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的典型病例.docx
- 文档编号:10495577
- 上传时间:2023-02-14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236.93KB
精神病学的典型病例.docx
《精神病学的典型病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的典型病例.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学的典型病例
(一)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例摘要
周某,女,38岁,已婚,菜农。
因急起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无故发笑、少言少动、右侧肢体运动欠灵活14天,于1984年7月21日入院。
起病较急,无明显诱因。
1984年7月7日晨患者上街卖菜,下午回家时显得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对家中来客不予理睬,表情淡漠,径直上床睡觉,丈夫做好饭要她起来吃,只说“头痛,不饿”,不肯起床。
对其他问话,回答不得要领。
家人以为她过于劳累,让她休息,次晨仍不起床,以手示意要丈夫扶她去小便,步履有些拖曳。
家人触其皮肤,觉得有点发热。
下午,患者时时以手指门,示意有人来了(实无人)。
对家事不闻不问,对小孩跌伤无动于衷,整日卧床,很少言语,有时自笑,进食很少,7月12日起,完全卧床不起,小便于床,不食不语,问话不答,对亲友毫无表情,但仍时时独自发笑,显得幼稚呆傻。
病中曾呕吐一次,非喷射性。
既往体健,从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异常或癫痫发作史,无高血压病史。
家中成员及同村人中无类似患者。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入院时体查:
体温38℃(腋),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6mmHg。
急性重病容,体型消瘦,但无明显脱水征。
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皮肤和粘膜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五官正常,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自如,肺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音正常,律齐。
腹软,肝脾未扪及。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
呈嗜睡状,触动之能睁眼,对一切问题不予回答。
头颅无异常,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应好,眼球无震颤,双侧眼底正常。
右侧鼻唇沟略浅。
颈略有抵抗感。
四肢主动活动甚少,针刺下左侧肢体躲闪活动度较右侧大,右侧肢体肌张力明显高于左侧,四肢腱反射活跃,右侧更为亢进。
腹壁反射未获。
右侧Babinski征及Gordon征阳性。
右侧有持续性踝阵挛。
Kernig征可疑。
未见不自主运动。
精神状况:
两眼呆视,面无表情,缄默不语,对亲人呼唤亦无动于衷,处于木僵状态,无主动违拗或腊样屈曲。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Hb11.3g,WBC6800/mm3,N77%,L23%。
血沉:
正常
脑脊液:
压力200mmH2O,无色,透明,无薄膜,潘迪氏试验弱阳性,白细胞总数56/mm3,其中单核50/mm3,多核6/mm3。
蛋白质
0.675g/L,葡萄糖3.25mmol/L,氯化物118.5mmol/L。
IgG19mg/L,IgA
0mg/L,IgM0mg/L。
心电图:
正常胸部照片:
正常
脑电图:
高度异常。
表现为:
基本波率为中波幅(40-50毫伏),9-9.5波秒节律,调节可。
各导联大脑前半球经常出现中—特高波幅(50-180毫伏),1.5-3波秒的d波,部分呈中波幅5-6波秒q波。
以双额区波幅最高,部分波幅左侧高于右侧约30%。
颅骨超声波检查:
中线无偏移。
头部CT:
未见脑梗死或占位性改变。
入院后体温基本正常,最高不超过37.8℃。
营养靠鼻饲流汁及输液维持。
给予青霉素、激素、能量合剂及头部感应热等治疗。
于入院后第10天起病情开始好转,眼睛能注视别人,别人说笑时她也能跟着笑,问及其母及女儿时即流泪,说明有情感反应,认识活动在恢复。
在撑扶下能下床缓慢行走并自解小便,但仍不讲话,不吃东西。
右侧轻偏瘫、肌张力及病理反射情况同前。
入院半月后病情明显好转,能说几句话,语流虽然缓慢,吐词欠清楚,但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认识亲人,喂之能吃。
右侧肢体活动进步,肌力增加。
失语症检查发现有表达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
同时发现记忆、理解判断和计算能力均有损害。
给予高压氧治疗10次,9月5日复查脑电图,脑电波活动已恢复至正常范围。
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在持续地进步,已能自己行走及进食,右侧肢体肌力增加,病理反射消失,但表达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仍未完全恢复,记忆及智能仍较差。
9月7日在家属要求下出院。
病例讨论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例临床特点:
①起病急骤,发展迅速;②病中有头痛、呕吐,并有低热;③精神症状突出,表现为情感淡漠、无故发笑,最后呈木僵状态;④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右侧肢体呈上运动元性不完全瘫痪,有表达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以及记忆及智能障碍;⑤实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压力偏高,白细胞轻度增多,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脑电图呈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而血常规、头部超声波及CT检查正常。
⑥经一般性保守治疗,病情改善较快。
⑦从起病到病情改善,历时一个多月,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患者以其突出的精神症状首先就诊于精神科,首先要区别其精神障碍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
起病急,病程短,有肯定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及脑电图异常,经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精神症状也随之减轻,说明精神症状是某种躯体疾病的部分表现。
后来发现患者有表达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以及记忆和智能障碍,更说明所患系脑器质性疾病。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一、脑血管病
起病急骤,症状呈进行性发展,有失语及右侧偏瘫等定位征,病情改善快,遗有记忆和智能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势不太凶猛,意识障碍不深。
临床相类似脑梗死性发作。
但本例患者过去无高血压史,头部CT检查未发现脑梗死或占位性改变,故脑血管病可排除。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可发现原发结核病灶,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脑脊液除白细胞及蛋白质增高外,糖和氯化物常降低,色氨基酸试验阳性,结核菌培养阳性。
此患者未发现原发结核病灶,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未经抗结核治疗,病情即有明显进步,均可排除。
2.脑脓肿:
脑脓肿时颅压增高症状较明显,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血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分叶计数左移,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细胞为主。
头部超声波及CT检查均应有所发现。
3.细菌性脑膜炎:
全身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均较突出,血液中白细胞升高,脑脊液中白细胞以中性为主,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可查出病原菌。
本病例临床相及检查结果均不符合此诊断。
4.钩端螺旋体病:
这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常见于秋收季节。
起病急,常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肌肉疼痛,以小腿及腰部肌肉疼痛最为突出,腓肠肌压痛明显。
脑型者常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
有时可出现偏瘫、单瘫、截瘫以及抽搐等脑实质受损症状。
少数病例可发生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出现谵妄、幻觉、躁动等精神症状。
脑脊液多为无色透明,压力多正常,白细胞早期可增多至100-300/mm3,中性为多,半月后细胞数逐渐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亦多为正常。
血和尿可培养出病原体。
患者常有疫水和牲畜接触史。
本病例无肌肉疼痛史,当地无类似疾病流行史,均不支持此诊断。
5.病毒性脑炎:
病毒侵犯大脑、脑干和小脑,引起脑实质广泛性损害。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逐渐起病,前驱症状有轻微头痛、发热、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
几天后病情加重,出现兴奋躁动、精神异常、抽搐、失语、嗜睡、昏迷,颅神经损害,颈项强硬,全身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全身出汗等症状。
脑脊液大多无色透明,压力轻度增高,白细胞10-100/mm3,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
脑电图异常出现较早,往往在疾病初期已有改变,多为弥漫性d波或q波,也可在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灶变化,以额、颞叶为著。
症状持续2周至数月,然后逐渐恢复。
病情较重者,常遗有痴呆、瘫痪、抽搐、巴金森综合征等症状。
本病例虽未进行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程转归比较符合病毒性脑炎特点,属于通常所谓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范畴,进一步明确诊断可作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与脑组织活体检查。
引起散发性脑炎的病毒常见者有:
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淋巴脉络膜病毒、流感病毒等。
不同病毒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和不同部位显示特殊的亲和力,表现不同的脑症状。
不少病毒性脑炎以精神异常为其首发症状,有些急性脑炎患者因疾病早期表现突出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轻躁狂等,而被送至精神科诊治,直到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及神经系统体征时才考虑到脑炎的可能性。
目前认为单纯疱疹性病毒是引起严重脑炎的最常见原因,因其主要侵犯颞叶和额叶,因此,精神症状和失语比较突出。
有的患者表现为木僵状态或紧张症。
本例诊断:
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二)儿童孤独症
病例摘要
周某,7岁,男孩。
因行为怪癖、智力低下,于1988年6月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就医。
病史由母代诉。
患儿自幼十分孤僻,从小对亲人不亲,如在1岁多以前,当父母走向他床边时,从不会以表情或姿态表示要父母抱他,一个人睡在床上不哭不闹,当时仅认为他很乖,未想到是病态。
1岁多能走之后。
当父母下班回家,他也从不迎上去表示欢迎,家中来了生人,他也无所谓,不理睬也不躲避,入幼儿园后,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从不理睬。
父母和老师有意安排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一个人坐在那儿玩弄手中的纸片或手帕,从不参加集体游戏。
如再三强迫他与别人玩,则发脾气、打人。
现己7岁,仍无一点社交能力,没有一个朋友。
从不喊人、仅偶尔喊一声“妈”,从未喊过爸爸,也从不用眼睛看人。
近一年来,未去幼儿园,一个人呆在家中,常常反复玩一件东西,如卷一张纸片,或一把钢卷尺,翻来覆去,连续几个小时不释手。
行为怪癖,如带他上街,他一定要用手摸一下路过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或从二个并行的人中间硬挤过去,或莫名其妙地踢别人一脚,因此常常惹出一些麻烦。
有时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有时突然无故发脾气,双足在地上跳;口中骂人或念念有词。
但从不一个人外出。
患儿自幼语言发育迟滞,一岁半才偶尔叫妈妈,此时,父母常陪他看画报,并根据画中内容讲故事给他听,多次重复后,患儿渐能指着画报上的图形学会了称呼“熊”、“青蛙”等动物名称,到三岁多以后,词汇量渐多,可讲整句话,但表达能力至今仍很差,说不清较复杂的句子,四岁多以后,常常自言自语,有时边吃饭边念,内容破碎,如:
“不知道”、“我说不清”、“我病了”、“着火了”、“汽车轮子掉了”等等,至今仍很少能用语言与人交谈,也不会用手势、表情、眼神等与人交往。
仅在别人要他干什么,他不愿干或听不懂时,则又跳又叫又跺脚,大发脾气,表现十分固执。
患儿系足月平产,第一胎,出生时有轻度窒息。
四个多月能抬头、会微笑。
一岁零二个月能扶着站立,一岁半会独立行走,但直到四岁还跑不稳,两岁多能自己用小勺吃饭,三岁能骑三轮小车,能拿笔乱画,能用小剪刀剪纸,能数1~10,但至今仍不能作简单的加减法。
四岁时能自控大小便,能自己系扣子,自己穿没有带的鞋子。
五岁时可自己穿裤子,脱衣裤,拍皮球,六岁能洗碗,开收录机,自己叠被子。
目前能分清大小、多少、上下、前后、白天与晚上,但分不清左右,年月日及小时,患儿记忆力较好,学一个字念二~三遍便能记住,过了几个月还能认识,听别人唱歌,念歌谣,他也能学唱会背诵。
患儿从小不怕痛,打针、验血等从不哭叫,摔跤、碰破了皮也不哭叫。
也不找妈妈寻求安慰。
但有时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哭、或发呆,问他为什么哭从不吭声,患儿自幼饮食不正常,常不肯吃饭,视力及听力好。
病前无特殊疾病史,无外伤史,无癫痫史,父母非血缘婚,母孕时体健,父母均系技术干部,否认家族史。
父母曾带患儿到多个大城市找中西医诊治。
曾诊断为“轻度智力低下”?
“精神病”?
曾用过“补脑丸”、“g-氨酪酸”、“奋乃静”等均无效。
体检:
发育营养好,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扪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精神状态:
衣饰整洁,外表显得并不笨。
入诊室后,一个人呆坐在角落里,把妈妈的提包在手中翻过来倒过去地玩。
提包被拿走后,又玩一把折扇子在手中转过来又翻过去,虽天气很热,并未曾打开扇子扇一下。
有时喃喃自语,不知所云,对外界毫不关心,一个人低着头玩自己的,不论诊室内有什么声响也不抬头看看。
对其他候诊的儿童主动找他搭讪,他也不理睬,医生问话也不搭理,从不用眼看看医生或周围的人。
医生牵着他的手往外走,他也无所谓地跟着走,突然在走廊中大发脾气,又跳又叫,不肯向前走,也不肯回诊室。
过了十多分钟,自行回诊室,仍一个人坐着玩自己的。
智力无法测得。
病例讨论
本患儿主要症状表现为:
1、自幼有社会行为障碍,与他人缺乏交往,不论语言性或非语言性人际交往,均十分缺乏,如对人缺乏眼对眼的交流,对亲人缺乏依恋,对生人不感到陌生,没有朋友等。
2、语言发育迟滞,包括口语及手势语言,语法、句型结构等均有障碍,思维缺乏创造性与想像力。
对别人的语言缺乏情绪反应,自己也不会用语言或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需求。
3、行为障碍,刻板式行为,如反复用简单刻板方式玩弄玩具。
间有怪异行为,如莫名其妙的大叫并发脾气,走路好钻人空子等。
4、痛觉迟钝,如打针不哭,摔倒不叫。
5、未见妄想幻觉和其他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6、有轻度智力低下。
7、起病于一岁以内。
综上所述,本例应考虑诊断为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年的严重的发育性障碍,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
早在19世纪就已有关发生于婴幼儿期的严重精神病报导。
但对这种疾病的性质及归属一直混淆不清。
有称之为“婴儿痴呆”者,有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直到1943年,Kanner才将这类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精神障碍,定名为“婴儿孤独症”。
但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精神病学家,如Eisenberg(1972),Kolvin(1974),Rutter(1972,1978)等,仍视本症为“儿童期的精神分裂症”。
70年代以后,世界性的广泛研究逐渐分清楚了发生于儿童早年的“婴儿孤独症”,与发生于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的精神分裂症,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前者是一种起于儿童早年的广泛、普遍性发育障碍。
故ICD-10及DSM-Ⅳ均将本症另立,置于儿童发育障碍之中。
以后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者,均遵照此分类意见。
本症的发病率为2~4/每万人。
但如包括伴有严重智力低下孤独症患儿,则发病率高达每万人中20人(Rutter
1985)。
一般男孩较多。
男与女之比约为3∶1。
本症预后不佳。
Latter(1978)长期随访发现,三分之二的患儿成人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一般来说,智力低下(IQ<50~60),语言能力差,或有癫痫发作者,多预后不佳。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对本症诊断要点为:
一、起病于出生后36个月(3岁)以内。
二、人际交往障碍,至少具备下列中的两项症状:
1.极度孤独,明显缺乏社会情绪反应,不能与别人(包括父母)产生正常的情感交流。
2.不能用注视、表情、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
3.不能与其他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4.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5.遇到疾病或挫折时不会寻求支持或安慰,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给予支持或安慰。
三、言语障碍,至少需具备下列中的两项症状:
1.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例如不会呀呀学语,可有以手势或其他形式来代替言语交流的倾向;
2.刻板重复一些词语,而与环境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无明显联系;
3.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律、重音等方面异常;
4.言语的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害;
5.两岁以前言语功能发育正常,但两岁以后出现障碍,甚至完全不会讲话;
四、兴趣和活动异常:
至少具备下列中的一项症状:
1.兴趣刻板、狭窄(例如专注日期、广告、气象报告等);
2.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
3.强迫性地进行某种特殊仪式性的行为;
4.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姿势;
5.对某些东西(例如玩具)的非主要部分特别感兴趣(例如气味、表面感觉、产生的噪音等);
6.对个人的生活环境不愿或拒绝作任何变动。
五、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和Rett综合征。
鉴别诊断应考虑下列疾病:
1、婴儿痴呆(Heller’s病,又称儿童解体性障碍):
本症十分罕见,患儿在2~4岁以前发育正常。
以后呈亚急性或慢性衰退表现。
在症状明朗化之前常有模糊不适感的前驱表现,患儿表现不宁,易激惹、焦虑、多动,可有数月的缓解期,继之,语言表达能力渐丧失,理解语言的能力被破坏,智力减退,社交能力丧失,人际关系损害,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出现刻板样动作,还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但患儿此时常常保留了一张外表聪颖的面孔。
本症有时继发于麻疹、脑炎或其他脑器质性疾病之后。
但大多数查不到明显的器质性脑病的历史,临床神经系统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部份患儿的脑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有类脂质沉着或白质萎缩。
本症病因不明,预后不佳,常呈严重痴呆或死亡。
2、精神发育迟滞:
患儿全面智力低下,可伴有行为紊乱。
但患儿的社交能力损害较轻。
轻~中度智力低下者,常常憨态可亲,喜与人亲近,常常表现为一个随和可爱的“小傻瓜”。
而不会独居一隅,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
3、儿童精神分裂症:
起病年龄较大。
有明显的思维障碍,有妄想(多为被害妄想)、幻觉,约80%有幻听,约一半有幻视或躯体幻觉(Rutter
1985)。
情绪紊乱,如困惑、迟钝等很常见。
行为怪异、矛盾意向也很常见。
但智力一般正常。
社交能力的损害不及孤独症严重。
发病常有心理诱因,多有家族史,一般药物治疗有效。
本例诊断:
儿童孤独症
(三)儿童多动症
病例摘要
刘某,男,9岁。
因自幼好动,上课不认真,管教困难,于1992年7月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求治,病史由母亲代诉。
患儿自幼顽皮多动,1岁多能走之后,喜欢到处攀爬,不怕危险,经常摔得皮破血流,依然如故。
任何一件玩具到手之后就要拆开弄坏。
从不怕生人,到亲友家做客,随便开别人的屉子,柜子,到处乱翻。
7岁入学,上课、做作业从不专心,总是不停地作小动作,撩逗同学,搞恶作剧,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上课发言不守纪律,经常插话,扰乱课堂秩序。
常常惹麻烦而有老师或同学来告状。
在家做作业时很不专心,边做边玩,外面一点小动静就要跑去看一看,经常要父母坐在旁边监督,作业脏、乱、潦草,粗心大意,经常做错或不能按时完成。
自己的东西杂乱无章,丢三落四,经常丢失文具、雨伞等用品,或上学忘了要带的东西。
家长曾经想培养他一些业余爱好,但不论学什么都是有始无终,缺乏耐心,不能坚持。
脾气急躁,有什么要求马上就要满足,否则纠缠不休。
学习成绩中上,近一年来有下降趋势,无说谎,偷窃等不良行为。
自幼睡眠较少,似乎精力过剩。
偏食,二便可。
患儿系第一胎,足月平产,幼时生长发育正常,1岁左右能走,1岁余开始学语,无重大疾病史。
体检:
发育营养可,未见任何先天性畸形改变,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扪及,手掌皮纹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
颅神经正常,四肢活动自如,共济及协调动作好,双手的精细动作不显笨拙,反射对称,未见病理征。
精神状态:
衣饰齐整,检查合作,主动交谈,言语流畅。
入室后多动不宁,不停抓摸桌子上的东西,无法禁止。
在医生与家长交谈时经常插嘴。
未发现妄想或其他思维联想障碍,未获幻觉。
承认老坐不住,上课喜欢搞点小动作,思想开小差。
也想好好学习,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
情绪适度,比较活跃。
智力粗查未见异常,自知力存在。
实验室检查:
WISC-CR智力测验结果:
FIQ99,VIQ100,PIQ
97。
脑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成像(SPECT):
双侧额叶下部及丘脑放射性分布稀疏,代谢血运降低。
病例讨论
此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自幼注意力不能集中。
2.自幼行为多动、冲动。
3.患儿无其他品行问题,无智力低下,学习成绩中上,但近年来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
4.体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5.实验室检查:
智力在正常范围,SPECT检查发现双侧额叶下部及丘脑放射性分布稀疏,代谢血运降低。
本例诊断应考虑:
儿童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及神经系统疾病所致
1.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较高,据国内外大多数报导为1.5%~10%,男童多于女童。
本病起自幼年,甚至胎儿期就特别好动,但由于学龄前正常儿童的活动量变异较大,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肯定某个幼儿的活动是否超出了正常范围。
故原则上学龄前不作此诊断,仅当幼儿多动的性质明显突出,活动量极大,且不分场合广泛存在时才考虑这一诊断。
约半数病人的多动行为可持续到成年期,故成年人也可以诊断本症。
该类患儿还常常伴有其它障碍,如同时存在品行障碍。
在多动症状十分突出、品行障碍不十分严重时,仍诊断为多动症。
如二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则诊断为多动伴品行障碍。
如患者伴有轻度的学习成绩低下,后者常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仍诊断为多动症。
如患儿伴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则应根据其学习技能的特殊表现,在诊断多动症的同时,并列特殊性阅读障碍或特殊性计算障碍等诊断。
如患儿以情绪焦虑为突出症状,同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符合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时,应优先考虑焦虑状态。
如患儿有其它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风湿性脑病或其它器质性脑病等)或智力低下,同时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如主要症状符合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则诊断为有关的疾病,不诊断为多动症。
目前认为,多动症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主要是额叶及皮质下的功能发育障碍,表现为随意(主动)注意和行为控制能力的障碍。
关于本症的预后,已有许多长期随访的前瞻性报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青春期以后,多动行为减少,但仍有不安静、易激惹、冲动、注意涣散等症状;有的患儿成人后仍保留有此类症状。
综合各家报导,成年后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仍须要家庭给予适当的帮助、照顾,约三分之一患者可能有精神病、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发育迟滞等问题。
约四分之一仍可有较好的成就,能完成大学学业,能担当较为复杂的工作。
一般来说,有智力偏低,有明显攻击等反社会行为,家庭环境不良,未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差。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儿童多动症之临床诊断标准为:
一、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二、临床症状标准符合以下4条以上,其症状的严重性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粗心大意,常常有始无终;
5.很难集中思想听课、做作业或其他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事情;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话多,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困难,成绩差,但不是由于智能障碍所引起;
10.动作笨拙,精巧和协调动作较差。
三、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
本例符合以上各项诊断标准。
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鉴别诊断应考虑:
1.品行障碍:
发生于18岁以前的儿童少年期,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存在(至少六个月)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
如冲动伤人、纵火、偷窃、无故离家出走等。
2.学习技能的特殊发育障碍:
本症表现为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获得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如不能阅读、不能拼音、和(或)不能计算等。
这种无能不是由于缺乏学习机会,不是由于智力发展迟滞、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
患儿智商正常,但学习成绩不佳。
本例可排除以上鉴别诊断问题,不存在焦虑状态。
亦可排除其它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风湿性脑病或其它器质性脑病等)和智力低下。
本例诊断: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四)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病例摘要
段某,男,56岁,已婚,高小文化,退休工人。
因头晕、忘事、错认、发愁半年1983年10月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为二儿子婚事思虑操劳过度,出现失眠、恶梦多,常惊醒,头晕加重,且好忘事,放下东西即遗忘,说话啰唆重复。
4个月前开始少语少动,时而哭泣,愁眉苦脸,总是说对不起子女,三个女儿的出嫁喜事操办得过于简单,至今还未能给儿子娶亲,房子陈旧也无力修缮等。
时常烦躁不安。
曾服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治疗,烦躁加重,改用阿咪替林合并奋乃静、脑益嗪及安坦治疗,病情加重,坐卧不宁,全身颤抖,夜间彻夜不眠,翻箱倒柜,问之不答,且认错人,称儿子为兄弟,生活不能自理,饮食及大小便需人照料,不知冷热,三伏天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病 典型 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