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10591506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4.03KB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
课程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
【课程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重点展示2011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
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教师团队
【主讲教师】
郑国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教育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与修订组核心成员。
主要从事母语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2000年开始主持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6年级)12册的研制与编写”,出版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和《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新世纪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科书的编制作了深入探索。
此外,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语言文字应用》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成果均属于教科书尤其是语文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领域。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
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
北京师范大学林秀艳
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
“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
”(巴赫金:
《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40页。
)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而又开放的:
(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
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
具体说来,上课伊始,可以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
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初读课文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初读课文时,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文本是先于阅读而存在的一种凝固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形态只是一些线性排列、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阅读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辨认这些文字符号,再按语义单位对它们进行分割组合并用发音器官顺畅地读出来,这才是初步完成了阅读。
在精读阶段,必须设法激活文本的全部话语因子,让它们代表作者与学生对话,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采用读、背、说、写、画、演、做等形式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四)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教材的结构、课文的选择、课后的训练,无不体现着教科书编者的眼力和智慧。
与教科书编者对话,过去都是教师的事情,课程标准这次修订提出并增加的“学生和教科书编者的对话”,目的是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能够从课文前后获取相关信息,把握单元主题,关注导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等,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把课文的例子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刚开始引导学生做这件事的时候,教师要有更多耐心,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学会关注单元主题、前后课文的联系、导读提示、课后习题等方面的因素,切实地与教科书编者进行有效对话,不断提高对话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
二、对阅读教学理念的一些新表述
经过修订的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对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理念作了适当的展开,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表述,值得引起关注: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条,在继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专业素养的提高方面的具体明确表述: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中对教师,特别从观念和知识更新、使用好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运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化了。
这一补充,有利于纠正关于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后,教师作用可以削弱的误解。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一条,对何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了详切的说明:
“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这些都是新增加的内容。
看来,课程标准对教师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提高语文实践活动质量有很高的期待。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一条,更加强调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阐述了这一导向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
”并强调“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原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的“贯穿于”改成更确切的“渗透于”,从而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相互呼应。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条,特别提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涵作了具体的阐述。
这些原则,当然应该成为实施阅读教学与评价应秉持的指导思想。
三、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和评价的几点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归纳起来涉及以下一些问题:
(一)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自主阅读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以下几个要义:
1.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这么说,没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所谓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无从谈起。
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自主阅读中就有思维的培养,就有情感的熏陶,就有创新的火花,就有智慧的生成,就有语感的积淀。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思维,只有在对话中才会迸发出火花;认识,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提升;情感,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融合;智慧,也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生发。
比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这课的时候,一位教师抓住“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这个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读文探究,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来感受艄公的形象。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各抒己见,有的说“艄公勇敢,因为他在惊涛骇浪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有的说“艄公沉着,因为他面对艰险,大胆而又小心”;有的说“艄公是个有智慧的人,因为他在困难面前知道如何掌舵”;有的说“环境造就人,因为艄公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练就了高超的技术”;有的说“用乘客的悠闲自得来反衬艄公的凝神工作”……艄公的形象就这样立体地站立在学生面前了。
个性化阅读,不能沉湎于表面上的热闹,摆弄一些花哨的形式,而是要把工夫下在引导学生潜心琢磨语言文字上,拥有一种丰富的安静,把课上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军神》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质疑环节:
“如果你是一名记者,采访沃克医生会怎样提问?
”教师允许学生下位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进行表演,于是,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一番热闹之后,学生开始表演了。
表演时,也许学生没有提出教师想要的问题,表演一下子僵持住了,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己收场——“如果我是记者,我会问:
‘沃克医生,你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回答。
这一以演代读的教学环节,浪费了学生多少宝贵的课堂时间呀!
与其这样还不如教师直接把问题提出来或者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省出时间来让学生读书感悟刘伯承的坚强。
2.教师的启发引导
教师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导师。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启发”“点拨”“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展开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把握文本的蕴蓄,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引领,从而有效地避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而是建立在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精于预设,巧于生成,及时捕捉,巧妙引导,对学生的正确而又独到的观点,能够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褒奖,对那些有失偏颇的看法,能够适时巧妙地进行指点、修正。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时候,有位学生说:
“彭德怀在红军断粮的情况下,不应该把战功赫赫的大黑骡子与六匹牲口相提并论,一块儿杀掉。
彭总杀掉他心爱的大黑骡子来给战士们充饥,是一种错误的举动,是忘恩负义,是对大黑骡子的不公平待遇。
”这位教师听了之后,毫不犹豫地大加赞赏道:
“你的见解很有一番见地!
”这种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居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扬,怎能不令人诧异和忧虑?
其实,个性化阅读,应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在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勿忘正确地理解课文是阅读教学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勿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鼓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3.伙伴的沟通合作
个性化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在修订时特意强调: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其意旨就在于此。
其实,学生与伙伴之间的相互切磋,沟通交流,会互相启发,形成一种“对话场效应”,有效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的方式。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为学生与伙伴之间对话提供便利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地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但这种对话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与伙伴进行充分对话的资本,从而有效地避免“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二)关于诵读和课外阅读
“评价建议”指出: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该大力提倡。
诵读是反复吟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
诵读比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人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诵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曾国藩说: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广陵书社2007年版。
)诵读与朗读各有其长,“密咏恬吟”其实就是诵读,运用这种读书方法,确实有利于学生沉潜含玩,悉心体察诗文深远的内在韵味。
采用诵读的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强化和延长对文本情感体验的过程。
诵读是积累的好方法,一旦做到心、口相应,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对中小学生来说,好多名篇的深意和妙处未必都能理解欣赏,比如杜甫《绝句》,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朗朗上口,真所谓“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但理解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得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才能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深层意蕴。
然而,这并不影响孩子通过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声色之美。
另外,语文教学要大力提倡读书。
“教学建议”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
课程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提倡和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
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读书,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意旨。
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这就要求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这是其一。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减少直至消除那些机械的、烦琐的“题海”,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读,潇潇洒洒地去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
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虽然从教于远离都市的偏僻乡村帕夫雷什学校,但他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他认真阅读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科书,与教师们共同研究,把那些重复的、多余的、毫无思考价值的习题一一删去。
经过多年探索,他终于拟出帕夫雷什学校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其中就有不少世界各国文学名著。
他认为,文学就像一条清甜溪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
所以,要大力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此为其二。
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境。
如果说兴趣是影响阅读的内在因素,那么氛围就是外在因素。
对于教师来说,要舍得花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能够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对于家长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条件允许,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保障和激励他们与课外阅读“零距离”。
是为其三。
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强调: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
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课外阅读的评价目的就在于,通过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评价尤其要关注过程,关注平时。
思考与活动
活动内容:
根据2011年版课标阅读部分的相关规定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活动过程:
(一)文本解读:
独立阅读课文,撰写文本解读报告。
(二)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三)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设计展示、交流、评析,重点研讨教学设计与课标理念存在的差距。
(五)修改教学设计,再次研讨。
活动成果:
(一)经过讨论、修改的教学设计。
(二)撰写学习心得。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1.《走向个性化和语感型—新课标下的课堂阅读教学例说》潘涌
2.《我的阅读教学主张》洪镇涛
3.《侧重展示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强调个性化的体验与理解》郑国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