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精.docx
- 文档编号:10554494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30KB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精.docx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精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2007年9月28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发〔2007〕33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南宁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全面实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信息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加快信息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能为把南宁建成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提供网络支撑与信息服务;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城乡信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五”时期,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数字南宁”建设成果显著,信息网络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政务信息化成果显著,信息化建设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进展;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信息产业得到较好发展;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电子政务、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等建设列入了国家试点,创出了南宁模式和特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但是,应该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当前我市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达不到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的要求、信息化投入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信息共享难度大、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缺少相应的信息化调控手段、信息化管理协调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强、相关信息化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市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建设,以及构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特别是要把南宁打造成区域性的信息交流中心目标的实现。
因此,需要加大力度,从标准、交换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入手,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加快发展。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存在问题,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提高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
二、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广西“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数字南宁”建设进程,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大力推进信息化。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化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和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软环境”建设,以区域性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以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为突破,以软件产业为龙头,充分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信息产业。
发挥我国信息技术在东盟各国的市场优势,实施信息技术转移和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信息交流,为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提供网络支撑和信息化服务,提升南宁市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社会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牵头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的功能,通过财政投资公用性信息化项目来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2.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原则
在《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南宁市的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领域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3.资源共享、整合发展原则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充分整合利用我市原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提高项目投资效率。
4.建设与推广应用并重原则
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项目的推广应用,实现项目建设和应用的双促进,发挥信息化项目应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开放创新、区域合作原则
创新思路,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
三、加快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区域合作。
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性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管理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统一监督、两级指挥;重心下移、四级联动;综合执法、全面覆盖”的数字化“大城管”新格局,建立起“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新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大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增加值;加快物流信息化发展,建成较为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服务于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推动我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市物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于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拓展区域性商贸基地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传统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改造力度,服务于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企业普遍应用信息化进行生产、销售、管理,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控制数字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一个台阶;加快信用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我市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加快“诚信社会”建设;提高县区与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强县区信息化建设与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
到201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应用体系,城市信息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建成“电子政府”,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达到45%以上,政府网上采购率达到90%以上;宽带骨干网覆盖率在市区达到100%,县城大于80%;有线电视网家庭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80台以上,农村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15台以上;市民宽带入户
率达到80%以上,农民宽带入户率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信息产业基地,实现软件业、电子制造业、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40亿元,信息产业(含电信服务业总销售收入160亿元;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网络畅通和信息交流与共享,基本建成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四、加快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
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加快步伐,建设信息交流中心的信息交流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体系,建立健全信息交流中心保障体系等,把南宁构建成中国-东盟区域性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存储中心、交换中心、管理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信息技术应用中心和信息产业基地。
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是在2007年,完成主要前期工作,推进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信息交流中心大楼,启动东盟地区数据库建设,完成一批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重点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的相关信息化保障体系;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到2009年,整合资源,基本完成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信息交换平台和重点应用体系建设,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中心保障体系;第三阶段是2010年,基本完成各应用系统建设,构建好信息交流中心应用的良好环境,在各个领域拓展应用,基本建成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二建设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
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建设。
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建设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2007年5月前,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完成与应急联动中心、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公安交警、规划、国土、市政等部门的网络和系统整合,完成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督中心、市级指挥中心的硬件和系统应用软件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各项功能,完成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兴宁区的地理信息数据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制定系统工作流程,开展系统使用培训,系统投入试运行;2007年底完成第二阶段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拓展和升级系统功能,推进17个城区、开发区和县的二级指挥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信息、网络,加大系统使用培训力度,进一步在全市各部门、县、区、开发区进行应用推广,使用系统开展城市管理与服务工作;2008年底完成第三阶段建设,进一步整合全市其它有关部门的网络、系统、信息资源,拓展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功能,构建全市统一的网络支撑平台、数据库支撑平台、安全系统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技术支撑平台,拓展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在各领域的城市管理与指挥功能,制定各个部门指挥处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建设完成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市民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功能为一体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办、社区的统一的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大城管”的目标。
(三继续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进一步加强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建设和完善覆盖市、县/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区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要求,建设全市范围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作为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全区政府专网在南宁市的延伸。
建设和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群,以政务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为主线,继续抓好政务信息公开类、在线办事类、公众参与类三大类的网站内容和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二级网站的服务功能。
加大公共服务部门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交换系统、网上政务服务系统、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等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逐步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电子政府”新格局,提高网上政务服务水平。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
用,认真组织研究和制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深入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为电子政务提供数据保障和支撑。
建立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的安全设施检查和保障,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灾备中心等基础设施,保障电子政务网络与系统的安全。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与规范,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加大公务员电子政务应用培训和考核,发挥本地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促进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
争取到2010年基本建成“电子政府”。
(四进一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紧紧抓住南宁市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明确信息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信息产业发展结构,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把南宁建成我国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和中国-东盟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合作的桥头堡。
力争到2010年底,全面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产业基地,实现全市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其中有2-3家企业销售总收入超5亿元、8-10家企业销售总收入超1亿元,培育8-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培育2-3个优势产业集群,把南宁建成辐射东南亚地区、泛珠三角、西部地区的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生产、流通和出口中心。
加快面向东盟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南宁市实际,整体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对产业基地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重点解决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项目审批、建设用地规划与审批、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适当延长信息产业税收优惠期,简化土地使用及厂房租赁手续,力争引进1-2个世界500强的国际大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入驻基地建立研发中心、软件工厂、产品生产线、加工基地、软件外包出口和销售服务中心等。
充分利用南宁面向东盟的国际区位优势,研究特色产业,建立若干特色软件加工基地、软件出口基地、产品交易中心、小语种软件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等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软件技术及软件产品的集散地和桥头堡,并向国家信息产业部申报,建成面向东盟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对政府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合作与交流,开展相关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和应用系统的研发、实验,进一步促进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建设信息服务业示范工程,引导信息服务业发展。
(五进一步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围绕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的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产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利用现有的交通、民航、邮政、仓储、商业网点等物流资源,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与装备,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南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货物通关效率和物流效率。
加快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与完善物流园区基础网络平台、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用系统,进一步提高园区信息化水平,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大力发展特色电子商务,开发面向东盟的多语种物流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企业开拓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六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基地的目标,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的电子签章等政策法规,加大协调力度,促进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尽快研究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把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企业传统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降低销售和交易成本。
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在电子商务建设中的规划、管理、监督、协调
等方面的职能,设立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建设。
重点推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为重点,推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推行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
(七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和企业信息化推进力度
以建设区域性的加工制造基地为目标,指导和帮助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产品开发设计和计划控制为切入点推进离散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在产品开发与设计领域,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等新产品开发技术的应用,推广包括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等的面向传统产业改造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在企业管理方面,推广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和成本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灵活的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大力推进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等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以管理控制一体化为重点推进流程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加强生产装备与过程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进数字化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自动控制应用平台和工艺流程数据库,推广运行状态监控、在线故障诊断、质量控制和预报控制等计算机控制辅助制造技术的开发应用,有机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监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鼓励我市重点制造行业的上规模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引进或建设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资源管理、辅助决策、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统或信息化装备。
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产品设计、企业资源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系统服务,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带来的成本问题。
(八进一步加快信用信息化建设
加大政务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信息化建设,建设信用信息系统,为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提供信息化的支撑和服务。
利用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信用资源开发利用,建立政府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市数据资源中心对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存储,应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对基础数据的整合、共享,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政务信用信息发布与查询。
建立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标准体系及信用信息分类体系,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查询、交流,形成较为严密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信息流程,引导征信服务机构开发信用信息增值服务产品。
建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征信服务机构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服务,引导征信服务机构开展个人信用信息挖掘、整理、评级等信息服务。
(九进一步加快县区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高政务工作水平和效率;大力依托本地特色和优势,重点推进服务于地方的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各县、区要积极加强与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在信息资源共享和标准统一的前提下,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合理规划县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服务、特色经济发展等各类信息系统,加快市县两级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促进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协调、配合涉农部门,共同建设“三农”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对利用信息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以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在
建设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选择基础条件适宜的行政村进行信息化试点建设,建立南宁市行政村信息库,提高农村基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市领导提供决策辅助手段。
以信息化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
逐步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缩小“数字鸿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对政府部门原有工作模式、运行流程、资源配置进行重新调整,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协调。
要做好部门间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工作,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必须加强全市范围的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管理、指导、协调和检查力度,进一步调整充实各级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对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投资计划编制、项目管理、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指导、部门协调、信息产业发展等事务的综合协调管理作用,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南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南宁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南宁市县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南宁、、、市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等规定,在抓好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增强沟通、密切协作,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
各县区、各部门要定期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信息化发展情况。
市信息办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各县区、各部门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情况进行检查。
(二)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力度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对全市公共信息化应用与服务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为全市各部门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对网络、系统、平台、设备等进行统一的维护和保障,对全市公共的基础及应用数据库进行统一建设和维护更新,确保全市公共信息化应用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促进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以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和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与应用为切入点,对全市各部门的网络、线路、系统、平台、信号进行整合,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扩大应用范围、减少重复投资。
以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为契机,整合全市各部门、单位的信息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信用信息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编制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与信息化应用系统资源对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每年根据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由市信息办提出和编制全市信息化年度投资计划,加大信息化投资力度,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南宁”和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进程。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每年由市信息办提出在软件、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字视听、新型元器件、制造业及企业信息化等方面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产品和项目,在工业挖潜改造资金中优先安排给予支持。
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全市信息化项目的运行、维护、升级、管理等经费,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
(四)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应用进程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全市机关全面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政务短信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大力推广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的应用,全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系统的工作处置流程,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认真使用系统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反馈等;加快计生、卫生、教育、文化、市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在中国-东盟博览
会各项工作的应用,提高通信保障与综合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控体系电子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公安“金盾工程”等公共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城市安全保障与监管服务能力;把政府机关信息化应用列入市属部门和县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绩效。
(五)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区域和国际信息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鼓励国内外大企业通过资金、技术投资等方式参与到我市公共服务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采取多渠道筹集的方式丰富完善我市信息化项目投融资机制。
有效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构建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共 南宁 市委 南宁市 人民政府 关于 加快 信息化 发展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