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0477073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39KB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docx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本课题2008年10月开题,预计201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
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
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
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
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这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通过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升青少年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迫切要求。
3.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
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
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
而现行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需要,忽略了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造成了生命意识的消解。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不以情感的盲目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避免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
因此,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在全面研究国内外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开展,能够唤醒我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生命与安全意识;开发出适合我省省情和广大中小学师生及家长身心特点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为我省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供决策咨询。
三、该方面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
例如: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
台湾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而,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
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台湾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如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主要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进行的。
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
我国的江苏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
江苏省实验小学从1997年开始提出生命教育研究,在《江苏教育研究》上曾经发表过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但没有较为系统的成果。
2002年1月江苏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03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为教育部规划课题。
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04年12月22日下午在沈阳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2005年6月上海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2008年开始黑龙江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
尽管如此,国内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我国中小学校的生命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与指导误区。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命教育:
在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
有的学者认为: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
“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还有的学者认为: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2005年6月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
生理需要:
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
安全需要:
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
社交的需要:
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3.生命教育观理论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
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要论证充分、方法得当、科学实施。
2.全面性原则:
实验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也要关注教师与家长的生命。
3.体验性原则:
生命与安全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育,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4.实践性原则:
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树立生命与安全意识,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生命意义。
5.主体性原则:
实验研究要尊重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
2.中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
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序列的内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高级目标
全省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成为常态。
八、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
1.生命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2.生命与安全教育方法的研究
3.生命与安全教育原则的研究
4.生命与安全教育途径的研究
5.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方法论研究
6.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7.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哲学思考
8.国内外生命教育比较研究
9.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
(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实验研究
1.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目标预设研究
2.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3.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研究
4.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对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适应性研究
5.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
6.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法多样性研究
7.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8.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
9.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10.生命与安全教育技术与手段研究
11.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学科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
12.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3.生命与安全教育家长素质提升研究
14.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管理研究
15.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价研究
(三)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
1.编写《生命教育读本》
2.编写《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救学习读本》
3.开发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电子课件等)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每个阶段都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展开网上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讨尊重生命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个案研究法:
对个别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5.实验研究法:
对一些可以用实验验证的研究内容进行实验研究或信息化模拟实验研究。
十、课题研究的措施
1.请专家。
拟聘请国内生命与安全教育专家、学者、教授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对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同时也将吸纳一线优秀实验教师参与课题指导工作。
2.在全省各市州、区县分层设立实验基地区(校)
各实验区(校)必须严格执行课题规划,履行承诺,扎实工作,深入研究,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必须“上挂下联”,即上有专家牵头指导,下有教学基地实验,并通过“校本教研”或者“强强联合”的形式,开展群众性课题攻关,提升课题研究的科技含金量。
实验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每年度至少要聘请一位课题组专家到校指导实验工作。
3.课题研究采取“研训结合”的运行新模式
以研带训,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生命与安全意识、技能;以训促研,通过对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生命与安全内容的培训,促进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质量。
总课题组每年度要组织一次实验区(校)课题研究人员、师生及家长代表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培训。
4.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
通过教育期刊、网站等媒体,宣传和推广生命与安全教育。
本课题研究将在吉林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上开辟“生命与安全教育”专栏,做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推广工作。
并将开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5.课题实行学期计划管理
学期初向各实验区(校)下发年度工作计划,学期末召开课题工作会议。
十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
2008年6月至10月,课题确立、申报、论证、资料准备、收集阶段。
6月筹备成立课题组,总课题组开始课题研究前期中外最新相关资料采集,同时在全省有代表性中小学校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工作。
8月在充分掌握较丰富学术资料、完成较深入学校调研基础上,组织我省有关专家及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典型先进学校科研骨干,论证方案、拟定纲要并研究性撰写“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
10月课题开题。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组领导与指导组织机构,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讨论、修改、审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初稿,完成定稿。
2.第二阶段: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课题实验阶段。
以学期为单位,做好课题的实施和阶段总结。
2008年11月,分别选建各地、市、县、区课题研究基地校(小学、中学各一所),确立各基地校所承担之子课题研究方向;《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简约版)出版。
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立足基地校广泛开展与推广“生命与安全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与培训活动;通过带有实践探索性的课题研究,开始撰写《吉林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践探索》论文;收集《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简约版)的应用反馈信息,确定其(增强版)的修订方案并开展具体实施。
开通“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
3.第三阶段:
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课题总结阶段。
做好实验分析、总结,撰写成果文章、研究报告等。
在吉林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上开辟“生命与安全教育”专栏,做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宣传与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推广工作。
4.第四阶段:
2010年9月至10月,课题结题阶段。
申请验收、结题。
完成《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系列丛书(增强版)修订与出版;完成《吉林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践探索》论文;完成《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报告》;做好本课题在“十二五”向国家级申报的准备工作。
十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请有关专家与领导指导,课题具体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
2.过程管理
严格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坚决避免“重两头、轻中间”课题研究的浮躁现象发生。
各子课题都要在“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实验网”上建立课题研究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督检课题研究过程,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与实效。
3.成果管理
边研究边推出成果,利用吉林省两大核心学术期刊《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及时宣传与推广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对优质课题成果给予奖励。
十三、课题研究的保障
1.组织机构保障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项目顾问:
刘 强(吉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文艺处 处长)
郑 迅(吉林省教育厅学校安全教育处 处长)
姜本祥(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副处长)
项目主管:
张延华(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所长)
项目主持:
王野川(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秘书长)
总课题组:
组 长:
王野川
副组长:
郭喜永
秘书长:
邓鹏宇
学术秘书:
刘 宇 吴清扬
2.研究经费保障
吉林省教育厅落实专项研究经费,为研究活动提供财力保障。
3.研究资源保障
群策群力多方面地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丰富的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十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指导丛书》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三本。
2.《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救学习读本》学生、教师、家长综合图文版。
3.“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系列专栏论文。
4.“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十五、课题研究的特色
1.研究人员上:
课题组既有教育行政领导,又有教育科研专家,还有中小学第一线教师,为课题能够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2.研究内容上:
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生命与健康、安全、成长、价值及关怀等,本课题在全面研究生命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更突显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3.研究对象上: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除针对中小学学生外,对中小学教师及家长也做具体研究。
4.研究手段上:
除应用传统手段外,还将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充分融合。
5.研究方法上:
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恰当整合,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2009年2月12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安全教育 研究课题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