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培训标准.docx
- 文档编号:10598780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224
- 大小:135.54KB
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培训标准.docx
《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培训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培训标准.docx(2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培训标准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
第一部分前言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特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包括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和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从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通过统一出台师德修养、班级管理、学习与发展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分科出台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国家关于教师培养培训、学生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文件精神,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以下简称《指导标准》),旨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指导标准》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及实践需要,明确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等六项培训目标主题,开发义务教育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诊断量表,分层分类设计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指导标准》是国家、省、地(市)、县(区)组织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参考,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教研机构以及中小学设置语文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和选择初中语文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规划个人专业发展和自主选择培训课程的根本指南。
一、基本理念
《指导标准》秉承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培训的理念,对照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制订实践导向的培训目标,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诊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确保“按需施训”。
(一)师德为先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教师培训课程,注重教师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热心从教、依法执教、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增强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职业魅力,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能力为重
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
通过系统、分层、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三)学生为本
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培训效果的最终落点也是学生的发展。
教师培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来设计培训课程,通过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实践导向
设计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培训课程要重视实践取向。
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要依据教师所做事情、所从事的工作,划分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服务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践。
(五)分层培训
以教师发展阶段为基础,以能力诊断为依据,根据教师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发展需求,递进式设计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强调基于能力诊断,对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划分出层次,以此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二、设计思路
(一)建立语文教学能力标准的体系
《指导标准》对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质是将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转换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
1.以实施“新课程”为本设置培训目标的框架
培训目标的框架对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即语文学科教师的五个主要工作领域,设置“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五个培训领域。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设置了“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这一具有统摄性的培训领域。
2.选取主要事项建立“核心能力项”目标体系
选取每一个培训领域的主要事项,建立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项”。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的培训目标体系,由六个领域二十个“核心能力项”构成。
“核心能力项”的辨识和选取,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语文教学的现状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做综合研判: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对照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实施要求”。
参考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成果,提炼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
“核心能力项”体现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结合语文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研判该学习领域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针对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突出语文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
各培训领域若干“核心能力项”的排列,依据该领域的特点,原则上按语文教师进行该领域教学的“做事”逻辑或工作流程,或按该领域需做的“事”分项列举。
3.按照优秀标准建立可检测的能力指标
每一个“核心能力项”逐条列举细化的、可检测的语文教学能力指标,相当于“语文教学能力标准”。
与学生的“最低标准”(合格标准)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是理想的“优秀标准”。
原则上讲,一名教师,无论是特级教师还是新手教师,都应按“优秀标准”进行教学。
能力指标的辨识和择取,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具体课例,经充分研讨并达成共识。
能力指标分条陈述,每一个条目陈述一项具体能力,有三种类型:
表述为“能”,这是能力指标的主要类型,指明优秀教师应具备(能做到)的语文教学能力。
用具体的动词,突出实施语文新课程的新要求,指明语文教师应具有(要去做)的教学行为。
“认识”“了解”“理解”等,强调实施新课程应具有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关键知识。
每一个“核心能力项”若干能力指标的排列,依据该能力项的特点,原则上按语文教师进行该项教学的“做事”逻辑或工作流程,或按该能力项需做的“事”分条列举。
(二)研发便于教师自我诊断的“能力表现级差表”
教师的培训需求是发展性的内在需求,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目标“差距”的认知。
基于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标准研发了“能力表现级差表”这一新颖工具,目的是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诊断,较直观地衡量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的现有水平,从而自觉地感知自身能力与培训目标的“差距”,激发主动培训的内在需求。
1.按“核心能力项”认定并划分语文教学能力水平
教学能力水平是“做事”的能力水平。
本标准按语文学科教师工作领域的主要事项,即“核心能力项”,来分别认定并划分语文教学能力水平。
鉴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从有利于培训的角度,语文教学能力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四级能力水平的判别,依据各“核心能力项”的“级差点”及其相应的具有典型性的行为表现。
2.找准最具鉴别力的“级差点”
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别,主要不是做同一件事的程度差别(精熟度)。
不同能力水平的语文教师,具有不同的语文教学行为,实际在做很不相同的事,具体到做什么、怎么做,其行为方式和行事方法有实质性差别。
“级差点”是最能判别“核心能力项”不同能力水平的观测基准点,聚焦于做事的准则,即教师在做这件事时所信奉的原则。
这些原则往往是内隐的,主要表现为系统性的行为倾向。
语文教学不同能力水平的差别,实质是做事准则的差异。
3.围绕“级差点”描述具有典型性的行为表现
教学行为是教学能力的表现,不同的教学行为表现,往往标示着不同的教学能力水平。
因此,可以采用描述教学行为表现的办法,直观地表征语文教师进行该事项的教学能力;分别描述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在该事项具有典型性的行为表现,可以用作语文教学能力的自我诊断工具。
描述四级能力水平的典型行为表现,工作步骤如下:
结合具体课例,尽可能例举不同水平的种种表现。
每一个“核心能力项”对应的教学能力的行为表现,各级水平都有一批相应的课例印证。
围绕“级差点”以及对四级能力水平的评判,参考该“核心能力项”的能力指标,择取具有比照性的、典型的行为表现。
做概括性的综合描述。
描述力求客观呈现,用简练、准确、感性的(表现性)的语言,侧重描述“做什么”“如何做”“做的时候怎么想的”,将该“级差点”各种水平的做事准则和行为方式加以具体化呈现。
(三)设置“按需施训”的培训课程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的培训课程,指向培训目标“核心能力项”的主要能力指标。
1.目标指引、问题导向的研修主题
借鉴“国培计划”的经验,教师培训课程推行“主题式”研修。
研修主题的设立综合考虑几个维度:
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新进展;通过培训预期有较为明显和直接的培训效果;培训单位能够组织相应专题的培训专家。
本标准在“核心能力项”这一层级设立研修主题,每一“核心能力项”设置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若干研修主题。
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架构
遵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从“加深专业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架构教师培训课程,共同作用于“提升自身经验”。
培训课程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两类,每一研修主题原则上具有两类课程并注意相互配合。
理论课程的课程内容是基于学理研究的“知识”,包括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以及与“核心能力项”直接相关的各学科通用的教育教学知识。
实践课程的课程内容是指向特定研修主题、落脚特定“内容要点”的研修活动,包括名课研习、语文名师经验分享、共同备课、现场作业、课例评析、问题研讨、教学反思等。
“提升自身经验”既是培训的效果,也是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学员论坛、教学经验分享、学习收获的交流等。
3.具体列明“内容要点”的专题
专题是培训课程的实施单位,每一研修主题设置若干专题。
本标准提供464个专题并明确其“内容要点”,供培训机构、教研室和中小学选择采用,并供语文教师自主研修时参考。
根据研修主题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理论课程“内容要点”的表述分两种情况:
较为普识的课程内容,采用词语式的要点列举。
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进展的课程内容,采用语句式的要点陈述。
实践课程“内容要点”的表述,指明研修活动的指向并列举专题活动的具体内容,根据内容要求遴选相应的培训资源。
4.尝试按能力分层设定专题的适用水平
“按需培训”与“能力分层”密切关联;“按需施训”的具体实施就是“分层培训”:
根据教学能力水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
本标准对每一个专题均设定适用水平。
鉴于尚缺乏大规模培训实践的检验,专题适用水平的标识仅供参考。
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并不是由水平一到水平二、三的逐渐迈动,而是水平一、二、三共同奔赴水平四。
三、框架内容
《指导标准》由前言、培训目标与内容、实施要求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前言。
说明本标准的研制依据、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介绍本标准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培训目标与内容。
包含培训目标、能力诊断、培训课程三部分。
为便于培训机构、学校和教师使用,按培训领域的“核心能力项”排列。
培训目标相当于语文教学能力标准,指明语文教师培训“到哪里去”。
培训目标按六个培训领域,择取二十个“核心能力项”,列举102条具体的能力指标。
一级指标(培训领域)
二级指标(核心能力项)
能力指标(条)
一、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
(一)语文课程理解
7
(二)语文教学观念
6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
(一)拼音教学
4
(二)识字教学
6
(三)书写、书法的学习指导
4
三、阅读教学
(一)课文的教学解读
4
(二)教学目标确定与教学内容选择
6
(三)教学活动、教学资源与教学点的一致性
6
(四)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
6
(五)整本书阅读指导
5
四、写作教学
(一)写作知识和写作教学知识的更新
4
(二)给学生提供多种写作机会
7
(三)写作学习活动设计与过程指导
6
(四)习作修改指导与习作评价
6
五、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性
4
(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选择
4
(三)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开展
4
六、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一)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4
(二)综合性学习方案编制
5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
4
合计
6个培训领域
20个核心能力项
102条指标
能力诊断对应“核心能力项”,提供便于教师自我诊断的“能力表现级差表”,帮助语文教师认清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现在在哪里”,规划并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
“能力表现级差表”也可作为培训机构的标准化调研工具。
培训课程按“核心能力项”设置研修主题,每一个研修主题有若干专题并列明其“内容要点”,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铺就“如何到那里去”的道路。
六个培训领域二十个“核心能力项”,共设置52个研修主题,464个专题课程,其中理论课程160个专题及其“内容要点”,实践课程304个专题及其“内容要点”。
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一级指标
(培训领域)
二级指标
(核心能力项)
研修主题
专题(个)
理论课程
实践
课程
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
语文课程理解
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
3
6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5
6
专业地对待语文教科书
3
5
语文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4
2
语文教学观念
要做有专业知识的语文教师
4
5
依据教育教学原理进行语文教学
6
6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4
7
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3
5
“考点”与“教学点”本质的一致性
2
7
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优化语文教学
2
5
语文名师教学经验的提炼与传承
1
3
识字与写字
教学
拼音教学
拼音学习活动的指向(小学低段)
3
7
拼音知识的应用(小学中高段和中学)
5
8
识字教学
汉字构形知识与识字教学
2
5
不同学段的课文教学功能(小学低段)
2
7
不同学段的课文教学功能(小学中高段和中学)
2
7
文言文的字词教学
(小学高段和中学)
1
8
汉语知识拓展学习
4
1
书写、书法的学习指导
硬笔书写的学习指导(小学)
3
8
硬笔书写的学习指导(中学)
3
7
毛笔字临摹的学习指导(小学中高段和中学)
2
5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1
1
阅读教学
课文的教学解读
明晰阅读的观念和阅读取向
5
6
依循体式特性抓住文本的关键点
15
8
推测与分析学生自读课文时的疑难处
3
8
课文的教学功能(小学中高段和中学)
3
7
名篇解读拓展学习
1
4
教学目标确定与教学内容选择
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3
5
确定阅读教学目标
4
13
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路径
5
5
确定阅读教学内容
3
9
重组课文,整合教学内容
2
教学活动、教学资源与教学点的一致性
课前、课后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
8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流程
2
7
围绕课文教学点设计教学活动
5
9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7
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
从静态的教案到动态的教学
3
8
整本书阅读指导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与阅读活动开展
2
5
写作教学
写作知识和写作教学知识的更新
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教学知识
12
6
给学生提供多种写作机会
多种语篇类型的写作机会
5
4
写作学习活动设计与过程指导
设计真实或拟真的写作任务
3
8
分析完成写作任务的条件和要求
2
6
估量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主要困难或问题
2
6
组织包含若干学习元素的写作教学单元
2
9
借助写作学习支架开展写作教学活动
1
7
习作修改指导与习作评价
在修改、交流中形成写作学习经验
2
7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性
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知识
4
4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选择
口语交际教学的学习元素
4
4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开展
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
3
5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类型
1
2
综合性学习方案编制
设计综合性学习方案
2
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2
合计
160
304
6个培训领域
20个核心能力项
52个研修主题
464个专题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从实施的主体、培训目标、能力诊断、培训课程、培训资源、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本标准的实施提出具体的要求。
第二部分培训目标与内容
一、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认识
(一)语文课程理解
【培训目标】
1.树立语文课程目标应该在语文课程内达成的观念,正确处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2.理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指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进行“语文学习”的课程意识。
3.理解语文课程各学习领域及其相互关联,全方位地实施国家语文课程。
4.理解课程目标的不同类型,正确把握语文课程以“能力目标”为主的学科特点。
5.理解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6.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防止把语文课程的能力目标套用为一篇课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7.理解文选型阅读教材的特性,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活动型教材的作用,能专业地使用语文教材。
【能力诊断】
水平
你最像下面哪一种?
自评
(√)
四
语文课程实施,我会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引,具体地联系语文教科书和学生这两个方面,落实好“备课备两头”。
譬如阅读教学,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处,分析学生阅读时的疑难点,在两者的关联中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写作教学,要具体分析写作任务的能力要素,估量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困难所在,在两者的关联中确定写作教学的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学生在一堂一堂的语文课中学有所得,语文教学才会真有成效。
三
中小学语文课程,我认为很有改革的必要:
阅读教学是一篇篇教课文吗?
写作教学体系如何建立?
读与写怎么结合?
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认为必须认真思考,不可随波逐流。
我较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逐渐明确了对语文课程一些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呼应所倡导的正确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自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致力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探索。
二
语文课程已落实到语文课程标准并体现为语文教科书。
我的任务是搞好教学。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课上好,上出好课,上出一些有新意的课。
上好一堂课,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要符合教材编写意图,更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我会看杂志上发表的课例,抓住一些机会听名师的课,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努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对学语文有了兴趣,课外他们就会主动去大量阅读,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水平。
一
语文课程具体体现为语文教科书。
我的工作是按学期的教学进度,把教科书上规定的内容认真教完。
对语文教科书,当然要做一些处理,主要是讲读课文,要抓住重点难点,尤其是要考到的重点词语和知识点。
对口语交际这些不考的内容,因教学任务太紧,通常会较简单地处理,有时略去不讲。
我有一个很实际的目标,就是我班的语文考试平均成绩,能比平行班高出一些。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课内肯定是不够的,主要靠学生在课外多下功夫。
【培训课程】
研修主题1:
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
编号
理论课程专题
内容要点
适用水平
1-1-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
一、二、三
1-1-2
实现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
“语文活动”与“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的社会通道与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课内”与“课外”)。
“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语文实践”与“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目标应该在语文课程内达成,将课外资源纳入课程。
一、二、三
1-1-3
深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取向。
语文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之间目标的互通和关联。
学段目标及学段之间的衔接。
一、二、三
编号
实践课程专题
内容要点
适用水平
1-1-4
语文名师经验分享
“语文课程理解”能力四级水平的语文名师讲述自己对语文课程理解的历程及经验体会。
一、二、三
1-1-5
语文名师经验分享
“语文课程理解”能力四级水平的语文名师讲述自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以及基于课程理解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一、二、三
1-1-6
问题研讨
有人说,学习语文靠课内肯定是不够的,主要靠课外。
你怎么认为的?
说说你的理由。
一、二
1-1-7
课例评析
研讨(同伴或网上)教学课例(教学录像、教学实录或教案),分析其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二
1-1-8
教学反思
回顾自己一篇课文的教学(教案),反思自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或与研修同伴一起讨论和分析。
一、二、三
1-1-9
学习体会和交流
整理理论课程学习内容的笔记。
名师经验的启示。
问题研讨、课例评析、教学反思的体会。
今后改善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二、三
研修主题2:
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
编号
理论课程专题
内容要点
适用水平
1-1-10
具有经过理性省察的课程意识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理解”是教学的关键。
国家语文课程。
课程理解基于学理、基于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证据。
一、二、三
1-1-11
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
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种类型:
(1)内容目标。
(2)活动目标。
(3)能力目标。
语文课程以能力目标为主。
能力目标的特点。
区分语文课程目标类型的意义。
一、二、三
1-1-12
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
语文课程内容是相对于语文课程目标而言的,学生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学习内容,即语文课程内容。
主要是三个方面:
(1)定篇(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经典名篇)。
(2)语文知识(构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知识)。
(3)语文经历(中小学阶段需经历过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二、三
1-1-13
课程目标类型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1)内容目标“分解”形成具体课程内容。
(2)活动目标“情境化”形成具体的课程内容。
(3)能力目标,结合学习领域的具体学习材料,转化为内容目标,学生语文学习经验的积累,逐步达成学段目标。
明确目标与内容关系对教学的意义。
一、二、三
1-1-14
语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语文课程目标:
较长时段(一个学段或几个学段)才能达成的目标。
(2)语文教学目标:
联系具体学习材料,通常在一个课时内达到的目标。
(3)课程目标为教学目标指引方向,但不能以课程目标替代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指向课文的教学点、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学习元素。
学生一课一课地达到教学目标,不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逐步达成学段的语文课程目标。
一、二、三
编号
实践课程专题
内容要点
适用水平
1-1-15
语文名师经验分享
“语文课程理解”和“(阅读)教学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划 中小学 语文 培训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