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综合.docx
- 文档编号:10503897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310.96KB
金融学综合.docx
《金融学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综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综合
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职能
货币(currency):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a.价值尺度(measureofvalue),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b.流通手(meansofcirculation),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流通
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反映: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
商品流通时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
商品流通决定
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模。
c.贮藏手段(storeofvalue),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是现实的货
币。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instrumentofpayment),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不仅扩大了商品流通,还
节约了现金流通。
e.世界货币(universalmoney)
综上所述,货币的主要职能有四项: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其
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2)货币的计量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L(具有流动性的资产,liquidity)
按我国的货币计量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a.货币存量(moneystock):
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
b.货币流量(moneyflow):
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额,
货币流量=货币存量*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制度(monetarysystem):
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a.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①规定货币材料
②规定货币单位
③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通货:
是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金属货币可分为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standardcurrency)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其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
基本一致,它具有三个规定:
(国家集中)自由铸造、无限法偿、有磨损公差
辅币(fractionalcurrency)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
用,它是按照其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的,具有三个规定:
限制铸造、有
限法偿、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④准备金制度
在纸币制度下,准备金制度的主要作用只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b.货币制度的演变
①银单本位制:
历史上出现最早,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
②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
跛行本位制
③金单本位制(goldspeciestandard)
铸币平价就是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
④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和金汇兑本位制(goldexchangestandard)
金块本位制:
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本位制度,在这种本位制下,
银行券代替货币流通
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
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
⑤纸币制度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4)国际货币体系
Ⅰ.根据不同时期本位币和汇率安排的不同,可将历史上的国际货币体系分为:
a.国际金本位制度(goldstandard):
是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度具备限制中央银行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天然属性,是各国的通货膨胀能
够得到有效控制。
这就是所谓的“货币纪律”。
但也存在以下缺陷:
①货币供应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②黄金的均衡分配无法保证,黄金产量和货币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度最根本的
缺陷
③国际收支的调节负担不对称,金本位制度会使一国丧失国内决策的自主权
b.储备货币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以储备货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第n种货币问题:
美元是“第n种货币”,其他n-1种货币的汇率都以美元作为基准,
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稳定,美国则没有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美国
的责任在于维持美元对黄金的比价,其他国家可能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行为将对美
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构成潜在的外部约束。
当非储备货币国家扩大货币供应刺激本国经济
增长时,由于货币扩张导致外汇市场本币相对美元贬值,该国央行又有义务维持本币与
美元的汇率,因此它必须入市干预出售美元购进本币,而这一行为将导致货币供应回复
到扩张前的水平,从而导致货币政策的无效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
则会导致美元自身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
c.牙买加体系:
人们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一直延续至今的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
际货币体系,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成为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运作机制具备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制度多元
化的特征。
但储备货币的汇率走势的强弱变化会造成争购强势货币的“窖藏”行为,国
际金融学术界把这种想象称为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条件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
则(Gresham’slaw),因而牙买加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inherentinstability)”。
多种
货币储备体系与浮动汇率制度的结合是当今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动荡的根源
Ⅱ.国际货币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的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
盟和货币一体化,最后是完全的政治联盟
利息与利率
1)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贷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称为利息率,简称利率
单利法:
I=P*r*n;S=P*(1+n*r)式中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率,n为
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息之和(本利和)
复利法:
S=P*(1+r)n
利率种类: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名义利率(r名)
与实际利率(r实),
或r实=r名-R,R为通货膨胀率
2)利率决定理论
a.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期限;
②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④国际利率水平,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国内利率或抑制国内利率上升的程度;
⑤预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⑥汇率,当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时,外币的预期回报率下降,国内居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下降,对本币的需求就会增加,使国内利率水平上升
b.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途径
①利率------储蓄------经济运行
②利率------投资------经济运行
③利率------国际收支------经济运行
④利率------物价------经济运行
c.西方利率理论
①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把利率的变化与资本
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认为贷
放的资金来源于储蓄、而储蓄则意味着人
们要推迟现在的消费。
一般来说,储蓄是
利率的递增函数。
对资本的需求主要来自投资,而投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预
期回报率和利率的关系。
当利率降低时,预期回报率大于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所以
投资需求也不断增大,即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②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而不
是古典利率理论所讲的利息是对节欲、等
待或推迟消费的报酬。
因为在现代货币经
济中,人们可以以多种形式来持有其财富,
如持有股票、债券等资产。
货币的需求起
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
投机动机。
其中,出于前两种动机的货币
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记为M1=L1(Y);
而出于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为利率i的
递减函数,记为M2=L2(r),因此有:
Md=M1
+M2=L1(Y)+L2(r).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
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当利率降至一非常
低的水平时,由于人们都预期利率将上升,因而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
而使得流动性偏好几乎变成是绝对的。
这就是所称的“流动性陷阱”。
③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并非一定完全来自投资,还可能来
自窖藏。
因为现实生活中,储蓄者很有可能窖藏一部分货币而不借出,借款者也可能
窖藏一部分货币而不用于投资。
结果,就会有一部储蓄不能用于投资。
所以,对可贷
资金的需求由投资I(i)和净窖藏ΔH(i)两部分组成。
投资部分为利率的递减函数,窖
藏部分也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可贷资金的需求Md=I(i)+ΔH(i),可贷资金供给由储
蓄S(i)、反窖藏DHd(i)和由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以及商业银行所创造的的信用形成的
货币供应增量ΔM(i),它们都为利率的递增函数,即可贷资金的供给MS=S(i)+DHd(i)
+ΔM(i).当两者达到均衡时,此时的利率便是均衡利率
④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是从整个市场全面均衡
来讨论利率的决定机制的。
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
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可分为两个邻域:
实际领域
和货币领域。
在实际领域中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投资I和
储蓄S,在货币邻域要研究的主要对象时货币需求L和货
币供给M。
此处的货币需求即流动性需求.
ⅱ、实际邻域均衡的条件是投资I=储蓄S,货币
邻域均衡的条件是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整个社会的
经济均衡必须在实际邻域和货币邻域同事达到均衡才能实
现.
ⅲ、投资是利率I的反函数,即I(i);储蓄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S(y)。
货币
需求可按不同的需求动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L=L1+L2。
L1是满足交易动机的货
币需求,它是收入的增函数,即L1(y);L2是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它是利率的反
函数,即L2(i).
⑤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3)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这可用债券的回报率曲线来表示。
这种债券的回报率曲线是指把期限不同,但风险、流动性和其他条件相同的债券回报率连成的一条曲线。
这种曲线有如下四种可能的状态:
在上图中,A是平坦型,表明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水平相同;B是递增型,表明利率水平与期限同增,期限越长,利率水平越高,这种情形最常见;C是递减型,表明期限越长,利率水平越低,这种情形较少见;D是隆起型,表明一种利率期初随期限延长而逐步上升,但在一定期限后又随期限的延长而下降,这种情形较多见。
要解释这种差异,有三种常见理论:
①预期假说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
②市场分割理论
一般来说,投资者多偏好期限较短、利率风险较小的债券,对长期债券的需求相对较少,因此,长期债券价格较低、利率风险较高,从而其回报率多成递增状
③流动性报酬利率
外汇与汇率
1)外汇
a.定义:
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所强调的是外汇交易的主体,即外汇交易的参与者及其行为
外汇的静态含义则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所强调的是外汇交易的客体,即用于交易的对象
b.外汇的特征
①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②外汇必须以外币表示;③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较充分的可兑换性。
货币的可兑换性(convertibility)是指一种货币能够不受限制地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特性。
国际性、可偿性、可兑换性及可转换性就是外币表示的资产成为外汇的前提条件
c.外汇市场:
是外币供求双方相互买卖不同货币的交易网络、交易设施及其组织结构和制度规则的总和
外汇市场类型:
①有形外汇市场和无形外汇市场
②外汇零售市场和外汇批发市场
③即期外汇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
④自由市场、平行市场和外汇黑市
⑤全球性外汇市场和区域性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参与者:
商业银行、外汇经纪商、进行商业或投资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投机
者和套汇者、中央银行
外汇市场交易模式:
竞价驱动模式、报价驱动模式
d.外汇市场交易(B,p60-82)
2)汇率与汇率制度
a.汇率(exchangerate)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也称汇价或外汇行市。
汇率标价方法有两种:
①直接标价(directquotation):
又称应付标价(givingquotation),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本币标价法
②间接标价(indirectquotation):
又称应收标价(receivingquotation),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
目前除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欧元区外,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b.汇率的种类
①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无论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凡汇率具有上升趋势或前景的货币通常称为硬货币(hardcurrency,又译为硬通货或强势货币),反之称为软货币(softcurrency,又译为软通货或弱势货币)
②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基本汇率就是本币与关键货币的汇率
③买入汇率(buyingrate或bidrate)、卖出汇率(sellingrate,offrate或askrate)、中间汇率(middlerate)与现钞汇率
④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⑤即期汇率(spotrate)与远期汇率(forwardrate)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差额称为远期差价(forwardmargin或forwarddifferential),如果外汇的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则该差价称为升水(atpremium),如果外汇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则该差价称为贴水(atdiscount),如果外汇的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差价为0,则称为平价(atpar)。
B,p34
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即期汇率-贴水
在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即期汇率+贴水
⑥官方汇率(officialrate)与市场汇率(marketrate)
⑦单一汇率(singlerate)与复汇率(multiplerate)
⑧开盘汇率(openingrate)、收盘汇率(closingrate)与成交汇率(dealtrate)
⑨名义汇率(nominalrate)、实际汇率(realexchangerate)、有效汇率(effectiveexchangerage)、理论汇率、均衡汇率(equilibriumexchangerate)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e表示实际汇率,E表示名义汇率,P*表示外国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P表示本国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
所谓高估(overevaluation),是指汇率高于某一标准的现象,反之称为低估(under-evaluation)
有效汇率是一国货币对一篮子货币经过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的汇率
均衡汇率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汇率
c.汇率变动
①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ⅰ、利率↑----本币汇率↑
ⅱ、国际收支:
逆差-----外汇汇率↑,本币汇率↓;
顺差-----外汇汇率↓,本币汇率↑
ⅲ、价格水平:
价格↑-----逆差
ⅳ、中央银行的干预
Ⅴ、经济增长状况
Ⅵ、政局变动
②本币贬值的“恶性循环”效应
ⅰ价格效应:
本币贬值----出口消费品及投资品价格↑-----成本推动型膨胀
ⅱ数量效应: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内总供应减少,出现超额需求
------价格↑------需求拉动型膨胀
ⅲ货币效应:
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央行本币投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d.汇率风险管理:
交易、转换、经济和储备风险
3)汇率决定理论ⅰ
a.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个阶段
b.国际收支论和汇兑心理论
①国际收支理论:
该理论假定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汇率通过自身变动使国际收支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即实现经常项目差额(CA)和资本项目差额(KA)之和为零(BP=CA+KA=0)。
国际收支理论有助于分析短期内汇率的变动和决定
e=f(Y,Y*,P,P*,i,i*,Eef)
影响变量
Y↑
Y*↑
P↑
P*↑
i↑
i*↑
Eef↑
外币汇率变化
↑
↓
↑
↓
↓
↑
↑
②汇兑心理论:
该理论揭示了人们的主观心理活动和预期对汇率的影响作用,适用于说明短期汇率
c.购买力平价论
①一价定律:
,商品i在本国价格为Pi,在外国的外币价格为Pi*
②绝对购买力平价:
③相对购买力平价:
,下标t表示某一特定时点,系数K是一个正的常数。
若K=1,则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若K≠1,则意味着两国的价格水平之比与汇率水平出现偏差,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汇率变化等于两国通胀率之差,如果本国通胀率高于外国通胀率,那么本币就相对于外币贬值,这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
d.利率平价论
①抵(套)补利率平价(CIP):
指远期升水率或贴水率正好将相关资产利率的差异相互抵消,从而使不同货币资产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无风险收益率彼此相同的均衡状态。
,f表示远期汇率,e表示即期汇率,i表示利率
ρ=id-if,外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②无抵(套)补利率平价(UIP):
,Eρ=id-if
e.汇率决定的货币论
①灵活(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条件: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货币需求是国名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购买力平价成立
上式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第一项表示本国和外国货币供给变动的差额,第二项表示本国和外国实际国民收入变动的差额,第三项表示本国和外国利率变动的差额。
可以看出本国和外国之间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货币供给水平决定了汇率水平:
Ⅰ式中第一项,在其他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货币供给水平msd的一次性增加,会造成居民手中的货币余额超出居民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居民将会增加支出以减少手中的货币余额。
由于产出不变,额外的支出会使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
由于购买力平价成立,本国价格水平的提高会带来本国货币的同比例贬值
Ⅱ式中第二项,同样假定式中其他变量都不变,本国产出yd的增加会带来货币需求的增加,由于货币供给没有相应增加,因此会造成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本国价格水平下降又通过购买力平价造成本国货币相应升值
Ⅲ式中第三项,还是假定式中其他变量不变,本国利率id的上升会降低货币需求,在原有的货币供给水平上,使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造成货币支出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从而通过购买力平价关系造成本国货币的贬值
②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简称超调模型,它认为商品市场价格与资产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黏性的特点,而资产市场的价格则没有粘性,这就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不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
这里所说的不平衡,是指价格还来不及发生变动时的情况。
f.汇率的资产组合论
①该理论的特点在于:
第一,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的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考察;第二,将本国资产总量引入了分析模型,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的持有量,而经常账户的变动会对这一资产总量造成影响,从而将流量与存量因素结合了起来。
它有两个前提:
①国外利率if是给定的;②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
本国货币M、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资产F(具体可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债券等)。
外币资产的供给仅在短期内被看作是固定的,它的本币价值等于eF(e为直接标价法时的汇率)。
在上述前提下,以本币计的一国资产总量W在任何时候由下式构成:
一国资产总量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币资产之中。
从货币市场来看,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控制的,货币需求则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和资产总量的函数。
当本国利率及外国利率上升时,投资者都倾向于减少货币的持有,造成货币需求的降低;而资产总量增加时,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
所以,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从本国债券市场看,本国债券供给同样是由政府控制的。
本国利率水平提高时,投资者会更倾向于持有本国债券,外国利率水平提高时则相反。
因此,对本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从外币资产市场看,外币资产的供给是通过经常账户的盈余获得的,在短期内,我们假定经常账户状况不发生变动,因此外币资产的供给是外生的固定值。
同理,对外币资产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外国利率的增函数,也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②资产组合模型的图形分析。
Ⅰ.
Ⅱ.
Ⅲ.
③资产组合模型下的短期汇率决定
在资产组合模型的框架内以政策冲击为典型的外生冲击,改变的不只是汇率,也包括利率,并且会对政策的效力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这里主要从汇率决定的角度,研究资产供给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资产供给的变动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相对量”的变动,另一种是“绝对量”的变动。
相对量变动是指两种不同资产之间的互换,从而使一种资产的供给量增加,而另一种资产的供给量相应减少,但投资者持有的各种的总量不变。
绝对量变动是指一种(或两种)资产的供给量增加(或减少)而其他资产供给量不变,从而资产总量增加(或减少)。
在此简单介绍两种相对量变动和两种绝对量变动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设政府在本国债券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则本国债券供给减少,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这一活动不改变资产供给总量,只改变资产供给结构,是相对供应量的变动。
本币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使本国的MM曲线左移至MM’,本国债券供给应减少使曲线左移到BB’。
由于外币资产供给不发生变动,因此FF曲线不发生变动。
MM’曲线与BB’曲线的交点意味着货币市场和本国债券市场的同时平衡,由一般均衡的原理可知,新的交点一定在FF曲线上,即三个资产市场同时平衡,新的平衡点A’表现为本币贬值、本国利率水平下降。
第二种情况,假设政府在外币资产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外币资产,则外币资产供给减少,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这一活动不改变资产供给总量只改变资产供给的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