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docx
- 文档编号:10530140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33.71KB
五年级下.docx
《五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
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
华南师大嘉玛学校小学部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教学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游戏
思考交流
思考
提出实验要求
新授
分析
小结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
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
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
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a) 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b) 指导阅读p8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
1.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三、海洋和陆地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自由发言
生思考、回答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分析解答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分析
小组总结汇报
教学反思
2、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
教学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内容
太阳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交流回答
实验
思考交流
思考
讨论回答
解答
提出实验要求
质疑
动手实验
分析
一、 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
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
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γ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
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
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
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
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三、作业:
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
板书设计2.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自由发言
生思考、回答
一生进行操作
其他的观察分析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分析解答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实验
观察分析
小组总结汇报
教学反思
3、月球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3.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三球仪、教学挂图
教学内容
月球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分析观察
分析
作图
介绍
交流
讨论
研究
交流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
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
疑犯对探长说:
“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
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
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
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
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
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教师在教室制作一张大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把每天观察的记录画到表中。
同学们对月相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大家有什么发现?
分析观察记录表,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做一做模拟实验,思考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
出示月球模型。
月球黑和白的一面分别代表什么?
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大约要多长时间?
教师:
月球黑的一面是太阳照不到的一面,从地球上看就是黑色的。
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9.5天,代表一个月相变化周期。
演示三球仪
观察三球仪三球间的相互运动,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对月相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
三)登陆月球
出示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图片。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地球和月球的环境有哪些差异?
说说登陆月球应该作的准备,并说明为什么。
三、作业:
搜集更多有关月球的资料,制作月球知识手抄报。
板书设计3.月球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登陆月球
自由回答
观察分析
动手作图
找一找
回答
小组讨论
实验研究
分析结论
教学反思
4、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内容
白天与黑夜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分析观察
分析
作图
介绍
交流
讨论
研究
交流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
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指导阅读P21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指导阅读P23
哪几种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较明显?
小结:
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都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
板书设计4.白天与黑夜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自由回答
观察分析
动手作图
找一找
回答
小组讨论
实验研究
分析结论
教学反思
5、春夏与秋冬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
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每块的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大镜子、手电筒
教学内容
春夏与秋冬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分析观察
分析
作图
介绍
交流
讨论
练习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出示一个手电筒,分别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
(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
直着照和斜着照,得到的光束有什么不同?
被照射区域的温度有什么区别?
直射和斜射是否会形成不同的温度呢?
做书上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
二)四季的成因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
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四季气候不同。
有的地区冬天特别冷,夏天比较凉爽;有的地区冬天比较温和,夏天特别酷热。
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一种呢?
我们通常是如何躲避严寒酷暑的呢?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动植物寒冬没有棉衣,酷暑没有空调。
他们是如何抵御严寒酷暑的呢?
介绍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典型方式。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
板书设计5.春夏与秋冬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二、四季的成因
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自由回答
观察分析
动手作图
找一找
小结
制作
教学反思
6、祖国各地的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春天的特征。
教学重点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
教学准备
各种资料
教学内容
祖国各地的春天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交流汇报
分析
介绍
交流
讨论
记录
讨论交流
阅读
一、导入
春天有什么特征?
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
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指导阅读P30-31.
关于春天的研究内容是很多的,如气温升高、降水、花开、蛙鸣、小草返青、大树发芽等等,我们首先要“提出研究内容”,然后“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再“讨论与交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一)现在,我们就选定一个研究内容:
如“一周气温的变化”。
1.研究内容:
一周气温的变化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一周每天的平均气温
3.讨论与交流:
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二)我们也可以选定另一个研究内容:
如“油菜开花的研究”。
1.研究内容:
油菜开花的研究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油菜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
3.讨论与交流:
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UID
748476
帖子
227
精华
0
积分
8705
阅读权限
30
来自
福建
在线时间
1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23
最后登录
2010-3-2
查看详细资料
自由回答
观察分析
小组汇报
做好记录
比较分析
讨论
自由回答
自由阅读
教学反思
7.《种子和幼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能力培养
1.会用对比实验验证种子结构的完整和萌发有关。
2.会用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适宜的外界条件。
3.能够认真细致地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2.了解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体会植物的奥秘。
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
种子及各种资料
教学内容
种子和幼苗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游戏
思考交流
思考
提出实验要求
新授
分析
小结
导入
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
问题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讨论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交流
学生交流想法。
讨论
如何进行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设计
讨论并设计实验计划。
实验
在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上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并作记录。
控制三个杯子中水和空气含量:
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
汇报
交流观察实验情况。
小结
教师把学生交流的观察实验情况汇总于表格。
例如
编号
1
2
3
实验条件
空气充足,无水
水和空气均适量
水太多,缺乏空气
发芽情况
思考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拓展
温度和阳光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怎样进行研究?
自由发言
生思考、回答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分析解答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分析
小组总结汇报
教学反思
8.《植物长大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的生长是有周期性的。
能力培养
初步学会收集数据,用图表对数据简单处理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对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产生兴趣并能长期坚持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数据的方法,分析数据并找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准备
植物图片视频文件
教学内容
植物长大了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交流回答
实验
思考交流
思考
讨论回答
解答
提出实验要求
质疑
动手实验
分析
问题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活动一:
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讨论:
某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它一直会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创设情境)
2.讨论:
要了解某一株植物生长的规律应该怎么做呢?
(形成任务)
3.分步讨论:
记录哪些(植物生长的)数据,如何记录数据,记录的数据如何处理?
(讨论方法)
4.指导:
总结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明确方法)
5.实验:
学生课后开展实验观测活动,并及时处理得到的数据;(开展探究)
6.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坚持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评价;(过程性评价)
7.结论:
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
引申的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生长规律都一样(或差不多)呢?
媒体
出示课本图。
问题
怎样观察植株高度的变化和新增叶子数量的变化情况?
讨论
开展观察植物生长的活动时,应该记录哪些数据?
如何记录数据?
活动
定期观测一株植物(建议观察生长快速的植物如番茄、辣椒等),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植株高度的变化、新增叶子数量的变化、叶子大小的变化等)情况。
引导
使用图表将观测或实验收集的数据列出来,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
介绍柱状图或折线图的表示方式。
整理
将观测结果(植物生长过程中植株高度变化、叶子形态变化、叶子数量变化等数据)用柱状图或折线图表示。
分析
指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
观察
植物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我们可以怎样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记录?
自由发言
生思考、回答
一生进行操作
其他的观察分析
讨论回答
讨论交流
分析解答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实验
观察分析
小组总结汇报
教学反思
9.《养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能力培养
1.能仔细观察、比较发现蚕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2.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很好饲养小动物,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
2.了解各种动物的一生是复杂多样的,认识到生命活动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
各种蚕的资料图片视频
教学内容
观察认识蚕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分析观察
分析
作图
介绍
交流
讨论
研究
交流
活动指引
主题人物提出:
“蚕宝宝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这正是本课研究的核心内容:
蚕一生的生长和变化。
活动一:
观察蚕卵
活动指引
本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蚕卵的一些特点。
从三年级以来,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间断。
因此,学生对蚕卵的观察应该会有很多发现。
教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对发现先归纳后汇报,以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
友情提示
蚕卵很小,也很容易弄坏。
因此,在把蚕卵发给学生观察前,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蚕卵。
小小的蚕卵也是一个个小小的生命。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给学生配放大镜,让学生能更清楚地观察蚕卵。
学生观察完毕,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申的问题
还有什么动物的卵和蚕卵相似?
活动二:
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活动指引
本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
蚕卵在孵化的过程中外形、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而且蚁蚕破壳也很有特点。
这些方面都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全面了解。
而且把观察到的现象有顺序地描述出来也需要一定的能力。
因此,本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抓住以上两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清楚描述。
友情提示
蚕卵的孵化过程要几天的时间,因此,观察的任务学生只能在课后完成。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
引申的问题
蚕卵在什么环境下才会孵化?
活动六:
观察蚕蛾的外形
活动指引
本活动重点依然是观察和比较。
由于蚕蛾是成虫,所以,具备了昆虫的外形特征。
因此,在观察蚕蛾的外形并将蚕蛾和蚕幼虫、蛹的外形比较后,要提醒学生回忆三年级下册学习的内容,看看蚕蛾属于哪一类动物。
除了外形以外,蚕蛾的交尾和产卵也是本活动的观察内容。
友情提示
观察活动中可以采用图片代替实物(有实物标本最好),为了更加突出蚕蛾的外形特点,可以将蚕蛾和蚕幼虫、蛹的外形比较观察。
蚕蛾外形的主要特点如下:
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一对翅膀,腹部比较大。
关于蚕蛾的交尾和产卵的内容,简单地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观察就可以了。
自由回答
观察分析
动手作图
找一找
回答
小组讨论
实验研究
分析结论
教学反思
10.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
能力培养
能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发现自己身高体重增加的一些简单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以健康的成长心理对待自己身体、心理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
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
教学内容
了解我们在成长的规律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分析观察
分析
作图
介绍
交流
讨论
研究
交流
问题情景
活动指引
主题人物的对话显示彬彬已经进入青春期,在生理上开始发生变化。
本课正是研究人从儿童到青春期早期的一些变化。
活动一:
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活动指引
本活动重点是研究人的外貌变化(最好是自己)。
由于孩子由小到大外貌变化比较明显,所以让学生找出外貌有哪些变化不难。
但要准确全面地描述出来就有点难度了,因此,教师要借此训练学生的描述能力。
友情提示
要顺利地开展活动,最好事先让学生带来照片。
因为是研究自己的外貌变化,学生一般都会比较有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先写出自己外貌的变化,然后再和大家交流。
比比谁描述得更全面和准确。
引申的问题
外貌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活动二:
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活动指引
除外貌的变化外,人生长的重要内容还表现在身高、体重的增加上。
学生都知道由小到大自己的身高、体重都在增加,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并不均匀,于是就形成了本活动的探究内容。
和前面一样,这里还是运用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通过分析应该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里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已经不需要特别的强调了,重点应该放在对结论的分析和获取上(就是找出活动中问题的答案)。
友情提示
完成此活动的关键是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在必要的情况下建议教师和校医联系,帮助学生取得数据。
教师从学生刚入学时起,就让校医注意收集和保存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数据。
引申的问题
你能预测未来几年自己的体重、身高的变化吗?
活动三:
我们长大了
活动指引
五年级的学生一般12岁左右,虽然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但有不少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早期。
除了身高、体重增加,他们在身体上开始出现一些变化。
正确了解这些变化和正确对待这些变化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达到这两点。
友情提示
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