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投标施组.docx
- 文档编号:10567817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690.45KB
公路工程投标施组.docx
《公路工程投标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投标施组.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工程投标施组
四、施工组织设计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工程概况
1.1.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修建武川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左幅(呼和浩特至武川方向),路线大体走向为北南向。
路线起点位于武川县可镇南侧,顺接已建成通车的国道209线武川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全幅段,经什儿登、水泉、大圪塔、中店子、牌楼馆,后下穿二级公路马家店大桥,在坝顶处采用隧道方案越岭,经段家窑、沙湾子,终点止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坝子口村北侧,顺接已建成通车的国道209线武川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全幅段。
其中起点至中店子段(K0+000~K11+800)利用原有二级公路改建,中店子至终点段(K11+800~K26+235.855)完全新建,路线全长26.236km。
项目所在区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其特点:
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年平均气温:
北低南高,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41.5℃。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
路线经过的河流属于黄河水系,经过的主要河流有:
乌素图沟、坝口子沟等。
沿线地形特点:
南北两端为地势低缓的冲积扇和波状丘陵。
地形标高为黄海水准,呼市为1070m,坝口子为1150m。
WHTJ-1合同段起止里程:
K0+000~K14+500,全长约14.5KM。
1.1.2.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一级
(2)、设计速度:
60Km/h
(3)、路基宽度:
11.25米,行车道宽:
3.5米。
(4)、平曲线最小半径260米
(5)、最大纵坡:
5.0%
(6)、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I级
1.1.3.主要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共计路基挖方213072m3,路基填方669074m3,防护及排水工程149368m3,设取土场3处。
大桥1664.8m/8座,中桥112.6m/2座,除K7+718中桥外均采用2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箱梁在梁场预制,运至现场后架设,施工方便安全可行。
涵洞629m/26道,其结构形式主要采用φ1.5m管涵和孔径1-4.0m、1-2.0m的钢筋砼盖板涵。
涵洞设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洞口形式采用八字墙。
隧道383m/2座,隧道除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外,其余均采用新奥法施工,支护采用以锚网喷支护为主,辅以钢拱架。
开挖方式应根据围岩、支护类型、断面型式和地形、地貌等具体情况选择分部开挖法、上下台阶法开挖等多种型式施工。
WHTJ-1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项目
工程内容
单位
工程数量
路基工程
路基挖方
挖土方
m3
98192
挖石方
m3
100226
路基填方
利用土方
m3
85671
利用石方
m3
74517
借土填方
m3
461814
结构物台背回填(砂砾)
m3
47072
防护及排水工程
m3
149368
桥梁工程
下部结构
桩基
m
3227
下部结构砼
m3
7478
上部结构
预制箱梁
片
336
桥面系
m
1777.4
涵洞工程
m/道
629
26
隧道工程
m/座
383
2
1.2.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由于本合同段K0+000至K11+800段为利用原有二级公路改建,K11+800至K14+500段为新建。
为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等目标的顺利实现,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根据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1.2.1.施工管理配置及任务划分
本段根据工程现场情况,结合工期安排,拟成立3个管理工区11个专业施工队:
路基施工队2个、桥梁施工队3个、涵洞及路基附属施工队4个、隧道施工队2个、梁体预制安装1个队。
施工队伍在经理部统一指挥协调下各队相互配合,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施工管理及任务划分见下表。
表1.1施工任务及队伍安排表
序号
施工队伍
人数
施工任务
1
路基施工队
60
负责本标段全部路基土石方施工
2
桥梁施工一队
80
负责K1+759.4、K6+080、K6+822、K7+205桥除梁体以外的全部施工
3
桥梁施工二队
80
负责K7+718全桥及K7+960、K8+390桥除梁体以外的全部施工
4
桥梁施工三队
80
负责K12+315、K13+115、K14+176桥除梁体以外的全部施工
5
隧道施工一队
60
负责大青山Ⅱ号隧道的全部施工
6
隧道施工二队
60
负责大青山Ⅲ号隧道的全部施工
7
梁体预制安装队
40
负责本段梁体预制安装及其它小型预制件施工
8
涵洞附属施工一队
50
负责K0+000-K6+000盖板涵7个、管涵2个,及路基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施工
9
涵洞附属施工二队
50
负责K6+000-K9+000盖板涵3个、管涵5个,及路基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施工
10
涵洞附属施工三队
50
负责K9+000-K12+000盖板涵8个,及路基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施工
11
涵洞附属施工四队
50
负责K12+000-K14+500盖板涵4个,及路基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施工
合计
1.2.2.大型临时设施建设
根据本合同段的特点,按照标准化工地的相关要求对各种临时工程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实施。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场地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实用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环保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2.2.1.项目驻地及分工点
项目经理部初步选定位于改建工程K4+800线路右侧,利于重点工程的盯控及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
根据本标段工程量、施工特点及工期安排,遵循方便生产、便于管理的原则,各施工队生产及生活用房靠近各工点布置。
项目部设置分工区三个,分别位于K4+900、K9+900和K10+100附近。
项目经理部及各工点的建设按照建设单位关于文明施工的规定统一进行。
生活房屋采用便于安拆、利于环保的彩钢板活动板房。
1.2.2.2.施工便道
本合同段需改建运输便道来保证道路通行,先将改移道路修筑完成并达到通车条件后,后再破除旧路面,确保道路畅通。
施工便道根据现场表况,部分利用原有旧路部分新修。
按照交通有关规定,设置交通警示牌、安全警示牌、交通道路指示牌、道路照明、信号指示灯等交通设施。
1.2.2.3.制梁场(含混凝土拌合站、小型预制件场)
本合同段在K9+900附近右侧设置制梁场1处,内含拌合站一座,制梁台座10个,存梁台座40个,配置相应的模板、机械设备。
场地全部硬化,原地面压实后使用C20混凝土浇筑20cm,以保证大型设备通行。
拌合站设置混凝土搅拌机2台及相关机械设备,供应本合同段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所需。
站内建设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配置必要的检测机具和检验人员。
1.2.2.4.施工、生活用水
本合同段用水和生活用水比较丰富,且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自取水点埋设给水管路至用水点,在大桥位处、混凝土拌和站、隧道、人员集中的驻地修建蓄水池。
考虑寒区防冻,给水管路埋设于冻结深度以下,外露供水设施包裹保温材料。
1.2.2.5.施工、生活用电
沿线共设置现场变电站3处,分别布置在三个工区附近,沿线接入桥梁、隧道施工现场,其他零星小桥涵采用自发电。
生活用电由各变压器单独架线接入,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供电系统。
1.2.2.6.中心试验室
根据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在梁场建立一个综合性中心试验室(面积500m2)。
中心试验室通过质量监督站的临时试验资质认证,试验设备在开工前按规定委托法定计量部门标定,并获得证书,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每年标定一次。
1.2.2.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后附表5施工总平面图。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2.1.路基工程
K0+000~K11+800段利用原有二级公路改建,K11+800~K14+500段为完全新建,施工前先将改移道路修筑完成后再破除旧路面。
测量班根交接桩完成后,及时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并与相邻合同段闭合,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1.1.路基挖方
2.1.1.1.施工准备
(1)现场核对
工程开工前,结合现场核对设计文件。
内容主要包括:
地形地貌、挖方数量、弃方位置、土方利用等。
(2)测量放线
根据复测结果放出开挖边线,放线时应定位准确,两侧各予留0.2~0.3m不开挖,待开挖后进行人工刷坡。
2.1.1.2.挖方作业
路基挖方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
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和施工顺序,选择最佳的挖方作业面,采用分段施工或挑槽开挖施工,以防止土体滑坡。
绕行地段和挖宽较大的路堑地段以机械施工为主,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装车,自卸车运输。
根据测设边桩位置,用机械开挖,预留0.2~0.3m的保护层以利于人工修坡。
开挖接近堑底时,按基床设计横断面放线,开挖修整压实,并挖好侧沟,疏通排水,边坡刷好后及时进行基床加固、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施工。
方案审批
图2.1路基挖方施工工艺流程图
2.1.2.路基填筑
2.1.2.1.填土路堤施工
(1)施工工艺
填土路堤采用全断面水平分层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三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为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和路基整修)的方法进行施工。
采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装料,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振动压路机压实,其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2所示。
(2)施工准备
路堤工程开工前要熟悉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复核设计图纸;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复测合格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按设计进行施工放样;根据设计的取土场填料情况,分别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填料压实控制指标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基底处理
基底处理应根据地质情况,依据设计文件和规范做出必要处理。
一般地段路基基底处理首先进行地质调查,测定承载力。
陡坡地段半填半挖路基,按规定挖台阶宽度不小于3米,并加铺土工格栅。
(4)分层填筑
选定一定长度的路基作为试验段,做工艺性试验。
按试验段确定的参数控制每层松填厚度。
自卸车卸土,根据车容量和填筑厚度计算堆土间距,标点卸料,以便控制松铺厚度。
采用推土机摊铺初平,平地机精平,每一层做成向两侧2~3%横坡以利排水。
为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20~30cm。
碾压前进行含水量检测,并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再进行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由弱振到强振。
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振动压路机行驶速度不大于4km/h。
不同填料不得混填,上下两层使用不同填料时,按规范要求办理。
2.1.2.2.低填浅挖路基施工
低填土质、全风化石质地基段,超挖至(路面厚度+0.8)m并不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并进行回填压实处理。
2.1.2.3.过渡段路基填筑
过渡段路基待桥涵圬工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并完成防水层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填筑。
桥涵过渡段按设计要求填筑,衔接处应挖台阶。
涵管过渡段的填料粒径应小于15cm,填筑必须两侧分层对称进行;当顶部填土厚度大于1m时,方可通行机械。
桥涵、桥台及挡土墙背后填土采用人工摊铺平整,1t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平板冲击夯碾压,其压实厚度为一般不超过20cm,填料的含水量和各种机型碾压遍数通过工艺试验确定。
大型机械作业时,应与桥台、涵洞及挡墙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间距。
2.1.2.4.陡坡路堤及填挖结合处
(1)陡坡路堤及填挖结合处施工工序见图2.3。
图2.3陡坡路堤及填挖结合处施工工艺
(2)施工要点
①陡坡路堤及填挖结合处严格控制填料种类;填筑时,严格处理横向、纵向、原地面等结合面,确保路基的整体性。
②按规范清理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并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的2%的台阶,台阶宽度为3m,。
③铺设土工格栅
铺设土工格栅时,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能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用人工拉紧,符合平整度要求。
采用U型锚固钢筋将其固定在下压实层,锚固钢筋的长度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土工格栅铺好,及时填筑上层填料,填土时不能移动土工格栅。
2.1.2.5.土石方调配
(1)土石方调配原则
按设计要求进行土石方调配。
当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土石方调配应本着经济原则进行调配设计。
(2)土石方利用
土石方利用应严格按设计的土石方调配表进行土方调配施工。
施工时根据不同的运距确定机械组合。
(3)取土场取土
应根据设计位置选择取土场。
对取土场的填料应进行填料试验,做到不试验不进场,不合格不使用。
在取土之前,应根据取土场地形地貌做好取土场排水系统,防止大量雨水进入取土场内造成填料含水量过大。
2.1.3.路基防护及排水施工
施工准备前应组织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详细的讲解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要点与难点。
对相应的材料、配套施工机械及配合比等,进行进场报验。
2.1.3.1.护面墙、挡土墙防护
(1)基础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按中线、高程点测放挡土墙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高程。
精确测定挡土墙基座主轴线和起讫点,伸缩缝位置,每段的衔接是否顺直,并按施工放样的实际需要增补挡土墙各点的地面高程,并设置施工水准点,在基础表面上弹出轴线及墙身线。
(2)基坑开挖
挡土墙基坑应有专人指挥,采用挖掘机跳槽法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清底,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
基础的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当基础开挖后发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
基坑挖至设计高程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
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砂浆拌制
砂浆根据配合比采用机械搅拌,随拌随用。
搅拌时间宜为3~5min,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0mm~70mm。
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砂浆试块:
每工作台班需制作试块2组(6块),如砂浆配合比变化时,应相应制作试块。
(4)砌筑要求
基础砌筑时,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方法。
基础灰缝厚度20mm~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
墙身砌筑前或砌筑工作中断时,应将石料表面泥垢清扫干净,并用水湿润。
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平顺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浆砌石底面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补实,不得有空隙和通缝现象。
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
砌筑顺序以分层进行为原则,分层砌筑时,应先角石,后边石或面石,最后才填腹石。
勾缝:
勾缝具有防止外部因素侵蚀砌体内部,延长构筑物使用年限及装饰外形美观等作用。
勾缝砂浆强度应高于砌体砂浆一个等级,并应嵌入砌缝内约2cm。
勾缝前,应先清理缝槽,用水冲洗湿润,再在缝内抹适量水泥净浆。
勾缝应保持砌后自然缝,不应有瞎缝、丢缝、裂纹和粘结不牢等现象。
勾缝密实光滑、平整、尺寸一致;不出毛刺、空鼓、脱落。
预埋泄水管位置及向外横坡准确,上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
2.1.3.2.SNS边坡柔性主动防护
(1)清理坡面
人工配合机械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浮土及浮石进行清除;
(2)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
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
(3 )钻孔
钻孔应匀速钻进,严格控制钻孔速度,以防止钻孔弯曲、变形,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停止进尺的情况下,应稳钻1-2分钟;
造孔精度要求 :
a、孔径不小于Ф42; b、孔深大于设计深度5cm以上; c、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Ф35 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 4)钢绳锚杆制作
在施工现场制作钢绳锚杆时,应根据进度做到随制随用。
锚杆下料前,应清除表面浮锈污物,油污和泥土。
(5)灌浆及插入钢绳锚杆
钢绳锚杆外露环套顶端不能高出地表,且环套段不能注浆,以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采用M30水泥砂浆,孔内应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6)安装纵横向支撑绳
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米时为2个,大于30米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7)铺挂格栅网
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Ф1.2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 8)铺设钢绳网
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Ф8mm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个长约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2.1.3.3.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
(1)测量放样
施工放样按图纸设计标注的平面位置、高程及几何尺寸放样,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如有不符,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
(2)基坑开挖
利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械开挖,开挖至距设计尺寸10~15cm时,改以人工清理。
开挖清理完毕后,然后请监理检验。
(3)排水沟砌筑
根据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测量放样。
砌筑排水沟应选用无风化,表面干净的片石采用挤浆坐浆法砌筑,各工作层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砌筑底部时注意留出一些片石伸入排水沟两边作为拉结石,保证整个排水沟形成一个整体。
砂浆凝固前应将外露缝勾好,注意砌筑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水浸泡刚砌的砂浆,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
2.2.桥涵工程
本合同段大桥1664.8m/8座,中桥112.6m/2座。
K7+718中桥上部采用现浇箱梁;其它桥梁上部均采用2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箱梁。
下部为钻孔灌注、肋板式桥台、扩大基础、柱式墩。
2.2.1.桩基础施工
2.2.1.1.施工流程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见图2.4。
图2.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2.2.1.2.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根据施工图放出桩中心准确位置,并做好护桩。
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50mm,护筒的顶部设溢浆口,距地面≥200mm。
护筒埋置心应与桩位中心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0mm。
根据场地情况合理布置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等泥浆循环系统。
泥浆池的容积为钻孔容积的1.2~1.5倍。
沉淀池一般设2个,可串联使用,循环槽应能保证冲洗液正常循环而不外溢。
2.2.1.3.成孔
2.2.1.3.1.循环钻进成孔
钻机安装时,转盘中心、提升滑轮、立轴钻杆和护筒中心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钻机安装应平稳牢固。
钻进时,在护筒内存放一定数量的泥浆或粘土球并开泵注浆循环,钻具下入孔内后要低档慢速轻压,钻头全部进入土层后逐渐增加速度和加大压力钻进。
正常钻进时,应根据地层岩性合理调整和掌握钻压、钻速、泵量等钻进参数,在粘性土中宜用中等速度、中等压力、大泵量钻进,在砂土中宜用低速、轻压、大泵量钻进,在碎石土中宜用低档慢速,控制进尺、加大泥浆比重和增加泵量的方法钻进。
加钻杆时,应先将钻具稍提离孔底,待冲洗液循环3~5min后再拧卸加接钻杆。
钻进过程中若发生孔斜、缩径、塌孔或护筒周围冒浆等情况时应停止钻进,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施工。
清孔根据地层条件选择正循环或者反循环换浆方法。
2.2.1.3.2.冲击钻进成孔
冲孔前,应在钢丝绳上作记号控制冲程。
开始冲孔时,应低锤密击,锤高0.4~0.6m,并及时加碎石和粘土,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到护筒以下3~4m后,将锤高提高到1.5~2.0m以上转入正常冲击。
正常冲击时,应控制好钢丝绳放量,勤放少放,防止钢丝绳放多减少冲程,放松过少,形成“打空锤”,损坏冲击机具。
冲击钻头到底后要及时收绳提起冲锤、防止钢丝绳缠卷冲击钻具或反缠卷扬机。
在冲孔中应根据岩土层情况合理调整冲程和泥浆比重。
遇孤石、块石时,可抛填相似硬度的碎石,用高冲程或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孤石、块石挤入孔壁或将孤石、块石冲碎成渣。
岩溶发育的岩层中冲孔,容易发生偏孔、卡钻、掉钻、泥浆流失等情况,应采取下列措施:
发生孔斜应用回填片石处理后重新冲击;发生溶洞宜填充灌浆处理后重新冲击;储备足够的泥浆和填充堵漏的材料,以便及时补浆和堵漏;为预防卡钻、掉钻,应经常检查钻头、纲丝绳、卡扣和转向装置,钻头直径磨损时应及时修补。
排渣可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方法。
如用抽渣筒排渣,在冲击钻进4~5m深以后,每进尺0.5~1.0m捞渣一次,并及时补充泥浆。
清孔采用循环泥浆的方法,过程中应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孔内浆液面稳定。
清孔后孔底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粘度≤28s,含砂率≤10%。
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2.1.4.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胎具上制作。
分段制作钢筋笼,以保证钢筋笼在吊装时不变形为原则。
钢筋笼几何尺寸、型号根数以及搭接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其接头应互相错开,35d区段范围内的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一半。
钢筋笼可用吊车或钻机吊装,吊装时应防止钢筋笼变形,安装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下放到设计位置后立即固定,防止移动。
声测钢管连接紧固,防止进入泥沙。
2.2.1.5.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导管宜用无缝钢管制作,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30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
导管每节长度一般2.0~3.0m,并配置若干1.0~1.5m的短管,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
接头用法兰盘连接,法兰盘周围对称设置连接螺栓不少于6个。
螺栓口径不小于12mm。
导管连接处用厚度为4~5mm的橡胶垫圈密封,严防漏水、漏气。
连接导管时要使导管平直,内壁光滑平整,安装后的导管轴线偏差不得超过20mm。
下孔前应作试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6~1.0MPa,保证导管密封性能可靠。
开灌时,导管底端应提离孔底30~50cm,以保证隔水塞能顺利排出。
开灌前储料斗内必须有足够的混凝土量,其体积必须满足将导管底端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80cm以上的深度为宜。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经常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高度,保持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在2~6m。
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灌注水下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止,并边灌注边上下穿插导管(上提高度一般≤1㎝),以保证桩身混凝土密实,无断桩、缩径、夹泥和蜂窝结构。
提升导管时应避免碰到挂钢筋笼和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内3~4m时,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端高于钢筋笼底端2m以上时,即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为保证桩顶的混凝土质量,应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注量,一般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程应高出设计的桩顶高程80~100cm。
2.2.2.承台(系梁)施工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当开挖完成后,凿除设计桩顶以上的桩身砼,将变形的钢筋整修复原。
基坑开挖深度比设计高程略低5cm,浇注一层5cm厚的素砼或水泥砂浆垫层作承台(系梁)砼施工的底模。
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现场绑扎钢筋。
钢筋几何尺寸、铜筋型号根数以及搭接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立模并浇筑砼。
砼由搅拌站拌和运到现场,用溜槽输送入模内,分层浇注厚度控制在40cm以内,插入式捣固器振捣。
2.2.3.桥梁墩台(身)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