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0477807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209.82KB
云南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解析版.docx
《云南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解析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解析版
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从另一个别的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
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
②一个人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就会说出怎样的话。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一个心境旷达的人,_____,_____。
这正如荀子所言: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
③言为心声,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
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谪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宣言,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宏愿,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
④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
一个人只有摆脱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才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
⑤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
心中繁花盛放,言语芬芳自来。
(1)请用正楷将第③⑤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窥见
②凛冽
③贬谪
④贫瘠
(3)第①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和前一个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2.(2分)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真挚誓言惭愧与日俱增浮光略影
(2)枯燥气慨祷告络绎不绝心有灵犀
(1) 改为
(2) 改为
3.(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典雅精致的昆曲、雍容华美的京剧、活泼风趣的川剧等。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京剧的代表剧目。
B.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永州八记”被后人视为山水游记的典范。
我们曾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C.汪曾祺的散文体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
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就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
D.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创作的散文诗《金色花》,真实地模仿了儿童的口吻和心理,语言活泼、口语化。
4.请按要求默写。
(1)《礼记》中说:
“虽有嘉肴, , 。
”中国古代诗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学习、潜心吟咏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珍馐至味。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中所说“ ,可以为师矣”。
(2)《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颔联“ , ”。
(4)古体诗与律诗不同,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最后一句“ ”就是九言句。
(5)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又称“长短句”。
苏轼在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 ”两句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6)曲是元代出现的新兴诗歌体裁。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 , ”两句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之情。
(7)诗歌可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诗人常借“花”“月”等事物表情达意,也常把“笑”“泪”等字写进诗词里,如含有“泪”字的连续两句有“ , ”。
二、阅读理解(共44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5.(3分)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
“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12分)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
先是③,诏分边兵:
总管领万人,钤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
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仲淹曰: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⑥,仲淹曰:
“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
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
”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⑦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⑧。
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砦,同“寨”。
②行:
这里指前往御敌。
③先是:
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
④钤辖:
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
⑤更:
轮换。
⑥诏诸路入讨:
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
⑦城:
修筑城墙。
⑧相踵归业:
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上自劳军劳: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
③各将三千人将:
④不如俟春深入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②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将下面图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4)【甲】【乙】两文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甲】文中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将军,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
7.(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冠”之礼法知多少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
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
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②《礼记》记载:
“男子二十,冠而字。
”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
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
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
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
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
《释名》中说: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
《晋语》云:
“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
”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
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
“君子死,冠不免。
”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
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
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
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
“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
《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
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
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
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
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
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
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作者:
曹保顺选文有删改)
(1)选文②~⑥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冠、A 、B 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
(要求:
依据选文内容填空.每空不多于10个字)
(2)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
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
C.选文中第③段“‘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一句中的“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辞: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大意是:
在吉日里,给你加“冠”。
望你抛弃少儿的玩性,追求美好的品德。
【材料二】终军是西汉人,他在弱冠之年(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向汉武帝主动请缨,愿擒缚南越王而归,平定南方边境。
【材料三】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8.(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又见鹭鸶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
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一片盎然生机。
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
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
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
哦!
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闲适优雅……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鸶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
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
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
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通逃了?
⑥又见鹭鸶!
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
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
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
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竟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
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
现在,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
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
⑧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
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
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
鹭鸶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
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我早已不存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
⑨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
大约走出五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
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里。
⑪哦!
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此刻,心头便涌出这样的诗句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
陈忠实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把选文行文脉络图补充完整。
(2)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①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
②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3)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5)选文第⑪段说“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2分)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列各小题。
小昆和小榕将参加名著阅读分享会,请你根据他们发言的题目,把他们要分享的名著书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范围:
初中教材“名著导读”中主要推荐的十二部名著)
小昆的题目:
《聚义厅义气相投忠义堂降诏招安》书名:
A.《 》
小榕的题目:
《父子情深溢家书艺术修荞盈笔端》书名:
B.《 》
10.(4分)在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模拟了儒勒•凡尔纳和刘慈欣的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请你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刘慈欣:
尊敬的凡尔纳先生,我也是一名科幻小说作家,很荣幸与您相见。
儒勒•凡尔纳:
刘先生您好,很高兴认识您,真想听听您写的故事。
刘慈欣:
好呀,我给您介绍一下我的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艘地航飞船,被困在高热的地心,与外界联系的通讯设备即将失效。
此时,唯一幸存的女地航员通过一副中微子传感眼镜,最后一次看到了草原的风景,闻到了花香,听到了万物的声音。
儒勒•凡尔纳:
这个故事真精彩,我也来讲讲我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航行到南极时的遇险故事吧。
A 。
(要求:
简述此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刘慈欣:
作为科幻小说家,我们的目标都是用笔创造各种各样的新世界。
儒勒•凡尔纳:
我和您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我们用笔创造新世界时,要努力体现科幻小说B 和C 两个基本特点。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1.(6分)中国历史上就有“知行合一”的观念,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下面是某校开展的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吧!
【研学论坛——了解研学内涵】
出发前,学校开展了“研学论坛”活动。
(1)请你根据专家的发言,把主持人的总结补充完整。
主持人:
各位同学,下周我们就要走出教室,在研学活动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三位专家与大家交流,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研学活动。
专家一:
学校要从教材出发,多学科知识融合,精心设计研学活动,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国情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研学课程体系。
专家二:
研学活动可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基地、科研机构等资源,因地制宜,家校合作,组织实施参与式、体验式、情境模拟式等实践活动。
专家三:
研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传承优秀文化、汲取生命养分,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获得真正的成长。
主持人:
刚才专家们分别从研学的内容、A 、B 三方面介绍了研学活动,让我们对研学活动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
谢谢各位专家!
【研学实践——体验茶之文化】
研学之旅开始啦!
同学们来到勐腊县易武茶山,采茶、制茶、喝茶,体验茶文化。
(2)同学们来到茶文化展厅。
请你根据下面两个展板的内容,回答小昆提出的问题。
小昆:
易武茶山上的茶树这么茂盛,茶叶质量这么好。
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的回答:
。
小昆:
哦,原来是这样!
研学真有趣,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呀!
【研学收获——改进旅行计划】
研学前,小榕受《回延安》这首诗的感染,拟好了全家去延安旅行的计划。
研学归来后,为了让全家人更好地了解延安精神,她准备在该计划中增加一项实践活动。
原定计划
修改后的计划
旅行地;延安
活动安排:
(1)参观革命旧址,聆听讲解员讲解革命历史;
(2)拍照留念;
(3)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旅行地:
延安
活动安排:
(1)参观革命旧址,聆听讲解员讲解革命历史;
(2)拍照留念;
(3) ;
(4)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3)请你在以下三个活动中为小榕推荐一个,并参照示例告诉她实施的具体步骤。
活动A:
全家朗诵诗文活动B:
制作主题微视频活动C:
小榕为全家唱首歌
【示例】活动:
当义务讲解员。
实施步骤:
查阅与延安相关的资料,向专业讲解员请教,拟写讲解稿,反复进行讲解练习;讲解时做到自信、清晰、流畅。
你推荐活动 (只填字母)。
实施步骤; 。
四、写作(50分)(作文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2.(50分)在自读课上,我们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在阅读这本书时,也需要有这样的“自读课”。
在生活的自读课上,我们不应只是被动接受,更应主动学习;不只是等待帮助,更应独立面对;不能一味盲从,而应自主探索……正如《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生活的自读课中,他就是靠自己战胜了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
请以“生活中的自读课”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请按要求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13.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端木薪良
五年后的你是什么样子,这取决于两件事:
一个是你与哪些人为伍;二是你每天拿出多少时间补充知识。
——苏芩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的心灵变得开朗、和谐、心满意足。
——别林斯基
上面几则材料告诉我们:
我与祖国融为一体,我要深爱我的祖国;身边的人会对我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善于利用时间才能把握未来;热爱劳动,才能拥有幸福。
写作要求:
(1)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从另一个别的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
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
②一个人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就会说出怎样的话。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一个心境旷达的人,_____,_____。
这正如荀子所言: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
③言为心声,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
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谪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宣言,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宏愿,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
④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
一个人只有摆脱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才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
⑤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
心中繁花盛放,言语芬芳自来。
(1)请用正楷将第③⑤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窥见 kuī
②凛冽 lǐn
③贬谪 zhé
④贫瘠 jí
(3)第①④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和前一个句子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分析】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正确,注意笔画顺序,工整、美观,按要求写在田字格。
(2)本题考查字音。
根据平时积累作答。
“窥”读作“kuī”;“凛”读作“lǐn”;“谪”读作“zhé”;“瘠”读作“jí”。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①句“从另一个别的角度看”重复啰嗦,“另一个”或“别的”保留一个即可;④句关联词使用错误,把“但”改成“也”。
(4)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根据“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这句话与下一句是并列关系,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一个心境旷达的人”可知,补充的句子应该和“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句意相反,所以可填写:
说出来的话就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听了心情舒畅。
【解答】答案:
(1)广济苍生;繁花盛放
(2)①kuī②lǐn③zhé④jí
(3)①从另一个角度看(或:
从别的角度看)
④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也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
(4)示例:
说出来的话就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听了心情舒畅。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分)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真挚誓言惭愧与日俱增浮光略影
(2)枯燥气慨祷告络绎不绝心有灵犀
(1) 略 改为 掠
(2) 慨 改为 概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昆明市 中考 语文 wor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