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一新人教版选修1.docx
- 文档编号:10551056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76KB
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一新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一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一新人教版选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一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新人教版选修1
(测试时间:
90分钟 评价分值:
100分 考查范围:
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③贵族与工商业者的矛盾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贵族的专权与剥削使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成为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为尖锐,②③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能够最终得以确立,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独特的地理环境B.杰出的民主政治领袖
C.良好的公民教育D.壮大的工商业者群体
解析:
根据所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能够最终得以确立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特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他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直接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进行。
本题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壮大的工商业者群体。
答案:
D
3.公元前6世纪雅典一个年收入18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
陪审员 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正处在梭伦改革时期,一个年收入180麦斗的平民属于第四等级,他的义务是战时充当轻装步兵和水手,不用自备军备,他只能参加公民大会,而不能当选为“四百人会议”的成员,但可以当选为陪审员,故选B项。
答案:
B
4.关于梭伦改革中政治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带有否定贵族特权的进步性 ②按财产多少进行权力分配,不能满足所有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带有局限性 ③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有利于民主制的发展 ④其民主改革是非常彻底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梭伦改革中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反映了其民主改革不彻底,排除④。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保护了贵族的利益,不能满足所有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带有局限性,但也体现了否定贵族特权的进步性,①②正确。
创立四百人会议、组建民众法庭,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有利于民主制的发展,③正确,故选B项。
答案:
B
5.(2014·宁波模拟)哈罗德·伊尼斯说: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梭伦摧毁了“权威的根基”,此举( )
①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②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③极大地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④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梭伦摧毁了“权威的根基”应是指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利,此举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①②④符合题意,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是在克利斯提尼时期,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
6.希罗多德一家住在
哈利卡纳苏,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法律,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
A.栽种葡萄的技术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产和奴隶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依据材料中“公元前588年”可知,此时正处于梭伦改革时期,梭伦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迁入者将被赐予公民权,因此高超的手工业技术是希罗多德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故选D项。
A项属于农业,B项属于政治,C项属于财产,都不是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的条件,均排除。
答案:
D
7.(2014·浙
江模拟)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
政治上,他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与义务。
由此在雅典确立了( )
A.宗法等级制
B.贵族等级制
C.官僚等级制
D.财产等级制
解析:
梭伦改革中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由此在雅典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排除。
答案:
D
8.(2014·江西联考)“梭伦的金权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还不失为一次革命。
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 )
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
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梭伦的财产等级制而不是“解负令”,排除D;A、B两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答案:
C
9.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D.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依据材料中“平衡”“任何人”“所有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试图通过法律的途径,超越贵族和平民狭隘的集团私利,来化解社会矛盾,即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故选D项。
A、B、C三项只是照顾到一部分阶层的利益,与材料中“尽力帮助所有人”不符,均排除。
答案:
D
10.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解析:
A、D两项与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冲突,B项是罗马法改革发展的方向,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因为三大里程碑式改革分别使雅典民主进入奠基、确立和顶峰阶段,呈现不断健全之势。
答案:
C
11.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
国家选拔人才
解析:
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阳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等。
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俸禄制度是战国以后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便于君主用利害关系控制各种官吏。
战国时,随着井田制瓦解与郡县制兴起,封君互相兼并,世袭制度逐渐废弛,分田制禄之制由食封、俸禄制所代替,分封制逐步瓦解。
故选C项。
答案:
C
12.(2014·广州二模)
右图为《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的纹饰。
从上至下,第一层是采桑和习射的场面,第二层是猎射和宴飨的场景,第三层是水战和攻城战的场面。
这反映了当时( )
A.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B.青铜制造处于鼎盛时期
C.人们开始养蚕缫丝织绸
D.人们普遍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解析:
“采桑和习射”、“猎射和宴飨”和“水战和攻城战”说明铜壶三层纹饰都涉及战争场面,结合战国的战乱特征可知当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故A项正确;青铜制造处于鼎盛时期是商朝和西周,故B项错误;原始社会已经开始养蚕缫丝织绸,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普遍进入农耕时代,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2014·韶关模拟)《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把民众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各自聚居在固定的区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B.按职业来划分管理
C.实行社会等级制度D.实行郡县制
解析:
实行重农抑商是战国时期的商鞅首次提出的;材料按职业来划分管理人民而不是实行社会等级制度,而且社会等级制度在春秋战国受到冲击;题干与郡县制无关。
答案:
B
14.(2014·浙江联考)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
①推广牛耕 ②修建都江堰 ③开凿灵渠 ④商鞅变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解析:
“灵渠”是秦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后,为统一岭南而开凿,所以③在时间上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即可知答案为B项。
答案:
B
15.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解析:
“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冷漠,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D项。
答案:
D
16.“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该历史事件记载于( )
A.《诗经·国风·秦风》《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战国策·秦策》
C.《战国策·秦策》《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国策·秦策》《史记·商君列传》
解析:
材料中所述内容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史记》为汉武
帝时期司马迁所作,记录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因此会记录该事件,《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
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答案:
D
17.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 )
A.增加政府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
解析:
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意在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答案:
A
18.《史记·商君传》中说: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解析
:
本题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属中等难度题。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
C项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
秦国原来实行“世卿世禄制”,变法后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
选B项。
答案:
B
19.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一百多年,使各诸侯国( )
A.奴隶主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B.终于确立起新的封建制度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私田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
B
20.(2014·湖北模拟)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
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
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
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
解析:
秦在七国当中本来是较为落后的国家,A项与史实不符。
长期与戎狄为伍,有利于秦国形成强悍民俗,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但单方面军事优势并不能确保秦国脱颖而出,排除B项。
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成功化解六国力量和扩展自身势力,C项与史实不符。
秦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宗法传统势力较弱,这样内政改革阻力较小,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六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国实现得最为彻底,最终秦国得以开创历史新局面。
由此可见,各国对旧制度变革的程度与其发展有很大关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小题,
共40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开始担任立法者时,传统贵族、经济上成为暴发户但没有政治特权的公民以及贫困的农民之间存在着多重而严峻的冲突。
后者面临破产和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在阿提卡地区较为贫瘠的山地被开发成可耕地之前,许多贫困的农民只能租种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因此心里有极大的不满。
可以想象,境遇好一些的公民在军队中担任重装步兵,因此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多的参政权。
无疑贫穷的步兵公民
憎恨那些富人的极度奢侈
和傲慢;富人们铺张的葬仪,奢侈的宴会,都令他们愤慨。
在这些宴会上,有些穷人不得不跳舞或者扮演滑稽的角色来取悦富人们,人格上受到极大的侮辱。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梁启超在经历戊戌维新运动的艰险后,说了一段颇有体会的话: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当时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7分)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
(6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梭伦改革与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第
(1)题中关于雅典当时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可从材料一中概括,结合其中的“严峻的冲突”“极大的不满”“极大的侮辱”等关键词予以总结。
措施可以结合教材中梭伦改革的内容予以回答。
第
(2)题需结合梁启超的体会予以解答。
答案:
(1)问题:
雅典贫富分化严重;政治权利分配不均;社会矛盾尖锐。
(3分)
措施:
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政治上按照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改革民主政治机构。
(4分)
(2)梭伦改革成功的原因:
以中庸为原则,平衡各方利益。
(3分)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操之过急,脱离实际。
(3分)
22.(2014·长宁区模拟)(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说上曰: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苏轼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
(9分)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的说法?
请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1)问从材料一“改帝王之制”“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看出董仲舒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反对的。
(2)问从董仲舒是儒家的继承者,自然排斥法家功利主义思想。
为了阻止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借商鞅变法的弊端提出“限田”、“省役”建议,进一步发展儒家仁政思想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态度:
董仲舒对商鞅变法基本持否定态度。
虽然商鞅变法允许开垦私田、买卖土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不循礼制;(2分)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异加大,社会矛盾突出。
(2分)
看待: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为了国家富强而急功近利,也提倡严刑峻法。
而董仲舒是儒家的继承者,自然排斥法家功利主义思想。
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民本思想。
(2分)董仲舒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汉初因无为而治导致豪族势力膨胀,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日益严重,不利于大一统帝国的巩固。
为了阻止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为汉武帝提供治国主张,借商鞅变法的弊端提出“限田”建议。
(3分)
(2)不赞同。
商鞅不顾旧贵族、旧势力
的反对,厉行变法使秦国富强,并统一六国,终“得天下”,功不可没。
(2分)商鞅变法也
有利于平民晋升,并不是天下皆怨。
(2分)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利益,招致旧贵族的怨恨这是事实,但材料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秦的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所致,并非由于商鞅变法。
(2分)
23.(2014·宜宾一模)(12分)追求时尚、追求梦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9分)。
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
(3分)
解析:
(1)第一问注意材料关键词“变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教育三方面来概括原因。
第二问属于观点说明论证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变革的设计者”、“变革的实践者”、“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明确观点,然后选择其中之一加以说明,如变革设计者和实践者可以从法家思想入手、舆论制造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可以从儒家思想入手,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
(1)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
(每点3分,任答三点9分)
(例)史实说明:
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孟子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
(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单元 过关 检测 新人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