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docx
- 文档编号:10575020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32KB
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docx
《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
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
【篇一: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t>命题人:
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人:
李鸿瑜满分:
12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共23分)
(一)阅读“负荆请罪”几节,完成下面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为上卿(任命,授官)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c.顾吾念之(回头、回想)d.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2.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③相如引车避匿④蔺相如固止之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心理的很大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二)、阅读“渑池之会”,完成下面习题。
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
以待秦,秦不敢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
攻克、攻下b.左右皆靡靡:
退却...
c.请奉盆缶秦王奉:
进献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
责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④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⑥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a.①②⑤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③④
6.文句翻译。
(每题4分,共8分)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二、诗歌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梅花——原为曲调名《梅花落》。
7、请从虚实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6分)
8、诗人通过写“听吹笛”,在前两联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点绛唇(李清照)
蹴①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②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9、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部分,你学到了哪几个方法?
(3分)
10、请写出答人物形象题的规范步骤。
(3分)
11、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分)
三、默写下列空白处的句子。
(共10分,每空1分,少字、多字或错字均不给分。
)
13
(1)、,谈笑间,。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谁怕?
。
(苏轼《定风波》)
(3)、千古江山,。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四、写作。
(65分)
(一)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划出材料的关键句并用一句话立意。
(5分。
划出关键句2分,一句话立意3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
一句话立意: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蜗牛问妈妈:
“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
“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
“可
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
“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
“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6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1、c(只是、不过)2、c(④不想让门客走⑤有威严不怕秦王)
3、b(“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有误)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4、d(高兴、喜悦)5、d(⑤不能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6译文:
略
二、诗歌鉴赏
(一)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1分),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1分)《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1分)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1分)作者在这里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戍守边疆将士的想象和联想委婉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2分)
(或者:
一、二句是实写,其描写的内容是:
边关塞上,雪已化净,正是牧马时节。
傍晚时分,战士们牧马归来,月色空明,忽然间,从戍楼上,飘来悠悠羌笛声。
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虚景,仿佛梅花被风吹来,一夜之间,关山处处梅花开遍。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诗中也就含有了思乡之情;不过战士们的情绪却并不消沉低落。
)
(2)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描绘画面2分)描绘出了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画面特点2分),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表情达意1分)。
(二)
【答案参考】
(1)a、知人论世:
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b、关注细节:
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c、关注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抓住诗歌的意象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2)a、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品质)
b、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性格品质如何表现(找准典型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c、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意图、情感等)
(3)词人在词中塑造了一个姿态娇美、天真纯洁、情窦初开而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分)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
“慵整”写出了女子刚荡完秋千后懒得活动的娇憨;“纤纤”点出了女子的年龄和身份特点;“露浓花瘦”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也以花喻人,烘托出了人物娇美的姿态;下片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见到花园里突然出现的客人后的惊诧和慌乱;“和羞走”为含羞疾走之意,把女子此刻的内心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更是展示了女子为了窥视来人风姿的好奇、羞怯以及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想看又不敢看的心理活动展露无余。
(2分,学生只要能根据具体词句具体分析,即可酌情给分,不必求全。
)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生活及爱情的渴求。
(1分)
三、默写(略)
四、作文
(一)
1、关键句
“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错一个扣1分)
2、立意
选材立意方面:
本材料的立意是多角度的。
从“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可立意为“不忘初心,谋事在人”“遵循本心,实现生命的绽放”;
【篇二:
李清照《点绛唇》浅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
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
《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
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
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
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首先是因为这首词写得很开怀,不像其他的词作写得那么悲悲凄凄,哀哀怨怨。
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女羞羞答答的微妙心理和既好奇又羞涩的神态。
其中,“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这几句,写出了一个花龄少女的活泼性格和天真浪漫的情态。
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几句则是这首词的精华,就是这样的几笔勾勒,写出了一个别致的矛盾心情:
一方面,封建“闺训“要求她避嫌,因为客人来了,毕竟,在那年代,男女不能随意见,可是,她本能地想知道究竟是哪一位客人来拜访了;另一方面,她想克制自己的欲望,归依“礼教”的条规,可是一想到可能是青梅竹马的“他”来了,却又情不自禁地倚门回首,偷窥一眼。
在这样的描写别致的一个矛盾心情里,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孩诞生了。
【篇三:
湖北省黄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ss=txt>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吴君徐敏审题教师:
吴君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卢新宁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记录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而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套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对“汉语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属于作者看法的是()(3分)
a.汉语不仅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身份,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标记。
b.汉语在中国式生存中血脉相延,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
c.汉语隽永有致,古老而优雅,故而深受欢迎,“热”遍全球,足见汉语的魅力之大。
d.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2、下列关于“作者为汉语心忧原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拒绝汉语的优雅,只会粗言俗语,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中文水平滑落、忽视母语修养;在校生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人。
c.有不少人认为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结果“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存在”。
d.生活用语乏味,汉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日趋式微,会有希腊文、拉丁文的命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有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必将引领中国走向未来,最终会被全世界通用。
b.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之际,汉语却在故乡面临危机。
化解危机,需要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
c.高学历的人,更应在理解中国文化深刻内容和感受中国精神的宏大深远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提高母语修养,担负起守卫母语的责任。
d.牢牢地守住汉语这个真正的根,把英语作为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这既有利于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可以尽可能地了解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
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大守徐璆甚敬之。
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徙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
“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
”遂以单车归家。
.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
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
或问其故,劭.
曰:
大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
故不造也。
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
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
初,劭与靖俱有.
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或劝劭仕,对曰:
“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
淮海,以全老幼。
”乃南到广陵。
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劭不自安,告其徒曰:
“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
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
”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
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
时年四十六。
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九十八》)
[注]①陈定:
字仲弓,颍川许昌人,桓帝时曾任太丘县令,以平正闻名乡里。
②陈蕃:
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谢遣宾客谢:
辞谢b.唯不候陈寔候:
等待..
c.时议以此少之少:
轻视、看不起d.征,皆不就就:
就任、任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①②
b.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c.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d.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他品行高洁,而是对许劭有所忌惮。
b.许劭认为即使是名垂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都是各有缺点的凡俗之人,所以不去主动探访问候。
c.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
d.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5分)
(2)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8.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分)
9.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本词一样,都运用了一个“瘦”字,但意味不尽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表明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承担错误的语句: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爷爷的宝藏
[美]劳拉?
乌朗
闹钟响过后,布丽姬特从床上跳了起来。
桌子上那只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
自从爷爷去世后,玫瑰别墅里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让人感到伤感。
爷爷在这儿生活了82年,每年夏天布丽姬特都来看望他。
现在别墅将要被卖掉。
“你可以留下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
”昨天,妈妈这样对她说。
布丽姬特把目光从闹钟上移开。
怀念与爷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时光,一只闹钟不是她所需要的。
一本书呢?
她走到书架前,浏览着那些书名。
她不知选择哪一本。
正在翻找的时候,她看到其中的一本书里露出来一张纸。
她轻轻地抽出了那本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点绛唇 阅读 答案 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