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0505581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51KB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石景山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
古村古镇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喜爱。
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
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
“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成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
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景区专门开设30余个展馆、工场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续百年传统的老作坊,亲自参与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遥远而古老的年代。
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书场戏台等分布于景区的不同节点,游客可以驻足观看,也可以参与体验。
拳船表演、堂会表演、打更体验等,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保留复制,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
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创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村古镇成为旅游热点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旅游地有文化底蕴
C.建筑风格古色古香D.古村镇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3分)
A.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B.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
C.拳船表演、堂会表演D.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
材料二
浙江省是中国民宿业发展的先行者,截至2017年年底,该省民宿达16233家,参与就业创业农民近10万人。
“国家级生态县”丽水市云和县民宿业日渐崛起,散发着“磁吸魅力”。
从2013年政府主推,到近两年村民主动要求,云和县以①、②、③为“本”,兴起民宿产业。
以闲置农房为底色,2013年,云和县开始鼓励乡村发展民宿业;至2016年,云和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使闲置农房有了“换颜”的条件。
人们善用空闲农房,将山水之间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还原为天然憩息之所。
在云和,带有当地特色的民宿大量出现,如雨后春笋(过江之鲫)。
据调查,中国农村约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处于闲置状态,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使老房子有依托,湖光山色更有活力。
伴随民宿热浪,民宿粗放式管理、同质化等问题也不断出现。
在“千店一面”的背景下,2018年7月,云和正式发布《云和云居•六头民宿要求与评价》团体标准,这是全国首例民宿团体标准。
该标准对民宿的基本要求、等级划分、品牌使用等进行了统一规范。
“六头”指门头、灶头、床头、木头、石头、田头。
“六头民宿”与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在于植入了地方文化,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民宿体系。
在海拔300米的赤石村,18幢风格迥异的独栋木屋——“云栖木屋”依山而建,与之浑然一体(浑然天成)。
其建设灵感源于云和本地的木玩文化。
此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等诸多本土文化也与木玩文化交相辉映。
坐拥山光水色、“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云和县的生态画卷,而这画卷只是“浙江绿谷”丽水市的缩影:
莲都区复活古村落兴起民宿业;青田县以华侨特色推动民宿业;景宁县以畲族风情带动民宿业……多年来,丽水市立足生态禀赋,以本土特色为根基,“争奇斗艳”地发展民宿产业。
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农家乐民宿4000余家,从业人员4.7万人。
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1%。
(取材于项菁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内容,为第1段横线①②③处分别填入恰当词语。
(3分)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木玩文化在云和县民宿业的发展中一枝独秀。
B.丽水民宿业蓬勃发展印证了云和的“磁吸魅力”。
C.合理利用闲置农房就是将湖光山色转化为资本。
D.系统、规范的民宿要符合“六头民宿”的标准。
材料三
尽管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拥有760多年历史的南浔古镇历史风貌仍得以完整保护。
其保护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目前仍有约7300户、20000名原住民枕水而居,实现了传统文化生态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其积淀的传统文化也历久弥新,滋养后人。
千年古桥、百年民居,以一镇之规模,坐拥超过2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是南浔古镇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懿德堂、尊德堂、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众多大气宅第和典雅园林有序分布,当年名门大族的气势犹可窥见一斑。
古镇北部富有江南特色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依河岸分布,骑楼的进深、界墙的设置、石库门的规模、门额的装饰以及河埠的样式等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又互通一脉。
骑楼建在路面上方作居室,下方地面留出供路人行走,体现的正是当地人“让了一尺地,借得一方天”的大度气质。
对古镇的保护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80年代开始,各方主动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2011年,南浔区成立古镇管理委员会,并于2016年启动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
当地还展开区域整体水系与生态修复,还原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特色。
通过建筑保护与开放,古镇名人崇文重商、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早晨,浔溪中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读书声,学生朗诵的正是《礼记》中的《大学》片段。
学校深入挖掘南浔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开设拓展性课程,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得以更好地亲近历史,传承古人思想精髓。
静水流深(上善若水),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在南浔正无声传递,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南林花园,家风长廊前经常有社区居民驻足观看。
“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信做人”等平实的话语在长廊内集中展示,这些都是小区内居民的家风家训。
国务院参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认为,古镇保护不应背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要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与历史、国家、他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建立在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
暮色四合,小镇逐渐结束了一天的喧闹,重归静谧。
骑楼下,连绵亮起的灯笼延伸向远方,在灯影的流转中,偶有行人悠然踱过,低声细说着水乡古镇的变迁……适度开发的南浔古镇保留了原汁原味,江南“大家闺秀”的优雅风姿犹在眼前,人文积淀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因为保护与发展得力,南浔古镇近年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荣誉,并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取材于何玲玲、魏一骏等人的文章)
5.下列四个加点词语,在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处是(3分)
A.雨后春笋(过江之鲫)B.浑然一体(浑然天成)
C.静水流深(上善若水)D.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6.材料三中南浔古镇的保护重视“以人为本”。
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做法均与此相近的一组是(3分)
①始建于明代的北京皇家粮仓如今成为一座文化会所,承办多种商务活动。
②介休张壁古堡深入挖掘军事文化、星象文化、可汗崇拜文化、宗教文化。
③地处汉魏故城遗址的河南洛阳平乐村发展起农民牡丹画产业,闻名全国。
④云南团山村将部分民居第一进院落对外开放,第二进院落保留居住功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述振兴乡村的可行途径。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1)景公问晏子曰:
“寡人意气衰,身病甚。
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1】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干福乎?
”
晏子对日:
“婴闻之,古者先君之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
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
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羡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
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
司过【2】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
公曰:
“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请革心易行。
”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以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1】祝宗:
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
【2】司过:
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
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必安矣。
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夫众人【1】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
故立身于中,养有节:
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
故曰: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
【1】众人:
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者祀可以干福乎干:
求取
B.羡饮食羡:
羡慕
C.用必赡赡:
充足
D.游虞足以发欢欣虞:
通“娱”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者先君之干福也能移无益之事
B.行必顺乎神意者逆乎
C.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
D.斩伐者以时宫室足以避燥湿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
(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
(共4分)
13.《论语》记录了多则关于“礼”的言论,比如: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7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1】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2】,身闲心苦一舂锄【3】。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4】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
【1】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
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
【2】属玉:
鸟名。
【3】舂锄:
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
【4】莫:
即“暮”。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15.本诗颔联“身闲心苦一舂锄”一句中,作者将内心情感投射于白鹭。
下列诗句中的白鹭形象所寄托的情感与此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
(陆龟蒙《白鹭》)
B.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
(卢仝《白鹭鸶》)
C.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雍陶《咏双白鹭》)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6.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
(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
古代诗文中,“风雨”往往与作者心境或意旨相关。
杜甫笔下,雨有温柔之时,“随风潜入夜,①”;风有萧瑟之态,“②,渚清沙白鸟飞回”。
逸少觞咏兰亭,“天朗气清,③”;子安游观滕王阁,“④,彩彻区明”;苏子泛舟赤壁,“⑤,水波不兴”;范文正公笔下的洞庭湖上“⑥,连月不开,⑦,浊浪排空”。
辛稼轩的“舞榭歌台,⑧”则非据实写景,而意在喟叹历史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①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
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
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②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
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
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③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
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④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⑤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⑥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⑦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⑧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
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⑨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⑩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
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
然后,我就到了家。
⑪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
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
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
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
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
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
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
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
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⑭我突然明白了:
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⑮而我呢?
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
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
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⑯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
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丢三落四:
丢这忘那
B.审美移情的自恋移情:
把主观情感移到客观对象上
C.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
组织、构建
D.删繁就简的秋天删繁就简:
去掉繁杂,趋于简明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列数我的鞋子“见过”的诸多事物,是为了表达对疏离乡土的遗憾之情。
B.第⑥段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萌生了归隐之心。
C.文章对父亲劳作与休憩景象的描绘,与作者那些“孤芳自赏”的做法形成了对比。
D.作者的寻找、领悟、反思与感激,是对“东篱”意蕴不断发现的过程,启人思考。
20.第⑤段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5分)
21.第⑪段作者为什么花了很多笔墨描写菜园“风光”?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6分)
22.根据文意,文章标题“父亲的东篱”有怎样的含义?
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200字。
①《池口风雨留三日》结句写到读书,寄托着读书者的某种人生志趣。
《红岩》《红楼梦》《呐喊》中也写到一些有关读书的情节,请选择一处加以描写。
要求:
依据原著,合理想象,表现出其中隐含的读书者的人生志趣。
②随着古村古镇旅游成为时尚,特色民宿受到青睐。
如果由你来为双水村或茶峒设计特色民宿,你将如何设计?
请写一段文字,说明你的设计内容与依据。
要求:
符合《平凡的世界》或《边城》的内容,语言简明。
③《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我等人的交流。
其中,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
为什么?
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言之成理。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面临着困难与挑战。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你对国家的发展有怎样的思考?
201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七十华诞,请以“我为共和国献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作为国庆献礼文章。
要求:
“献策”具体合理,有针对性,有建设性,有说服力。
②《父亲的“东篱”》中,作者在初夏的一天,在父亲的菜园,突然有所领悟。
很多人生命中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请以“顿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积极向上,内容合理;有细节,有描写;可写实,可想象;人物、叙事人称自定。
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1.D2.D
3.①闲置农房②乡土文化(地方文化、本土文化)③绿水青山(生态特色)
(3分)
4.B5.D6.C
7.答案要点:
①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与修缮,形神兼备地保持乡村文物遗迹的原真风貌;②提供丰富鲜活的体验形式,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挖掘、盘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④建立、完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标准、行动计划)。
⑤重视传承、维系乡风乡俗等人文精神,淳化民风。
⑥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8.B9.C10.A
11.参考答案:
①因此邻国对齐国有所顾忌,百姓都来亲附,直到晏子死后齐国才衰败下去。
(2分)
②幸福不主动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主动找寻某一个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分)
12.答案要点:
相同:
施政者求福的关键在于自身的行为,要节制欲望,省察过错;否则可能招来祸患。
不同:
晏子还强调求福在于敬畏神灵与百姓,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管子主要强调君主要严格修身以致福,即要俭约恭敬,多借鉴他人经验教训,勤于自省。
(6分)
13.答案要点:
“礼”的本质是“仁”;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仁爱,徒有奢华形式,“礼”就失去了意义。
(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C15.B
16.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
黄庭坚诗先以“身闲心苦”的白鹭自况,又化用“临渊羡鱼”暗示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尾句则以“莫窗归了读残书”表明心志,由此可以看出:
黄庭坚“俯仰之间”一句表达的是远离名利争逐,到读书中寻求寄托的淡泊心志。
(6分)
17.①润物细无声②风急天高猿啸哀③惠风和畅④云销雨霁
⑤清风徐来⑥(若夫)淫雨霏霏⑦阴风怒号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8.A19.B
20.答案示例一:
此段运用借代手法,以“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指代《诗经》中描写的诗意自然,以“唐朝的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石景山区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