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训练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48617
- 上传时间:2022-10-1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80.82KB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附答案.docx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语言训练附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附答案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精校精炼附答案)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借得佳句成华章——引用句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视引用。
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
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1】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
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
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牵魂绕、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
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
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我以我血荐轩辕”。
【例2】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
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
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
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
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例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春天哟,春天,紫燕翻飞,柳丝吐芽的春天;万物兴盛,如花美眷的春天。
走进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一个翩然欢翔的飞燕……(《走进春天》)
在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中,引用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为文章平增几分诗情画意。
本段文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引用,才显得特别诗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属明引,修饰式属暗引。
此外,还有一种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出现,而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
为了便于掌握和操作,我们不妨称其为“镶嵌式”,例如:
【例4】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思念远方的明诚,你多情啊!
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再回首,……更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
你日夜盼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面对你,面对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无语,只觉心痛,心如麻!
姑且起身,坐于院中。
折一剪红梅,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你“泪痕红绝鲛绡透”,我不想再见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
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
(《面对孤雁清照》)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句子,它不是直引式、修饰式,也不是“镶嵌式”,它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我们姑且称这种句子为化用句。
请看一例:
【例5】诗是色彩斑斓的梦。
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
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
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诗心遐想》)
强化训练
1.模仿前两句的句式,在横线处再续写两个句子。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里,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
我梦想,。
2.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我眼中的“潇洒”,不是鲜衣美食,不是挥金如土,更不是我行我素,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它的涵盖面极广:
它是空灵洒脱的风骨,它是独立特行的风范;它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志向;它是的襟怀。
在不同的环境下,“潇洒”有它各自不同的体现;它既可以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可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放;它既可以是,也可以是。
周恩来在国际政坛纵横捭阖,风度翩翩,是为潇洒;徐虎为平民百姓默默奉献,无悔一生,是为潇洒;就连花季中的桑兰,遭遇噩运却始终微笑着面对亿万关心她的同胞,这不也是潇洒的最佳诠释吗?
3.以“思念”为话题,运用引用写—段话。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反复中心句(词)
“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
我们所说的反复中心句(词),是指把能体现中心主旨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连续或间隔出现。
其作用是:
在内容上,因为句句紧扣中心主旨,因此可使中心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
反复中心句(词)手法,既可用来构段,又可用来构篇。
一、 运用反复中心句(词)构段
【例1】“固而不柔,脆也。
柔而不固,弱也。
柔而固,韧也。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要获得发展、成功,要有所建树的人,无不经过“柔而固”的努力,无不闪烁着韧的光彩。
铁杵磨针,愚公移山,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滴石穿,蜜蜂酿蜜,展示了韧的现实。
王羲之用练字染黑池水之韧,终成一代书法大家;马克思为寻求真理,用在大英博物馆的水泥地上留下了深深足迹之韧,终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达尔文因鄙弃上帝创造万物的谬论,而身受围攻,他在韧性的斗争中,终于成为一名科学家;张海迪在身体三分之二失去知觉时,没颓唐,没悲观,而是同疾病展开了韧的斗争,终于赢得了二十世纪80年代保尔的光荣称号。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韧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
(《说“韧”》)
【例2】牵挂是一种美,却也是一份辛劳,天地间担起这份辛劳的,都是心中充满着爱的人。
父母牵挂远方的游子,新婚的军嫂牵挂戍边的丈夫,学业有成的弟子牵挂白发苍苍的老师,德高望重的将军牵挂未曾脱贫的老区。
牵挂是流沙河笔下那夜夜歌唱的蟋蟀,牵挂是余光中心中那等待起航的客船,牵挂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询问,牵挂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的凝望,牵挂是那封抵万金的家书,牵挂是那声共婵娟的祝福。
牵挂是连接亲情的纽带,牵挂是沟通友情的桥梁,牵挂是贯穿爱情的红线,牵挂是人间至爱的升华。
【例3】没有人们平凡的工作,就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举世惊叹的万里长城,可谓“伟大”矣,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一砖一石垒起来的;贯通祖国南北的大运河,可谓“伟大”矣,那是平凡的劳动者用近乎原始的工具一锹一铲地开掘出来的;巍然屹立于奔腾呼啸的大江之上的葛洲坝,同样可谓“伟大”矣,如果没有那些看起来平凡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凡的工作,能有这样的“伟大”吗?
因此,我们要说,正是那些平凡的人们从事着的平凡工作,才获得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创造出今天这样美好生活的伟大成就。
(《说平凡》)
【例4】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牛郎织女》)
例1、例2是重复中心词组段的典型文段。
例3、例4为句的反复。
二、 用反复中心句手法构篇
用反复中心句构篇,又可分为定字反复式与变字反复式两种。
1.定字反复式
【例1】 近墨者未必黑
古语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而我却认为:
近墨者未必黑!
满塘污泥,黑否?
黑!
然而莲花却“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乌鹊燕雀巢堂坛兮”的楚国,黑否?
黑!
然而屈原却“皦然泥而不滓”,“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文官爱钱,武官怕死”的封建王朝,黑否?
黑!
然而于谦却“两袖清风朝天去”,“留得清白在人间”;“只有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贾府,黑否?
黑!
然而林黛玉却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中,“质本洁来还洁去”!
试想,如果真的近墨必黑那么,从“声伎满堂”中,就不会站起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在锦衣玉食中,就不会走出一个“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巾帼女侠;从封建营垒中,就不会杀出一个高举海陆丰暴动大旗的彭湃;在香风弥漫的南京路上,就不会屹立着一个糖弹打不倒的好八连!
因此我说:
近墨者未必黑!
诚然,我国有过孟母三迁的教子佳话,有过“一傅众咻”的睿智寓言,也有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醒世名言。
对于它们所强调的环境,即外因对人成长中的影响,我们丝毫也不怀疑。
但,在看到事物变化的客观原因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事物变化的主观原因。
要知道,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
正如毛泽东所言: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
因为人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制力。
他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他会自觉地用正义去驱除邪恶,用道德去抵御淫邪,用信仰去战胜诱惑。
这也是地下工作者为什么近墨不黑.扫黄者为什么近黄不黄的原因所在。
据此,我要再一次说:
近墨者未必黑!
目前,国门大开,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被引进来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也随之乘机而入了。
我们大可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大可不必因此而对改革深恶痛绝,也大可不必因此而要重新关闭国门。
是近墨不黑,还是近墨即黑,这是时代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考验!
只要有自我净化的本领,只要有坚定的立场与信念,什么“黄货”泛起,什么拜金主义,我们统统不怕,因为我们知道:
近墨者未必黑!
【例2】 青春的火把——献给五•四青年节
翻开史册:
1919年5月4日。
北京赵家楼胡同。
三千余名青年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他们在痛打了驻日本公使章宗祥之后,又放起一把火,烧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住宅。
顿时,火光熊熊,烟焰飞腾,光华四射……
火!
啊!
“五四”这把火!
你是伟大的旗帜,你是正义的喷薄!
卖国贼的巢穴在你的燃烧中崩塌,封建专制的宝座在你的冲击下摇落。
帝国主义列强在你的烈焰中发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你的光华中辐射。
你染红了南昌起义的战旗,你点燃了长征路上的篝火,你填平了大别山的沟壑,你化作了三大战役的炮弹,你催动了横渡长江的船舶……革命的烈火越烧越旺,终于冶炼出一个红星闪闪的新中国!
火!
啊!
“五四”这把火!
你敢于破坏,更善于创造;你敢于毁灭,更善于收获!
你把刀剑铸成了犁头,在新生的大地上开拓;你把枪声化成了焊枪,在铁柱钢梁上闪烁;你把焦土烧结成大厦,使中华大地平添城镇千座;你把血花变成了鲜花,为神州装点万顷春色!
你让火车奔驰,你让轮船劈波,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作文 语言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