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在马阅读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562725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73KB
心不在马阅读答案.docx
《心不在马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不在马阅读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不在马阅读答案
心不在马阅读答案
【篇一: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xt>
(一)范元琰为人善良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
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
“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
隐逸下》
【注释】①菘:
白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元琰遽退走().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4)自是盗者大惭().
2.翻译下面句子。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的做法你是否赞同?
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
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
“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
”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
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前后类如此().
(2)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3)往往以多相夸().
3.翻译下面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
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最
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
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
《韩非子》
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先则恐逮于臣..
b.子之教我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君之所以后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先则恐逮于臣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下面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三易马/而三后
b.此君之/所以后也
c.先/则恐逮于臣
d.马体/安于车
3.翻译下面句子。
(1)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襄主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
“喜戴高帽”①。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
“外官
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
”师怒曰:
“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
”其人曰:
“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
”师颔其首曰⑥:
“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⑦: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
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其修辞方法是什么?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
②当不至有龃龉().
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怎样说?
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你有何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
“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
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蛰:
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翻译下面句子。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怎样的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
“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
家人喂饮,无失时否?
”鹦哥语曰:
“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
“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
“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半年方得释().
(2)就笼与语曰().
2.翻译下面句子。
遂许之曰:
“吾当亲送汝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鹦鹉甚慧”的“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应答出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观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
胜也。
?
?
今余之游金沙堆
(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
(2)童隶(3)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
(1)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
全部退去。
(3)童隶:
书僮仆役。
(4)正黄:
纯黄。
1.翻译下面句子。
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临水之观,宜独往().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
(请用第②段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史记?
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
秦孝公。
②卫鞅:
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
④黥:
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将法太子.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篇二:
课外文言文答案】
1.答案:
c.均译为“的”,结构助词。
(2分)a.之:
它,代鹿。
b.之:
去,往,到动词。
d.之:
助词,不译。
2.答案a。
(2分)b.即:
走近、靠近,可译为“来到”。
c.因为:
是两个词。
因:
就。
为:
吹出。
d.走:
跑。
3.答案: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
(4分)
4.答案:
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意思对即可)(2分)
二、患难见知交(10分)
1.ab(因为);cf(把)(4分)
2.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在外地客寓。
(2分)
3.答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
(2分)
4.对比(2分)
三、废弈向学
太阳,名词;d.天,量词。
(2分)
2.b(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
a、c、d均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
用杖打、击鼓进军、走上前。
)
3.(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
(2分)
4.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四、婆媳棋局(10分)
1.①认为②已经
2.c
3.cd,均作“几”讲。
a点数b.屡次
4.a.(b对手,名词;c局势,名词d发荣滋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5.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五、姜太师认父
1.d(被)(a对b因c是)
2.①用竹板打②就③许,通“所”,处所,地方④至、到
六、谁杀陈他
1.a有人(b有时,c有时d或许)
2.①某甲②县令(或令)3.有人告诉(他)说:
“(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
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
七、
1.d诚(果真)
2.①竟(有的答案为“居然”)②“此”或“我的”③竟然或表反问的副词
3.①给他或为他(刘禅)因为这样或替他(刘禅)
4.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
5.喜笑自若
八、
1.①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②齐威王“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2.c
3.d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通宵达旦日暮途穷、朝三暮四等
九、宋之逊告密
1.①意图②一起
2.c(倒装,宾语前置,a被动句b.判断句d.省略句)
3.来俊臣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么两样(不同)呢?
4.丑恶嘴脸肮脏
十、富不易妻
1.ce(a巩固b.本来c.e坚决d安守)
2.b(表承接)(a表并列c.表修饰d.表转折)
3.富贵了不更换(另娶)妻子,这是仁德的表现。
十一
1.①仔细②因为
2.a(助词,无义。
)
3.欲速则不达
4.c
5.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译:
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急躁鲁莽,就会给自己招来失败。
十二、三人越谷
1.苏轼、苏辙三苏
2.①以?
?
为耻②这样,那么
3.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者以势驱之耳。
十三、心不在马
1.a与c(向)e与g(对)i与j(在)
2.a与d(?
?
的原因)b与c(用来)(e用什么办法)
3.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上同“尚”,还还凭什么去调理马?
或还怎么和马谐调呢?
十四田子退金
1.c
3.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
4.c
十五
1.d应为表修饰关系的“地”
2.①你这个农夫啊太懒了!
②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尊重科学,不可急躁冒进。
同时还告诉我们“看事容易做事难”的道理。
十六
1.①曾经②同“悦”高兴愉快③于是屡次,多次④高葆2.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②因数击鼓③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3.幽王自己就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4.①要讲诚信。
②要取信于民。
③不可玩忽法令。
十七、以叶隐形
1.掩耳盗铃
2.①到②可以凭借或可以借
【篇三: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b(a.叹为观止:
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b.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c.蝇营狗苟:
比喻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d.择善而从:
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执行。
)
3.①参加毕业典礼的目的不是听演讲;②毕业典礼的意义演讲者难以承受;③毕业典礼的场合不适合演讲。
(每点1分,通顺达意1分)
4.参考观点
肯定:
①从选人角度:
增加一个新渠道,能够发现有特长和培养前途的苗子。
②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
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更多的施展的空间。
③从社会角度:
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人尽其才,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
④从学校角度:
高校量才录用,有利于学校克服教育积弊,培养能力型人才。
否定:
①“优秀学子”概念模糊,或许会成为抢夺优质生源的新手段。
②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和“推荐制”的本身局限,可能会滋生腐败现象。
③不可能面向全国各地,会造成地域不公,可能会损害教育公平。
(两个角度各陈述1点即可,观点正确且明确各2分,1分用于表述完整。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的注释,现代汉语中有成语“待人接物”。
)..
6.a(凭借;b:
就、竟然;c:
反问语气、自己的;d:
表承接、表假设或者表转折)
7.b(并非直接声援乐运言论和攻帝之过,而是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来唤醒周帝,措辞巧妙,是其刚直性格的另一种体现。
)
8.⑴不如安慰他一下而后把他打发走,以此来使陛下的大度得以显示(显示陛下的大度)。
⑵元岩性情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每上奏议论朝政,他都能义正词严,在朝廷上进谏或当面驳斥,没有什么顾虑的。
⑶那些获罪的人,相互说:
“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怨恨什么呢(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参考译文: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
元岩喜欢读书,性格刚正耿直有度量,以培养自己的名节要求自己。
入后周为官,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
后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京兆郡丞乐运就用车拉着棺材到朝堂,诉述宣帝八条过错,言语情辞非常恳切。
宣帝很生气,将要杀他。
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谁敢出面救乐运。
元岩对人说:
“三国时的臧洪为了朋友,尚能和陈容同日赴死,又何况商朝时还有比干那样的诤臣呢!
假若乐运免不了被处死,我将和他一起死。
”元岩到朝堂中求见宣帝,对宣帝说:
“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不顾及自己的性命之也要上奏的原因,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
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
不如安慰他一下而后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
”乐运因此得以免死。
后来宣帝要杀乌丸轨,元岩不肯写诏书。
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三次跪拜三次进谏。
宣帝说:
“你想要偏袒乌丸轨吗?
”元岩说:
“臣不是想偏袒他,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
”宣帝非常生气,(元岩)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
隋文帝杨坚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
元岩性情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每上奏议论朝政,他都能一脸庄重之色地侃侃而谈,在朝廷上进谏或当面驳斥,没有什么顾虑的。
皇帝和三公九卿,全都尊敬畏惧他。
当时隋文帝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逐步衰弱,从而导致灭亡引以为诫,因此把各位儿子分封为王,权势等同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就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
当时二位王子年纪都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
当时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同于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
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严肃,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
蜀王本性喜好奢侈,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
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王宫中极力进谏,蜀王就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并且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
益州的各种案子,凡经过元岩审理的,没有人不心悦诚服。
那些被判罪的人,相互说:
“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怨恨什么呢。
”隋文帝很欣赏他,赏赐很优厚。
隋开皇十三年,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
益州百姓,没有不落泪的。
元岩死后,蜀王杨秀居然就胡作非为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大凡所用的器物,和天子差不多。
又和妃子一起出外打猎,用弹射人,捕了许多山里的蛮人,用他们充当宦官。
手下的辅佐没有谁能够劝阻。
等到杨秀获罪,皇上说:
“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室内观一夜“斜月”“疏星”,叹“秋宵真永”,听一夜滴漏声,双眼未合;室外落叶声、
虫鸣声,也扰人心烦,薄酒也无助睡眠:
词中无失眠字眼,而彻夜难眠情状毕现,表现得非常细腻。
⑵国家多难的伤感之情,报效国家的少年之志,在这漫长的秋夜中一齐涌上心头。
⑶月明星稀,叶坠虫絮,凄清静谧,可见其“清寂”;明写更漏点点扰人烦,实述家国身世添人忧,力重千钧,可见其“清劲”。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其叶沃若
(2)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3)舳舻千里酾
酒临江(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5)君子以自强不息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瘦,而心灵丰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3分)
12.从反面衬托淡竹的性格,或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
(3分)
从正面表现淡竹的崇高品行。
(3分)
13.①在百草原中显得非常平庸。
(3分)
②有人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走完人生道路,也有人不张扬地做出应有贡献,也走完人生道路。
(3分)
14.或笑忘功名利禄(2分,仅答“豁达、感恩、充实”给1分)。
外表淡雅、性格淡泊(2
分)文章由竹及人,“空”是淡竹的形,物质上的清瘦,“满盈、厚重”是淡竹“空里”体现出来的丰富的崇高精神。
(意思对,即可给分。
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23分)
15.c(文章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作者认为荆轲刺杀失败比刺杀成功更能成
就他的英名。
16.①司马迁对荆轲的偏重,描写荆轲笔墨最多,笔墨饱含深情,给人印象深刻。
(3分)
②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
秦王(后成为秦始皇)的地位、分量超过其他被谋刺者,使荆轲比其他刺客高出一筹。
(3分)
17.①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2分)②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2分)
作用:
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2分)
七、作文
18.评分标准参见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加试题答案
一、
19.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译文:
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赶车,学了不久就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
赵襄子说:
“您教我赶车没有把技术全都教给我。
”回答说:
“技术是全教给您了,可是您用得不对。
凡是赶车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子要和谐妥帖,(赶车的)人心和马要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
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
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
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
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
20.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
21.“心不在马”的意思是注意力集中了,但注意的目标不对,所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心不在焉”的意思是心神不定,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在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