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word高清版.docx
- 文档编号:10477810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42MB
最新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word高清版.docx
《最新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word高清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word高清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地理纠错笔记区域地理word高清版
易错点51不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典例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D.稳定性特征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
能的是
A.地理位置差异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错因分析】第
(1)题易错选B,主要原因是图示中“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干扰了判断。
仔细读图可知,图示两区域之问具有资金、信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故选C。
第
(2)题要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方面考虑,图示两区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资源等条件的差异,故选C。
【纠错心得】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做好此类试題,需牢固掌握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等,对区域的全面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类型。
(2)区位特征:
①确定位置和范围:
利用经纬网和区域特征相结合的办法;
②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等;
③人文地理特征:
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人口、聚落等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④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
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基本内容包括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等。
注意分析某区域的地理特征时,要抓住区域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不要面面俱到。
(3)区域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域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5)区域边界形状。
【纠错体验】
l.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易错点52不明确我国自然区的划分
典例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
读下图完成
(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一高原一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2)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A.受夏季风影响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3)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错因分析】第
(1)题易出错,主要原因是对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的规律性没有理解。
第(3)题出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原因。
我国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来划分的,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季风区,反之为非季风区;山地、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很大;河流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减小。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纠错心得】此题要求考生掌握有关我国区域差异方面的知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人文状况不同,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1)我囯自然地理区域差异:
根据各地区自然状况(主要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①东部季风区: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东部季风区,该地区地势较低,平原面积广大,受夏季风影响,气侯温暖湿润,雨热同期,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但由于长期农耕,天然植被多被农业植被代替,为我国主要农耕区,河流多为外流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水量较为丰富。
区内按各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不同,由南向北又分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南岭以南)、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南岭至秦岭一淮河之间)、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到东北的辽南一带)以及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于大兴安蛉一古长城一祁连山一昆仑山一线以北、以西,因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大,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地表景观以荒漠、草原为主,河流以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多为季节性河流,湖泊为咸水湖。
本区以贺兰山为界分为西部的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和东部的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两个次一级自然区。
③青藏高寒区:
本区平均海拔在4000mm以上,“高寒”是其典型特征,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地面景观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分布有较多的冰川、湖泊,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本区的东南部因海拔较低,并受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西北部则因海拔高,远离海洋,具有寒冷、干旱的特点。
(2)我国人文地理区域差异: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上都存在由东部地带向西部地带递减的趋势;从人口分布来看,以腾冲一黑河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就民族分布状况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一带;其他诸如房舍建筑、风俗习惯等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纠错体验】读下图,完成2~4题。
2.东部季风区划分成a、b、c、d四个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B.水分
C.热量D.植被
3.关于f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的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B.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
C.降水量空间分布严格遵循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D.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无外流河
4.下列关于各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最高、范围最大、人口最多的是g区
B.a、b两区的积温都在4000℃以上
C.f、g两区的太阳能资源都比较丰富,b、c、d区沿海风能都比较丰富
D.b、c两区平原粮食的商品率都比较高
易错点53区域空间定位不准
典例读下图,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下列问题。
(1)丙河的汛期在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是;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是。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错因分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区域空间定位能力较差,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了解程度较低,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欠缺。
第
(1)题容易错在不能正确地定位丙河流所在区域的位置和气候类型,无法判断河流汛期和水源补给。
从经纬度上看,44度纬线从中部,过,经度大致在东经74度到84度之间,该地不可能在南半球,而应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再根据等高线、国界等可知,该地区应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该山区为天山山脉,丙河是发源于天山的伊犁河,伊犁河注入内陆湖泊,因此其补给水源应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由题干信息甲地的年降水量达680mm,可判断降水也是其主要补给水源之一。
高山冰雪融水的数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因此河流的汛期应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
深居内陆的甲地降水量高达680mm,而东面太平洋距此十分遥远,水汽不可能到达,南部又受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也不可能到达,因此,甲地降水的水汽只能来源于北冰洋和大西洋,图中甲地位于天山的北坡,北坡为迎风坡,故降水丰富。
乙湖是巴尔喀什湖,它有着非常独特的东咸西淡的特点,该湖东西狭长,中部很窄且浅,东西部湖水交换不畅,加上东部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而西部由于有大量的河川径流汇入,冲淡了湖水。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丁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
【参考答案】
(1)夏冰雪融水雨水
(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4)哈萨克斯坦
【纠错心得】能否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在平时的复习中,将课本基础知识与地图有机融合,是提高该能力的有效途径。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前提,在确定区域背景的前提下,结合地理基本原理,我国四大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等基础知识,即可解决局部区域的相关分析问题。
(1)根据经纬线定位
80°E经线穿过的区域:
天山、塔里木盆地西部、昆仑山、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
90°E经线穿过的区域:
阿尔秦山、准噶尔盆地东部、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部、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
100°E经线穿过的区域:
内蒙古高原西部、祁连山脉、青海湖、巴颜喀拉山脉、横断山脉、
滇南谷地。
110°E经线穿过的区域:
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陕南谷地、巫山、两广丘陵、雷州半岛、琼州海峽、海南岛。
120°E经线穿过的区域:
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丘陵、黄海、太湖平原、台湾海峡。
北回归线穿过的区域:
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台湾山脉。
30°N纬线穿过的区域:
喜马拉雅山脉、藏南谷地、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舟山群岛、东海。
40°N纬线穿过的区域: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
(2)拫据突出的区域特征定位突出的生态问题,如西南多滑坡和泥石流;突出的气候特征,如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特有或驰名的动植物,如青稞、牦牛为青藏高原特有;典型的土壤特征,如江南丘陵多红壤,四川盆地多紫色土;突出的地貌特征,如云责高原斯特地貌等。
只要熟悉了典型地区突出的区域特征,区域的具体位置或名称也就容易确定了。
【纠错体验】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形区名称:
A、B、C。
(2)B地形区的生态问题严重,主要是何种生态问题?
并扼要说明其成因。
(3)图中B地形区内的著名引水工程是。
为防止因该区域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引发生态问题,在煤炭开发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6.读下图,图中B地年降水量大于A地的主要原因是
A.B处受台湾暖流影响大
B.B处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B处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D.B处地形对湿热气流的抬升作用
易错点54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不清
典例读下图为我国某地区l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
(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
【错因分析】第
(1)题易错选D,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l月等温线的变化,不能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运用气温和地形的密切关系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甲地为山东丘陵,乙地为泰山及附近地区,两地地势高于四周,故气温较低。
第
(2)题易错选A,主要原因是对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不能结合具体位置加以灵活运用。
观察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知,图示区域东部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其影响因素应是海陆差异;西部等温线由东向西递减,主要是由于地势由第三级阶梯过渡到第二级阶梯。
第(3)题,不能从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去考虑,是考生容易出错的原因。
越向内陆,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一图示区域,石家庄的气温年较差最大,而黄海沿岸气温年较差最小,故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
【纠错心得】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我国气温的总体分布规律:
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这主要是基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而在局部地区,地形起伏、海陆分布对气温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类题特别要求考生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描述某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如下:
(1)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
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3)区域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降水特点(降水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光照状况、气候分布、气象灾害。
(4)河流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分布,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
(5)植被、土壤:
植被类型、分布(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类型、分布。
(6)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纠错体验】
7.读我国两区域图,完成有关问题。
(1)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河段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易错点55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不清
典例甲和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
(3)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工业和工业,与之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工程。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错因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差、区域对比分析能力弱是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
根据图中的城市名称、行政区边界轮廓可知,甲为新疆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它们一个临边,一个临海;一个是西部大开发实施地区,另一个有浦东开发区,都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
新疆石油和天然气丰富,又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而且光照充足,很适合棉花和瓜果的生产,是我国的商品棉与瓜果生产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但能源矿产缺乏,因而与新疆在能源与纺织方面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
甲、乙两区域内的著名河流分别是塔里木河与长江,塔里木河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荒漠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江则主要发挥水运廉价且运量大的优势。
从交通状况看,长江三角洲河运与海运发达,新疆地域辽阔,铁路运输最有利。
【参考答案】
(1)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及资源开发给人们提供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2)甲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
(3)纺织能源西气东输
(4)甲区域采用铁路运输,乙区域采用水路运输
【纠错心得】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深刻把握区域综合地理特征,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此题特别要求考生掌握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下面是描述某一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
(1)区域农业特点:
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
(2)区域工业特点和发展条件
区域工业特点主要包恬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及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等,发展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如农业基础、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3)交通、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区域交通特点:
主要交通方式、辅助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密度、综合运输状况、主要线路和港口、枢纽分布。
港口区位特点主要包括水域条件(航道深度和宽度、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船舶停靠港湾),陆域条件(开阔平坦的地形、广大腹地、依托城市)。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等。
【纠错体验】
8.黄土高原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黄土高原在能源基地建设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试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
易错点56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不全面
典例下图为某地1月份等温线图(单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气温为,B地的气温为,C地的气温为。
试分析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A地形区为,B地形区为,C地形区为。
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3)图中河流D是,试述河流在图中河段的水文特征。
(4)C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成为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
请对C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自然条件优势进行评价。
(5)E城市是,通过C、E两地的铁路是,试分析该铁路的重要意义。
【错因分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区域空间定位不准确,不能正确运用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对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
(1)题,在等温线图上要会读出特殊区域的数值范围;分析气温的差异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等方面考虑,图示地区在内陆,故应主要从地形方面考虑。
第
(2)题,根据地形和气温的关系,等高线和等温线可以相互转换。
结合经纬度和图上其他信息,要能进行空间定位。
第(3)题,可根据河流的位星、形状在河段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第(4)题,葡萄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光照强、温差大、有充足的水源等。
由C所在位置的自然特征可以进行分析。
第(5)题,分析铁路的意义要结合其所在的位置,第二亚欧大陆桥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
【参考答案】
(1)大于-l2℃,小于-6℃大于-24℃,小于-18℃大于-l2℃,小于-6℃
A地为内陆盆地,冬季气温高;B地为山脉,气温低。
(2)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可通过经纬度(100°E、40°N以南)以及气温低于附近地区来判断;柴达木盆地地处40°N以南,90°E~100°E之间(或位于祁连山西侧)且该处气温由四周向中间递增;河西走廊与祁连山脉相邻且气温相对较高。
(3)黄河该河段处在黄河上游,水流湍急、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有凌汛现象
(4)地势平坦;气温日较差大;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有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5)兰州兰新铁路该铁路为第二亚欧大陆桥,有利于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物资和信息的交流;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周边环境。
【纠错心得】区域综合分析法是解题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应遵循如下思路与程序:
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法,需要在熟练掌握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
辑的推理分析。
例如,可以对东亚、东南亚、
南亚的季风作比较,从其源地、成因等各方
面进行分析,归纳其差异性与共同性;可以
通过对中亚沙尘暴成因的分析,思考哪些地
方易发生沙尘暴(如北美、北非和澳大利
亚),分析其发生沙尘暴的原因,并分析这
些地方发生的沙尘暴与中亚地区沙尘暴的
异同点,探究我国华北地区易发生沙尘暴的
原因。
总结此类区域的区域特征,并分析其
原因,通过区域对比与分析,能够很好地提
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广阔性,有助于
同学们在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快速作出反
应,快速解答问题,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纠错体验】
9.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政府设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广东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
然而,现在看来,这种设想似乎越来越受到冷遇。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模式图。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广东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2)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
(3)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对欠发达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是什么?
(4)试分析广东省政府主导产业转移遇冷的原因。
易错点58不明确“3S”技术及应用
典例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
(1)~
(2)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比较,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一是对3S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了解,二是对图层叠加的含义不很理解,三是对交通、人口等因素对商业网点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弱。
要做好此题必须正确获取题干中的关键售息:
交通图层、人口分布图层、土地利用图层。
第
(1)题,城市交通图能显示城市各地区的通达度,城市人口分布图能显示城市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密度,两图层叠加,可以显示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通达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是商业网点的最好选址。
第
(2)题,比较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和1985年的不同,可以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其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纠错心得】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简称"3S"技术。
三者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和功能主要是:
另外,还要区分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即只要是处理事物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一类的问题所用的技术均属于地理信息技术,它除了包括"3S"技术外,还包括数据传输等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则专指一门技术,属于地理信息技术中功能较强大的一项技术,它是指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实质上是一些空间数据组成的客观世界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的抽象模型。
【纠错体验】右图为“3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l2题。
1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信息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
定位信息功能。
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GISB.乙是GIS
C.丙是RSD.甲是GPS
12.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B.GP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GPS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高考 地理 纠错 笔记 区域 word 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