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组.docx
- 文档编号:10452602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328.37KB
路基施组.docx
《路基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施组.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施组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编制范围及说明1
2.1.编制范围1
2.2.编制原则1
三、工程概况2
3.1工程简介2
3.2.主要技术标准2
3.3.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2
3.3.1.地形地貌2
3.3.2.水文特征2
3.3.3.气象特征3
3.3.4.地震动参数3
3.4.主要工程数量3
3.5.工程特点、重点及技术特点3
3.5.1.工程特点3
3.5.2.工程重点和技术难点4
3.6.1投入劳动力情况4
四、施工总体方案5
4.1临时工程5
4.2施工场地布置5
根据工程特点和总体施工安排,结合施工条件,本着因地制宜、永临结合、方便施工、有利管理和缩短场内倒运距离的原则,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布置,达到安全文明工地的标准,满足环保和创建标准文明工地的要求,统一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
5
临时工程尽量少占和不占农田,必须占用农田的临时工程,待工程结束后进行复垦还田,做到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5
根据施工方案规划临时设施,避免与正式工程之间的干扰和交叉,合理安排各区域的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5
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设施的安排,减少对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工作、生活影响;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生活等临时工程数量。
维持原有交通,做到方便、节约运输和装卸的时间与费用。
5
4.3工期目标5
4.4施工组织机构6
4.4.1现场组织机构设置6
4.4.2职责分工7
4.4.3施工组织措施9
五、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及要求10
5.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10
5.1.1基床表层以下及路基本体填料10
5.1.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12
5.1.3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14
5.2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17
5.2.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17
5.2.2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20
5.3路基附属工程23
本段路基防护形式主要有:
重力式挡墙、桩板墙、混凝土截水骨架、框架锚杆梁、排水沟附属工程等。
23
5.3.1重力式挡墙工艺流程23
5.3.2桩板墙工艺流程24
5.3.3拱形截水骨架施工工艺26
5.3.4锚杆框架梁施工工艺29
5.3.4.1锚杆框架梁施工工艺流程图29
5.3.5渗水盲沟及盲沟检查井施工工艺30
5.3.5.1渗水盲沟施工工艺30
5.3.6地面排水系统33
5.4路基相关工程34
5.4.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34
5.4.2电缆槽施工35
5.5雨季施工措施38
六、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施工机械配备计划表39
七、质量保证体系40
7.1质量目标40
7.2组织保证40
7.3思想保证41
7.4工作保证41
7.5质量管理制度41
7.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3
7.6.1技术指导43
7.6.2试验检测43
7.63测量监控43
八、安全保证体系44
8.1安全目标44
8.3安全保证措施44
8.3.1.机械设备管理44
8.3.2驾驶人员管理44
8.3.3施工现场管理45
8.3.4防火管理45
九、环保、水、土保护体系45
9.1环保目标45
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检查制度45
9.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检查措施46
区间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1.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1.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1.4.招投标文件、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会议纪要;
1.5.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文件、图纸等相关文件;
1.6.建设工程施工安排要点、工期要求及质量控制;
1.7.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1.8.现行的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1.9.其他相关文件及规定。
二、编制范围及说明
2.1.编制范围
DK187+113~DK191+000段区间路基工程及附属工程。
2.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法律、法规、命令及规定,科学合理地制订施工方案和方法,明确施工工艺。
2.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对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规定及施工合同条款,各项指标控制同步进行。
3.妥善处理质量、安全、工期、成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确保创安全标准工地和优质工程。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将专业化施工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型专用设备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施工程序,运用网络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的施工。
5.综合考虑各施工作业面的施工条件及各专业工程的施工特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实现整体推进,均衡生产。
6.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的控制,保证重点的同时突破工程的难点,对整个工程统筹组织,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7.文明施工,重视环保,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8.坚持施工与运输兼顾,优化施工方案,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路基工点分布表
序号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长度(m)
1
DK187+464.5
DK187+525
60.5
2
DK188+036
DK188+270
234
3
DK189+061.00
DK190+031
970
4
DK190+928.4
DK191+000
71.6
小计
区间路基工点4个
3.2.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2)速度目标值:
250km/h
3)正线数目:
双线。
4)正线线间距:
4.6m。
3.3.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
3.3.1.地形地貌
地处山岭重丘区,冬季严寒,大部分地表被农作物覆盖;线路经过处地质构造不发育。
3.3.2.水文特征
该区域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埋深2.5-16.74m,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3.3.3.气象特征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东经127°28′至129°13′,北纬42°42′至44°31′。
属大陆性中温带湿润气候区。
冬虽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分明。
3.3.4.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最大冻深1.84m。
3.4.主要工程数量
工程项目
单位
设计数量
2011年完成
本年度完成
路基
区
间
级配碎石(表层)
m3
10152
0
10152
A、B组土(填方)
m3
15486
0
15486
非冻胀(A、B)填料
m3
26715
8544
18171
过渡段级配碎石
m3
27026
3418
23068
支
挡
工
程
混凝土挡土墙
m3
1512
712
800
桩板墙
m3
7736
1470
6266
框架锚杆梁
m3
376
0
376
钢筋
t
349
21
327
地下排水
干砌片石
m3
2020
0
2020
渗水盲沟
m
210
0
210
检查井
个
18
0
18
3.5.工程特点、重点及技术特点
3.5.1.工程特点
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大,有效施工期较短,工期紧张。
本线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季节性冻土区域,最大冻结深度达1.84米,有效施工期较短,全年可施工时间只有7个月。
环境保护要求高,沿线植被良好,绿树成荫,经过地区均为农田,生态环境好,环保要求高。
3.5.2.工程重点和技术难点
3.5.2.1.路基变形及工后沉降控制
控制变形是路基工程的关键,无论何种路基结构形式的首要目的是为高速线路提供一个平顺、均匀和稳定的轨下基础。
由散体材料组成的路基是整个线路结构中最薄弱、最不稳定的环节,是轨道变形的主要来源。
它在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累积永久下沉(残余变形)将造成轨道的不平顺,同时其刚度对轨道面的弹性变形也起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对列车的高速走行条件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轨道铺设的基础,客运专线对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主要体现在列车行驶中路基面产生弹性变形、长期行车引起的基床累积下沉(塑性变形)和路基本体及地基的压缩下沉。
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做好路基沉降的观测和评估。
3.5.2.2.过渡段施工控制
在路基与涵洞、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连接处,由于连接处刚度差别大,一方面引起轨道刚度的变化,另一方面,路基与涵洞、桥梁、隧道的沉降也不一致,在过渡点附近极易产生沉降差,导致轨面发生弯折。
当列车高速通过时,必然会增加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引起列车与线路结构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加,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在路基与涵洞、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可使轨道的刚度逐渐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与涵洞、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之间的沉降差,达到降低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减缓线路结构的变形,保证列车安全、平整、舒适的目的。
因此必须从过渡段的地基条件、软基的处理方法、填料选择、压实标准、质量检测上采取措施,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塑性变形差,是实现平稳过渡的重点,也是难点。
3.6.1投入劳动力情况
路基架子队1队负责路基附属工程施工
工种
钢筋工
木工
混凝土工
力工
合计
人数
30
25
20
30
105
四、施工总体方案
4.1临时工程
1.施工便道:
利用现有施工便道,加强养护保证正常使用。
2.施工用电:
路基施工用电较少,路基附属工程的施工采用发电机发电。
3.施工用水:
沿线地下水资源丰富,利用现有的水源作为生活用水。
4.施工通讯:
施工沿线通讯方便,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部施工范围、施工区域内固定电话通信网络已全部覆盖。
4.2施工场地布置
根据工程特点和总体施工安排,结合施工条件,本着因地制宜、永临结合、方便施工、有利管理和缩短场内倒运距离的原则,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布置,达到安全文明工地的标准,满足环保和创建标准文明工地的要求,统一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
临时工程尽量少占和不占农田,必须占用农田的临时工程,待工程结束后进行复垦还田,做到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根据施工方案规划临时设施,避免与正式工程之间的干扰和交叉,合理安排各区域的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设施的安排,减少对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工作、生活影响;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生活等临时工程数量。
维持原有交通,做到方便、节约运输和装卸的时间与费用。
4.3工期目标
2012年5月20日路基附属工程开工,2012年9月30日完工;路基填筑在2012年7月1日开始,2012年9月1日前完成表层填筑,2012年9月30前完成DK189+505—DK189+780段防护工程。
2012.5.21—2012.7.30完成桩板墙施工
2012.7.31—2012.9.30完成锚杆梁边坡防护施工
2012.8.1—2012.9.10完成地下排水施工
2012.7.1—2012.8.20完成路基本体填筑
4.4施工组织机构
4.4.1现场组织机构设置
设工区长1名、副工区长1名、技术负责人1名,配置6个业务管理部门和1个综合办公室,配置专职的安全、质量检查人员。
架子队设置在施工现场,交通便利,以方便全施工段的协调管理。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属情况表
序号
职位
姓名
1
工区长
李鹏飞
2
副工区长
陈志明
3
技术负责人
蔡运东
4
工管部长
陈玮
5
计划成本部长
刘国辉
6
安质环保部长
程鹏
7
物资设备部长
贾金银
8
财务部长
刘金标
9
综合办公室
王艳伟
10
试验室主任
陈磊
合计
10
4.4.2职责分工
1.工区长
工区长是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文化建设、综合效益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执行集团公司的管理制度,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以合同为基础,实现施工目标。
施工结束后,组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结算与回访保修。
2.副工区长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
负责对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布置;负责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参与工程预算与管理预算的编制,对业主验工进行审批;负责编制成本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创优规划并组织落实;负责制定总体劳力、设备及物资计划,参与制定具体劳力、设备及物资供应及配置计划,参与劳力、设备及物资管理;组织设计变更的执行,负责组织阶段性质量验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处理;并协助架子队长制定所主管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
3.技术负责人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文件的学习、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负责组织复测及日常施工测量,收集内业资料,形成竣工资料;参与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与调整;负责工程预算与管理预算的编制;负责编制对业主验工;组织设计变更的执行;负责编制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核算;参与编制质量保证措施、创优规划并组织落实;参与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负责组织阶段性质量验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处理;负责组织对施工建设所需投入的物资与设备的调查与询价;参与制定总体劳力、设备及物资计划,负责制定具体劳力、设备及物资供应及配置计划,参与劳力、设备及物资管理。
4.工程管理部
负责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包括施工技术、试验、测量、计价验工、生产调度等;根据有关技术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所承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具体指导作业班组按施工图的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规定,执行技术管理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负责组织编制竣工文件。
负责对送检的材料进行检测,填写试验报告单,并及时反馈检验结果。
5.安质环保部
宣传贯彻上级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质量目标和措施,制订全施工段的质量创优规划,检查督促架子队抓好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和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负责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标准工地标准并负责检查实施;负责专职安全检查人员的工作管理;制定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施工现场的环保监测,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中的环保要求;负责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和环保措施。
6.计划财务部
负责编制年、季、月度施工生产资金计划;编制统计报表并上报;负责工程合同管理;负责施工生产所需用资金的组织与筹措,保证施工生产资金落实;负责工程计量支付,日常财务报销,季度、年度财务结算和工程竣工决算,各种资金回收及债权的清算。
7.物资设备部
负责施工生产材料的采购、供应和管理,按施工进度计划做出材料采购计划,按时组织工程材料到位,确保生产用料供应;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施工生产所需机械设备的调配,新增设备订货、采购;申报设备维修,配件采购计划与监督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8.综合办公室
负责劳资人事、医疗卫生、宣传、治安保卫。
其主要职责是当好项目经理的管理助手,参与经理部日常管理工作;对内制订各项工作管理制度,起草有关文件,对来文及时进行处理,各类文件建档及人事档案管理。
对外负责联系、接待,做好工地周边治安联防及工地保卫工作,负责后勤生活服务管理工作。
4.4.3施工组织措施
4.4.3.1.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按照项目经理部要求迅速组建架子队,具体策划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进场选点,组织清理工地范围内妨碍施工的各种构筑物、障碍物,为临时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完成施工便道、生产生活用房、交接桩和线路复测及控制测量、设计资料复核、各种混合材料配比试验选择及进场材料试验等工作,创造施工条件。
4.4.3.2.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1.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计划管理,明确阶段工期,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和生产要素,实现均衡高产,保证计划完成。
2.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实现工作、作业标准化。
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质量、安全、进度、生产要素等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判定施工运行状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
3.积极推行“四新”成果的应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快施工进度。
4.加强劳力、设备、材料等各项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使用。
设备定期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材料及时充分供应,避免停工待料。
5.定期召开施工调度例会,协调工作,超前布局谋划,强化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耽搁延误。
重点工序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
4.4.3.3.竣工阶段组织措施
1.做好现场收尾清理工作,完善各种正式工程,清除临时工程,并做好临时工程占地的场地复耕。
2.组织学习验标,进行自检、自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整理、编制竣工验收资料,确保各种资料真实、可靠、签字手续齐全。
4.参与业主统一组织的竣工验收,记录各种存在问题,并在指定期限内及时整改。
5.积极做好综合调试和试运行阶段的配合服务工作。
6.根据工作计划做好架子队、机械设备的有序撤场,妥善处理各种善后工作。
7.完善竣工交接各种手续,并按要求对已完工程负责缺陷则任期内的维修保护。
五、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及要求
5.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
5.1.1基床表层以下及路基本体填料
5.1.1.1填料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基床表层填筑0.7m厚级配碎石,路堤基床底层顶部设0.2m厚中粗砂内夹一层两布一模土工布,路基基床底层采用非冻胀A、B组填料填筑1m及A、B组填料1.1m,基床以下路基本体填筑采用C组(碎石类及砾石类)最大粒径小于等于75mm。
A、B组填料最大粒径小于等于60mm控制。
5.1.1.2生产工艺流程
1基床以下路堤本体C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②基床底层非冻胀A、B组填料及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5.1.1.3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
①弃碴分选:
根据路基填筑的不同部位,对料场填料进行相应的分选。
选用隧道出渣的硬质岩石加工非冻胀A、B组填料、A、B组填料、C组填料;对满足填料标准的土石,当粒径、级配满足基床以下填料要求时,直接进行路基填筑;当粒径、级配不满足基床以下填料要求时,经填料生产场破碎加工后,再用于基床以下部位或基床表层以下的填筑。
②将弃碴块径大于75mm的进行二次解小,用皮带输送机将混合料输入破碎机破碎,再经孔径为60mm的振动筛筛分,使其生产填料的粒径全部小于60mm,振动筛下A、B组填料分别隔离堆放。
③堆放料时用装载机在振动筛出料口处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的料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以保证成品填料颗粒级配的均匀性。
④对破碎筛分的集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等项目分批进行试验检测。
5.1.1.4质量控制
填料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出料级配情况,当出料级配发生明显变化时,增加抽检试验次数,将级配相差较大、细粒含量小于15%、15%~30%和大于30%的集料,按A、B组填料的标准分别堆放。
5.1.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
5.1.2.1填料要求
利用采石场中的硬质岩作为生产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的原料。
块石先经破碎、筛选分为三种粒径大小不同的集料,再将这几种集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合料。
为保证填筑压实质量,级配碎石混合料应随拌随用。
5.2.2.1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合格
不合格,调整配料
5.2.2.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
1.硬质块石经破碎、筛选后分为三种碎石。
2.贮存集料过程时分层往高上料,避免颗粒发生离析,各种集料隔离堆放。
3.按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从中分别优选出合适比例、并求得混合料颗粒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4.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拌合机,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加水量根据气候及运距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增加1~2%)进行配料和拌合,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率合适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和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
5.需掺加水泥的级配碎石按设计要求在拌合过程中掺加3%或5%的水泥。
6.经检测混合料级配、含水率(水泥含量)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允许范围方可出场。
5.2.2.3质量控制与要求
1.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5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颗粒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过渡段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检验,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级配碎石中掺入的水泥,以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散装每500t为一检验批(当不足500t时也按一批计),其品种、规格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
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合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合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和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5.1.3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5.1.3.1路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根据现场实际,在路基范围内选择长度不小于100m的路段做试验段。
按不同种类的填料选用不同压实机械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选用机型、填筑厚度、碾压遍数与设计规定指标的规律曲线,以确定其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
5.1.3.2填筑施工工艺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A、B组填料填筑。
区间路基填料来源于隧道弃碴。
选用的硬质岩作为A、B组填料的料源,通过填料生产场加工,集中供应路基填料,基床以下路堤A、B组填料按最大粒径不大于75mm控制;基床底层A、B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控制,为保证路基填筑压实质量,粗细集料在路基填筑同时场拌,随拌随用。
根据填料标准,经填料生产场破碎加工后填筑或直接用于路堤填筑,基床以下填料按最大粒径不大于75mm控制。
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5.1.3.3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
路基本体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路堤填筑前,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②测出基底处理后的原地面标高,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25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
③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水平分层压实方法。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④不同组别的A、B组填料、在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组别的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
对于不同种类的填料,遵循有利于层间土层的渗透反滤的原则施工,其粒径符合D15<4d85。
⑤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填筑层厚,进行分层上料,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
⑥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
填筑整平过程中尤其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