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中考训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0597250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6.30KB
文学常识中考训练试题.docx
《文学常识中考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常识中考训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常识中考训练试题
古代作品文学常识(表一)
篇目
作家
作家简介
作品
《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
鲁国陬邑人。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主要体制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期行》
《乘船》
刘义庆
(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类,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木兰诗》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木兰歌》。
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
乐府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诗歌。
后来把采集的诗歌叫做乐府。
《卖油翁》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007—1072)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峡》
郦道元
(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
散文家。
字善长。
范阳涿县人。
《水经注》
《陋室铭》
刘禹锡
(772—842),唐代著名诗人。
字梦得,洛阳人。
《爱莲说》
周敦颐
(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
字茂叔。
道州人。
《周元公集》
《强项令》
《四知》
《私心》
范晔
(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人。
《后汉书》
《包拯》
脱脱
(1314—1355)元代史学家
《宋史。
包拯传》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亦称“柳柳州”
《柳河东全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山人。
《苏轼文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
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曹刿论战》
左丘明
春秋时鲁国史官
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编年体史书。
又称《左氏春秋传》或《春秋左氏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编者)
西汉末。
《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西汉刘向编订。
《桃花源记》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
《细柳营》
司马迁
(约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
字之长,夏阳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岳阳楼记》
范仲淹
(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范文正公集》
《秋水》
《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
庄子
(约前369—前286)、战国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人。
《庄子》
《马说》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昌黎先生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310—1381)、明代散文家。
字景濂,浦江人。
《宋学士文集》
《出师表》
诸葛亮
(181——234),三国时蜀国丞相。
字孔明。
《与朱元思书》
吴均
(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艺文类聚》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表二)
篇目
作者
作家、作品简介
《夜雨寄北》
《无题》
李商隐
(约813—858)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约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772—842)唐代著名诗人。
字梦得。
洛阳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
李白
(701—762)唐代著名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
《登飞来峰》
王安石
(1021—1086)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临川人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
后人称:
诗圣。
巩县人
《观沧海》
曹操
(155—220)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
《饮酒》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诗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雁门太守行》
李贺
(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人。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约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江陵人。
《岑嘉州诗集》
《游山西村》
陆游
(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渔家傲》
范仲淹
(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772—846)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
《赤壁》
《泊秦淮》
杜牧
(803—852)唐代著名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
字宋瑞,字履善,号文山。
《己亥杂诗》
龚志珍
(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字璱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270—1329)元代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
《使至塞上》
王维
(约701—761)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盛唐山水田园派杰出代表
《浣溪沙》
晏殊
(991—1055)宋代词人。
字同叔《珠玉集》
《水调歌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山人。
《相见欢》
李煜
(937—978),五代南唐国主。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关雎》
《蒹葭》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按照乐曲的不同解释,可分为“风”“雅”“颂”。
普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著名此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现代文重要课文文学常识(表三)
篇目
作家
作家简介
作品
《忆读书》
冰心
(1900-1999),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笑》《往事》
《风筝》
《鲁迅自传》
《孔乙己》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
《故乡》
鲁迅
(1881-1936),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短篇小说《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
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小巷深处》
林莉
1972年生,湖北嘉鱼人。
《春》
《背影》
朱自清
(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
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竹林深处人家》
黄蒙田
1919年生,当代画家,散文家。
广东台山人。
《空城计》
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
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心声》
黄蓓佳
当代作家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当代作家。
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海燕》
郑振铎
(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家,福建长乐人
《郑振铎文集》
《白鹅》
丰子恺
(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曾用名丰仁。
号子恺,浙江桐乡人
《丰子恺随笔精编》
《骆驼寻宝》
陈伯吹
(1906—1997)、中国文学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上海宝山人。
《我爱这土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乡愁》
余光中
诗人。
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生于南京。
现居台湾。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原名叶少钧。
江苏苏州人。
《叶圣陶集》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1896—1989),著名科学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巴东三峡》
刘大杰
(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湖南岳阳人。
《周庄水韵》
赵丽宏
1951年生,上海人,当代作家。
《纪念白求恩》《忆秦娥娄山关》
《沁园春雪》《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人。
《饮冰室合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传》
《范进中举》
吴敬梓
(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安徽全椒人。
《儒林外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1901—1988)著名生物科普家,浙江海宁人
《生物学碎锦》
《永久的悔》
季羡林
当代语言家,山东清平人。
《长城谣》
席慕容
作家、蒙古族、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
《一片槐树叶》
纪弦
作家,1913年生于河北。
《日出》
曹禺
(1910—1996)现代剧作家,本名万家宝。
原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日出》《北京人》《雷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白杨礼赞》
茅盾
(1891—1981),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囚绿记》
陆蠡
(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原名陆圣泉。
浙江天台人。
《一厘米》
毕淑敏
1952年生。
当代女作家
《吴汉何尝杀妻》
邓拓
(1912—1966)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
发表时署名马南邨。
《致蒋经国先生的一封信》
廖承志
(1908—1983)著名革命家廖仲恺之子。
《茶馆》
老舍
(1899—1966)剧作家、小说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剧本《茶馆》,《龙须沟》
《陈毅市长》
沙叶新
当代作家、1939年生。
江苏南京人。
《家》
周国平
当代作家。
1945年生。
上海人。
《废墟的召唤》
宗璞
现代作家,1928年生。
北京人。
《再别康桥》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人。
《家的序和跋》
巴金
原名李饶堂,字芾甘,现代作家。
《百合花》
茹志鹃
(1925—1998),当代女作家。
上海人。
《笑》
高士其
(1905—1988)现代著名科普作家。
福州人。
现代文重要外国课文文学常识(表四)
篇目
作家
作家简介
作品
《犟龟》
米切尔·恩德
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米切尔·恩德作品集》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埃德加·斯诺
(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地毯下的尘土》
莫德·林赛
美国作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
巴里·齐默尔曼
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钦差大臣》
果戈理
(1809——1852)俄国19世纪上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
《死魂灵》
《给巴特勒先生的信》
雨果
(1802—1885)法国作家
读《堂吉诃德》
海涅
(1797—1856)德国诗人
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
1.寻找或提炼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找准论点的方法:
首先细读文章,读完后心里有所体会,然后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往往一篇议论文在前文提出论点后就要加以证明,然后结尾会对论点再加以强调,答题时可考虑此经验。
2.概括作者思路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语言表述为:
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3.分析开篇或中间的个别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若是分析开篇的作用,答这类题,它的开篇往往很有特点,如故事开篇、写景开篇……。
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为后文论点的提出或论题的提出作铺垫,让开篇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同时这一部分的事情也可能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等来证明论点。
所以一定要联系后面文章的内容,把握前后的关系。
如果考查的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的作用:
1.点明或突出或深化了…中心论点;
2.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开头;
3.提出了…的希望或发出了…的号召。
特殊情况:
用…的例子或道理,从反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使论证更严密。
5句或段的顺序不能颠倒的理由:
1.与上文或下文的…句话相照应;
2.…是…的前提,呈现递进关系;
3.符合逻辑顺序或人们的认识规律;
4.中间有过渡的句子;
5.考虑论据的古今中外;
6.时间顺序。
6.文章信息的筛选。
如XXXXX产生原因是什么?
XXXX的作用有哪些?
诸如此类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基本都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进行回答,它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也可能是并列于几个自然段中,要抓一些中心句或关键句。
另外常见的一种就是如加点词“这样”“这种情况”“如此”等在文中指的是哪些?
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就在这个词的前面。
7.论证方法。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
1)辨析论证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特别为引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语言表述为:
①举例论证:
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②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权威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
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在考查中往往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重点考虑。
8.补充论据
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要求补写出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
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多举名人事例,根据要求中的重点词,在讲述过程中就重点描述,做到能充分体现
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
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9.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或含义
这类题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这些词语往往体现出比喻,考试中常考查我们写出其比喻义。
另外一类(加点词能否去掉),它往往是一些在句子上起限制作用的一些词,去掉后往往范围就扩大了或语气就说死了,从而漏洞就百出,在论述上就不太准确。
答题格式与说明文有类似。
记叙文答题技巧归纳
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原则: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一句话概括:
方法: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人物是主人公和能体现中心主旨的重要人物。
结果必须是主体事件结果,议论抒情结尾不属于事件结果。
填空,分层概括事件:
注意格式一致。
二、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一):
正面描写:
1、外貌(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语言(对话)描写4、动作描写5、心理描写。
作用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作品主题。
(二):
侧面描写作用是:
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三、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一)顺叙(时间事情发展);
作用:
叙事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二)倒叙;
作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情节起伏,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
作用:
内容上插入……(概括插叙段段意),使结构完整
结构上解开上文悬念或为下文做铺垫
突出人物性格或中心
※四、句或段的作用
首段:
内容上:
1.概括内容(叙事性开头)交代……内容,写出……情况。
2.分析情感(倒叙类开头,议论抒情开头)表达……情感,确立感情基调。
结构上:
开篇点题(必须体现题目内容),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或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注意:
只有具体事件才可以为后文做铺垫,如果是抒情议论则不会为后文铺垫。
中间段:
内容上:
简要概括段意,表达情感,体现心情。
结构上:
过渡(承上启下)。
如果需要具体分析则应写清承接或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情节。
结尾段:
内容上:
点明中心或突出(深化)中心,表达了……情感,赞颂了品质。
结构上:
总结全文(议论抒情),照应开头。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作用: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开头段);写出环境(天气)特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后文……情节做铺垫;暗示时间的推移;突出(衬托)人物性格或中心;象征了(暗示)结局。
2.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六、标题的含义·特点·作用
含义:
表层,深层
作用:
线索;修辞,生动形象;悬念,吸引读者;象征、一语双关;主要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中心,表达情感。
七、赏析语句
(一)修辞之美:
中考必考八种修辞及作用;
(二)描写之美:
1、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运用;
2、词语:
动词、形容词、副词:
生动形象准确具体
叠词:
突出强调,节奏感,音韵美
褒义贬用:
讽刺
贬义褒用:
生动形象
3、句子:
描写句:
修辞句:
独立成段句:
突出强调
八、修辞方法及作用
※
(1)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3)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4)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5)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6)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7)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8)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九、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地…;
2、(表层)写出了…的样子、状态、动作、心理…;
3、(深层)表现了…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主题思想…
十、梳理情节
情节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怎样找小说的高潮?
※2.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十一、人物形象
人物:
1.概括人物形象:
性格+身份
2.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
(1)描写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写:
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情感
外貌:
交待人物身份、处境、生活状况,与后文形成对比,衬托人物性格。
动作:
写出动作特点,
神态:
心理变化导致脸色变化,
语言:
心理:
(同理)
(2)写作方法。
十二、常见写作方法及作用
※1、对比;2、夸张;3、拟人;4、象征;※5、托物言志;6、借景抒情;※7、欲扬先抑(先抑后扬);8、动静结合(以动衬静);9、虚实结合;10、巧设悬念;11、联想;12、想象。
辨析:
对比和衬托烘托
对比是正反双方都是主体;
衬托只有一个主体,作衬的不是主体;
烘托的主体没有出现,景物烘托心情。
注意:
写作方法的作用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或事物特征,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主题。
十三、线索及作用:
(一)分类:
1.明线和暗线;
2.叙事线索和抒情线索。
——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二)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十四、记叙的人称
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
真实,线索,衬托主要人物
(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
※第二人称:
亲切,便于抒情,(自然,真实,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常识 中考 训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