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阳新1.docx
- 文档编号:10596108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MB
我爱阳新1.docx
《我爱阳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阳新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爱阳新1
五年级内容
我爱阳新
阳新民谚
小小阳新,万众一心,
要粮有粮,要兵有兵。
兴国地盘大,管到大冶屋檐下。
江西老五里,走了五里又五里。
五马坊背不得竹,富川门放不得伞。
一东岳,二儒学,三城隍,四县衙。
船到源口,顺风也不走。
(一)阳新文化
阳新布贴
阳新布贴是我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多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上,精心拼贴成的各种五彩斑斓的图案。
它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
从童装到童枕童玩,从新娘婚嫁到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据粗略统计有近30个品种。
阳新布贴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观音坐莲、凤戏牡丹、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
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装饰》等多家报刊曾竞相载文刊图,称阳新布贴具有“使人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1989-1990年间,阳新布贴被送往捷克斯洛伐克、塞浦路斯、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许多外国人争相拍摄和临习。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优秀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在采茶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戏剧剧种,2008年正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被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
阳新富河以南,如龙港、洋港、枫林、排石、木港等地,丘陵起伏,横亘绵延,盛产茶叶。
每年阳春三月,嫩茶吐绿,姑娘三五成群,上山采茶,茶林一片葱绿,采茶男女放歌于万绿丛中,遂产生了采茶歌。
每年正月十五,阳新盛行“玩花灯”,玩灯者将采茶歌和田间锣鼓融合汉族民间小调即景演唱。
表演形式为一男扮演小姐,另一男扮演小丑,另由二人骑纸马打圆场。
这种形式称之为“花灯调”。
“花灯调”就是阳新采茶戏的早期雏形。
采茶戏传入阳新后,与当地花灯调相结合,再经过多代民间艺人不断努力与发展,才逐步形成了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通过戏剧表演的手法再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民生疾苦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婚姻爱情、道德伦理、乐观向上的人文风尚。
1964年,以湖北省音乐学院杨匡民教授为首的专家组通过系统挖掘、整理,增入丝弦伴奏,正式确定形成“阳新采茶戏”这一剧种。
并在阳新县首次挂牌成立“阳新采茶戏剧团”。
迄今为止,阳新县采茶戏剧团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专业的采茶戏剧团。
第八届湖北戏剧牡丹晚会阳新采茶戏著名演员柯春莲
阳新采茶戏《十八相送》王平将军和阳新采茶戏的小演员们
阳新竹林塘的传说
“千湖之县”的阳新县城东,有一口清波潋滟的竹林塘,它有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
传说竹林塘原来是一片茂密的竹林。
林边住着一户三口之家,男主人姓易,名仁成,为人忠厚老实。
妻子范氏,端庄贤淑。
有一独子易二牛。
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离他家不远处有一村庄,叫蒋家庄。
庄里有个叫蒋大牙的财主,5个儿子,时人称他们“五虎一豹“。
某日,蒋大牙请一位风水先生为自己选墓地,正好选中了易仁成屋后的竹林山,说它是一座活莲花地,要出丞相。
蒋大牙便立誓要把竹林山搞到手。
当即,蒋大牙便派三儿子去找易仁成,要卖他家的竹林山。
易仁成说竹林山是祖宗留下的产业,又是一家人生活的命根子,不能卖。
蒋家三儿子抖狠说,这山你卖,我买,你不卖,我也要买。
三天后送银子来。
说完转身走了。
三天刚过,蒋大牙儿子又带着家丁来到易仁成家,丢给他几锭银子,就要易仁成签契约。
易仁成死活不肯签契约。
蒋大牙儿子一时无策,唆使家丁打了易仁成一顿,悻悻地返回家。
蒋大牙听说易仁成不肯卖山,暴跳如雷,却又想不办法。
此时,他的管家给他出了个主意。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易仁成被噼哩噼啦的大火惊醒,忙起身趿鞋察看,发现他家四周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眼看着一家人置身于火海中,无法逃生。
易仁成绝望中把儿子藏进了天井旁的下水道里,叮嘱说:
“二牛,你在这里躲着,等大火熄灭了,外面没有人了才能出来。
记住,出来后就去找你舅父,告诉他,是蒋大牙放的火,他想霸占我们家的竹林山……”易仁成没说完,一根烧断的房梁落下来砸在他身上,当场昏了过去。
屋里的老鼠被大火烧得四处乱蹿,一只怀有身孕的老鼠竟在慌乱中撞到范氏身上。
也许是触景生情,范氏竟可怜起这只母老鼠来,随手将母老鼠捞起来,放进儿子躲藏的下水道中,然后用石板挡住下水道口。
转瞬间,一栋好端端的房屋被一场大火化为乌有,易仁成夫妻在这场大火中丧生。
一直挨到夜晚, 易二牛确定外面没有人了,才推开挡在下水道口的石板爬了出来,向舅父家跑去。
舅父范全力听了易二牛的诉说,十分伤心气愤。
次日一早,便带着易二牛到县衙喊冤告状。
县令看了状纸后,连忙派人前去传唤蒋大牙到堂。
这蒋大牙早已用金钱买通了县太爷。
蒋大牙一到县衙大堂就大叫冤枉,说:
“青天大人,那片竹林是我家祖业,竹林边哪有房屋?
不信,大人可以派人前去查看。
”县太爷立马派人前往实地查验。
不多时,派去的人回来禀报:
“大人,竹林边上的确没有房屋,只有一块麦地,麦苗已长出一寸多长了。
”县太爷听罢,当堂就判范全力污告,打了他们一顿板子,轰出了县衙。
范全力被这突然的变故弄懵了,带着外甥赶到竹林山看究竟。
果然,妹夫的房屋不见了,原来房屋所处的位置生长着一片青青的麦苗。
范全力百思不得其解:
妹妹和妹夫连同这栋房屋,怎么一下子蒸发得无影无踪了呢?
易二牛回到舅父家后,整日闷闷不乐,想自己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突然间,被一场大火夺去了一切。
易二牛想到这些,心里更加难受,忧愤,一个人偷偷跑到竹林山上痛哭。
哭着哭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等他醒来时,发现身边有两锭银子。
易二牛望了望四周,没发现人,他就把这两锭银子装了起来 。
次日,易二牛又跑到竹林去哭,哭过一阵,又睡着了。
醒来时,又发现身边有两锭银子。
易二牛便把这事告诉了舅父。
范全力听后,认定竹林山的确是块风水宝地,得想办法帮外甥收回来。
范全力买回木材,暗地里请木匠在家里做好一间能拆装的活动木屋,选了个吉日,请几十个外地青年人帮忙,一夜间将木屋安装在竹林旁边,带着外甥住了下来。
有人把这事报告蒋大牙。
蒋大牙气得咬牙切齿,要带人去再烧房子,又让管家拦住了:
“老爷,现在去烧房子不妥,他们肯定已有准备。
我们何不请县太爷出面把他们赶走。
”易大牙当即带着银子进城找县太爷去了。
县太爷派衙役把易二牛和范全力一并带到了县衙,说:
“大胆刁民,竟敢侵占他人山林,私建房屋,该当何罪。
”范全力忙跪禀:
“青天大老爷,小民没有侵占他人山林,小民妹夫世代都居住在那里,方园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请大人明察。
”说着便呈上答状。
答状下面放了几锭银子。
县太爷一见到银子,马上转变态度说:
“看来这案子非常复杂,待本官慢慢调查之后再审,退堂。
”当堂把易二牛他们给放了。
可易二牛他们还没有走出县衙大堂,突然传来一声断喝:
“站住,把他们给我带上堂来。
”整个县衙大堂里的人一时都惊呆了,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尤其是易二牛和范全力更是惊恐万分,呆立在那里不知道所措。
县太爷威严地问:
“大胆盗贼,竟敢偷本官的银子,如不从实招来,本官可要动刑了。
”范全力申辩道:
“大人,冤枉呀,小民从未做过盗窃之事,请大人明察啊。
”“大胆盗贼,还想狡辩,你这银子是从何而来的?
还不快快招来,免得遭受皮肉之苦。
”原来县太爷夫人发现范全力送的银子正是她家前不久被盗的银子。
易二牛一听到要动刑吓得连连磕头:
“大人,我说,我全说。
”于是,易二牛便把自己如何在竹林边捡到银子,又做了房子,后来每天早晨在家门口捡到两锭银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县太爷哪相信这等怪事,当堂将他们打了一顿板子。
但范全力和易二牛尽管被打得皮开肉绽,仍一个劲地叫喊:
“大人,小民说的句句是实啊,大人如若不信可派人随小民到家里一试。
”县太爷见两人打成这样子仍不改说词,觉得有些跷蹊,便亲自前往易二牛家印证。
到了易二牛家,县太爷派两个衙役守住大门,蒋大牙带着儿子和家丁埋伏在路两边,守候着盗贼。
已是三更时分,盗贼仍没有出现,守在外面的衙役和蒋大牙他们坚持不住了,开始打盹。
而易二牛却被咝咝咝的响声惊醒,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房中间站着一只硕大的老鼠,左后脚戳了一根长刺,正痛苦地望着他呻呤,哀怜的目光好象乞求易二牛帮它拨出那根刺。
易二牛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一眼这只老鼠,发现它象是发大火那天母亲救过的那只老鼠,突然间让他想起了父母亲,不由自主生发出同情心,他轻手轻脚地下床想帮那只老鼠拨去身上的刺。
可易二牛刚趿着鞋,老鼠立马转头就走。
易二牛停住了,老鼠也停下来,转过头来望着他。
易二牛又挪动步子,老鼠马上转头向前跑。
就这样,易二牛走,老鼠就走,易二牛敛住步子,老鼠也停下来,转头望着他满眼哀怜。
易二牛觉得奇怪,便跟着老鼠后面走,可无论易二牛怎么加快步子,就是赶不上老鼠。
大约走了三里多路,老鼠突然消失了,路中间放着两锭白花花的银子。
易二牛捡起银子,准备返还,突然,夜空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一阵炸雷,下起了暴雨。
易二牛知道前边不远处有一座万福寺,便跑进寺里避雨。
一夜暴雨,将易二牛留宿在寺庙里。
次日大清早,易二牛醒来,被眼前的景状惊呆了:
昨夜他走过的地方已变成了一汪湖水,他家的竹林和房屋全部沉入了湖底。
后来,易二牛在湖边搭了一个草屋,过起了打鱼的生活,如今,听说在月色美好的夜晚仍能看到竹林塘底下那一片青翠的竹林。
望夫石传说的源头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这是唐朝诗人王建的名作《望夫石》。
在我国,被称为望夫石以及望夫台、望夫崖、望夫山的地方很多,记载望夫石传说的文献、方志也不少。
纵观各地望夫石传说,版本虽有不同,但情节基本相似: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女子,因丈夫离家远行,久久未归,就天天上山到送别的地方远望,苦盼丈夫归来。
然而许多年过去了,丈夫始终音讯杳无,最后这名望眼欲穿的女子就在山巅化成了一块石头。
这一传说,虽是神话,但真实反应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贞不渝的爱情观,也折射了他们对严酷现实的无奈。
中国是一个生产神话的国度,很早就有关于化石的传说。
那么历史上望夫石传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翻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最早记载望夫石及其传说的是晋魏文帝曹丕的《列异传》。
文曰:
“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
传云:
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
南朝宋人刘义庆在《幽明录》中,录入这一传说,原文是:
“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相传:
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石,因以为名焉”。
这两则记载,不仅说明了望夫石的来历,而且清楚地指明望夫石的所在地点及形状。
人们或许要问:
望夫石是否真有其石?
它的故迹是否还在?
回答是肯定的。
如今,千年过去,这尊赫赫有名的望夫石仍然屹立在富河上游岸边的山冈上(位于古阳新之北,今属阳新县龙港镇大桥铺村),俨然一个眺望远方的妇人,石上长满青苔,石下碧水悠悠。
巧的是,这座山峰不知何时已改为“望夫山”。
(二)阳新特产介绍1
“富川山茶油”,湖北省阳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中国有机产品,湖北省名牌产品。
该产品以阳新县自然野生的山茶果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科学的提炼方法,精制而成。
据检测,富川山茶油所含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达80%-90%以上,居植物油之首,人体对其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是不可多得的木本科植物油。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A、D和磷、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国内外医学营养专家在研究中发现高含油酸的山茶油长期食用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养颜美容,促进儿童骨骼生长,其独特的山茶苷还具有抗癌作用。
由于山茶油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公认是保健油
阳新县被称为“中国油茶之乡”。
野生油茶分布很广。
野山茶果生产周期长,从开花结果到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雨露光照,花美果实。
故有“抱子怀胎”“仙山奇果”一说。
山茶果属珍惜资源,山茶油系纯天然的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成为油中珍品,素有“油王”之美誉。
因此,山茶油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粮油组织已将山茶油列为向世界各地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其品质能与国际著名的橄榄油媲美,所以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
仙岛湖天然野菜
蕨菜 蕨菜又名龙头菜、吉祥菜、龙爪菜、蕨萁,性寒味甘,属“黑色食品”;能安神、降压、祛风、利尿、防癌。
可凉拌、炖、煮、炒,也可作为其它荤素类配菜。
如脆皮蕨菜卷、凉拌蕨菜、蕨菜炒肉丝、蕨菜炒鸡丝等。
香椿 香椿又名春天菜,性平味辛,能消风、祛毒、健胃、生发,唐代曾作为皇家贡品。
可凉拌、热炒,可作为其它荤素类配菜。
如香椿炒蛋、香椿拌豆腐、香椿鱼片、脆皮香椿卷等。
苦菜 苦菜又名天香菜、苦丁菜、三苦菜,性寒味微苦,能清热、解毒、安神益气、养五脏、治厌食。
保凉拌、热炒或作为其它荤素类配菜,也可制“蒿馍”。
珍珠花 珍珠花性平微苦,有健脾补气、强身壮体之功效,可凉拌、热炒或作为其它荤素配菜。
野竹笋 野竹笋性寒味甘。
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利水、清热解酒之功效,可凉拌、热炒、涮食、煨汤或作为其它荤素类配菜。
如:
竹笋肉片、凉拌野竹笋、笋丝冬瓜汤、炝炒野竹笋等。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灯笼花、茅萝卜,性寒味甘苦,有清热解毒、利胆利尿、促进乳汁分泌之功效,可凉拌、热炒、炖汽或作为其它荤素类配菜。
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六月雪,仙人指甲,性凉味酸,有清热解毒、止血止泻、治腹水、治胸水之功效,可凉拌、热炒、作汤或其它荤素类配菜。
如凉拌马齿苋、马齿苋炒肉丝、三鲜马齿苋汤、马齿苋肥肠等
阳新印子粑
阳新印子粑是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的特产。
印子粑用料颇为讲究,以优质糯米粉、黄花豆、花生、芝麻、莲米、0糖等为主要原料,分咸、甜两个品种。
阳新县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
阳新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
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
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
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
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
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
阳新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
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
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
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阳新枇杷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枇杷的记载。
据调查,沙子垴村王金义于1909年将五株枇杷苗摆成五角形栽在一起,后来五株长拢,看起来像一株,年产枇杷1000kg,最高年产量1500kg,当地群众称这株枇杷为“枇杷王”。
阳新县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双口镇和富池镇,年产果25万kg左右,阳新枇杷依其果大味美著称全省,深受武汉、黄石、武穴等地消费者的欢迎,曾得到著名的果树专家学者章恢志、李祥瑞的赞誉,并将阳新县的枇杷品种特点及培植技术等载入全国高等院校《果树栽培》教科书。
阳新番鸭
番鸭又名阳新豚,是著名的肉用型鸭科家禽,是阳新县的名特优产品之一。
其肉鲜味美,具有滋补强身之功,羽毛柔软光洁,是珍贵的轻工业原料,内金是消食化
气和治脾胃病不可缺少的良药,豚肥肝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对治疗老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降高血脂、胆固醇有一定的效果。
六年级内容
我爱阳新
阳新民谚
小小阳新,万众一心,
要粮有粮,要兵有兵。
兴国地盘大,管到大冶屋檐下。
江西老五里,走了五里又五里。
五马坊背不得竹,富川门放不得伞。
一东岳,二儒学,三城隍,四县衙。
船到源口,顺风也不走。
1.阳新历史名人
《汉书·地理志》载“江夏郡有下雉”,故址在今湖北阳新县东。
阳新县自公元前201年建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是鄂东南最古老的县。
《九域志》载阳新“禹贡荆州之域,分野界于吴头楚尾之间”。
春秋以来属楚,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之鄂县及下雉两县,后汉因之,三国孙权改鄂曰武昌郡分立阳新县,晋、梁、陈、隋、唐各朝,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川、富川。
宋、元、明、清先后称兴国军、路、府、州。
1912年民国时期废州设县,1914年定名阳新。
综观阳新历史,西汉为始,至宋初兴,元末明初最盛,明、清两朝蔚起,民国走向衰落。
阳新的建制在历史上名称固定相对时间最长、地位最重要、最稳定者是“兴国州”,从明洪武九年即1376年到1912年(其中1664年后州不再领县),前后共500余年。
阳新俊杰辈出,人杰地灵。
晋有孝子孟宗(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笋”主人公)、孟嘉(陶渊明外祖父) ,宋有龙图阁直学士、监察御史吴中复,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王质,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元有武将张文忠,明有“后七子”之一吴国伦、明代吏部尚书刘春、贵州按察使成务、四川按察使潘师道、浙江巡抚、忠烈御史刘之待,该地域文化的盛期主要出现在明清。
清朝嘉庆年间,浙江云和知县陈治策,清初的柯抱冲、中宪大夫卢高、富川书院掌教洪秉钧、榜眼秦定三、台州知府潘观藻,太平天国状元刘继盛、太平天国骁将孙从鹤、抗俄御日主将江自康、翰林院编修陈光亨、翰林院庶吉士刘凤纶、江南才子王凤池、教育家万斛泉、外交功臣李蘅石、武昌首义英雄萧钟英、鄂南奇人王伯超、国民党少将参谋长贾亦斌等。
民国时期,有国民党元老石瑛(民国第一清官)、上海抗日救亡领袖刘湛恩,驻芬兰公使朱绍阳、汉剧大师朱洪寿。
更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一代英豪黄骅、罗伟、柯松涛、黄家高、成子英、曹玉珍、萧作舟、罗冠国、张召红等。
当代更有一批优秀的人才,比如:
香港商品交易所主席、市建局董事会主席张震远,武术家钟云龙道长(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掌门人,武当功夫的正宗传人 )、外交家、军事家、革命家伍修权,航天工业部部长朱涤新、中国科学院士孔祥复、乡土菜大王陈绪荣(世界厨皇)、翻译家徐霞村、作曲家李家高、世界著名心脏病及电生理学家严干新、发现前白血病干细胞的中国科学家洪登礼、中国社会科学院传媒新闻学主任明安香、世界著名哲学家、著名管理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著名戏曲理论家郑传寅、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中将、中国第一艘“辽宁”号航空母舰副舰长海军大校刘志刚、中国民歌演唱家曹燕珍等。
外籍名人的故事如:
战国时期,子胥屯兵三溪军林,造城下雉;
三国甘宁练兵牛湖,扎寨戎湖;
唐代内相陆贽,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诗人周紫芝,民族英雄岳飞,
民国有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今大冶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我党我军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政治家王平上将,还有王义勋少将(1955授衔)、阮贤榜少将(1955授衔)今通山人、汪克明少将(1955授衔)、吴嘉民少将(1955授衔)、、彭方复少将(1961授衔)、梅盛伟少将(1961授衔)、贺俊侦少将(1961授衔)、吕作松少将(1964授衔)、朱直光少将(1964授衔)、阮汉清少将(1961授衔)今通山人、伍修权、马光军、范晓光中将等将军。
更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一代英豪罗伟、曹大骏、柯松涛、曹壮父、黄家高、成子英、曹玉珍、萧作舟、罗冠国、黄骅、张召红等。
2.阳新古八景
沧浪烟雨
阳新古八景之沧浪烟雨
天阔亭虚得趣幽,八闳景物望月收。
鱼龙入夜御珠出,鸥鸟忘机狎浪浮。
远近乡村连市井,空蒙烟雨几船舟。
闲来此际堪凭眺,不必殊方览胜游。
这是清代文人易应斗咏“沧浪之雨”之作,说明这八景之首的“沧浪烟雨”,在清代已经是大名远播了。
城北莲花池面积近百亩,东连北门湖,西接乌龟山,北枕双狮垴(今葡萄糖厂所在地),南临古城墙(今招待所滨湖路)。
池内水平如镜,微波荡漾,夏秋之间,半池莲花,香艳宜人。
在这个面积广阔的池内,那时有几座古色古香的楼台建筑,颇具别致。
沧浪亭,高三丈,建于池的中央,南有“政和堂”,北有“十咏堂”,西有“云水草堂”,各距“沧浪亭”数十步,并筑木桥数架,彼此互通,且各能沿桥从不同方向登岸。
这一古代建筑群,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八年,为兴国知州周鹏倡议所建!
!
每当冥雾晨夕,烟雨迷离,文人学士游览其中,如登蓬莱仙境,时人有“小西湖”之称,故名“沧浪烟雨”,列为八景之首。
注:
中国有6个叫沧浪地的地方,分别是湖北省十堰市“沧浪之水”与“沧浪亭”、湖北省仙桃沧浪水、湖北省阳新沧浪亭、湖南省汉寿县“沧浪地”、山东省枣庄“沧浪渊”、江苏省苏州“沧浪亭”与“沧浪地”。
恩波夜月
莲花池与北门湖之间,筑有一道长约250米长的小堤,当时叫做“恩波堤”。
此堤南接县城北门街,北通双狮垴麓的余家村,西边是莲花池,东边是北门湖。
沿堤两旁栽有绿柳,迎风摇曳,清气爽然。
堤之中段,建有石拱桥,名为“恩波桥”。
桥下通池、湖,两水汇流,浑然一体。
桥上建有高达三层的古亭,名“恩波亭”,既供过路行人憩息,又供文人墨客览胜。
据州记载:
此亭原名“澄心”,又名“二柳”,以后又改名为“棠荫”、“饮绿”,最后宋知军张釜重建其亭,遂名“恩波”。
登临此亭,向西望去则“沧浪烟雨”近在咫尺,且有小木桥与堤相通;向东望去,则见北门湖水平辽阔,鱼跃浪涌,与彭山恼遥遥相对。
湖中有一小岛,野鸟栖息,遣蛋甚多,俯拾皆是。
每当皓月当空,俯瞰桥下水面,月影荡漾,墨客骚人,于此吟诗作赋,其乐也融融。
因名“恩波夜月:
前代文人陶去泰有诗赞曰:
高阁嵯峨压古堤,平湖烟景占东西。
洗空尘累登临爽,晖映天光上下迷。
树影摇波山吐月,花香落座雨收霓。
使君为惠真无己,拉我闲来依杖藜。
仙观晴霞
从城东南跨富河大桥,约五里许有一处三面环山,中有一小块沼泽地名叫“观咀”。
咀之外沿有隆起之土墩,名“观上墩”。
宋徽宗时,墩上建有一道教仙观,内供八仙之首汉钟离神像,故名“钟成观”。
据传:
钟山原是楚将钟离昧将军,生前勇猛善战,后在此修仙得道。
楚人慕其英雄,甚敬之,因修观以奉之。
钟成观坐南朝北,面向东去大河,与耸峙横泊洲头之文峰塔遥遥相对;大河之北紧邻着方圆六十里的网湖,视野开阔,气势磅礴。
每当旭日东升,一片晴霞,晖映东天,观内瓦梁墙壁,被照得一片彤红,因名之曰“仙观晴霞”。
前代诗人潘士英有诗赞曰:
道观氤氲起片霞,晴空遥望色殊嘉。
光笼绣壁疑朱幔,影落雕萼似绛纱。
晓日直穿梁吐彩,夕阳返照瓦生花。
层层密密盈丹室,不异东来紫气奢。
每当大水季节,富河与网湖两水连接,一片汪洋。
在此段有一股旋流,对航行危害甚大。
一遇狂风大起,飞银溅雪,势如排山倒海,甚是骇人!
特别是每年三月三、大风暴前后,此处沉舟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船家来观咀避风浪者咸进观敬香,请求钟仙施法,平息风浪,保佑平安。
钟成观毁于兵燹,今在旧址重建,但规模不比从前。
宋山樵唱
宋家山位于县城东南约20华里处(今木港镇宋山村),绵延20多里。
山上山下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
漫山遍野,一片林海,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风景十分秀丽。
当时县城及四邻居民约五万人左右。
穷户则以城外的五里湖、十里湖所产的芦苇杆、芭茅杆为主要燃料,而一些殷实户、商贾、船户则以烧杂柴为主,还有专做木材生意的客商,大量收购木柴运到长江下游一带销售。
因此,宋家山成了柴林山地,采樵者络绎于途。
叮叮的伐木声,嗤嗤的锯木声,不绝于耳。
而采樵者,兴之所至,引吭高歌,此唱彼和,歌声回荡在崇山之中,山鸣谷应,飞传数里。
此情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