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 文档编号:10602767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37.69KB
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
《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四川省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四川省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前言
为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规范和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依据,并结合四川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将课程标准的规定细化和分解为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提高学习实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
2.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导向作用。
3.坚持实效性原则,明确教学具体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学提供正确导向。
4.坚持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进一步完善。
二、格式与项目
本学科模块教学要求由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两部分构成。
“教学要求”采用表格形式表述,由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部分组成。
第一项“内容目标”,为《课程标准》的表述,展示教学的课程标准依据。
第二项“学习要求”,为教学要点的表述,原则上按教材体系排列,提出了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应达到的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学习要求”涉及或与之相当、相关的行为动词有:
“了解”所学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知识,其行为动词包括:
了解、知道、辨认、识别、描绘、列举、引述、复述等。
“理解”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行为动词包括:
理解、懂得、明确、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赏析、感悟、体察等。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其行为动词包括:
运用、应用、分析、解析、剖析、评析、评议、评述、评价、比较、综合、探寻、设计、坚持、树立、实践等。
第三项“教学建议”,对教学提出较具体的建议。
包括: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建议;落实课标中相关活动的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要求等。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教学导向,运用主体是教师。
三、模块教学要求
(一)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1.教学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2.教学要求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一
生
活
与
消
费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3.知道货币的其他职能。
4.了解纸币发行的原因、含义、优
点,理解纸币发行规律。
5.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6.了解信用卡和支票在经济往来中
的用途。
7.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理解汇
率的变化。
8.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
意义。
9.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
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通过文字、图片和有关经
济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
属性和货币的基本职能。
◆通过经济实例,描述通货
膨胀或通货紧缩,引导
学生认识纸币的发行量必
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
量为限度。
◆创设演示、交流等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分析相关实例,在帮助学
生理解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保持
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开展讨论探究活动,引导
学生理性对待金钱,树立
正确的金钱观。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常见因素及其产生影响的途径。
2.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3.理解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4.理解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5.知道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6.评述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等现象,理解价值、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通过事例和数理推演,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选用鲜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平等和尊重劳动等意识。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
4.理解几种常见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比较、评价相关消费行为。
5.理解理性消费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收集广告词、调查同学的生日消费情况,分析“广告”和生日消费行为中所蕴含的消费心理。
◆分析相关消费事例,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理性的消费者。
◆联系消费观念的变化与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联系环境方面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
二
投
资
与
创
业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及其类型。
2.了解利息、利率和利息税。
3.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4.了解股票的特点、股东的权利以及股票投资的特点及收入构成。
5.了解债券及其分类。
6.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和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
7.比较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
◆通过学生亲自或模拟存款、计算利息收入,引导学生了解储蓄存款的种类和特点,树立税法意识。
◆设置具体情境或调查不同的投资行为,比较几种投资方式,初步树立现代理财观念。
◆根据家庭收入情况,制定一个家庭投资理财方案。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又要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投资对个人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1.了解企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了解公司的含义、设立、组织机构及其社会责任。
3.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4.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5.理解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6.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收集企业经营的案例,探究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收集企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收集国内外企业兼并或破产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积极意义。
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1.了解劳动的意义和我国的就业形势。
2.理解就业的意义及扩大就业的措施。
3.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探究就业与自主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开展调查访问,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各种就业途径、创业方式及其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觉提高就业创业素质。
◆收集、探究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劳动者的主要权利,树立尊重劳动和法律的意识。
◆在探究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角度分析就业的作用。
三
收
入
与
分
配
3.7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3.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4.评析我国当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的举措。
5.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
关系。
◆调查某一家庭收入情况,了解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必要性。
◆收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事例,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引导学生树立进取和奉献意识。
◆结合社会热点,组织课堂讨论或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体会当前我国调整分配政策中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及重要性。
3.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2.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收支关系。
5.分析我国财政的作用。
◆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或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搜集近年来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相关材料,说明财政对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
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理解税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
3.理解我国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作用。
4.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税法意识。
5.了解违反税法的主要表现。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讨论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就近调查人们纳税的情况,给税收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学生树立纳税人意识。
◆分析违反税法的案例,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四
面
对
市
场
经
济
4.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1.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了解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3.了解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理解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4.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分析具体经济现象,体会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
◆模拟市场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市场规则与信用的作用,树立法规意识和诚信观念。
4.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3.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分析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典型事例,说明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评述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政策措施,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4.12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2.理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和措施。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4.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5.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地位和作用。
6.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及实行这一制度的必然性。
◆交流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归纳、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理解我国重视发展生产力和实施扩大内需方针的正确性。
◆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实例和资料,分析我国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说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4.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了解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和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3.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家乡的变化”等主题调查活动,通过交流共享,展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调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收集、剖析典型事例,揭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引导学生理解和树立科学发展观。
4.14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
现和载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经济组织,理解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
遇与挑战。
4.理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
要性和战略举措。
5.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分析一个有代表性的跨国公司,探讨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收集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案例,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认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懂得学会利用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搜集我国目前自主品牌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案例,讨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收集、交流、演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明确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1.教学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教学要求
内容目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一
公
民
的
政
治
生
活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了解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
2.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理解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4.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5.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6.探寻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
◆引导学生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评价解放前后我国人民地位的变化,深刻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采用历史的观点,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历程进行讨论,进一步认识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结合事实,深刻体会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2.知道选举方式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3.明确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实现的条件,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的选举方式。
◆组织课堂即兴演讲:
让学生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1.懂得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2.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3.理解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的要求。
◆交流:
观看反映舆论监督的影视节目的感受。
◆活动:
一次民主监督行动的参与过程。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1.懂得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2.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3.了解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作用。
4.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
◆模拟一次听证会。
二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
2.解析政府的基本职能。
3.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4.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5.知道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6.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公民和政府的关系中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素养。
◆结合中央政府或本地政府的典型举措,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政府行使的各项职能。
◆通过课堂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公民在生活中如何依法寻求国家机关的帮助。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1.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认识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和意义。
3.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
◆观察分析一些地方政府实施的“阳光工程”,说明政府如何更好地树立自己的权威。
◆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
针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选择政务公开、质询、民主评议等措施,阐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三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文
明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2.明确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3.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4.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5.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6.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通过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撰文: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内容涉及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3.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容及关系。
5.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
6.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
7.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汇集历史和现实资料印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结合“两会”实例,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说明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3.阐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现鲜活、生动的画面和情境,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的了解,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发掘本地资源,讲述当代共产党人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事例。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
3.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4.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5.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
6.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7.了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结合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宗教。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2.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综合我国民主制度、法律、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完善与发展,感受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果。
◆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说明: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
当
代
国
际
社
会
4.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1.了解国际社会的构成。
2.明确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3.了解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
4.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5.了解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6.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讨论独立的主权国家与地区、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国家的差别,引导学生懂得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演示: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了解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2.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3.说明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请学生选择实例,说明国家之间合作与冲突的根本原因,理解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己国家利益”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或讲座。
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3.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5.理解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6.了解我国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及原因。
7.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政府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搜集有关事例,说明当今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的危害性。
◆结合我国应对当代国际竞争的形势所采取的举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展示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1.教学目标
《文化生活》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 学科 教学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