最低,空气质量最好。
2环境空气污染负荷分析
我县空气环境质量从2005年起逐年好转,由于县委、县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总量减排、污染控制、城区工业搬迁等措施,特别是拆除县城范围内的小型锅炉、关停双鹰水泥厂和驰耐得除尘脱硫等措施后,使空气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五年间,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比平均为58%,在三个监测指标中最大,是德安县环境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表明县城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2010年德安县城区大气监测情况
mg/m3
监测项目
监测点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德安县环保局
0.041
0.032
0.087
德安宾馆
0.045
0.038
0.096
二.1.3.噪声
2005-2009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60dB(A)范围内变化,均值为55.8dB(A),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昼间标准。
我县城区内监测点数为11个。
2005-2009年,德安县道路交通噪声和重点区域噪声监测结果显示: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重点区域噪声在2类区范围内。
2009年的德安县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6.7分贝,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
2005-2009年德安交通噪声变化趋势图
德安县城区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表中数据为09年三季度监测值)
监测点
Leg
1县政府
54.4
2工业园
54.7
3环保局
58.3
4敬老院
51.2
5新广场
56.5
6中医院
54.6
7时代广场
57.5
8县医院
54.6
9新华书店
57.3
10县一中
54.5
11大市场
58.2
二.2.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二.2.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全面启动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4500万元,配套建设污水管网40公里,截污管网长度达1100多米。
目前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0.75万吨/日。
我县15个乡镇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部建成投运,无害化处理率达80%,已经达到了规划要求。
二.2.2.工程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县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按照行业经济技术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项目准入和总量审批制度。
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
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区划的,明确答复不予办理。
同时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行部门联动,协同把好准入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关。
通过污染减排核查,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以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为抓手,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带动了全面工作。
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县城污水处理、江西驰耐得轮胎有限公司脱硫等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1926.4吨,二氧化硫排放912.8吨,两项指标比2005年分别削减+8.48%和-47.54%。
江西驰耐得轮胎有限公司脱硫设施于2008年3月动工,2008年4月建成,实现二氧化硫减排近455吨;双鹰水泥有限公司关停,实现二氧化硫减排55吨;邹桥6号井煤矿等3家煤矿关停实现二氧化硫减排60吨;望夫山造纸厂等4家纸厂关停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18.4吨,为我县的减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2009年,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5%;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93.3%;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42.2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1.84%;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100%。
各项指标均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3.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
二.3.1.生态环境建设
全县陆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截至2009年底,全县共开展2个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向中央争取项目资金188万元。
同时,我县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我县已全面铺开。
①、抓好农村饮水安全。
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以激励为主,城乡统筹,完善目标责任制,不断强化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
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完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操作指南,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建立技术操作长效机制和工作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
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为突破口,强化农业环境监管工作。
在粮食主产区和重点流域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二.3.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推广以农村沼气应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生态农业体系。
以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载体,发展生态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视农村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09年在全县开展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基础性调查工作,在各乡镇饮用水源进行详细调查,基本摸清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状况,为下一步开展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了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开展了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通过对涵盖全县的9个点位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摸清了全县土壤环境现状,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4.全县环境监管能力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是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大步发展的时期。
至2010年,基本形成以环境监测、重点污染源等监测环境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备的环境监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9年底,共向省市两级环保部门争取资金160万元,建成了新的环保监测大楼,并配备了环境监测用车。
更换了办公桌椅、按照了空调,配备了15台电脑,办公条件得到;加强了监测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添置了噪声监测仪、大气采样机、烟尘采样机等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为监测站更好地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到目前为止,监测站拥有各种类监测仪器设备39套,实现了仪器设备规模化。
由省环保厅统一安排,为环境监察部门配置了环境监察执法仪器设备和执法车辆,提高了基本硬件装备水平。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立了德安县工业园环境监控中心,并编制了环境突发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国控及省控重点企业也按要求编制了环境突发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环境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5.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
2007-2009年,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了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了全县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第三章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及存在压力
“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在这个时期,我县工业化进程将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模式将继续探索。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将有一个调整到恢复的过程,预计到2015年,全县GDP总量将达到60.8亿元。
产业结构将呈现不断优化升级趋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将得到优化,逐步实现“富民强国”。
消费需求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
三.1.当前环境保护形势
目前,我县水环境污染正处在有机污染尚未根本解决,营养物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同时并存阶段。
传统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依然存在,并逐渐向区域复合型污染转变。
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交织并存,工业及生活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土壤污染源多面广。
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隐患较大,电子垃圾等新型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下降趋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保护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安县 环境保护 十二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