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习题集.docx
- 文档编号:10611296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57.63KB
古代文学习题集.docx
《古代文学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习题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习题集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
《关雎》、《氓》、《采薇》、《蒹葭》。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它们分别有31篇、4篇和5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燕人韩婴。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毛诗,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农事诗、
燕飨祝福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和婚姻爱情诗。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
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黄矣》和《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商周铜器铭文。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春秋》。
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鄢陵之战、、。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尚书》。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战国策》。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散文。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荀子》、《韩非子》。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长于论辩,气势浩然。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升华出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养浩然之气)。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荀子。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韩非子。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题说理文。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离骚》、《九歌》、《天问》、《招魂》、《九章》。
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23篇。
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香草美人。
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
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九章》。
7、“天问”意思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
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2、汉赋和楚词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
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楚词章句》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和淮南王刘安。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淮南子》一书。
5、汉代乐府、洛阳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司马相如,司马迁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西京杂记》。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历史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以对现实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现实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武帝时期经公孙弘倡导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毛诗序》中主张诗歌“发乎情,止乎礼仪”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张衡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吴越春秋》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初创期、全盛期、中兴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一.背诵默写篇目:
《谏逐客书》
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
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二十多万言。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其中主要包含了道家、儒家、阴阳家等家的思想。
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贵公》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大乐》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老子》的文风。
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荆人涉鄘”、“引婴儿投江”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
3、鲁迅先生曾言:
“秦代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中间一段。
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著文12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新语》。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58篇,收录于《新书》。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贾谊,他的作品可分为专题政论文、疏牍文、杂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过秦论》、《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论贵粟疏》是?
错的作品,它上承《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
6、《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三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7、《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东汉高诱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其《览冥训》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排比式句子,与陆贾、贾谊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骈文之先河。
8、董仲舒的《贤良对策》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春秋》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说苑》、《新序》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战国策书录》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
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难蜀父老》,东方朔的《答客难》、桓宽的《盐铁论》及扬雄的《解嘲》、《解难》等俱为名篇。
10、王充、王符和仲长统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论衡》,全书共85篇,现存少一篇《招致》。
此书以疾虚妄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九虚”、“三增”、《论死》、《订鬼》等篇。
12、王符的政论散文《潜夫论》成书于东汉中期,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其《考绩》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务本》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
第二章汉代辞赋
一.背诵默写篇目:
《刺世疾邪赋》
1、“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
”这句话选自贾谊的《吊屈原赋》,此文是以骚体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
作者的另一篇赋作《服鸟鸟赋》,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2、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汉书·艺文志》载乘赋九篇,其《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七发》最为著名。
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吕氏春秋·本生》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吕氏春秋·孟春纪》找出。
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楚辞》的《招魂》和《大招》,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否定性因素加以了处理。
《七发》一文中以观潮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军阵。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
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
6、梁孝王去世和汉武帝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东方朔、枚皋、司马相如等。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哀二世赋》,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大人赋》,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长门赋》,还有《美人赋》、《难蜀父老》等等作品。
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
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散文领起,中间用韵文铺叙,篇末又用散文结尾。
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排比句,并间杂长短句。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短句,如描写游猎主要用三言,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
9、汉武帝以后至宣帝、成帝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
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扬雄,刘向、文歆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
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赋的社会意义乃至文学的性质的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讽喻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文学艺术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
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辩丽可喜”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
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洞箫赋》和《甘泉赋》。
扬雄赋作中,《蜀都赋》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四篇是他的代表作。
刘向的赋多不出《楚辞》窠臼,刘歆的《遂初赋》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
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洞箫赋》。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杜笃作了《论都赋》,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
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占有一席之地,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
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
前者开了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蔡邑,代表作品为《述行赋》。
另外,班彪的《北征赋》和班昭的《东征赋》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张衡,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思玄赋》、《归田赋》等抒情之作。
此类作品中,冯衍的《显志赋》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班固的《幽通赋》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
东汉末年,赵壹创作的《刺世疾邪赋》、《穷鸟赋》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
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
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7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
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之?
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琅邪台刻石、会稽刻石。
其中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三句一韵。
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代表作有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
3、刘向一生有著作多种,其中《说苑》、《新序》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
4、《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司马迁,字子长,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
少年时曾随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后任太史令,并参与制定了《太初历》,因李陵案被处以宫刑。
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14年。
6、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是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记述了从皇帝至西汉武帝年间大约3000年的兴衰沿革史。
8、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9、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作者是赵晔。
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
它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11、成书于东汉的历史散文《越绝书》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
它们都以吴越争霸为主线索,又都出自吴越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12、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
崔瑗的《河间相张平子碑》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张衡的学问品格。
胡广的《征士法高碑》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蔡邑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代表作是《郭有道碑》和《陈太丘碑》。
13、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默写篇目:
《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乐府令,隶属于少府。
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太岳令,隶属于奉常,主管郊庙之乐。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另外,刘邦的《大风歌》在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
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武帝时进一步加强,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哀帝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
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一个是黄门鼓吹署,后者在西汉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乐府的作用。
6、沈约编篡《宋书》时,其《乐志》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
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汉代至唐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为十二类。
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
《大风歌》、《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和《铙歌》18首等等。
8、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
苦有《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乐有《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
《相逢行》中“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楚文化的传统,是《庄》、《骚》的遗响。
10、两汉乐府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中既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其中以叙事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主要作品有:
《雉子班》、《乌生》、《豫章行》、《?
蝶行》、《董娇?
》等等。
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四言诗,《安世房中歌》是三言七言相杂诗,铙歌十八首各篇则均为杂言。
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和《邪径败良田》,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
13、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第五章东汉文人诗
一.背诵默写篇目:
《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太平御览》中。
另外,他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
赋末附诗,当始见于东汉。
2、张衡的五言诗《同声歌》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
张衡的《四愁诗》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思玄赋》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
3、班固、张衡对乐府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朴素质实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缛丽华美的特点。
二人诗班固长于叙事,张衡则长于抒情。
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
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
诗人们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5、灵帝时期郦炎、赵壹、蔡邑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
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见志诗》二首、《疾邪诗》二首和《翠鸟诗》,其中后者又是一篇寓言诗歌。
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文选》之中,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桓帝时期。
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五言之冠冕也”。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196年到公元589年,它共经历了393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建安、正始文学;第二期是两晋文学;第三期是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得追求。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再加上箫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风流。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
《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
和刘桢。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观沧海》。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4、《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理想和抱负,代表作有《白马篇》。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野田黄雀行》,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赠白马王彪》。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美女篇》、《七哀诗》。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王粲和刘桢。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七哀诗》,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赠从弟》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幽愤诗》。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
第二章两晋诗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习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