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0584284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01
- 大小:74.89KB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9年9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
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第01周
9.1
可爱的校园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一、生活中的数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二、比较
4
第06周
10.1-10.7
国庆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三、加与减
(一)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与复习
3
第12周
11.12-11.16
四、分类
3
第13周
11.19-11.23
五、位置与顺序
4
第14周
11.26-11.30
六、认识图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七、加与减
(二)
8
第17周
12.17-12.21
数学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八、认识钟表
1
第19周
12.31-1.4
总复习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一 生活中的数
一、教学内容
1、可爱的校园
2、快乐的家园
3、玩具
4、小猫钓鱼
5、文具
6、快乐的午餐
7、动物乐园
二、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写
以内的数,并会比较
以内数的大小.
2、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2、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课题
可爱的校园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知道学习需要有一些好习惯.
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入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大家想学好数学吗?
1、谁会数数?
来试一试吧!
2、学生汇报数数情况,请一名学生汇报数数情况.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1-10这几个数.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二、数数
动物学校开学了,真热闹.到校园里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
有多少?
按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说一说.
按大小顺序数一数.
从数数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看我们的教室,你们发现了哪些数?
请数出10根小棒,8朵小花,5个三角……
我们身边处处有数,现在跟老师排好队,悄悄地去看一看,找一找我们校园里有什么?
有多少?
四、总结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里的数,说给家长听.
a:
同桌互相看并说.
b:
集体反馈交流.
c:
评价学生数数情况.
小声说给周围的小朋友,要说一句完整的话.
a: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b: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c:
集体交流.
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反思.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发现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说一说,认一认.
图中有什么?
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2、数一数,认一认.
图中还有什么?
有多少?
3、找一找,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
哪些可以用5来表示?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
哪些可以用5来表示?
三、试一试
1、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数一数河里有几只鸭子?
排在第1的是哪只鸭子?
谁排在第2?
小结:
数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2、数一数,认一认.
(课件出示情境图)
先独立数一数,再与同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图中有什么?
有几个?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你身边的数,给同伴说一说.
观察情境图,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说出数数的过程.
根据情境图,学生自由说一说.
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
根据情境图,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12345
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
玩具——1、2、3、4、5的认识
教学要求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5以内各数.
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
学习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5以内各数.
教学难点
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
教学方法
示范法、练习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数一数,说一说.
图中有什么玩具?
数一数有多少?
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
从玩玩具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数.
2、想一想,做一做.
把2架飞机、4辆小汽车、3个皮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采取“我说你摆”、“我画你说”等形式.
3、描一描,写一写.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的最漂亮.
示范讲解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学习在田字格中写5以内的数.
指导:
要写在田字格里,从右上方写到左下放直直一笔写到底……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看图写数.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在田字格中写数1-5各数.
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用符号画一画,用手势表示.
全班反馈
学生比较并讲出写数的方法.
学生在田字格中写5以内的数.
要求:
1、学生根据图示自己完成.
2、结合每个图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得意义.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玩具
——1、2、3、4、5的认识
12345
教学反思
课题
小猫钓鱼——0的认识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数.
会正确书写0.
知道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会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练习巩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
(课件出示)
最近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看图编成故事.
谁想上来讲给大家听?
二认识“0”
1直观的感知“0”的含义.
A从左到右说一说每只猫各钓到了几条鱼?
B从右到左第一只猫钓上了几条鱼?
(没有)
那么该用什么表示呀?
(用“0”来表示.)
2小结
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用“0”来表示.
3想一想:
在那里还见过“0?
a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直尺.(出示直尺图)
直尺上刻有0、1、2……在1的后面写的㎝表示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表示从0到1的长度为1厘米,2表示从0到2的长度为2厘米……这里的0表示什么?
b现在我们观察一下温度计.(出示温度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0在中间也表示开始吗?
小结:
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用0表示,0还表示开始或起点.
4打开书第9页,先描写0,然后总结如何写0?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有几多花?
2读一读、写一写.
四总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小调查:
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编成故事,同桌互相讲.
请2~3名学生讲故事.
学生观察后回答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学生练习
指名小结.
学生观察、讨论.
开始或起点
0在这里表示0℃.
在田字格里写“0”.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完成.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认识
0
没有起点
教学反思
课题
文具——6、7、8、9、10的认识
教学要求
能熟练地数出6~10的物体个数,并能正确书写6~10各数.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既可以表示物体得数量又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顺序.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固有的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6、7、8、9、10各数.
教学难点
结合日常事物,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练习巩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
出示卡片读数6、7、8、9、10.
数字娃娃进到文具店,找不到朋友,谁愿意帮助它?
二学习新知
1看数给文具找到数字朋友,用直尺连线.
强调:
(1)如何来利用直尺划线.
(2)数文具时要用不同的方多数几遍.
2你的文具盒里有什么文具?
有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情况.
4写数
(1)数字儿歌.
(2)指导学生写数字,并强调书写格式.
56~10各数可以表示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数字可以表示数量与位置顺序.)
6小结:
在数物体的个数时,一般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一个一个或几个几个的数,数到最后一个是几,这个物体的个数就是几.
三数学游戏
四拓展练习
1画一画,写一写.
2看数接着画.
3填数.
五作业设计
在生字本上写6、7、8、9、10.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
多少?
再连一连,连后,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观察后交流
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
有多少?
学生可能说总数(共几个),也可能说种类(有几种),还可能分类说(谁几个).
学生再练习6、7、8、9
以同桌为单位完成.
先讲图意,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文具
——6、7、8、9、10的认识
6、7、8、9、
教学反思
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