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docx
- 文档编号:10549387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16KB
先秦文学.docx
《先秦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文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1、成书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
2、内容庞杂,涉及地理、历史、医药、动物、植物等。
性质:
(1)地理书
(2)鲁迅说是一部“巫书”。
(3)不同时代的巫觋(xi男巫)、方士编选而成的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神话的实质:
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和解释,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愿望的表达。
神话的文学意义
1、神话思维充满幻想,同文学的形象思维有共通之处,表现了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所以有的研究者把神话思维称为“诗性思维”。
2、神话中所蕴含奋斗精神(如刑天、精卫、大禹治水)、厚生爱民的意识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
3、神话故事、素材常被后代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具有特异色彩的作品。
如《西游记》中降妖除怪的故事、《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描述等。
《诗经》的编定: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代奉为经典,故名《诗经》。
《诗经》分类:
《诗经》按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四家诗:
齐鲁韩毛
今文《诗经》:
鲁、齐、韩三家诗
分别出自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西汉时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古文《诗经》: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毛诗”于西汉末出现,在民间广泛传授,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有文采,曲折委婉的进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四始:
司马迁“《关雎》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
《诗经》的内容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周族史诗,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后世的庙堂文学多奉承赞美失实,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很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农事诗
《七月》是最优秀的作品。
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
按季节与时令的转移,叙述了农奴一家一年间的艰苦劳动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三、燕飨诗:
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如《小雅·鹿鸣》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
四、怨刺诗
这类诗主要存在国风与雅诗中,后人称为“变风”、“变雅”,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
五、战争诗
秦风《无衣》,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
六、徭役诗
《唐风·鸨羽》:
徭役使田园荒芜,人民不得耕作以奉养父母
《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相同点,都是思妇诗,主题思想都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七、婚姻爱情诗歌
1、《周南·关雎》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
要点:
(1)从“钟鼓乐之”“琴瑟友之”,可见是贵族之家(钟鸣鼎食、伐冰之家)
(2)淑女:
内外兼具之美。
窈:
心善美。
窕:
形态美。
(3)淑女并非采荇之女子。
(a、贵族婚姻的制约:
门当户对b、淑女也是贵族,不会亲自劳动。
C、诗歌用采荇之过程暗示追求淑女之进程,属于“兴”的手法,不宜看作实际描写。
)
2、《邶风·静女》描写男女约会,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语言浅显,形象生动。
3、《郑风·子衿》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4、婚姻诗:
《周南·桃夭》祝贺女子出嫁之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赋、比、兴的手法
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七月》《无衣》《伐檀》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比喻。
3、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用的最多,是基础。
4、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把思想感情寄寓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5、《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
如《秦风·蒹葭》
《诗经》的句式:
(1)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2)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节奏舒卷。
(3)叠字
《诗经》的语言
1、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
2、对动作的描绘具体准确。
3、修辞手段丰富多样。
4、雅、颂与国风的语言风格不同。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
二、“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三、比兴垂范
四、《诗经》对诗歌体裁、语言艺术也有深广的影响。
五、《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
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3、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最初各书单独成篇,约在西周后期成书。
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或称《书经》。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春秋三传:
《公羊传》(公羊高)、《榖梁传》(榖梁赤)、《左传》(左丘明)
《左传》的叙事特点
1、叙述手法多样:
主要以顺叙为主,还有倒叙、补叙、预叙、插叙等。
2、注重叙述事件的完整性,尤其是过程和因果关系。
以战争描写为突出。
(不局限于交战过程,注重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后果。
)
3、对于因果关系的叙述,有道德化和神秘化倾向。
4、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其充满故事性。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汇集了西周至春秋时代各国史料。
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
二、散文创作的楷模
三、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思想:
1、民贵君轻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2、主张“仁政”,提倡与民同乐
3、性善论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所共著。
艺术成就:
1、长于论辩。
感情充沛,锋芒毕露“齐桓晋文之事”
2、长于譬喻。
“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钻营之徒的卑鄙无耻)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藐视权贵,刚正不阿,故能从精神上压倒对方。
4、《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不定)为曼衍(无心),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盛酒容器,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古人用以节制饮食)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1、诡奇怪诞的构思。
庄子散文完全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象的限制,以怪诞的形象表现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哲学精神。
2、雄奇开阔的意境。
善于把对无限自由的追求灌注笔端,创造出雄奇开阔的境界,表现对广阔天地,绝对自由的向往。
《逍遥游》《秋水》
3、变幻神奇的笔法。
行文不拘一格,变化无穷,寓意层出不穷,用笔如有神。
4、意趣横生的语言。
语言富赡,运用自如,富于变化。
楚辞的含义
楚辞是战国时期出现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屈原为代表作家。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
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离骚》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伟岸人格
2、对理想执著追求
3、强烈的自信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
4、以生命的挚诚来捍卫自己的理想
《离骚》创造了两类意象:
香草、美人
1、美人的意象一般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2、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3、远游:
象征屈原试图离开楚国另寻可以实现自己理想之处,但由于对宗国的留恋而终于不能成行。
既是象征,又是屈原形象的折射。
4、求女在诗中象征着对明君贤臣的美政的向往,也表现了屈原虽在绝望之中,仍不放弃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离骚》的形式和语言
1、《诗经》的形式是整齐、划一而典重的,而屈原的作品则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这是借鉴楚国民歌的结果。
2、采用大量的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九章》包括九篇诗歌,创作时间不一。
题名是后人辑录时所加。
《涉江》和《离骚》一样,具有强烈的自传性,人称“小离骚”,是《九章》中艺术成就最高的。
3、《哀郢》哀悼楚国都城郢城的陷落。
4、《橘颂》托物言志,被称为咏物之祖。
通过对橘子树形象和品格的赞颂,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爱国之情。
《九歌》是抒情组诗,包括11首诗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歌曲和恋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成的
1、《湘君》以湘夫人的身份口吻,表现对湘君的思慕热爱之情。
2、《湘夫人》写湘君等待湘夫人而不至的思念和哀怨之情。
心理刻画和环境描写细致生动。
3、《山鬼》山中女神等待情人而不至,孤独凄凉的离去。
鬼,上古指人形的猿类动物,山魈之类
4、《国殇》“殇之义二:
男女未冠笄而死者;在外而死者。
”国殇,即死国事者。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1、以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而为后世所景仰
2、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形式上,打破了四言诗的格局,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句法参差灵活的楚辞体新体裁,是诗歌形体的一次解放。
(2)在文学创作上,屈原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有着极大的影响。
(3)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
代表作《九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