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0483699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56.83KB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小明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
(3)为了研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重复实验。
(4)实验时,他应该站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侧观察棋子的像,移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
(5)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7)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而小华却选择了两支蜡烛,请你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______。
(8)若将显示时间为12:
01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棋子A的位置A棋子B棋子不能虚不变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0:
51
【解析】
【分析】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4)观察像时,眼睛要在棋子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6)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7)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而两只棋子,大小严格相同,方便比较大小;
(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
【详解】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
(4)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A一侧观察,移动棋子B,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
(5)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7)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8)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
01与10:
51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0:
51。
【点睛】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
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做题过程中注意积累。
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完全相同像与物的大小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
(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
[4]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
(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
(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
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答案】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从EO方向射入,然后从OF的方向射出,那么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3]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4]由于另一支点燃的蜡烛和A处蜡烛的像重合,而这支蜡烛是和A处蜡烛是相同的,那么A处蜡烛的像和A处蜡烛大小相等,即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5]用刻度尺量出A和
、B和
、C和
到镜面的距离,发现A和
、B和
、C和
到镜面的距离相同,可得出结论:
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以及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实验。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吋,选用镀膜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a、b可以发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蜡烛的像,以下一些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将玻璃板镀膜的一面朝向蜡烛a
B.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蜡烛发光
C.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b蜡烛都发光
D.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
(2)为了在实验中精确测量物距和像距,小王同学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底端上的一个点(图中的A点),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蜡烛b,使之和像完全重合,也在白纸上标记蜡烛b底端上的一个点,量出两点到玻璃板的距离,则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____________;
(3)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ABC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用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像一侧放置,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清晰,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故A符合题意;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有较多干扰人视线的光,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最多,反射光最多,进入人眼的光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上有足够的光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2)[2]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C。
(3)[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故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
5.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
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窒,在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_____.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5.22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_____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_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答案】有膜②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3.50B
【解析】
【分析】
(1)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
(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强;
(4)①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
【详解】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镀膜的一面因为成像更清晰,所以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因为跳棋本身不会发光,要靠反射的光线成像,所以应该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中实验,即在有阳光的实验室实验.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因为平面镜是反射成像的,所以镀膜后一定是增强了镜面对光的反射.
(4)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因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像距v1=3.50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且去除误差因素后,每次像距与物距的差值相等,说明是同一原因引起的,考虑实验装置,原因只能是: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造成的.
故选B.
【点睛】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另外要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所用刻度尺是为了____________
(4)玻璃板要和水平桌面_________
(5)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______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6)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
(8)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A/B)处.
【答案】2mm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测量物距和像距垂直30不能虚像不变前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A
【解析】
【详解】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避免出现两个像。
(2)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为了证明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中要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到镜面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即测量物距和像距。
(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称,只能当镜面与水平桌面垂直时,成像的位置才在水面桌面上,否则会偏高或偏低,影响实验的进行,所以玻璃板一定要和水平桌面垂直。
(5)因为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故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5cm处,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cm,故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
;
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6)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
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因为是点燃蜡烛A的反射成像,只能在A的一侧看到此像,所以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可以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这个步骤为了探究:
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8)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像和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由图知,像A与物体是对称的,符合成像规律,所以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处.
【点睛】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除了熟练掌握成像规律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A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关系。
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_________关系。
(4)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______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因是_____。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A大小距离不能虚玻璃板倾斜了较薄防止出现两个像
【解析】
【详解】
(1)[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2)[2]平面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人眼睛应在A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3)[3][4]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物到平面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
(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
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
(5)[7]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
(6)[8][9]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清楚成像位置。
8.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_.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则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_______________.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______ON.(选填“靠近”或“远离”)
(4)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测出图中的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如这二个角相等,则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你认为这样做需改进的地方有:
_____________.
【答案】光路入射角和反射角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不发生靠近应该改变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白色硬纸板能发射所有光,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入射光、反射光的光路,也能方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2)[3][4][5]白色硬纸板的面向后旋转,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的位置是不变的;
(3)[6]若将AO向ON靠近,那么入射角变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
(4)[7]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是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出对应的反射角,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有普遍性.
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入射角.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答案】等于同一平面不能OE
【解析】
解:
(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
(1)等于;
(2)同一平面;不能;(3)O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即可正确解题;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销面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
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是_____。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上,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上的反射情况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__(选填序号)。
【答案】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显示光的传播路径0°可逆的不在③
【解析】
【详解】
(1)①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该实验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入射角是0
则反射角是0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精选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现象 实验 专题 练习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