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docx
- 文档编号:10454092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26KB
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docx
《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5.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A.诱因
B.问题情景
C.学习期待
D.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9.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lO.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______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3.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______、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______。
5.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和______。
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______。
8.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______、成败归因理论和______
9.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______、审美和______的需要。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11.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______。
1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时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2.简述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3.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4.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应用的评分艺术。
5.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6.简述维纳归因理论。
7.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四、论述题
1.分析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2.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讨论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3.阐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见学习精要中学习动机的定义。
2.A.奥苏贝尔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D.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A.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5.B.见学习精要中问题情景的定义。
6.D.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
7.B.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见维纳的成就动机归因模式表。
8.D.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9.B.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10.A.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
二、填空题
1.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需要
3.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
4.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认知内驱力
6.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7.学生的个性特点
8.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9.认知创造
10.直接强化替代行强化
11.避免失败的动机
12.成败经验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动机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动机划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3)根据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起主要作用和处于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处于次要地位和作用较小的学习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2.【参考答案】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3)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4)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3.【参考答案】
(1)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2)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
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3)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4.【参考答案】
(1)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的信息,而且能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
总体上讲,适当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2)评分或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学习动机起强化作用。
因此,教师的评分在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同时,还应掌握评分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
①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否则,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③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5.【参考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
①熟悉教材。
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
②了解学生。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
③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6.【参考答案】
维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
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因此,维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
7.【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
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1)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2)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准备去影响认知的。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3)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动机对学生的目标行为有所加强。
动机决定了在不同行为中的时间分配。
他在动机研究中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某种行为的动机强度与花在该行为上的时间具有线性的正相关。
2【参考答案】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
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3.【参考答案】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囚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2)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3)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4【参考答案】
.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力所能及,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动机过强或过低,都不会激发高效率的学习活动。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进行成败归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师 考试 教育 心理学 章节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