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环境测试管理规程.docx
- 文档编号:10564599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2.79KB
洁净区环境测试管理规程.docx
《洁净区环境测试管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区环境测试管理规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洁净区环境测试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测试
管理规程
第三版
起草人
年月日
审核人
年月日
批准人
年月日
共10页
执行日期
年月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洁净区尘埃粒子测试、沉降菌检测以及日常菌落监控的方法及标准。
本程序适用于对洁净区进行尘埃粒子测试、沉降菌检测以及日常菌落监控的操作和判定。
2引用标准
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3术语
3.1洁净室(区):
对尘埃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3.2粒子:
一般尺寸为0.001~1000μm的固态和液态物质。
3.3洁净度: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3.4静态测试:
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3.5动态测试:
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3.6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3.7单向流:
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向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3.8非单向流
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职责
QA负责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的洁净区尘埃粒子、沉降菌的测试和报告工作;
QC负责培养基平皿的准备。
各车间负责协助QA完成测试工作。
5管理程序
5.1悬浮粒子测试
5.1.1仪器
光散射粒子计数器型号:
GT-521型
5.1.2测试条件
5.1.2.1温度和湿度
洁净室(区)的温度(18~26℃)和相对湿度(45~65%)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
5.1.2.1压差
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5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5.1.3测试步骤与方法
5.1.3.1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
5.1.3.2测试时间
对于正常生产的车间进行监测:
一般在生产现场清理合格,空气调节系统运行30分钟后,开车生产之前进行测试。
对新建或改造后车间的空气系统,应在车间安装完成,经过数次清理,空气系统调试风平衡,各区间压差达到要求范围后进行测试。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5.1.3.3测试频次
1)正常生产状态下万级洁净区每月测试一次,十万级洁净区一个季度测试一次。
2)隧道烘箱层流每季度测试一次。
3)对新建、改造车间,停产后准备复产车间,开车之前进行全面测试。
4)空气净化系统出现异常时及时测试。
5)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每季全检一次;安装、使用前后、更换时应做检漏。
6)检漏由车间自行完成。
5.1.3.4布点及采样
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对于单向流,采样口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管口应向上。
测试时应按照洁净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检测,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采样点及数目见“7”。
5.1.3.5结果判定标准
测试区域
UCL标准/m3
采样量
(L/min)
采样周期(min)
≥5µm
≥0.5µm
百级
0
≤3500
2.83
2
万级
≤2000
≤350000
1
十万级
≤20000
≤3500000
1
5.2沉降菌及附着菌监测
5.2.1测试设备
培养基平皿(营养琼脂培养基、ф90mm×15mm的硅硼酸玻璃培养皿。
)
75%酒精、镊子、广口瓶、湿棉球(盛在玻璃平皿中已灭菌)
恒温培养箱
5.2.2沉降菌测试方法
方法概述:
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5.2.2.1采样点
沉降菌测试采样点及数目同悬浮粒子测试采样,培养皿应布置在具有代表性且气流扰动极小的地方。
附着菌测试采样点见“8”。
5.2.2.2采样方法
1)沉降菌
测试时间:
万级区:
每月大消毒后应对环境进行全面静态测试;每批生产时,应进行动态测试,对取样点进行抽查。
十万级区:
每季度测试一次,同悬浮粒子一同检查。
要求: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如静态测试,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方法: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要求放置,打开皿盖约2/3,皿盖搭在皿底沿上,不得过大或过小,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后,将皿盖合上。
2)附着菌测试(仅对万级洁净区)
将镊子头部浸入广口玻璃瓶中的75%酒精溶液中至少30秒拿出,甩去酒精,从平皿中夹出一个无菌棉球,用棉球擦拭取样部位,擦拭面积约25cm2,将擦拭过的棉球在培养基表面擦拭几圈后,放入培养皿内,合上盖子。
3)纯化水、注射水检查
打开待取样水龙头,流量不要太大,打开双碟,令皿底侧竖起来,迅速用注射用水或纯化水冲刷一下,然后迅速合上盖子。
5.2.3培养及判定
将培养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观察。
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检查,必要时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若培养基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结果记录在菌落监测记录上。
判定标准:
洁净度级别
沉降菌
附着菌
平均菌落
单碟菌落
平均菌落
单碟菌落
100
≤1
≤2
0
0
10000
≤3
≤4
0
0
100000
≤10
≤11
——
——
注:
正常生产情况下,滴眼剂车间沉降菌仅对分装区每月动态、静态各测试一次,停产较长时间恢复生产的情况下,应在消毒后对万级区静态全面测试一次。
5.3测试报告发放
每次测试后,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整理输入“洁净区悬浮粒子测试报告”(或“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报告”)的Excel表格,表格将自动判定测试结果。
将报告、记录各打印一份,检查人、复核人签名后,交品质保证部经理审核签字。
将报告复印一份,原件与复印件均加盖质量管理部公章,复印件交请验的车间,原件由QA保管,与记录、请验单一同归档。
6文件发放范围
品质保证部、生产部、备份各1份,共印3份。
7各车间洁净区各房间悬浮粒子、沉降菌采样点
7.1普粉车间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分装百级层流
A1
百级
2
3
女更
B12
万级
2
3
转盘百级层流
A2
百级
2
3
男更
B13
万级
2
3
出塞百级层流
A3
百级
2
3
洗瓶间
C1
十万级
2
3
干热柜层流
A4
百级
2
3
灭菌前室
C2
十万级
2
3
隧道烘箱层流
A5
百级
2
3
走廊
C3
十万级
2
3
分装室
B1
万级
2
3
洁具间
C4
十万级
2
3
轧盖室
B2
万级
2
3
器具存放间
C5
十万级
2
3
走廊
B3
万级
4
2
器具清洗间
C6
十万级
2
3
灭菌后室
B4
万级
2
3
物料缓冲间
C7
十万级
2
3
器具清洗间
B5
万级
2
3
瓶、盖暂存间
C8
十万级
2
3
器具存放间
B6
万级
2
3
洗衣间
C9
十万级
2
3
洁具间
B7
万级
2
3
理衣间
C10
十万级
2
3
物料暂存间
B8
万级
2
3
手消毒间
C11
十万级
2
3
半成品检验室
B9
万级
2
3
女更
C12
十万级
2
3
物料缓冲间
B10
万级
2
3
男更
C13
十万级
2
3
手消毒间
B11
万级
2
3
7.2头孢车间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分装百级层流
A1
百级
2
3
女更
B12
万级
2
3
转盘百级层流
A2
百级
2
3
男更
B13
万级
2
3
出塞百级层流
A3
百级
2
3
洗瓶间
C1
十万级
2
3
干热柜层流
A4
百级
2
3
灭菌前室
C2
十万级
2
3
隧道烘箱层流
A5
百级
2
3
走廊
C3
十万级
2
3
分装室
B1
万级
2
3
洁具间
C4
十万级
2
3
轧盖室
B2
万级
2
3
器具存放间
C5
十万级
2
3
走廊
B3
万级
4
2
器具清洗间
C6
十万级
2
3
灭菌后室
B4
万级
2
3
物料缓冲间
C7
十万级
2
3
器具清洗间
B5
万级
2
3
瓶、盖暂存间
C8
十万级
2
3
器具存放间
B6
万级
2
3
洗衣间
C9
十万级
2
3
洁具间
B7
万级
2
3
理衣间
C10
十万级
2
3
物料暂存间
B8
万级
2
3
手消毒间
C11
十万级
2
3
半成品检验室
B9
万级
2
3
女更
C12
十万级
2
3
物料缓冲间
B10
万级
2
3
男更
C13
十万级
2
3
手消毒间
B11
万级
2
3
7.3冻干车间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分装百级层流
A1
百级
2
3
走廊
C3
十万级
2
3
旧冻干百级层流
A2
百级
2
3
洁具间
C4
十万级
2
3
出塞百级层流
A3
百级
2
3
器具存放间
C5
十万级
2
3
1号冻干机百级层流
A4
百级
2
3
器具清洗间
C6
十万级
2
3
2号冻干机百级层流
A5
百级
2
3
物料缓冲间
C7
十万级
2
3
3号冻干机百级层流
A6
百级
2
3
物料暂存间
C8
十万级
2
3
干热柜百级层流
A7
百级
2
3
炭称量间
C9
十万级
2
3
隧道烘箱层流
A8
百级
2
3
炭暂存间
C10
十万级
2
3
灌装间
B1
万级
4
2
原辅料暂存间
C11
十万级
2
3
轧盖室
B2
万级
2
3
原辅料称量间
C12
十万级
2
3
走廊
B3
万级
2
3
浓配间
C13
十万级
2
3
灭菌后室
B4
万级
2
3
QA室
C14
十万级
2
3
器具清洗间
B5
万级
2
3
洗衣间
C15
十万级
2
3
女更
B6
万级
2
3
理衣间
C16
十万级
2
3
男更
B7
万级
2
3
手消毒间
C17
十万级
2
3
洗瓶百级层流
A8
百级
2
3
男更
C18
十万级
2
3
洗瓶间
C1
十万级
2
3
女更
C19
十万级
2
3
灭菌前室
C2
十万级
2
3
7.4滴眼剂车间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灌装百级层流
A1
百级
2
3
走廊
C3
十万级
2
3
转盘百级层流
A2
百级
2
3
洁具间
C4
十万级
2
3
干热灭菌柜垂直层流
A3
百级
2
3
器具存放间
C5
十万级
2
3
隧道烘箱层流
A4
百级
2
3
器具清洗间
C6
十万级
2
3
灌装间
B1
万级
2
3
物料缓冲间
C7
十万级
2
3
物料缓冲间
B2
万级
2
3
物料暂存间
C8
十万级
2
3
走廊
B3
万级
2
3
炭称量间
C9
十万级
2
3
灭菌后室
B4
万级
2
3
炭暂存间
C10
十万级
2
3
器具清洗存放间
B5
万级
4
2
瓶、盖暂存间
C11
十万级
2
3
暂存间
B6
万级
2
3
物料称量间
C12
十万级
2
3
洁具间
B7
万级
2
3
浓配间
C13
十万级
2
3
稀配间
B8
万级
2
3
半成品检验室
C14
十万级
2
3
手消毒间
B9
万级
2
3
洗衣间
C15
十万级
2
3
女更
B10
万级
2
3
理衣间
C16
十万级
2
3
男更
B11
万级
2
3
男更
C17
十万级
2
3
洗瓶间
C1
十万级
2
3
女更
C18
十万级
2
3
灭菌前室
C2
十万级
2
3
7.5原料药车间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取样点数A
采样次数L
干燥百级层流
A1
百级
2
3
男更
B17
万级
2
3
粉碎百级层流
A2
百级
2
3
灭菌前室
C1
十万级
2
3
总混百级层流
A3
百级
2
3
器具清洗间
C2
十万级
2
3
内包装百级层流
A4
百级
2
3
器具存放间
C3
十万级
2
3
结晶间
B1
万级
2
3
走廊
C4
十万级
2
3
干燥间
B2
万级
2
3
半成品检验
C5
十万级
2
3
防爆缓冲
B3
万级
3
2
炭称量间
C6
十万级
2
3
暂存间
B4
万级
2
3
炭称量前室
C7
十万级
2
3
粉碎间
B5
万级
2
3
原辅料称量间
C8
十万级
2
3
粉碎前室
B6
万级
2
3
原辅料称量前室
C9
十万级
2
3
总混间
B7
万级
2
3
缓冲间
C10
十万级
2
3
内包装间
B8
万级
2
3
原辅料暂存间
C11
十万级
2
3
走廊
B9
万级
2
3
炭暂存间
C12
十万级
2
3
洁具间
B10
万级
2
3
洗衣、整衣间
C13
十万级
2
3
器具清洗间
B11
万级
2
3
内包材清洗间
C14
十万级
2
3
器具存放间
B12
万级
2
3
洁具间
C15
十万级
2
3
物缓
B13
万级
2
3
手消毒间
C16
十万级
2
3
灭菌后室
B14
万级
2
3
女更
C17
十万级
2
3
手消毒间
B15
万级
2
3
男更
C18
十万级
2
3
女更
B16
万级
2
3
8菌落监测采样点
8.1头孢车间
每班必查点
粉斗、塞斗、瓶、塞、人员手菌(抽查)
每班抽查点
1
分装操作台、分装间墙、灭菌后室地面、走廊回风、注射用水、缓冲间(更衣)地面
2
天平、分装间回风、灭菌后室墙、物料缓冲间墙、洁具间地面、湿热灭菌柜门
3
轨道地面、转盘、灭菌后室回风、洁具间墙、缓冲间(更衣)墙、干热灭菌柜门
4
干热灭菌柜罩帘、轧盖间墙、物料缓冲间地面、阀门、QA室墙、分装地面
5
工具、轧盖间回风、缓冲间物料、称量间墙、QA室地面、走廊地面、男全更墙
6
称量台、水池、男全更地面、称量间地面、塞桶、女全更墙、暂存间地面
7
工具、电话、无菌鞋、纯化水、女全更地面、暂存间墙、轧盖间地面
备注
1.按以上顺序抽查各取样点,正常生产情况下,每点每周能检查一次。
2.以上有“地面”字样的为沉降菌监测点。
8.2普粉车间
每班必查点
粉斗、塞斗、瓶、塞、人员手菌(抽查)
每班抽查点
1
分装操作台、转盘、塞桶、分装间墙、灭菌后室地面、走廊回风、注射用水
2
天平、分装间回风、灭菌后室墙、物料缓冲间墙、洁具间地面、干热灭菌柜门
3
轨道地面、灭菌后室回风、洁具间墙、缓冲间(更衣)墙、走廊地面、分装地面、女全更墙
4
干热灭菌柜罩帘、轧盖间墙、物料缓冲间地面、阀门、QA室墙、男全更墙
5
工具、轧盖间回风、缓冲间物料、器具清洗存放间墙、QA室地面、缓冲间(更衣)地面
6
称量台、水池、男全更地面、器具清洗存放间地面、轧盖间地面、暂存间地面
7
工具、电话、无菌鞋、纯化水、女全更地面、暂存间墙、湿热灭菌柜门
备注
1.按以上顺序抽查各取样点,正常生产情况下,每点每周能检查一次。
2.以上有“地面”字样的为沉降菌监测点。
8.3冻干车间
每班必查点
粉斗、塞斗、瓶、塞、人员手菌(抽查)
每班抽查点
1
灌装操作台、灌装间墙、灭菌后室地面、走廊回风、注射用水、塞桶、洁具间墙
2
瓶框、分装间回风、转盘、灭菌后室墙、物料缓冲间墙、轧盖间地面、缓冲间(更衣)地面
3
轨道地面、灭菌后室回风、缓冲间(更衣)墙、洁具间地面、干热灭菌柜门、湿热灭菌柜门
4
干热灭菌柜罩帘、轧盖间墙、物料缓冲间地面、阀门、QA室墙、分装地面
5
工具、轧盖间回风、稀配间墙、QA室地面、女全更墙、男全更墙、走廊地面
6
冻干柜、水池、男全更地面、稀配间地面、洁具间墙、暂存间地面
7
钢盘、电话、无菌鞋、纯化水、女全更地面、硅胶管、料桶
备注
1.按以上顺序抽查各取样点,正常生产情况下,每点每周能检查一次。
2.以上有“地面”字样的为沉降菌监测点。
8.4原料药车间
每班必查点
胶皮管、人员手菌
每班抽查点
1
灭菌后室地面、走廊回风、注射用水、结晶间墙、粉碎百级风、干燥柜
2
灭菌后室墙、物料缓冲间墙、洁具间地面、缓冲间(更衣)地面、结晶间地面、混合机
3
灭菌后室回风、洁具间墙、缓冲间(更衣)墙、器具清洗存放间墙、干燥间墙、干燥间百级风
4
物料缓冲间地面、阀门、湿热灭菌柜门、干热灭菌柜门、干燥间地面、粉碎机
5
工具、暂存间物料、女更墙、男更墙、走廊地面、总混间墙
6
水池、男更地面、器具清洗存放间地面、暂存间地面、总混间地面、干燥间回风
7
电话、无菌鞋、纯化水、女更地面、暂存间墙、结晶间回风
备注
1.按以上顺序抽查各取样点,正常生产情况下,每点每周能检查一次。
2.以上有“地面”字样的为沉降菌监测点。
9报告书格式
北京利祥制药有限公司
洁净区悬浮粒子测试报告书
LX03-0020-01
测试区域:
××车间百级、万级、十万级
测试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编号:
××××
仪器型号:
GT-521型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环境温度:
××摄氏度
测试部门:
质量部
测试状态:
××
相对湿度:
××%
测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292-1996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编号
净化级别
检验点号
测量值/m3
UCL值/m3
标准/m3
结论
≥5µm
≥0.5µm
≥5µm
≥0.5µm
≥5µm
≥0.5µm
×××
Ai
百级
1
0
3500
符合要求
2
×××
Bi
万级
1
2000
350000
符合要求
2
×××
Ci
十万级
1
20000
3500000
符合要求
2
结论:
质量部经理:
报告人:
复核人:
北京利祥制药有限公司
洁净区沉降菌测试报告书
LX03-0020-02
测试区域:
普粉车间百级、万级
测试日期:
****年**月**日
记录编号:
****
测试部门:
生产部
查看日期:
****年**月**日
测试状态:
静态
测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294–1996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位置
净化级别
测试点号
单碟菌落数(个)
平均菌落数(个)
标准
结论
单碟不得超过(个)
平均不得超过(个)
×××
A1
百级
1
2
1
符合规定
2
3
4
×××
B1
1万级
1
4
3
符合规定
2
×××
C1
10万级
1
11
10
符合规定
2
结论:
质量部经理:
报告人:
复核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洁净 环境 测试 管理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