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北经济比较.docx
- 文档编号:10578584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5.26KB
江苏南北经济比较.docx
《江苏南北经济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北经济比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南北经济比较
江苏南北经济比较.txt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男人掏钱是恋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
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看男人,最易受伤心折磨。
江苏如何缩小南北差距?
--------------------------------------------------------------------------------
本报首席记者仲伟志南京报道2003-8-915:
11:
22阅读12924次
传闻“分割”江苏
有关南京直辖的传闻,从去年一直持续至今。
这个本来有些八卦的消息,由于一些有机构背景或地域身份的研究者推波助澜,在政界和学界也沸扬一时。
梳理相关传闻,内容大致如下:
南京升格为直辖市,安徽的马鞍山和滁州两市并入南京(江宁改区已经实现了南京与马鞍山的区区对接,江浦、六合的并区实现了南京与滁州的对接);无锡、苏州或者扬州成为江苏省的新省会,但已经受到县级市行政级别束缚的昆山划归上海市,成为昆山区;苏北与皖北、鲁西南等淮海地区重组为淮海省或徐淮省,省会徐州,并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大省。
持如上观点的人士认为,他们的分析得到了负责区划调整战略的民政部的呼应。
他们引述民政部区划与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6月24日公开发表的言论指出,具体的行政区划建制单元不可避免地会有所调整、有所变更,这是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特别是立国之初或是社会重大转型时期,一般都会较多地调整变更行政区划。
戴均良说,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模式归根到底取决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包括当时的地域范围、自然地理状况、生产力水平、交通通讯能力、民族分布、政治制度等等——如果这些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区划设置模式也应该相应地有所调整,否则就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他认为,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社会大转型时期,客观形势已经发生并将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正因为如此,近一段时间以来,地方要求调整行政区划的事项越来越多,要求改革行政区划体制的呼声日益强烈。
的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越来越明显,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据悉,国务院领导同志曾经指示民政部,“对行政区划这个大问题,民政部要从战略上去考虑,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民政部有关部门一边积极“研究探索”,一边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公布相关成果。
凡此种种,给那些有着强烈地域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士留出了相当的想象空间。
但是,对于南京直辖以及江苏行政区划分割的传闻,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和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的官员都给予了斩钉截铁的否认。
一位官员指出,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重要手段,行政区划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区域面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行政体制或经济体制问题,而是与国体和政体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如此事关重大,国家显然不会轻举妄动。
区划变更理应拒绝随意与狂热,像过去那种由乡镇体制到人民公社体制再由人民公社体制回到乡镇体制的反复,必然贻害深远。
诚如戴均良所言,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对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利益关系影响极大,牵涉面很广,大的调整影响几百万人、上千万人的利益,小的调整影响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利益,每一件区划调整事项都要瞻前顾后、总体考虑、慎之又慎,重大问题应进行专题论证,并要形成专题论证报告。
传闻凸显发展矛盾
作为江苏本省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学者之一,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立人对南京直辖传闻也是耳熟能详。
这位参与过江苏以及南京诸多重大规划研究的老人认为,这样大的变更断无可能。
但是沈立人同时认为,在南京直辖传闻的背后,实际上隐匿着整个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难以消弭的矛盾。
他说,江苏的区域发展的确不是一个完整的版块,其南北差距比整个国家的东西差距还要突出。
尽管长江大桥不断修建,但南京、苏南(苏锡常)、苏北、苏中等地区相互之间依然存在着一条行政区划体制天堑,导致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差强人意,南北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南京直辖以及江苏行政区划分割倒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因为这些传闻也是以江苏省域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为切入点,传闻中的分割方式多少暗合着这些年来江苏省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变化轨迹。
1980年代中期,江苏省计委对全省经济区域使用“四分法”,即苏锡常金三角、宁镇扬银三角、通泰盐铜三角、徐淮连铁三角。
后来,或许是为了更为简洁,四个版块被调整为三个版块,即苏南(苏锡常镇宁)、苏中(通泰扬)、苏北(徐淮连盐宿),这三大版块的人均GDP是4:
2:
1,头重腰细脚轻,极不均衡。
这样的简单三分法也很容易诱发富者愈富、穷者仍穷的“马太效应”,始终是“封疆大吏”们的一块心病。
及至世纪之交,在城市化浪潮的裹胁之下,江苏省又推出了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都市圈规划,并提出以苏南带动苏北,协调发展。
苏锡常本来就是上海都市圈的天然组成部分,无论如何规划都要接受上海的辐射,与上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
但是这样的意愿在行政壁垒面前屡遭打击,江苏难免要自出机杼。
比如,在谈到最近上海出台的具有明显阻挡资本西进江苏的“173工程”时——即在上海境内组建一个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的“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区”,上海官员中还有“173,赶昆山”之说——昆山市计委主任王文元非常气愤:
“我们一直把上海当老大哥,我们所有的规划都是围绕服务上海、配套上海进行的,没有想到现在老大哥把小兄弟一脚蹬开了。
”——现在,被王文元自嘲为“一仆两主”的昆山颇有些左右为难。
徐州则是苏鲁豫皖边区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一直扮演着“淮海王”的角色。
江苏省政府对徐州都市圈的期望是,承东启西,南引北联,充分发挥苏北地区后发优势,成为苏北地区首要的增长极和实施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
这座城市也从来都没有想过承接别人的辐射,它一直在冥思苦想着如何跨省辐射别人,想成为周边地区的偶像,但是终究心有余而力不足——市场搞不过山东临沂,蔬菜搞不过山东寿光,工业遭遇了失业,偶像遭遇了黄昏。
沈立人说,他现在最怕苏北的人过来找他搞“如何工业化”的策划。
其实,苏北许多地方官员心目中的工业化就是上大项目——比如上马电厂和水泥厂——他们对本地区的远景规划往往心中没数,也不想有数,他们不相信苏南真得能够带动苏北。
这些欠发达地方的政府动机简单而实惠,他们没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与制度创新特权,他们能做的就是要上项目,就是让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利润,从而扩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分享额度。
而“南京都市圈”的规划范围则包括:
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的全部以及淮安南部和巢湖的部分地区。
去年,当时的南京市长、现在的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告诉我们,这已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农村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的真正目的,就是将南京变成与上海遥相呼应的长江三角洲的另一极。
规划一出,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地响应积极。
尽管这已成为安徽之痛,但改变不了南京新百和中央商场的班车天天从马鞍山和滁州等地拉走大批消费者的现实。
这些城市甚至有意依托南京作为各商业银行、央行大区分行所在地的优势,建立统一、顺畅的都市圈清算和结算体系,实现资金在都市圈范围内更有效的配置。
于是一些研究者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江苏的行政区划格局都不尽合理——南京是江苏西南、安徽东南过渡地带的省际中心城市,宜直辖而不适合作省会,“南京都市圈”便是一个直辖的最佳模本;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则是呼声很高的独立建省单元,现在仅仅依靠一个松散的淮海经济协作区维系,效能低下——这样的格局使得中国国土肋部本应有的两个重要辐射源未能获得释放,理应调整。
江苏发展战略转向
但是,进入2003年,“三大都市圈”规划的际遇有些戏剧性的变化。
继2002年初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率先启动之后,2003年1月,江苏省政府又正式批准南京、徐州两大都市圈规划。
仅仅数月之后,“三大都市圈”之说似乎突然销声匿迹,就像它开始得那样突然。
——现在,在省市官方的各种会议上,各级领导都不再提及都市圈概念,而是代之以“沿江开发大战略”。
其实早有人指出,“三大都市圈”一个在东南角、一个在西南角、另一个在西北角,而辽阔的江苏沿海及腹部似乎都成了遗忘之角。
而且,“三大都市圈”都制定了各自的区域空间管治原则和范围,以苏南带动苏中、苏北的想法也变得有些不着边际。
而“沿江开发”的目标是要把江苏400公里的长江两岸建设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制造业聚集带,带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
预计到2010年,沿江地区GDP达到12800亿元以上,超过2002年江苏全省经济总量,人均GDP在5万元左右,均在2000年基础上增长2倍。
此外,对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6月28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与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无锡、苏州等沿江八市的书记、市长云集泰州,会商沿江开发。
席间众大员为未来8年间的两万亿巨资投入而群情高昂,最后的定调是——沿江开发战略是江苏继1980年代推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0年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之后的又一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这里,沿江开发被赋予了里程碑式的地位。
这样的规划无疑将使江苏与上海的合作从沪宁沿线为主变为“沿线”与“沿江”合力支撑,从而提升江苏在长三角的地位与作用。
但苏北则感到了一丝冷落——有关人士指出,沿江开发作为全省重大战略部署,理论上可以更直接、有效地辐射带动苏中与苏北地区的发展,但实际上长江距徐州300多公里,沿江开发对于苏北而言是远水不解近渴,徐淮连盐宿一带仍然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如果没有国家和省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与其它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恐怕要永远望其项背了。
而昆山市计委主任王文元还在为上海的“173工程”而郁闷——他认为上海的规划缺乏国际化大都市的胸襟,“我做乡镇书记的时候也不会这样小家子气”。
归根结底,还是行政区划壁垒使然。
所以,仍然有许多人士在呼吁对江苏进行大幅度行政区划调整,从而促进南京周边地区、苏锡常地区、淮海地区进行最佳资源整合,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
他们认为,通过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使各地方利益集团之间重新签约,对资源和利益进行重新分配,这是根本性的体制创新思路,有利于改善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
但民政部区划与地名司司长戴均良不赞成过于依赖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解决跨行政区的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他认为,调整行政区划是在现行行政体制下解决跨行政区经济社会建设矛盾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但不是惟一办法,更不是全部办法——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改进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协商机制来调节矛盾,统筹发展。
“这几乎是不可能。
”——尽管一直主张跨区域合作,但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立人还是这样说——因为在当前,无论“三大都市圈”规划还是沿江开发战略,社会资源都是以政府权力配置为主,而不是以市场配置为主。
分税体制已经使地方政府变成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它们以预先确定的比例与中央政府分享剩余索取权,并因此获得独立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利益驱动之下,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必然扮演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角色。
如何在本地的当前需求和为保证区域振兴所需要的长期投入——它的时间往往超过官员的任期——之间达到平衡,是地方官员面对跨区域问题时的一大难题。
很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改革问题。
市场经济已经使地方政府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集团而存在,意识到自己在与其它集团关系中的利益和要求,应该自然产生集团认同意识、内聚性和组织性,从而自发走向区域联合。
——但是现在,我们尚缺乏经济与政治相配套的的完整运作机制。
其实我已前不知道江苏南北之争。
但后来上了大学开始慢慢了解了这些情况,其它江苏北人的许多意识已经远远落后了。
比如,一个北人认为江苏全国第一。
而同行的江苏南人却在一边数落苏北的落后。
这是多大的一个悲哀啊!
!
井底之蛙自会有下场!
hust
发表于:
04年11月23日23:
03
评:
反击那个江苏小子!
!
--------------------------------------------------------------------------------
只要苏北能带动起来,江苏全省就会发挥出独有的规模优势,后激勃发!
有个浙江官员私下里跟我说:
“你们江苏经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一个月,就够我们浙江哼哧哼哧跑半年的,苏北这回要是真被拉动起来了,浙江还不如并入江苏算了!
”他认为他们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定要先于江苏建好,要不然连杯羹都分不到了!
(浙江物价高于江苏,地理状况不如江苏,一旦交通状况相同,上海的制造业很容易跑到南通进而深入苏北而不是浙江南部)。
所以,我们苏中苏北的同志们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要有信心,懂团结,相信我们江苏人还是聪明的“
你说什么呢?
浙江并入江苏?
?
?
头脑发热啊,你和哪个浙江官员说的?
看到你,我他妈的想扁你!
!
!
hust
发表于:
04年11月23日23:
00
评:
长三角共发展,江苏老百姓多干!
--------------------------------------------------------------------------------
我是浙江人,也有看过关于江苏南北之争。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江苏高层有一定的责任。
江苏有一个强势政府,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政府在牵头,老百姓却无多大作为。
而浙江有一个相对开放的政府,也有一个后劲十足的民间,所以会产生一个所谓的草根经济。
因此,我认为江苏北的老百姓要多想多干,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上面。
而江苏南的人也要支持江苏北。
这样,才能平衡整个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nickyjune
发表于:
04年11月18日22:
23
评:
回一位江苏人的话
--------------------------------------------------------------------------------
”只要苏北能带动起来,江苏全省就会发挥出独有的规模优势,后激勃发!
有个浙江官员私下里跟我说:
“你们江苏经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一个月,就够我们浙江哼哧哼哧跑半年的,苏北这回要是真被拉动起来了,浙江还不如并入江苏算了!
”他认为他们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定要先于江苏建好,要不然连杯羹都分不到了!
(浙江物价高于江苏,地理状况不如江苏,一旦交通状况相同,上海的制造业很容易跑到南通进而深入苏北而不是浙江南部)。
所以,我们苏中苏北的同志们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要有信心,懂团结,相信我们江苏人还是聪明的“
就这些话,你是江苏的官员吗?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浙江和上海生活了很多时间,一半一半吧,说实话生活中也受过一些苏北人的气,但是我依然对苏北人没有一点偏见,但是这位兄弟的话有点过分了,浙江会说这样的话,你大脑高烧45度了吧
凭心而论,你说说自古以来,浙江出的名人多还是江苏多?
江苏的经济怎么会比浙江发达?
你也不看看各种指标,总量能说明问题吗?
瑞士的GDP和中国没的比,谁的生活水平高?
大家都生活在中国,再小一点,生活在长三角,真觉得你不怎么样,说话也像市民,一点没有中国的大国风范,编故事也要编得圆滑一点,浙江的官员说浙江并江苏?
?
?
你是你爸爸生出来的吧?
你算厉害得不得了了,好象什么都很精通的样子,苏州,无锡的确不错,浙江多了,温州,宁波,义乌,还有长三角的制造中心,慈溪——宝马比出租车多的地方,你们能比吗?
其实我也不想比,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内地很落后,应该去帮助他们,而不是说,哪个省强的问题,请你大气一点,国家的富强才是国民最自豪的事情,说出去,你也算个中国人吧!
行路人
发表于:
04年11月11日00:
10
评:
我是苏北人
--------------------------------------------------------------------------------
苏北、苏南像一对亲兄弟一样
然而,因为某些优越的条件,苏南天然胜苏北一筹。
国家,或者说我们共同的母亲,因为苏南的某些优势,自古以来偏爱苏南,种种资源,苏南占用了,发展条件给了苏南了
他的兄弟,苏北兢兢业业干活,却处处受到压抑,苏北不好,为了苏南,苏北忍受了太多太多,苏北受到的压制,使得他很难很好的发展。
然而,苏南兄弟一天天强大了,在他眼里,苏北的兄弟太差了,实在是丢脸。
还是分了吧,看我们多强,我们要去和强人,苏北太拖后腿了。
试试吧,如果国家愿意试一试,我倒想知道,苏南的兄弟们能强到哪里去。
不是,苏北欠苏南什么,而是苏南欠苏北太多,然而,如果要分,苏北不需要任何同情,苏北人有足够的实力自立,只要祖国母亲,多给我们一点点支持,我们一定也可以干得很好。
苏南的兄弟们,或者说苏北向你挑衅,你不一定能赢。
脱离苏南的压制,苏北一定可以闯出一片天,到时候,后悔的会是谁
苏南,但愿你们越来越强大,但愿你们可以超越上海,但愿你们可以与全国任何一个发达地区匹敌,如果说让苏北分离,可以让你们实现你们的理想,那好吧,分吧,无论你做什么,你只需要知道,你的苏北兄弟不比任何人差,苏北不需要任何人同情!
当然,我的心里只有一个江苏,真真切切的希望江苏最强!
hial
发表于:
04年10月20日12:
05
评:
腾飞
--------------------------------------------------------------------------------
南通自己称为苏中。
我们连云港何不叫苏东呢?
不知同乡们是否认可
吴越人
发表于:
03年12月28日21:
58
评:
江苏如何缩小南北差距?
--------------------------------------------------------------------------------
苏北人与苏南人的差距说白了也就是江淮语区与吴语区的差异苏南人浙江人是吴越人的后裔骨子蕴藏的气质是异与别处人的
zhangwenyu
发表于:
03年11月18日22:
15
评:
江苏如何缩小南北差距?
--------------------------------------------------------------------------------
我不是江苏的,也来说两句吧
其实,江苏人是好样的,诚实,勤奋。
比如我买东西买江苏产的很放心。
我身边很多人也是这么看的。
这就是很好的资本。
我相信苏北人会赶上去的。
分与合不是根本。
关键在于人的意识苏北人过于安分。
逝风
发表于:
03年11月17日17:
49
评:
振兴苏北还是要有新思路
--------------------------------------------------------------------------------
大家说了这么多,我看了之后感慨颇深。
我也是一个苏北人,徐州的,看着苏南人一天一天富裕起来,我们被拉得一天比一天远,心里也痛啊。
在东北上了这么长时间的学,现在也在这里工作,可是我的心始终是徐州的,是苏北的,那里是我永远都不可以忘记的家乡。
看了大家对于苏北振兴的一些想法,我也有一些要说。
我觉得苏北的振兴要有新的思路,我们不能总是拿苏南的那一套来和苏北比。
两个区域的经济和人文环境还是很不一样的,苏北和山东人比较近,苏南和上海浙江人比较近。
我们应该根据苏北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北的发展,苏北的特色在于农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看看山东半岛的振兴思路,大力的发展特色农业,举个例子比如说邳州的大蒜和苔干,还有好多特色的东西。
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发,始终围绕在特色农业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这个应该是我们苏北的一个特色。
还有就是徐州和连云港的旅游产业,应该是我们横下一条心来好好抓一下的。
我么不一定非得像苏州那样引进那么多的台资,像别的地方那样搞那么多的乡镇企业。
因为我们这里的农民工是很多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务工,把汗水洒在了大江南北祖国东西,也是我们现在苏北农村最主要的一项收入。
此外,苏北的经济服务环境现在应该是好好整理一下的时候了,政府的职能要尽快地转变过来,没有一个有效率,有劲头的领导班子,再有能耐的人也干不出来什么。
我想说的新思路主要还是要把经济发展的规划建立在苏北的实际情况上,千万不要空口说白话或者照搬外地的经验。
鸢飞唳天
发表于:
03年11月10日20:
15
评:
苏北要自强!
--------------------------------------------------------------------------------
说得好!
我是南京人,对于江苏分裂这个荒谬传闻,我是绝对反对的,尽管这可能给予南京更好的发展机会.
尽管同是江苏人,我对苏南和苏北人的映象截然不同,不少苏南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小市民形象恰似上海人第二.而苏北人淳朴厚道,对人以诚相待.几次苏北之行让我终身难忘.
作为一个江苏人,南北的贫富差距是我心中最大的痛.一旦南北分家,这种差距势必更大,那么苏北的日子大概更难了.
苏北曾经有过相当辉煌的日子,想象当年淮河沿岸的靠漕运和盐税发展起来的大都市,不禁慨叹30年河东,30年河西.可是我相信苏北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下,主动发挥区域优势,尽力吸引外来投资,艰苦创业.终有一日好日子还会来临.让苏南人们看看他们能做到的事我们一样可以.我还希望在外求学的苏北同学们能够积极回家乡创业,造福桑梓.
记住!
江苏永远不会分离,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彭旭
发表于:
03年11月10日17:
47
评:
谁考虑安徽了
--------------------------------------------------------------------------------
我在安徽念的书,安徽的合肥简直太尴尬了,只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谈不上,安徽的皖南一带的人都喜欢去南京购物,连淮北的蚌埠等地也不喜欢合肥,江苏的发展也有安徽的功劳,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想起安徽
wsm
发表于:
03年10月27日22:
22
评:
南北是一家
--------------------------------------------------------------------------------
我出生于徐州,现生活在辽宁。
我热爱徐州,祝她早日富强。
有苏北的穷才有苏南的富。
不要嫌贫爱富,要共同富裕!
南北不可分!
江苏难道要改名为“先富”省吗?
china0518
发表于:
03年10月26日00:
33
评:
苏北还需要下猛药、配强将、搭班子
--------------------------------------------------------------------------------
宿迁有个仇书记、连云港有个陈书记,我观察他们好久了,他们有思路、有魄力、有理想、有追求,但推动工作太苦、太难,连的45岁以上、特别的本地的……们私心较重、发财心切,弱势群体当然就多些、下刚人员创业当然就难些,宿的基础太差,13亿的财政中11亿养了教师和不怎么出成果的科教文卫,加上公安、社会事业、离退休等需要吃饭的嘴在剩下2亿多费用中支出,穷家难当,干了点事情就有人告状。
再苦、再难苏北在他们二位手中还是亮点不断,实属开拓型的干部了。
是苏北之大幸。
如果是我的话,药还要下猛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南北 经济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