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0470170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55.61KB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
2007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2章关于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本题引用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蕴涵哲理的诗句进行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有四点,诗句表达的动与静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故直接选择B就可以。
A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观点,C、D是错误观点。
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3章关于可能性和现实现关系中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
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可能性、好和坏的两种可能性;本题引用《孟子》中孟子同齐宣王对话中的一段话,引文不全,引语之前齐宣王问孟子: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即不肯去做与不能做到在外表上有什么区别?
孟子回答:
如果说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即渤海),对别人说,这个我做不到,这真是不能。
要是说替老年人折取树枝,对别人说:
我做不到,这是不去做,不是做不到。
显然这段话,前者说的是不可能性,后者说的是可能而又不去做。
试题主要考查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同时又把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作为干扰项。
本题所问是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这是客观存在,与主观努力(A)、对人利害(B)无关,加以排除,D是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依据,C才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区别的依据。
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
它们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7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状况作为人类历史划分的依据;四个备选项列举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划分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生产力形态、人的发展等四个依据;由于在教学中强调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包含了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此题很容易答对。
4.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意识形态的相独立性原理认为意识形态在反映或依赖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或功能,主要表现有:
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的同步性、历史继承性、相互作用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性。
试题运用列宁的一段名言,说明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不同,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了意识形态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故正确选项应当是B;A选项是错误观点,C、D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观点,都不能选。
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答案B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二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是B。
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项的干扰性比较强。
在市场交换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并不是货币的本质。
6.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A.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 B.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
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 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答案B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三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级差地租两种基本形态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是考查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的争夺。
相对而言,比较难比较偏。
市场上流行的包括教育部社科司编写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在内的政治资料中都没有这一内容。
在资本主义农业中,级差地租II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
由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II的实体。
但这种超额利润是否转化为和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超额利润,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
一般情况是,在租约有效期内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在缔订新租约是部分或全部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所以,为争夺对土地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总是力图延长租期,而土地所有者则不愿土地租期太长。
因此,正确答案是B.在我们国家,之所以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就是为了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增加粮食生产。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答案B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三章借贷资本和利息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偏。
这一考点2000年以多选题形式考过一次。
借贷资本作为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第二,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
第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
表现为G-G′。
因此,正确答案是B。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关于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的有关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自己的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本课程的一条主线。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
故选C项。
本题提示考生,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有关知识也会成为考试的内容。
9.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三章关于武装斗争的问题。
本知识点在1993年考研政治试题中考过。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为总结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
本题提示考生,对已考试题要重视,并非考过了就不会考,一般而言,对选择题而言,近二、三年之内考过的题目再考概率较小,但之前的已考试题可重复考,也可换种形式考。
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五章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一般地说,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在我国,它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还是第一次。
同时,毛泽东也指出,不同性质的矛盾相互之间也会发生变化。
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原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会变为敌我矛盾。
故选A。
本题如果采取正选法没有把握,可采用排除法。
由于敌我矛盾属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非对性矛盾,B、C两项观点均不成立,可排除。
D项也明显可排除,因为不可能说如果处理不当由人民内部矛盾也会变成人民内部矛盾,逻辑上都不通。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2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和记忆。
试题的正确观点出自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7月1日)。
他指出: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重述了这一观点。
凡是讲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或归宿,肯定就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正确选项是D,其他选项都不符合要求。
12.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9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试题的观点最早出自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江泽民指出:
“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5月,江泽民《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参政权、议政权 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 D.选举权、被选举权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今年新增考试点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本题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中央正式文件的提出,出自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和的宪法修正案。
关于人权问题,邓小平、江泽民都有相关论述。
邓小平指出:
“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
江泽民指出:
“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
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政府的神圣职责。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将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障和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作为根本任务,并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
”显然出自这一文件。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今年的新增考试点,是师生重视的一个问题。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中关于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关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观点的记忆。
本题出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
对本题采用正选法(即顺选法)就可以。
15.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形式与政策中有关中央最高领导人讲话中的观点。
选择中的正确观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已有的观点。
此题实际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一试题的重复。
对本题采用正选法即可做对。
16.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
这表明
A.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答案D
【分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中的中外关系的试题。
本题属于发挥题。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决定在、互办国家年,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做此题要采用我们教给大家答选择题三个方法即顺选法、排谬法、比较法同时使用。
中俄关系从1996年开始建立战略协作伙伴以来,两国各方面的关系都不断深入发展。
A、B、C都是不正确的或片面的观点,加以排除,只有D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
17-33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答案AD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关于意识的本质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考查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本题关于龙的形象的引语出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关于龙有九似或九像的描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龙作为自己的民族形象。
在中国民间,龙是吉祥、繁荣、欢乐的象征。
在12月,在某互联网上进行一场要不要以龙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辩论,绝大多数网友坚决反对甚至谴责企图取消龙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动议。
出此题引导考生关心时事的同时,并能以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龙的观念所体现的哲学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人脑反映客观存在或客观事物既有正确的反映,又有错误的反映;既有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感性认识),又有对事物本质的反映(理性认识);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懂得了这些观点就可得出:
A选项是正确的,几乎是马克思的原话;B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对现实的模仿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观念;C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因为虚幻的观念就是不真实的观念,结合本题,“龙”的形象属于事物的现象,因此龙的观念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而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选项体现意识内容源于客观事物,是正确观点和选项。
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 ABD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中关于普遍联系观点、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本题通过果农对待喜鹊的正确态度的事例来说明一系列的哲理,考查考生运用哲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A选项体现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观点;B选项体现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D选项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常和必要条件的观点,是正确选项;C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只有人能利用自然界,而自然界是不能利用人的。
19.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
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3章唯物辩证法中关于事物发展过程性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本题通过体育比赛中记录不断被打破的事例来考查考生对事物发展过程性观点的掌握。
恩格斯指出: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存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前进的发展”。
“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
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
”ABCD四个选项全部体现了恩格斯关于事物发展过程性的观点。
AB选项是在讲党的思想路线时常提到的观点。
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的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本题结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论断,考查人民群众这一概念在我国现实社会的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社会成员的总和,与“敌人”相对应。
人民群众是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内容是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非现实的人,人民群众不是直接指单个的人而是指人的总和与群体,故AB选项正确,C选项不正确。
对于D选项容易产生争论,因为一般的哲学教材都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
为什么说在今天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全体成员呢?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写道: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另外,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
“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显然,试题所讲的社会全体成员是不包括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故D选项属正确选项。
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C.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答案BD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二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第三章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生产价格出现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作为商品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叫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以价值或生产价格为基础,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是BD。
22.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成本
答案AD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三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一般的教材认为,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
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节省。
关于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问题,命题的意思是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但不提高利润率,故答案是AD。
2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土地市场 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 D.劳动力市场
答案ACD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六章完善市场体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有机整体。
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一般包括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技术市场等。
因此,正确答案是ACD。
24.G-W-G′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答案AD
【分析】本题是考查第三章资本流通公式和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和第四章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
资本总公式的形式是:
G-W-G′。
产业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其中,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G-W-G′。
因此,正确答案是AD。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答案AC
【分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有关统一战线的知识点。
本题要了解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情况,本知识点为考研大纲新增考点。
在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为“联合战线”,又叫“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战线时期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称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各个时期的合作成分各不相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有两次,即A、C项,又称两次国共合作。
26.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 政治 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