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三四章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533321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76KB
教育与教育学三四章习题答案.docx
《教育与教育学三四章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教育学三四章习题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与教育学三四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10DBCABACBAC11-20CCDBDDCBBA
21-31CBDABCDBBCB
二、多项选择题
1、ABE2、ACE3、BDE4、ABCD5、ABCDE6、ABCE7、ABC8、ACE9、ACD10、ABCD11、ABCDE12、BCDE
三、判断题
1-8×××√××××
四、填空题
1、社会实践2、内在需要3、费洛伊德4、基因复制5、成熟机制6、孟子7、外铄论8、荀子9、“白板说”10、华生1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创造性13、阶段性14、互补性15、个别差异性16、个别差异性17、生理解剖18、前提,可能性19、环境20、维果茨基21、成熟22、个体主观能动性23、心理,社会24、身体,精神25、精神力量26、人格27、发展个性,个性28、心理断乳期29、帮助少年起飞30、青年期31、青年期32、认识、价值
五、名词解释
1、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年龄特征:
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共同特征。
3、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4、成熟:
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5、人的价值: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6、人的潜能:
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7、发展个性:
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六、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
⑴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⑴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⑷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⑴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⑵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⑶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⑷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⑴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答案要点:
⑴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⑵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⑶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答案要点: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
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个体。
其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的。
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
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教育需要在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⑶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变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10CDADABDDAC11-21DCBCABDACAB
二、多项选择题
1、ABE2、ABCD3、ABCDE4、ACE5、ABCD6、ABCD7、BCE8、CDE9、CD10、ABCDE11、ABC12、ABD13、ABC
三、判断题
1-10×√××√×××××
四、填空题
1、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卢俊,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2、目的3、教育目的4、导向,激励5、目的6、教育目的7、指导意义8、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9、特殊要求10、教育性质11、人的全面发展12、片面发展13、精神和身体14、社会条件15、社会分工16、共产主义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8、毛泽东1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1、全体学生22、全体学生23、全面发展24、创新精神25、智力、人格、精神26、创新能力27、教学内容,记忆和再现28、掌握知识,知识积累。
五、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目的:
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2、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培养目标: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4、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全面发展的人:
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6、德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7、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成果、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识因素的教育。
8、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9、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六、简答题
1、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目的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⑴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
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性依然如故,教育亦依然如故。
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这种理性是指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
⑵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它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日趋显现而产生的。
20世纪以来持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⑶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高人道,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
科学人文的最高目的是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
2、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3、⑴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⑵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⑶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中学德育的要求是:
⑴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⑵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⑶建立民主和法律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⑷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⑸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5、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有关的非认识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
⑴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6、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⑴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并使人格与性格得到陶冶;⑶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7、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⑴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⑵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含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
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⑴“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⑵分工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则加剧了这种变化;⑶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⑷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起着现实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更是如此。
2、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函,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挥,使每一个学生称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教育学 三四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