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管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0510607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DOCX
- 页数:75
- 大小:54.45KB
公共行政管理试题.docx
《公共行政管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管理试题.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行政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87年,发表行政学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学者是(C)
A.泰勒B.韦伯C.威尔逊D.古德诺
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行政模式是(D)
A.衍射型B.融合型C.分散型D.棱柱型
3.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C)。
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公共组织
4.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A.合理性B.合法性C.操作性D.强制性
5.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B)。
A.社会人B.经济人C.自动人D.复杂人
6.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
A.行政职位B.职能目标C.行政职权D.行政人员
7.政府机关公开招考领导干部的制度是()。
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
8.国家公务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而始于(A)国的文官制度。
A.英B.日本C.法D.美
9.忠于政府,维护政府声誉,忠于职守是(B)的核心内容。
A.社会公德B.行政道德C职业道德D.社会行为规范
10.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D)。
A.咨询系统B.公民参与系统C.信息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A.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B.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C.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2.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3.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
按照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AB)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有形的公共产品
D.无形的公共产品
4.戴维。
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
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ABC)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
C.法律途径
D.组织命令途径
5.新公共管理蕴涵的两基本管理理念是(AB)。
A.管理的自由化
B.管理的市场化
C.管理的多元化
D.管理的政府垄断化
6.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BCD)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
C.非营利性
D.自治性
7.行政文化包括(ACD)等。
A.行政价值
B.管理对象
C.行政道德
D.行政意识
8.我国行政监察机关主要职权包括(ABCD)。
A.检查权
B.建议权
C.调查权
D.行政处分权
9.以行政权力的划分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BCD)
A.中央政府体制
B.地方政府体制
C.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D.行政区划体制
10.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基本内容的是(AD)
A.经济指标
B.绩效评估
C.绩效追踪
D.公平指标
三、判断题
1.公共性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正确
2.公共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错误
3.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正确
4.一个组织中,如果决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分权化。
错误
5.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
正确
6.行政规章在效力等级上高于行政法规。
错误
7.行政职能的实现是衡量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标准。
正确
8.我国政府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职位分类制度
正确
9.政府职能实际上是由各级政府公务员的工作来实现的,因此,公务员是实际上的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
错误
10.主管同一类业务的职能机构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有完全的约束力。
错误
11.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
正确
12.政府基本职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错误
1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错误
14.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范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面临严重的反常和危机。
正确
15.从根本上说,政府的管制手段是对市场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矫正,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绝对不是要取代市场。
正确
16.政府机构的设置根据是各级人大的决定。
错误
17.提升政府能力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逻辑起点。
答:
错误。
政府职能界定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逻辑起点。
18.公共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答:
正确。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19.新公共管理赞成传统公共行政重规制、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
答:
错误。
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规制、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绩效目标控制。
20.公共组织以营利为目的。
答:
错误。
公共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其所有举措都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为全体公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公众的拥护与支持,不以营利为目的。
1.科学决策的特点不包括()。
A.决策主体的集体化B.决策过程的程序化
C.决策手段运用的广泛化D.“谋”和“断”一体化
2.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为目
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A.革命化、民主化、公开化B.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
C.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D.民主化、知识化、年轻化
3.在行政决策组织体系中被称为“神经系统”的是()。
A.信息系统B.中枢系统
C.控制系统D.研究咨询系统
4.公文的语言应当()。
A.诙谐幽默B.古朴典雅
C.庄重规范D.华丽流畅
5.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
A.职务分类制B.职位分类制
C.品位分类制D.职级分类制
6.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属经济实体的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
B.大量裁减政府专业经济部门
C.大力裁减社会中介组织
D.加强和改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7.下列人员()可以由委任产生。
A.乡长B.镇长
C.县长D.国务院各部委副部长
8.下面不属于一级政府派出机构的是()。
A.行政公署B.区公所
C.村公所D.公安派出所
9.公文的基本语气是()。
A.祈使语气B.陈述语气
C.疑问语气D.感叹语气
10.下列文稿中具有正式公文效用的是()。
A.议论稿B.送审稿
C.征求南京市意见D.定稿
11.在归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家技术局归哪个部(委)管理()。
A.国家计划委员会B.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C.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D.国家教育委员会
12.政府机构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
A.协调关系B.业务关系
C.协作关系D.领导关系
13.轮换又称()。
A.转任B.调任
C.挂职锻炼D.轮岗
14.公务员必须退休的条件是指()。
A.工作年限满20年B.工作年限满30年
C.男年满55周岁D.女年满55周岁
15.行政管理体制的物质载体是()。
A.权责体系B.组织结构体系
C.运行机制D.行政权力
16.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A.政治监督
B.法律监督
C.对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活动的监督
D.市场监督
17.申诉期间原机关处理决定()。
A.不再执行B.继续执行
C.变更执行D.废止
18.下面哪种社会关系,公务员可以不用回避()
A.夫妻B.密友
C.甥子女D.祖父母
19.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
A.下行文B.平行文
C.上行文D.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
20.通告的表达方式侧重于()。
A.叙述B.说理
C.说明D.说明、说理
21.下列公文中,不需要指明主送机关的是()。
A.通知B.请示
C.报告D.决议
22.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A.市场监督
B.政治监督
C.法律监督
D.对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活动的监督
23.在国外被称为“智囊团”的是()。
A.研究咨询系统B.决策信息系统
C.审批控制系统D.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24.关于行政效率,总的原则是()。
A.效率第一,公平第二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效率为主,公平为辅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25.“三讲”教育的对象是()。
A.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B.县级以下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C.省部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D.省部级以下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参考答案:
1.D2.C3.A4.C5.B6.C
7.D8.C9.B10.D11.B12.D
13.D14.D15.B16.D17.B18.B
19.A20.A21.D22.A23.A24.B
25.A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本资料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
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
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
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
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
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
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
举例:
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
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
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5、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
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
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6、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
(1)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
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随意截留企业的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2)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
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作为过渡性措施,要保留部分专业部门,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7、国家机构的组成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组成。
政府机关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力、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享有的司法权力,分工不同,相互合作,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系统。
8、群众组织群众组织亦称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包括各种依法定程序成立的群众团体、专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三大群众团体;文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专业团体;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9、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状况以及行政管理科学化程度,通过运用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以确定国家各类法定组织的职能范围、职责权限、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并进行调控和监督,以实现国家管理系统的精简、统一、高效。
我国的机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其在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
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三定:
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10、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1)职能优先原则,即:
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2)完整统一原则,即:
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4)权责一致原则,指在机构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它包含三层意思:
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5)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6)依法设置原则
11、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
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1982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特别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写入宪法。
1988年机构改革。
一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1993年机构改革。
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
12、1998年机构改革目标与原则
改革目标: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原则:
一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四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13、垂直管理部门
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人事任免、经费拨付,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决定,其职能具有专属性、执法性、监控性特点,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等系统,实行省级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系统。
14、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1)第一阶段1984-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
这一阶段主要以研究、草拟、修改公务员法规为重点,以克服传统人事行政弊端为背景,以实现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落脚点。
第一阶段可分为如下三个小阶段:
1982-1986年,制定《国家行政槎 作人员条例》;1986-1988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分别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形成了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
人事部、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法规;1989-1993年,根据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的精神,先后在审计署、海关总署、环保局、税务局、统计局、建材局6个部门和深圳、哈尔滨两个市进行试点,并于1993年8月14日正式颁布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2)第二阶段以全面施行、分步推进、不断完善各项配套的法规为重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为背景,以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为落脚点。
1993-1996年,根据统筹规划、从上而下、由易到难的原则,积极而稳妥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务员制度。
1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1)同西方文官制度比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搞“政治中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同传统人事制度比较:
具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具有比较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具有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
16、国家公务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
“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已在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国家公务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公务员队伍学风:
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民主研讨,求真务实。
当前在业务精通方面普遍缺乏敬业乐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高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
思想政治上的高标准与道德品质上的高境界;理论素养与知识运用上的高水平;廉政勤政建设上的高风尚、高效率;业务上的精通;身心上的健康。
专业化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为身份职业化、职业专门化、知识与能力专业化,其内涵主要包括:
科学决策与有效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
17、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目标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18、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录用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
上述几个原则是以竞争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一,公开是竞争的前提,平等是竞争的保证,择优是竞争的目的,考度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基本竞争方式。
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用,在试用期内应接受培训;省以上政府工作部门按照特殊规定录用无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应当安排在基层工作一至二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可以原岗位上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半年,也可调换岗位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9个月,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19、受纪律处分的公务员考核办法
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但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党内严重警告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因其他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只定评语不定等次。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公务员,可以参加考核,但在其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相应按上述办法处理。
20、公务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有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形式。
其具体的权限为:
嘉奖、记三等功,由县(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设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由市(地)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经本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21、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及种类
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
依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适用行政纪律一律平等;行政处分的轻重与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应承担的纪律责任相适应;惩前毙后,治病救人,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六种。
根据违纪行为的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参照本人的一贯表现和认错态度,区别对待:
对于违反行政纪律情节较轻,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对违反纪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任现职的,给予撤职;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在政府任国家公务员的,给予开除。
22、公务员处分的权限
(1)给予国务院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和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须报国务院批准。
(2)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的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须先由本级人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行政管理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