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浅析.docx
- 文档编号:10471293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80KB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浅析.docx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浅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浅析
浅谈“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发布时间:
2011-7-1610:
26:
40 浏览:
1117次
浅谈“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论文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作为古诗文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古诗,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在学诗的同时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
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经典古诗文知识广泛、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以及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
为了能使每个学生每天都有颂读古诗文的时间,学校规定每节课开始2分钟专用于诵读古诗文,我们根据本套教材的特点,设计了学生古诗文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实施古诗文教育过程评定,古诗文启蒙教育特色汇报活动等实施内容。
其中古诗文启蒙教育特色汇报系列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具体的活动有“我爱古诗文”硬笔书法比赛、古诗文绘画作品比赛、古诗文采蜜集比赛、古诗文默写比赛、古诗文诵读对抗赛、古诗文课本剧表演等形式。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古诗文,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精髓,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主题词】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课程评价
一、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作为古诗文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古诗,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在学诗的同时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
为此,我校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新的科学教育、课程理念作支撑,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古诗诵读》,旨在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经典古诗文知识广泛、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以及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
古诗文诵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符合青少年道德情感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言的兴趣,能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的言语感知与领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熟读和背诵也是传统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诗文诵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诗文的朗读比赛、歌唱表演、课前朗诵、课外阅读等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朗读、背诵中国传统的经典诗文,熟悉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名篇。
2、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3、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4、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内容
为了能使每个学生每天都有颂读古诗文的时间,学校规定每节课开始2分钟专用于诵读古诗文,我们根据本套教材的特点,设计了学生古诗文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实施古诗文教育过程评定,古诗文启蒙教育特色汇报活动等实施内容。
其中古诗文启蒙教育特色汇报系列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具体的活动有“我爱古诗文”硬笔书法比赛、古诗文绘画作品比赛、古诗文采蜜集比赛、古诗文默写比赛、古诗文诵读对抗赛、古诗文课本剧表演等形式。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古诗文,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精髓,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突出主题性,注重兴趣化。
(2)重视灵活性,力求主体化。
(3)加强针对性,突出个性化。
2、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3、实施建议
(1)、《古诗文诵读》课程要以学生的朗读、背诵活动为主,不能上成语文课或者语文活动课。
切忌要学生(或老师)讲解古诗古文的意思。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切忌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背什么、必须背多少。
教师只提供相关的诵读内容和材料,给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感觉诵读是一种负担。
在检查诵读情况的时候,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切忌批评指责。
(4)、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内容和教学过程。
比如有的内容适宜接龙诵读,有的内容适宜对读,有的内容适宜表演等。
再比如“三八”节前后,可让学生背背歌颂母亲的诗文,夏季到来可安排学生读读夏季的古诗。
(5)、诵读应结合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忌盲无目的读和背。
(四)、评价设想
1、评价的一般原则
(1)正面评价。
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视过程。
重视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自己来改进学习。
(3)重视体验。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能够进行创新。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古诗学习的态度。
(2)对有关古诗知识的理解。
(3)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3、评价方式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教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五)、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本次校本课程的改革实施,由一年级参与课改教师具体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
从上至下层层管理,责任到位,分工合作。
2.制定必要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古诗诵读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3.建立课程档案管理;实施情况评价;优秀学生表彰;作品展示;教师指导经验交流等。
三、校本课程纲要
(一)、 课程的一般项目:
1、教学材料:
古诗文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
学科拓展类
3、授课对象:
1——6年级学生
4、开发人:
牛晓华
(二)、课程的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起记忆潜能、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2)、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正风气,以提民心。
(4)、让学生在诵读高品位典范性的古今文学作品过程中,有机的展开科学的朗诵、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
同时教学手段多样化,采取民乐欣赏,诗配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
(1)、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
许多文化源头著作——如《唐诗三百首》等,具有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活力,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
而这些千古美文将滋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3)、提高认识,重视并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
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
学期初各班对诵读要求有计划,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可以举行“班级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师生对诗”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4)、每节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可以培养好学生小干部,让学生自行组织)。
(5)、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加强诵读指导,开展小型而活泼的诵读活动。
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子曰”、“诗云”朗朗诵读声。
3、课程实施:
(1)、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2)、确定授课时间、地点、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4、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二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二是学习的成果
四、实施成果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浓厚,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感情
优秀的经典诗词在学生的心里逐渐扎下了根,背诵经典诗词成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精神需求。
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学校规定的篇目,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许多学生翻出了曾经被打入冷宫、尘封已久的有关古典诗词的书籍,主动要求家长购买新书。
学生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了,感受着诗的情怀,想象着诗的意境,接受着诗的熏陶,诗句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
看到荷花绽放,随口吟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春游途中脱口而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孩子背诵古诗词,读和背都是一种积累。
诗词使孩子的语言充满了灵气,作文中古诗词也能信手拈来,恰当的运用,孩子的语言中透露出中国人特有的诗词情怀。
(二)、学生写出了稚嫩的诗作,充溢着美好积极的道德情感
诗词的背诵,熏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每个班级的佼佼者,背诵古诗词的数量达到了几百首后,就有了拿笔创作的欲望。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写下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期中考试后,刑梦珂同学写下了《考场》一文:
“听得考场沙沙声,各种姿势显其中。
手托腮帮心如麻,追悔当初没用功。
”在参观了学校组织的交通法规图片展后,学生深有感触,吟有《车祸》一诗:
“闻得车祸猛于虎,阴阳相隔一转眼。
一停二看三通过,劝君切切记心间。
”面对久不见飞雪的冬天,孩子们很遗憾,“白雪不知何处去,梅花依旧笑冬风。
”虽然诗作还不是很成熟,却洋溢着孩子们对生活的激情,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孩子直面人生,更多地受到一种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
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模糊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
(三)、扎实地渗透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重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
泱泱中华,英才辈出,其中不乏忧国忧民之人,更不乏爱国者的诗篇。
在背诵的同时,孩子们开始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盛衰成败紧紧联系在一起。
更带给学生心灵的滋养。
实验阶段性感言:
当学生与教师、家长同诵一首诗时,当学生学着查找资料,学习古诗文时,我们心潮澎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实验项目是一项宝贵的财富,因为我们是在为学生们奠定一生的文化根基、做人的根基,我们不仅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还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品格修养,更是培养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底子。
缓慢、蹒跚的脚步中,我们跌跌撞撞,但我们相信努力就会前进。
我们将在浩瀚的诗文海洋中破浪前进,和学生共同分享诵读的乐趣!
我们要将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到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可是综观各地小学师生古诗词诵读积累的实际现状,却不容乐观:
第一,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呈递减趋势。
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没有兴趣”的比例相对升高。
第二,学生掌握的量远远小于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部分是五言、七言古诗,词可谓凤毛麟角,古文更是少之又少。
教师掌握的情况也是令人担忧。
第三,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还是秉承传统,采用“讲解法”,即按逐字逐句地解释理解,然后让学生串讲诗意,最后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教学。
而且,往往不以学生已有基础为起点。
可以这样说,在古诗词无序、无标的诵读中,学生毫无审美体验可言,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的甚至谈“诗”色变,视背诵为畏途,不愿背也背不好。
这种结局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抓好对经典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可以解决学生对古典诗词营养缺乏的问题,又能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畏难情绪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的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教学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
古诗词教学资源包括适合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材料的物质条件,即:
各种社会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资源等。
开发出优秀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的观念,也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教学资源,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
本课题就古诗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方面进行探究,以古诗词为依托,在教学中精心开发和利用古诗词潜在的学习资源,使古诗词丰富的人文内涵、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潜在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营造浓郁书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特色。
在研究中探索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古诗词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向开放性、创新性、探索性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的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他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变,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古诗词,能够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还告诉我们: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不要急于求成,要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实现教学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丰富古诗词教学的资源。
为校内外师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古诗词资源网站。
编写古诗词校本教材。
(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经典诗词服务。
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多途径开发教学资源
1、从校内、校外、课堂、网络等各种途径开发古诗词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保障。
2、编写古诗词校本教材。
(二)古诗词教学研究课的设计与推广
1、开展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摸索古诗词课堂教学新模式。
2、培养优秀的骨干教师,提供在区域内起引领作用的古诗词示范课。
(三)古诗词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与使用
1、建设古诗词教学资源网站,内容包括:
经典古诗词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与整理,音频、视频资料的设计与生产。
2、减低使用难度、加强网站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在教学中试用网站,评估使用效果,征求师生意见,修正缺点和不足。
(四)以活动为载体,实现开发和利用的最优化
1、开展诵读比赛。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诵读比赛,全校师生参加。
2、开展诗词表演活动。
师生对古诗词进行艺术创作。
3、举行古诗词文学创作比赛。
如:
古诗词改编学生作文比赛、古诗词手抄报比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对学生和教师就“经典诗文”的了解、兴趣、学习方式进行调查,并科学分析和综合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策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校古诗词教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成果和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定期的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个案研究法。
及时发现、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的个案,加以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研究过程中的优秀经验,提炼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指导价值的实验方法。
5、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策略
课题组结合本校的教科研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交流会,陈述研究的过程,反思研究的得与失,进行经验总结。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策略如下:
(一)加强督导、科学规划、规范管理
学校成立专门的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加强督导,科学地规划,认真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各成员的研究工作任务。
在研究过程中,严格根据课题管理条例的要求操作,不断总结与反思。
(二)目标清晰、过程精细、成果最大
每一阶段的研究目标要清晰,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争取获得最优的成果。
(三)提倡“边学习边研究边推广”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要一边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一边利用理论知识指导研究,把研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推广论证,从而使成果最优化。
(四)突出引领、培养骨干、全校参与
充分发挥主要成员的引领作用,带动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力争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在全校展开研究活动,获得更多方面的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09年8月—2009年10月)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进行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为古诗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使教师对课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
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资源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为了顺利开展古诗词教学资源研究,我们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诗词鉴赏书籍,倡导教师自学自悟,学以致用,并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丰厚底蕴,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校本教研专业引路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摸索、探究,每位成员都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使我们能与先进的理论接轨;我们多方查阅教学、教改资料,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对师生古诗词教学课程资源现状调查、了解。
积极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筹划建立资源网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明细分工目标明确
立项通知书下达后,全体课题组成员立即进行分工。
因课题另外一位负责人武宏均老师不在同一所学校,给研究工作带来不便,特推选田奇影主任担任课题组副组长。
课题主持人潘鑫峰校长主持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协调、督促课题研究工作;副组长田奇影主任起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研究目标,并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工作到位,不拖延。
聘请王允恒老师负责课题网站建设与维护,钱法利主任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包括定期对调查问卷、实施过程观察、记录等资料进行收集,保证资料充分齐全。
其它各老师针对本年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研究。
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实现研究目标。
同时课题组成员之间又加强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集体优势,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二)过程性研究阶段:
(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
1、日常研究有序进行
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门会议,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以利于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课题组组长潘鑫峰及时检查、督促研究工作;副组长田奇影认真组织和策划研究活动,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学的日常行为,研究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课题组成员在各个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开设了一系列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在课上使用各种形式的资源,课题组成员与全体语文教师在一起讨论其中的得失利弊,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效果体现、方式方法进行评议。
进行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并撰写成论文,积极向各种刊物投稿,目前有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的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
2、创新课堂百花齐放
我们把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作为推进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阵地,力求从开发资源的角度设计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由于古诗词写作年代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难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链接相关的学习资源,为学好古诗词做好充分的保障。
一般的古诗词课堂,我们从几方面入手开发其学习资源。
1、了解作者生平。
2、了解写作背景及时代背景。
3、诗中关键词。
4、内涵的拓展。
5、方法的总结。
鼓励教师有效地开发古诗词中的教学资源,并能合理的利用。
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古诗词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品词、入境、悟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古诗词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在课题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开发文本之外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有了创新。
3、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为了使课题研究成为全校性的行为,让诗香飘满校园,走特色兴校之路,每班每学期都制定“经典诵读实验计划”,要求学生“日有所诵”。
该活动是学生诵读、记忆、欣赏诗词的主阵地。
具体做法是:
将每天需背诵掌握的诗词书写在班级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诵读 校本 课程 开发 价值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