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测试3.docx
- 文档编号:10545403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34.25KB
人教版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测试3.docx
《人教版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测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测试3.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测试3
2018届人教版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测试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
1:
1:
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
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能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
1
解析: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会产生4种多个配子,且精子数目远远多于卵细胞数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F1产生配子时起作用,其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2.如下图所示,某植株F1自交后代花色发生性状分离,下列不是其原因的是( )
A.F1能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减Ⅱ后期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减Ⅰ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导致相同基因的分离,不是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原因。
答案:
C
3.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F1出现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3:
3:
1:
1,推知其亲代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 )
A.YyRr×yyRrB.YyRR×yyRr
C.YYRr×yyRRD.YYRr×yyRr
解析:
F1中有四种表现型,黄:
绿=(3+1):
(3+1),所以这对组合为Yy与yy,符合测交结果;圆:
皱=(3+3):
(1+1)=3:
1,这对组合为Rr与Rr,符合杂合子自交的结果。
满足上述条件的组合为YyRr×yyRr。
答案:
A
4.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
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为( )
A.2/10B.7/10
C.2/9D.7/9
解析:
首先由题意确定大穗不抗病是显性性状。
所以作为亲本的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自交后代F1中大穗抗病的为1/2AAbb和1/3Aabb。
在大穗抗病中,AAbb和Aabb分别占3/5、2/5。
再进行自交,F2中大穗抗病的为7/10AAbb和1/5Aabb,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7/10÷(7/10+1/5)=7/9。
答案:
D
5.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为( )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解析:
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种皮为母本的体细胞,子叶为杂交后代胚的一部分,出现黄、绿两种类型。
答案:
D
6.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AaDd和aaDd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
3:
1:
1
C.如果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产生4种配子
D.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
解析:
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如果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AB、ab2种配子;由于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3:
3:
1。
答案:
B
7.(2017·济宁质检)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
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
2:
3:
1。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解析:
根据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6:
2:
3:
1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子代中红色:
白色=2:
1、窄叶:
宽叶=3:
1,可知红色、窄叶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花色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子代中只有白色窄叶和白色宽叶中有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2,即1/6。
答案:
D
8.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只研究茎秆高度的遗传,则图中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乙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1/4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乙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
图中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矮秆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ddRr,其不能稳定遗传;乙植株自交可得到高秆易感稻瘟病和矮秆易感稻瘟病的植株,其中没有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答案:
B
9.(2017·山东济宁模拟)下列涉及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aBb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由组合
C.XBY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D.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
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XBY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只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不是受精作用时,D错误。
答案:
B
10.(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比值的是( )
A.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
B.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之比
C.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类型之比
D.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半保留复制两次后,含15N与含14N的DNA数量之比
解析:
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1:
1;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XAXa)与白眼(XaY)的性状之比是1:
1;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有两种基因型,AY和aXB或者AXB和aY,比例均为1:
1;一个15N标记的双链DNA,放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含15N的DNA分子是2个,含14N的DNA是4个,二者之比为1:
2。
答案:
D
11.(2017·山东曲阜师大附中模拟)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子代:
N种基因型
P种表现型
(12:
3:
1)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
1;1
解析: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②过程为受精作用,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①过程产生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C正确;根据F2的3种表现型比例12:
3:
1,得出A_B_个体表现型与A_bb个体或aaB_个体相同,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A_B_):
1(A_bb):
1(aaB_):
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2:
1:
1,D错误。
答案:
D
12.(2017·天津五区县毕业班质量调查)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的百粒重分别为28g和14g,控制粒重的基因有两对(A、a和B、b)且独立遗传,显性基因增重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作用。
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杂交,F1随机交配得F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纯种大粒玉米和纯种小粒玉米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B.亲本所结玉米的百粒重约为21g
C.F1所结玉米粒由大到小可分4个档次,数量呈正态分布
D.F1所结玉米的百粒重约为21g的玉米基因型有3种
解析:
“显性基因增重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作用”表明纯种大粒基因型为AABB,小粒为aabb,A正确;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重为(28-14)/4=3.5(g),亲本所结玉米为F1(AaBb)重量为14+2×3.5=21(g),B正确;F1所结籽粒(F2)重量有5种情况:
4显、3显、2显、1显、0显,C错误;21g的玉米有两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有三种:
AAbb、aaBB、AaBb,D正确。
答案:
C
1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解析:
根据题意,由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白花≈97,可推知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用A、a和B、b表示),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双显性(A_B_)基因型(4种)的植株表现为红花,B错误;单显性(A_bb和aaB_)和双隐性(aabb)基因型的植株均表现为白花,所以F2中白花植株有的为纯合体,有的为杂合体,A错误;F2中白花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比红花植株(4种)基因型种类多,D正确。
答案:
D
14.(2015·海南单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
孟德尔定律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AaBbCcDd个体自交,个体基因型有34种,C错误;AaBbCc能产生8种配子,而aabbcc只产生1种配子,故AaBbCc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D正确。
答案:
D
15.(2014·上海单科)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3/64B.5/64
C.12/64D.15/64
解析:
隐性纯合子(aabbcc)和显性纯合子(AABBCC)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则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70-150)/6=20(g),AaBbCc自交后代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果实重量为190克,其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所占比例为1/64+1/64+1/64+4/64+4/64+4/64=15/64,D正确。
答案:
D
16.(2013·天津理综)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 黄色 × 黑色
↓
F1 灰色
↓F1雌雄交配
F2 灰色 黄色 黑色 米色
9 :
3 :
3 :
1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根据遗传图谱分析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假设分别由A、a与B、b控制,则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A_B_(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F1的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有A_Bb(或AaB_)(灰色)、A_bb(aaB_)(黄色)两种表现型;F1中灰色大鼠肯定为杂合子,而F2中灰色大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F2中黑色大鼠(aaB_或A_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有:
2/3aaBb(或Aabb)×aabb和1/3aaBB(或AAbb)×aabb,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
答案:
B
17.(2016·浙江理综)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注:
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请回答:
(1)A+基因转录时,在________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________键聚合成RNA分子。
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NA的________,多肽合成结束。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绵羊和________的绵羊杂交获得F2。
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
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________。
解析:
(1)转录时所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其主要作用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的模板是mRNA,翻译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2)由题意知,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细毛(B+)对粗毛(B-)为显性。
绵羊甲♂(A+A-B-B-)×普通绵羊♀(A-A-B-B-)→A+A-B-B-(黑色粗毛)、A-A-B-B-(白色粗毛);绵羊乙♂(A-A-B+B-)×普通绵羊♀(A-A-B-B-)→A-A-B+B-(白色细毛)、A-A-B-B-(白色粗毛)。
为选育黑色细毛(A+_B+_)的绵羊,应选择F1中黑色粗毛(A+A-B-B-)的绵羊与白色细毛(A-A-B+B-)的绵羊杂交,从F2中选育即可。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A+A+B+B+),应从F2中选出黑色细毛绵羊(A+A-B+B-)的雌雄个体杂交。
分析图中所给的基因表达产物量可知,相对表达量与相应基因的数量有关,例如A+A+、A+A-、A-A-三种基因型,基因A+表达产物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50%、0,据此可确定绵羊丙、绵羊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所以F3中A+A+B+B+的比例=1/4×1/4=1/16。
答案:
(1)RNA聚合酶 磷酸二酯 终止密码子
(2)黑色粗毛 白色细毛
(3)A+A+B+B- 1/16
18.(2016·四川理综)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
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
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
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为染色体加倍的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油菜新品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9)×2=38,要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应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为76条。
(3)①由实验一,甲(黑)×乙(黄)→F1全黑,可推知,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
②分析实验二,F2中黑:
黄=3:
13,可确定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丙的基因型为AARR,乙的基因型为aarr,F2中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9/16A_R_、3/16aaR_和1/16aarr,其黄色种子中纯合子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13AARR、1/13aaRR、1/13aarr,则F2黄色种子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0/13。
③实验二中,正常F1的基因型为AaRr,而异常F1为AaRRr,可能是丙在减Ⅰ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Ⅱ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从而产生异常配子ARR;AaRRr自交,后代中产黑色(A_rr)种子植株的概率为
×
×
=
。
答案:
(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1/48
18.(2015·安徽理综)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或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
WW胚胎致死)。
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黑羽短腿鸡(BBCLC)×白羽短腿鸡(bbCLC)→F1:
1BbCC(蓝羽正常)、2BbCLC(蓝羽短腿)、1BbCLCL(胚胎致死)。
F1中蓝羽短腿鸡(BbCLC)交配,Bb×Bb→1/4黑羽、1/2蓝羽、1/4白羽,CLC×CLC→2/3短腿、1/3正常;F2中可出现3×2=6(种)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1/2×2/3=1/3。
(2)杂合子CLC表现为短腿,CC表现为正常,说明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为显性;只有CL纯合子才出现胚胎致死,说明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为隐性。
(3)若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mRNA上缺失一个对应碱基,使缺失位点后的密码子均发生改变,翻译时可能使缺失部位以后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也可能影响翻译终止的位点,使翻译提前终止。
(4)雌鸡(ZW)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Z、Z、W、W,由于卵细胞与某一极体结合,WW胚胎致死,后代均为雄性(ZZ),不存在雌性(ZW),所以可判断卵细胞不能与第一极体产生的极体结合,而是与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
答案:
(1)蓝羽短腿:
蓝羽正常=2:
1 6 1/3
(2)显性 隐性
(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19.(2015·福建理综)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
(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
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
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测试3 遗传因子 发现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