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水中的氯.docx
- 文档编号:10561554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669.88KB
22海水中的氯.docx
《22海水中的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海水中的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海水中的氯
2.2海水中的氯
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氯水和漂粉精消毒的原理。
3.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并能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
Ⅰ相关知识回顾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电子式。
(2)强酸、强碱的电离方程式。
(2)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基本知识。
2.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1)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
盐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其溶质全部电离,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能力很强。
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如下:
盐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的性质,实际上是这些离子所具有的性质。
只要有相同的某种离子,它们就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如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都有氯离子,所以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Ⅱ新知识点
一、氯气性质的研究
1.氯气的初步认识。
下面是有关氯气的一些资料:
氯气常用与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杀菌。
氯气曾用于制化学炸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向英法联军阵地施放氯气,造成2万多人伤亡。
某化工厂曾因发生氯气泄露而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中毒事件。
通过阅读资料,你对氯气有何认识?
从阅读上述资料可知,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量少时能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观察一瓶氯气的颜色和状态。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从上面资料可知,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闻氯气气味的时候,必须十分小心。
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入鼻孔。
注意:
当嗅未知气体的气味时,无论它有没有毒性,都应当采用与闻氯气相同的方法。
取一个注射器吸入50ml氯气,再吸入10ml水,观察氯气的溶解性。
我们看到剩余30ml氯气,生成约10ml淡黄绿色的液体。
实验表明,氯气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常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液氯,液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
氯气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生成的水溶液称氯水,饱和的氯水呈淡黄绿色。
氯水的颜色随溶度减小而变浅。
思考题:
液氯和氯水有什么不同
3.氯的原子结构。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分子首先离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氯气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先离解成氯原子。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的电子式为:
从氯原子的结构可以推测,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极易得到电子,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
因此,氯气与氧气的某些化学性质相似。
思考题: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4.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理论推测: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
金属原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成为稳定结构。
因此,氯气与金属易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检验:
实验①氯气与铁反应
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上一根火柴梗,另一端系在粗铁丝上。
点燃火柴梗,待火柴即将燃尽时立即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褐色的烟。
化学方程式为:
FeCl3溶于水中,得到棕黄色的FeCl3溶液(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实验注意事项:
做金属燃烧实验时,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内应有少量的水或沙子。
因为燃烧时生成的熔融物溅落到瓶壁上,易导致集气瓶碎裂。
实验②氯气与铜反应
把一束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燃烧起来,集气瓶里充满棕色的烟。
化学方程式为:
CuCl2溶于水后,生成的溶液颜色随浓度变化而有所不同。
浓CuCl2溶液呈绿色(由于易形成在水溶液中呈绿色的[CuCl4]2-离子),稀CuCl2溶液呈蓝色(由于易形成在水溶液中呈蓝色的[Cu(H2O)4]2+离子)。
规律:
氯气的非金属性很强,与可变价态的金属反应时,生成的盐中金属显高价态。
思考:
①上述两个实验现象中,都有烟产生。
烟和雾有什么区别?
(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而雾指的是液体小颗粒)
②如何由铁经过一步反应得到氯化亚铁?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从导管中逸出的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到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思考:
为什么在瓶口才能看到白雾?
将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下照射,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当强光照射到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时,也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释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生剧烈爆炸。
把红磷放在燃烧匙里,点燃后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点燃的磷在氯气里继续燃烧,出现白色的烟雾。
白色的烟雾是三氯化磷(无色液体)和五氯化磷(白色固体)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为:
磷的化合物物主要用于制农药。
过去。
有机磷曾作为常用的杀虫剂。
有机磷农药毒性很强,残留期长,已被淘汰。
现在大量使用的是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3)与水反应。
探究一:
如何知道氯气与水反应呢?
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
新物质与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氯气和水所没有的性质的实验。
例:
①将干燥的氯气与干燥的红布条接触。
现象:
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②将水与红布条接触
现象:
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③将红布条与湿润的氯气接触。
现象:
红布条褪色。
结论:
上述实验表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理论推测。
氯气分子可以离解成两个氯原子,水分子可以离解成氢原子和氢氧原子团(实际上是有少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之间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显然,氢原子与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它溶解在水中成为盐酸。
氢氧原子团与氯原子组合成次氢酸(HOCl,习惯上我们写作HClO)。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生成的物质是盐酸和次氯酸。
实验检验。
如果上述推测是正确的话,则应该有盐酸生成。
证明盐酸可以用:
①取含氯气的水,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呈红色。
②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试验中我们发现,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先变红后变无色。
加入硝酸银后产生白色沉淀。
从后一现象我们可以肯定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但为何加石蕊试液的现象与一般的酸不同呢?
难道盐酸与其他酸遇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不同?
我们可以用稀盐酸继续做实验。
稀盐酸的试样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结果,溶液呈红色且不褪色。
从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反应中除了生成盐酸外,还生成了一种具有褪色作用的物质。
它就是次氯酸。
次氯酸是一种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化剂,它能释放出游离氧原子而使有色物质氧化而褪色。
科学实验证明,游离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释放出较多游离氧原子的物质具有杀菌消毒和漂白作用。
如除次氯酸外,还有臭氧、过氧化钠、双氧水等。
次氯酸能释放出游离氧原子,游离氧原子之间再结合成氧分子。
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探究三:
氯气与水反应的程度如何?
如果氯气与水发生的反应是彻底进行的,则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没有的。
实验事实表明,由于水是过量的,故水没有反应完全而存在于反应后的混合液中。
如果反应是彻底地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则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应该没有氯气存在。
但我们常常看到,反应后的混合液呈淡黄绿色,液面上也还黄绿色气体。
从我们已知的知识判断,反应后还是有氯气存在(在氯气、水、盐酸、次氯酸中,只有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
像这种反应物都不能全部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在化学上称为可逆反应。
它实际上是反应的生成物之间也发生了反应生成反应物。
我们把氯气与水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用“
”符号表示。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探究四:
怎样使氯气在水溶液中反应完?
理论推测。
氯气与水反应时有氯气存在,是由于发生了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
很显然,假如把盐酸和次氯酸作用掉,就不会发生逆反应。
由于盐酸和次氯酸都是酸,因此,加入足量的碱后,水溶液中无氯气存在。
实验论证。
用100ml注射器抽取50ml氯气,然后再抽出10ml1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注射器中无气体存在,溶液为无色液体。
表明氯气和碱反应是不可逆的。
同时可以推测反应的生成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ClO常用于漂染工业上的漂白剂。
如果用氢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我们通常用的漂粉精的主要成分就是Ca(ClO)2,CaCl2
归纳:
氯气的化学性质:
.
①几乎与所有金属反应;
②与大多数非金属反应;
③与水反应;
④与碱溶液反应。
想一想:
氯气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说明理由。
5.氯气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从上述性质中可以看出,氯气可以用于制取某些重要的金属氧化物,制取盐酸,制取漂白粉,用作消毒和杀菌剂。
还有氯气用于制药、制聚氯乙烯、制有机溶剂(如氯仿等)、制橡胶等多种用途。
思考题:
①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有什么现象?
②实验室里通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试设计一个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的装置。
提示:
装置如右图,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什么用这样的装置。
2、漂粉精和水的消毒
工业上制取漂粉精的方法:
将氯气通入到消石灰悬浊液(注意:
不是澄清石灰水,因为澄清石灰水的浓度较小,生成的次氯酸钙的量也少,不利于结晶出漂粉精固体)。
化学方程式:
思考:
漂粉精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次氯酸钙。
漂粉精中除了有次氯酸钙外,还有少量氯化钙。
思考:
怎样使漂粉精转化为次氯酸?
漂粉精漂白的原理:
次氯酸盐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次氯酸。
(工业上一般用浓盐酸,这样制取次氯酸快,效果好)
(直接用漂粉精消毒,与潮湿的空气反应)
思考:
用漂粉精作漂白剂和消毒剂与液氯比较有何优点?
优点:
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
漂粉精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题:
①实验室中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还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
②Ca(ClO)2与NaClO用作漂白剂各有何缺点?
(在工业上Ca(ClO)2是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值得的,消石灰原理易得,价格便宜,因此用Ca(ClO)2作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成本较低。
但纺织工业上用Ca(ClO)2作漂白剂,使纺织品不够洁白,影响纺织品的色泽和质量。
NaClO是由氯气和烧碱制得。
在工业生产烧碱的成本远远高于生产消石灰的成本,因此我们尽量用Ca(ClO)2代替NaClO,但是,纺织品漂白时不能还有Ca2+,故较多地用纺织工业上。
)
③将盐酸加入到漂粉精中,往往产生较多的黄绿色气体。
这是什么原因?
练习
1工厂里生产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
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其中不会产生明显的药物变质问题的是()
A.AgNO3B.FeCl2C.Na2SO4D.石蕊
2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
A.清石灰水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饱和食盐水D.苛性钠溶液
3含下列某种杂质的氯化钠样品,经测定氯的质量分数为62.0%,则该样品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MgCl2B.ZnCl2C.BaCl2D.KCl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HClB.Fe3O4C.CuCl2D.FeCl2
5关于Cl-和Cl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和Cl2均有毒B.它们的结构不同,微粒的性质不同
C.Cl-和Cl2均呈黄绿色D.Cl-和Cl2均能与金属反应
3、探究气体体积的规律
请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①一千粒花生米与一万粒花生米堆积在一起,哪堆花生米的体积大?
②一万粒花生米与一万粒稻米堆积在一起,哪堆所占的体积大?
③一克水与一克水蒸气所占的体积哪个大?
总结:
你认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数目;
②微粒本身的大小;
③微粒间的距离。
思考:
一克冰、一克水和一颗水蒸气,它们的体积大小如何,为什么?
一克冰和一克水的体积相差不大。
一克水蒸气的体积要远远大于一克冰或一克水的体积。
因为水蒸气中水分子间的距离很大,远远大于水分子本身的大小。
质量一定时,水蒸气的体积主要由分子间距离决定的。
而冰、水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质量一定时,它们的体积主要由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的。
思考:
实验测得,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为什么?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且远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
故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相等,都约为22.4L。
结论:
气体的体积由气体的分子数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
探究: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由什么决定?
思考:
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升高温度,1mol气体的体积有何变化?
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升高温度,1mol气体的体积增大。
表明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思考: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压强,1mol气体的体积有何变化?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压强,1mol气体的体积减小。
表明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结论:
决定气体间的平均距离大小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推测:
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如何?
如果温度和压强相同,则气体中分子间平均距离约相等,推测在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是相同的。
实验表明,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在常温(25℃)常压(1.01×105Pa)下约为24.45L。
我们把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的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
VmVm=V/n
常用单位:
L/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22.4L/mol。
推测在标准状况下,2mol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我们不难得出,在标准状况下,2mol气体的体积为44.8L。
由此看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多少有关,也即只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关。
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通俗的说,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
)
思考:
如果在容积恒定的密两者封容器中,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
结论:
与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即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关。
思考题:
①“同温同压”与“标准状况”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②标准状况是指0℃,1.01×105Pa,此时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推测常温常压下(25℃,1.01×105pa),1mol气体的体积比22.4L大还是小?
③水和硫酸都是液体,1mol水的体积为18cm3,而1mol硫酸的体积为53.3cm3,为什么?
规律方法总结
1.氯气的性质。
(1)用结构理论指导元素化学学习。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基本思想。
用结构的观点认识化学,剖析化学事实,有利于我们学得深刻,学得扎实。
氯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原子半径小。
这些因素导致氯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称为8电子稳定结构。
因此,在许多化学反应中,氯元素发生化合价降低,是一种活动性很强的非金属。
(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这是由氯气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学习时,牢牢把握氯气性质的知识框架,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本节中涉及到的氯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以下四点,即与金属、非金属、水和碱反应。
这四点要求同学们必须牢牢记住,运用自如。
尽管书本的内容很多,但都是由这四点展开的抓住以上这四点,就是抓住本节的关键。
其次,要牢记实验现象、反应程度(如是否是可逆反应)、产物特征(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与变价金属反应得到的产物中金属一般显高价态)等。
(3)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元素化学的基本方法。
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之间就存在某种联系。
氯气与碱反应可以看着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再与碱反应。
同样,氯气与氧气反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从氧气的化学性质取推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便于学习氯气的性质。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消毒和杀菌作用。
那么,还有哪些物质也有这种作用呢?
这就从次氯酸具有这些作用的本质出发,联系能释放出游离原子的特点,很容易找到如臭氧、双氧水等也有类似的作用。
氯气的很多。
但这些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将氯气的用途与性质两者联系起来,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气体体积的规律。
(1)从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导出气体的密度(ρ0)的计算。
式中:
ρ0表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表示气体的摩尔质量,Vm表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例1求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
解析:
例2已知2.5g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0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析:
M=ρ0*Vm=1.25g/L×22.4L/mol=28.0g/mol
(2)从阿伏伽德罗定律导出气体的相对密度(D)的计算。
M1、M2分别为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数值上与式量相等)。
即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比(称相对密度)等于这两种气体的式量(摩尔质量)比。
由阿伏伽德罗定律还可以导出“三正比”和“三反比”。
“三正比”是指:
①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比,即V1/V2=n1/n2。
②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比,即p1/p2=n1/n2。
③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即ρ1/ρ2=M1/M2。
“三反比”是指:
①同温同压下,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即V1/V2=M2/M1。
②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即p1/p2=M2/M1。
③同温下,相同密度的任何气体,它们的压强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即ρ1/ρ2=M2/M1。
例3已知某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空气密度的1.259倍,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析:
M=29.0g/mol×1.259=36.5g/mol。
(3)求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①标准密度法:
=22.4*ρ0(ρ0为标态下的密度,单位g/L)。
②相对密度法:
③摩尔质量定义法:
④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法:
例4已知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N2-78%,O2-21%,其余为Ar(其他气体都折合为Ar),求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
=28×78%+32×21%+40×1%=28.96
(4)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分子数、气体的体积及气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关系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也等于气体的分子数比(即阿伏伽德罗定律)。
但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不一定等于气体的质量比。
练习
1.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C.32g氧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系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一定的固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固体微粒的直径大小
B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有可能相同
C.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了它们的体积
D.气体的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3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2O和CO2的叙述:
①质量相同;②碳原子数与氮原子数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质子总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1mol氮气B.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
C.22.4L(S.T.P)氯气D.19.8ml水(4℃)
5.实验室使用浓盐酸和MnO2共热制Cl2,并利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粉精,现已知:
2Cl2+
2Ca(OH)2→Ca(ClO)2+CaCl2+2H2O+Q,稍高温度即发生副反应:
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
现有三个同学设计的三套实验装置如下:
(1)请从a.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c.有副反应发生,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e.污染环境,f.可防止污染环境,几个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优缺点作出评析,并选择符号题目要求的选型填在空格内。
①d,a、e;②f,a、c;③b,c、e
(2)上述装置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F、G两部分组成,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装置各部分的连接顺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____F B E_,_在此装置及甲乙丙三装置中,你认为是否还缺少必要的装置,说明原因:
____除去HCl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海水 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