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总结一祖国统一大业.docx
- 文档编号:10584348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231.34KB
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总结一祖国统一大业.docx
《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总结一祖国统一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总结一祖国统一大业.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问题专题总结一祖国统一大业
2019年中考六大历史热点预测
热点一祖国统一问题
【热点点击】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下面为讲话原文。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
值此新年之际,我代表祖国大陆人民,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
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
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
为战胜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台湾同胞在这场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
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
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彼此心灵日益契合。
台湾同胞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也分享了大陆发展机遇。
——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而形成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
——70年来,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统一事业。
——70年来,我们始终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坚决挫败各种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取得一系列反“台独”、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
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
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第一,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
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
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认真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共谋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无上光荣的事业。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
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两岸中国人才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第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
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
“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
“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
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
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两岸双方应该本着对民族、对后世负责的态度,凝聚智慧,发挥创意,聚同化异,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实现台海持久和平,达成国家统一愿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祥和、安宁、繁荣、尊严的共同家园中生活成长。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
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
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第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
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
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的骨肉天亲。
我们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一如既往尊重台湾同胞、关爱台湾同胞、团结台湾同胞、依靠台湾同胞,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广大台湾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不分阶层、不分军民、不分地域,都要认清“台独”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
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第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
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
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
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第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
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两岸同胞要交流互鉴、对话包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
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是民族大义,应该得到全民族肯定。
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
我们真诚希望所有台湾同胞,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
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
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
两岸中国人要精诚团结,携手同心,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创未来!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关心支持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一如既往,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再立新功。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争取完成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
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中考衔接】
1.一国两制构想
(1)酝酿: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
20世纪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
(3)确立:
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
(4)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
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2.香港、澳门回归
(1)过程
①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
(2)意义
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打破坚冰
①1979年元旦,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坚冰逐步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2)重大进展
①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②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③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3)统一展望
①条件:
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②障碍:
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③原则: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
4.追溯问题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①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99年。
②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开始强行进入澳门;
19世纪中期以后(明朝晚期),葡萄牙正式取得在澳门的殖民统治权。
③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国民党集团在国共内战中战败,退居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
毛泽东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注意:
转变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所决定的。
2.1960年,毛泽东与美国友人斯诺谈话时又提到“我们要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好多地方就是用和平方法解决的。
北京就是用和平方法解决的,还有湖南、云南、新疆”。
3.1960年,毛泽东、周恩来共同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想法,主要内容:
第一,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二,台湾回归祖国后,除了外交统一中央外,其它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对陈诚、蒋经国等人亦按蒋介石之意重用;第三,台湾所有军政及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第四,台湾社会改革暂缓,等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民众代表进行协商;第五,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的重新合作。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主要史实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访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洲的联系。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
(3)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
(4)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
(5)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省。
(6)二战中,《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规定将台湾归还中国。
6.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
热点二中美贸易问题
【热点点击】
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2018年7月6日00:
01(北京时间6日12:
01),美国开始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2018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公布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包括海产品、农产品、水果、日用品等项目。
这一轮关税措施将经公众评论,并在8月20日至23日举行听证会。
美国政府将在8月30日公共评论结束后决定下一步行动。
2018年8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声明称拟将加征税率由10%提高至25%。
2018年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第二批对价值16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8月23日起生效。
最终清单包含了2018年6月15日公布的284个关税项目中的279个,包括摩托车、蒸汽轮机等产品,将征收25%关税。
2018年8月23日,美国在301调查项下对自中国进口的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
2019年2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他将推迟3月1日上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计划。
2019年5月10日,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
孟晚舟事件
2018年12月1日,现任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的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
2019年1月29日,美国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
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批准继续推进有关中国公民孟晚舟的引渡听证会。
2019年3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称,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通过不正当手段威胁他国企业、打压竞争对手、干扰市场环境、阻挠科技产业合作的极为恶劣的政治事件。
【中考衔接】
一、近现代中美关系
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被迫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
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二战结束后,扶将反共,控制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对抗与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对抗
(1)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1)从美国方面看
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④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
①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
③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
矛盾主要表现在:
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
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或载体)
(1)贸易自由化:
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2)生产国际化: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资本全球化:
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4)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表现为:
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2.积极作用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2)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5)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3.消极影响
(1)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2)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
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拓展阅读】
逆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逆全球化总是如影随形。
18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什么时候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世界经济就繁荣发展;什么时候逆全球化抬头,世界经济就低迷不振。
作为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害人害己,没有赢家。
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出台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以期减少进口,出清国内积压产品。
然而事与愿违,贸易伙伴国纷纷进行反制,使美国对外出口急剧下降。
这一保护主义政策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使美国深陷大萧条并给全世界带来大灾难的原因之一。
当前,美国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大范围挑起贸易战,成为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战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增速连续3年降低0.5%,全球GDP将因此损失约4300亿美元。
美国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现在却成为国际经贸规则和经济全球化的破坏者,个中缘由可以概括为三点。
不择手段转移国内矛盾。
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社会严重不平等是美国社会的痼疾。
最近几十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剧。
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在经济繁荣期容易被掩盖,在经济低迷期则会凸显出来。
面对棘手的国内矛盾,煽动民粹主义、采取霸凌做法,把责任推卸给他国、挑起贸易争端,既能维护垄断资本利益,又能转移国内公众视线。
最大限度攫取经济利益。
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日益提高,2016年达到38.8%。
应该看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靠的不是发达国家的恩赐,而是自身流血流汗的苦干实干;不是要动谁的奶酪,而是在努力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
这些国家在价值链中低端从事利润微薄的生产,源源不断地向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和平衡发展,提高了人类整体生活水平。
占据价值链高端的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深化中受益匪浅,分享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红利,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DP仍然遥遥领先。
但是,美国一些人抱持狭隘的零和思维,认为别人发展起来就是自己吃亏了,又是“退群”,又是加征关税,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胁迫其他国家作出让步,自己就能攫取更多经济利益。
从战略上遏制别国发展。
为了维护世界霸权地位,美国一直防范任何可能追赶的国家。
不管是当年的苏联、日本,还是现在的中国,概莫能外。
挑起贸易战不仅是美国攫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
美国首轮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中国出口产品,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制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领域,反映了美国遏制中国技术追赶的意图。
为了打压其他国家,美国罔顾国际规则、破坏世界经济秩序。
但是,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面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合作共赢是釜底抽薪之策。
应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合力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共同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繁荣。
各国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可以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让参与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热点三“一带一路”(承载“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热点点击】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时政 热点问题 专题 总结 祖国统一 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