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高效课堂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docx
- 文档编号:10615644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63KB
1创建高效课堂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docx
《1创建高效课堂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创建高效课堂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创建高效课堂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创建高效课堂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内容摘要:
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成为最关键的一步。
课堂上学生注意不集中是部分学生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一个好的教师,总是试着从各个方面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集中注意力。
我是从激情教学、问题设置和评价学生这三方面来阐述的。
关键词:
集中注意力激情问题设置评价
常常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烦恼,他们看上去坐在那儿挺老实、其实早开了小差,或者交头接耳,或者手里不停地做小动作,根本听不到你讲什么。
经常是任务布置下去,其他同学都在做了,总有一些同学还在东张西望,课堂总是热不起来。
经过这几年我的总结与摸索,拉回学生的注意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的激情是学生激情的动力来源。
当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地走进课堂时,就会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
老师的激情就像一粒火种,一下子点燃学生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会随之活跃起来。
当老师走进教室,班干部一声“起立!
”、学生齐声大喊“老师好!
”、老师回一声“同学们好!
”师生如此这般问好,精神都为之一振,激情马上来临。
如果老师对课前师生相互问好不在乎、不重视,一进教室二话不说,便立即讲课,甚至把一脸的阴云和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到不安,不知课堂上要发生什么,由于紧张、害怕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课堂效果十分不利。
所以,课前要保持良好心态,即使教师有不愉快的情绪,也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
课中,要有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有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
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授业解惑,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育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中,教师要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营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必不可少的。
而营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激情,其方法有很多,就此强调几点:
第一,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催化。
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的语言表达应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言语应是富有哲理而幽默的。
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好像是弹着单弦古琴,没有抑扬顿挫,一个声调从头讲到尾。
有时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好像三天没吃饭,让人昏昏欲睡(学生不在课堂上睡觉才怪!
)。
如果教师面部表情没有丝毫的微笑,铁青着脸,严肃而又庄重,就好像不是进行教学,而是在举行批判会,那么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听课,多呆一分钟,都浑身难受。
如果老师充满激情,声音洪亮,妙语连珠,滔滔不绝。
有时候声音高亢起伏令人振奋,有时候语调低沉令人伤感,有时候一句南腔北调令人合不拢嘴;有时候一两句不标准的普通话引人发笑……这就是激情的催化剂,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第二、巧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加以辅助。
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手扶讲桌,动口不动手,犹如一台发声机,索然无味,呆板无趣,是不能引人注目的。
如果头望“天花板”,或者目不转睛地看某个地方讲课,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甚至误会。
因此,上课时应经常扫视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
我有时适当走下讲台讲课,对个别昏昏欲睡或初入梦乡的学生点击提醒,或提问催答,或以幽默语言引人发笑,活跃课堂气氛。
当然,说到幽默语言引人发笑之时,学生有笑声老师也应有笑容,不要板着面孔,使学生笑都不敢笑,那就失去意义了。
我讲课时往往充满激情,声音洪亮,表情丰富,讲到兴奋时手舞足蹈。
我常运用“课前提问、课中设问、课后留问”的“三问式”启发教学法,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流露出敬佩、赞赏的眼神。
下课铃响,意犹未尽。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引人入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说教式教学法,其理念滞后落伍,缺乏激情,无法及时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的需求。
为什么学生比较喜欢年轻教师讲课,主要是年轻教师与时俱进,上课富有激情,理论联系实际,引人入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增多,人的感官要求就越高,学生需要不断有新的感官刺激,使他们保持振奋。
而说教式的教学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是难以引人入胜的,单纯的理论叙说是枯燥无味的,就像节奏缓慢的戏剧,逐渐被打入冷宫一般。
而许多新的教学法,其共同点就是充满激情,它们更能点燃和释放人的激情。
所以,我们要设法保持对上课的新鲜感,不能墨守成规,老调重弹,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处在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每天都是新的尝试,新的感受,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激情在教学中得到更大的发挥。
要想使教学富有激情,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引人入胜。
例如当我讲到“小石潭记”我就联系到“卧牛山(本地景区)”,学生好奇心切,睡意全无!
课后,要与学生保持亲切的友谊,让激情得以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生动有效的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后与学生保持亲切的友谊,让激情延伸也是很重要的。
下课后,学生如有问题可以到教师的办公室提问,教师应耐心解答,不要自顾休息,满脸不耐烦;学生与教师迎面打招呼问好时,教师要面带笑容回礼问好,不要爱理不理,一声不吭;平时学生有困难,应主动问候,热心帮助。
当然,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所“分寸”。
距离产生美和神秘感,而这种“距离”的状态使人保持一种好奇心,就像在熟人面前,可以肆无忌惮,不加掩饰,但在陌生人面前,你却会在乎他们的看法,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形象。
有“距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放肆”,适当的“距离”又可以使学生感到亲近,让教师的激情在课后仍感染每一位学生,保持对你热情,期待着上你的下一节课,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
二,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忙起来。
自从教学论专家马赫缪托夫创立问题教学论以来,问题教学被大家共认为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其优点是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因此,被广大教育者所采纳与运用。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满足于提问一些确认性的问题,或者反问式的非教学性问题,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便于控制课堂,节约时间,多灌输一点知识给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其实,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以教师提问的难度要能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
1、提问: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
“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提问:
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朗读第3段,提问:
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4、朗读第4段,提问:
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5、提问: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6、提问: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提问: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先讲“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提问:
“进”指什么?
“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借代)
9、提问: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0、提问: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1、提问:
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凌云志老师在第二梯队教学展示中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通过这一系列提问,目的是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又有了一个新的思考,从而再一次投入到对动作的探究之中。
当学生弄清楚问题时,对动作的了解也会达到新的层次,最终使学生能够自己对身边的事物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能够想办法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是的,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探索的起点。
3、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缺乏评价,对学生的观点往往是不置可否,而是按照自己事先的教学设计自行其事,结果造成了学生、教师“两张皮”的现象。
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了参与讨论的热情。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发言,不大注意他人的发言,不大注意通过相互交流提高自己。
因此,在班内进行行之有效的小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经过我近一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正确划分小组
把全班同学按照学习成绩,思想状况,纪律表现等综合情况划分为4人11个小组,将组内的同学根据情况编为1——4号,便于任课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每个组内相同号的同学,更加公平公正地进行小组PK,从而调动组内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第二,制定相关加分标准,建立小组评价表
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在备课时下足功夫,把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细化,并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提前分配到每个组中的每个相同号的同学身上,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加分的客观,避免以前老师的随意性,真正让加分落到实处。
第三,要注意评价的多维性及广泛性
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从答案的正确与否上进行加分,还可以从学生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发言中的闪光点或获取、组织信息等诸方面进行。
教师在对学生讨论的评价过程中要重视提示学生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发思想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
要重视启发学生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
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的点评和总结,还应该注意,由于认知的基础不同和讨论问题的开放性、多元性,学生讨论的结果不可能是相同的,参与讨论的成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因此他们答案也不可能是唯一的。
作为评价者的教师,应该以归纳、整理、总结为主要任务。
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教练员,而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判员的位置上。
教师要尽可能地将评判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在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之间在观点上的分歧之处,激发和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激起学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深入进行反思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逐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归纳、整理。
第四,及时记录和反馈个人量化及小组间评比的竞争结果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人类本性上最深刻的愿望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所以及时反馈竞争结果就显得犹为重要。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制作一张《小组评价量化评比表》由学习委员负责记录每天每堂课加分情况,一天一统计,每天按照进行5,4,3,2,1甚至负分给每个组员加分。
每月统计一次,将这一月的分数折合成月考分加在月考成绩里,不及格者分配相应作业,做至下次月考,80分以上者在评价表上加10分,为下次的作业、月考积分。
最后,实行动态管理,注意学生的思想工作
个人量化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有竞争,就有压力,就会有失败者,对此就需要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各小组的变化情况及时、合理调整各小组的成员,一方面保证了竞赛的可比性,维持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会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呈现在他面前的激励机制,形成了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引导,促使其不断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已。
经过近一年的的实验与努力,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活跃,师生气氛融洽,学生注意力集中。
举手发言的人多,面广。
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良好,自主学习高效,合作学习成果显著的良好态势。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沈军《课堂上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建 高效 课堂 如何 学生 上集 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