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点及整合.docx
- 文档编号:10560136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04.43KB
物态变化知识点及整合.docx
《物态变化知识点及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知识点及整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态变化知识点及整合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摄氏度(℃)
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5℃~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练习: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例子: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例子: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①沸腾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特点:
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蒸发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特点: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所依附的物体的热量),具有降温制冷作用。
例子: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条件:
放热
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例子: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
2、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练习: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选择题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
3、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4、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秀丽,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5、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6、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7、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
8、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9、如上又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10、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11、在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12、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晶体在CD段是气态
B.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C.该晶体的熔点是48℃
D.6min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
13、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花是凝固现象
14、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15、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16、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17、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18、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19、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2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
20、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固态海波吸热,状态改变,温度不变B、固态海波吸热,状态不变,温度不变
C、固态海波放热,温度改变,状态不变D、液态海波放热,温度不变,状态改变
填空题
1、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今年,昆明市遭遇了特大干旱,为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户更加积极地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在地里覆盖塑料薄膜,一方面通过空气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土壤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达到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使蒸发到塑料薄膜上的水返回到土壤中。
3、图中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_________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
4、“走进黔东南,品味原生态”,外地游客对黔东南的自然生态和醇香米酒印象非常深刻。
黔东南很多农民自己烤酒,是把发酵好的酒坯放入灶上的锅中,再用一个上下开口的桶状物体把锅子罩住,桶状物之上再放上一口锅子(俗称天锅),天锅中装有冷水,如图所示。
把酒烤出来
的过程是让锅里的酒首先,使其变成酒蒸气,上面的天锅中要装冷水,是为了让酒蒸气,若天锅中的水水温升高了,要换上冷水,以保证
这一物态变化的进行。
5、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4℃。
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对树木做功,会将树木劈开,甚至达到树木的_______使树木着火。
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书树下避雨。
6、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_,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7、在室内放一敞口的酒精容器,容器内酒精的温度与室温相比要一些,这是因为。
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的,(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8、在电冰箱的冷凝器内,从压缩机送来的氟利昂的蒸气变成了液态,这是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并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汽化,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9、某一物质由有固定体积的状态变化到没有固定体积的状态,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或_____;此过程_____(吸/放)热。
10、如图在○填出物质的状态。
(固、液、气)
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右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__。
2、图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小红同学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_(选填“低”或“高”)。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
C,说明此时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分析该图像,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却部分补充完整。
(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物质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
过程
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
方法
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法。
4、在研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等器材研究冰的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小明选用碎冰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实验装置及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冰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________.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
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时发现:
在烧杯上加盖纸板,其优点是减少加热时间,其缺点是增大了烧杯中的气压。
使水的沸点较常压时要高,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
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水是沸点是_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
(2)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象是错误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乙图所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3)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
7、下面是用普通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步骤,请将正确的操作顺序写出来。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热水,估计热水的温度。
c.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d.使温度计与热水接触几分钟。
e.取出温度计。
8、图2为某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这是它的凝固图象,从图中看出该物质的熔点为,放热的时间是______分钟。
9、如图所示是在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出现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B.40%C.60%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态 变化 知识点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