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参考资料文论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0451044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7.67KB
马列参考资料文论习题及答案.docx
《马列参考资料文论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列参考资料文论习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列参考资料文论习题及答案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1、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2、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巴尔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的歪
曲。
3.爱莎是__3、敏•考茨基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
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4、玛•哈克奈斯城市姑娘__的通信,信
中批评的是《》这部小说。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
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5、物化______”这一概念。
6.1844年八九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着手合著《6、《神圣家族》》一书。
7.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年的
《7、《〈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
8.把___8、唯物主义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
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面是____、卡尔·格律恩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10布封》。
11.马克思在《11、《神圣家族》或《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1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1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14、法国空想社会主义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
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15、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6.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_______16、弗雷泽_____在《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17.经典作家认为,在从不自觉的艺术向自觉的艺术发展过程中,_17、社会分工___________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8.____18、文笔流畅、富有表现力______、__是经典作家通常的风格。
19.追求文学语言的_____19、独创性个性化
____与_________,并按照这一标准对许多作家作品进
行评价,反对“人物都讲同样的话”,,是经典作家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20.艺术生产具有_______生产力20、物质,精神
,又具有_______生产力,是这两种生产力综合
作用的结果。
21、(21、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2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2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23、《导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24、(24、希腊神话、想象)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
()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25、悲剧之父(2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席勒
)和喜剧之父()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
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26、细节、典型人物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27、把(27、唯物主义)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28、“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
在创作方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28、卡尔·格律恩
29、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有(29、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
30、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30、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学派
1、法兰克福学派:
又称“批判的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早
出现的流派,也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得名于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其主要是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综合研究,开创了一种
新型理论,即“社会批判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
瓦尔特·本雅明、麦克斯·
霍克海默、泰奥多尔·阿多尔诺、艾瑞克·弗洛姆、尤根·哈贝马斯等。
(写两
个代表人物就可以,用以下方式写也对:
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弗洛姆、
哈贝马斯)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2、形式在与内容的相互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不是完全被动的。
形式具有
相对独立性,而且具有对内容的反作用。
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仅同一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多种内容,而且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相同的
内容。
二是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适合于作品内容的艺术形式,既有利于表现
作品的内容,也有利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不适合于内容的低劣的形式,
则会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
3、典型
3、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意识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
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
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
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4、悲剧
4、悲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
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引起怜悯和恐惧的的情绪并且使这种情绪得以净化。
恩格斯
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行之间的悲剧
性冲突。
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5、典型化
5、典型化:
典型(Tupos)基本上是文论的一个概念。
我们一般把艺术家抓住生
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作“典型化”。
典型
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6、莎士比亚化
6、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在《致斐·拉萨尔》
的信中提出的。
具体的内涵包括:
1、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
文学。
2、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7、《普罗米修斯》
7、《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传说因为盗窃天火给人类而遭受天帝宙斯惩罚的
英雄,歌德于1773年创作《普罗米修斯》诗剧,以这个不畏强暴的英雄作为主
人公,通过这个形象,突出表现了反封建精神。
8、希腊神话
8、希腊神话:
反映古代希腊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和原始观念的
传说故事。
它大约流传于公元九世纪之前,包括神和英雄的故事。
它是借助想象
力把自然拟人化的产物,它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初步认识,以及人
们对于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追求。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它是欧洲文化
的源头。
9、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9、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福斯泰夫式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
们》两剧本中的人物。
他是个破落的骑士和流氓头子,是个酒色之徒,喜欢吹牛,
诡辩,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莎士比亚在剧作中以福斯泰夫的活动为线索,把英
国16世纪的社会生活组成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揭露了当时的客观历史。
10、文学理论
10、文学理论是从理论的高度阐明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规律以及相关方法的学
科。
11、文学消费
11、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
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
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
的最终完成。
三、简答题
1、从思维层面看,艺术精神的掌握世界有哪些特征?
1答:
(1)从内容上看,在艺术思维的层面,就是要求艺术家或艺术品的接受按
照美的规律来思维。
这种思维一方面体现为对客体世界规律的认识,具有合规律
性;另一方面则体现为艺术思维符合艺术家本身的内在的标准和需求,具有合目
的性。
(2)在形式上,艺术思维的特征是想象和幻想。
想象与幻想都是就艺术的思
维形式而言的。
艺术的思维表现为过程和手段。
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不同于日
常生活中的形象思维,它往往是那些能够把握到事物的某些本质、又体现了思维
主体的天性的形象思维。
总之,艺术掌握的特征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思维,就是想象和幻想,是合规律又
合目的,体现了人的自觉自由的本质特性的形象思维。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语言的要求有哪些?
他们为什么以语言的音乐性
作为判断文学作品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2答:
在经典作家那里,艺术的作用与价值问题,是探讨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
置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延伸。
意识的能动性的最重要方
面就表现在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与价值上。
(1)艺术具有促成社会变革的力量。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显然体现着一种关于社会或人的美好的理想的现实性趋
向,它必然会通过对人的启蒙、鼓舞与激发而变成一种创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文学艺术作品影响一代人并进而影响一个时代和社会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斯
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那个时代就是一本畅销书,它促成了一场反对
奴隶制的革命,这场革命又引发了美国的内战。
也可举别的例子。
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有力量是由于它具有预言性、预先创造性,而这种预言
性质或者说预先创造性的性质比较集中的体现在文学艺术的倾向性上。
(2)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对人的效果就是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能给人的“强烈的感动”,而这正是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性之所在。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谈艺术的社会作用的?
3答:
经典作家对文学语言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文学语言的运用要服从于事物本身的特征。
文学作品
中的语言运用必须服从客观规律,以有利于准确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2)语言要有想象性和意象性。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反映生活并显示出美感,
离不开富有想象性和象征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使人获得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
(3)语言要讲究韵律和谐、节奏明晰。
即语言必须带有音乐性。
经典作家把作品语言的音乐美,作为评判文学作品成败的重要标准。
因为不同的
语言因节奏的舒缓不同,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享受,从而使读者从不同的侧
面体味到文学语言不同程度的音乐美。
经典作家强调文学的韵律美,但不主张为
了押韵而押韵,那不但无益于文学作品的音乐美,反而会破坏其艺术效果和审美
感染力。
4、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文艺的倾向性的问题。
4、答:
所谓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
美理想等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作的主观评价
和所抱有的态度。
恩格斯在晚年写给两位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女作家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一
方面认为文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另一方面,他认为倾向性应当自然而然地
流露,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认为,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没有必
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在致敏·考茨基的
信中,恩格斯在指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又强调了文学应
该有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
5、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
5、答:
恩格斯对于歌德的批评是从历史观点和美学相统一的方法来进行的,属
于一种辩证理性的批评,以冷静客观的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态度,揭示一个矛
盾的歌德、多思想向度的歌德。
、结合歌德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评价、分析。
这种批评,不是“过度的诠释”,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
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
动,而是实事求是的“对话”活动。
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意识,对歌德进行国际
视野和历史视野的评价。
提出“德国庸人”的话语。
这种批评,体现了全方位的
批评原则:
意识形态的审美批评,富有历史感和审美意识的批评,具有宏观的批
评眼光。
从这里可以看到,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种种非难和歪曲,例如非审美
说、政治批评说、党派批评说、庸俗社会学说、道德批评说等等,都是毫无意义
的。
6、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
6、答: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的里,分别就悲剧问题发表了深刻的见
解。
他们在信中提出并论证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历史悲剧如何忠实历史真实的
问题。
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取材16世纪20年代德国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但是,他歪曲了这段历史生活的真实,竭力颂扬贵族运动和贵族代表人物,而把
农民运动放到及其代表人物都放到次要位置上。
马克思恩格斯批评了这种错误的
立场。
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悲剧问题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悲剧的
社会根源,批评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的悲剧观念,反对从人物的精神因素和心理
性格上寻求悲剧的原因,而认为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阶级矛盾,是历史的
必然要求有这种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7、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文艺的真实性。
7、答: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强调文艺的真实性,认为文艺是对客观世界的真
实而客观的反映,也是指文艺必须对客观的社会生活作出“真实描写”“真实地
再现”“如实地叙述”等等。
艺术的真实性反映的是创作关系中的客观方面,体
现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与生活一致性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推崇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表明对于文艺真实性的肯定,这也
反映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的态度。
8、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8、答:
异化一词,原义是“转让、疏远、脱离”等意思。
作为哲学上的概念有
过多种意思。
黑格尔用异化说明主体和客体的分裂、对立;费尔巴哈用它说明和
批判宗教,认为宗教是由人所创造,反而统治了人,马克思用异化解释资本主义
条件的雇佣劳动,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批判了资
本主义的制度,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
这一概念内涵表现为四个方面:
1、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异化。
2、劳动本身和劳动相异化。
3、劳动者和人的本质相异化。
4、人与人关系相异化。
9、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自然的人化”。
9、答: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多次提及“人化的自然界”和自然的人化”。
一般地说,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产生的双重结果:
一方面,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逐渐地打上人的烙印,成为人的一部分,自然界属于人的实践改造的对象,并且体现了人的精神意志;另一方面,人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发展了自己的肉体和精神。
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出现了审美意识和美的创造。
10、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
10、答:
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
政治、道德、哲学,其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
政治影响:
(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
(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
道德影响:
(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
(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
哲学影响:
(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
(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
11、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文学创作客体的特殊性。
11、答:
文学的创造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在: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是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四、论述题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分析的?
这一分析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有什么影响?
1.答:
(1)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2)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
(3)人同人类本质的异化。
(4)人同人的异化。
总之,马克思认为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
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又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2)
异化劳动指原本体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发生异
化。
2、请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谈谈你对艺术发展“不平衡”理论的理解。
2.答:
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艺术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关系,它是物质生产的发展
与诸多的意识形式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一种。
这一不平衡关系表明,对进步这个概念一定要从历史的具体的意义上去理
解;同样看待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艺术发展及其之间的关系也要从历史的具体的意
义上去考虑。
物质生产和艺术之间不平衡地发展是一种关系性发展,它表现为偶然。
不平衡关
系状态,是那些从实质的必然性上表现出的作为必然性的表现形式的偶然因素所
形成。
它导源于自然规定性。
同研究任何事物一样,研究艺术也必须从自然决定
一切开始。
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
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是对不平衡关系的具体说
明。
不平衡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上:
其一,是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某些
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希腊神话
和史诗就是如此。
其二,是在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如莎士比亚同现代
的关系。
也可举别的例子。
艺术发展虽然和社会或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不成比例、不平衡,但并不影响
艺术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有密切联系这一看法。
马克思是通过对古希腊艺术的永
久的魅力的分析来告诉我们这一点的古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非但同那个发达的
社会阶段并不矛盾,而且还正是那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与结果。
马克思的不平衡原理不是说两种生产总是有着规律性的“不适应”现象,而
是强调两种生产在历史的跑道上,并不是任何时期都是手拉手地齐头并进,对这
两种生产的进步的理解要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承认不平衡关系,不是意味着艺
术发展与经济发展无关,也不是意味着他们具有某种反比例关系,即不是说物质
生产落后,艺术必然繁荣,或者物质生产愈落后艺术生产愈发展,而是要我们知
道理解相信在物质生产相对落后的国家,艺术可以发展繁荣起来,物质生产不发
达的国家精神文明也可以建设起来。
3、请联系相关理论,结合当下文化发展的历史语境,谈谈你对艺术的自转律和
公转律的理解。
3.答:
"艺术的公转律和自转律"说法是以地球的公转律和自转律作比,来论述
文艺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社会基础的关系的。
马克思早在1842年《第六界莱因省
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指出:
"在宇宙系统中每一个单独的行星一面自转,
同时又围绕太阳运转,同样,在自由的系统中,它的每个领域也是一面自转,同
时有围绕自由这一太阳中心运转。
"马克思以这一形象说法所描述出的事物运动
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文学艺术。
我国文艺理论家杨晦在其《论文艺运动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运用了马克
思的这一理论来进行论述的。
文艺在社会经济基础的支配下的运动是公转,而自
己的独特发展则是自转。
地球可以自转,但离开公转它将不复作为地球存在;而
公转当然也不能代替自转。
文学艺术亦然,离开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也
将不可能作为文学艺术而存在,文学自身的运动也决不能够因为其对社会和经济
基础的某种依赖关系所遮蔽或替换。
同地球的运动类似,文艺的运动也有向心力
和离心力。
马克思认为,虽然许多作家是一个占支配地位的阶级的代言人,但是
伟大的文学是能够超越某一流行的意识形态之上的。
不同的作家如此,同一作家
有时也这样,对于当时的主流社会来说它可能同时具有向心力和离心力。
比如歌
德、托尔斯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
原因就在于文学艺术活动是有其自己的
特色、原则和精神追求的。
文学艺术和艺术形态之间也存在这种公转律和自转律的关系。
文学艺术既有
绕着意识形态的公转也有自转,并且在其运动过程中也同样具有向心力和离心
力。
与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相比,文学艺术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力是明显的,
甚至某些时候在文学艺术的某些形式中,尤其是在不同的那些把文学视为宣传手
段或单纯功利主义的作品中,其本身就直接实现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
4、联系当下审美文化现象,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
4、联系当下审美文化现象,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
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是文学创作的5、联系具体实际,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6、联系当下审美文化现象,如何对古典文学遗产?
7、联系具体实际,论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意义。
8、请联系实际,运源泉”。
4、答:
从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基础出发,马尔库塞美学和文艺理论思考的一
个基本原则是,艺术和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既存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
从而使人们摆脱了既存现实,获得解放。
换言之,人的解放的根本标志和现实途
径,就是以艺术—文化为手段的心理—本能压抑的消除。
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主要内涵是:
(1)艺术的异在性和否定性。
他认为特性表现这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创造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
的或尚未存在的,它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这是一个不受压抑的现实原则所规范
和约束的自由的世界。
二是艺术世界是与现实世界根本对立的,是对现实世界的
否定。
艺术对于现实的否定性,不在于它直接高呼否定的口号,说革命性的语言,
而是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
(2)艺术具有间接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
由对艺术和审美的否定性出发,马尔库塞充分张扬了艺术和审美的政治和革
命的功能。
一是通过美学形式而具有升华的功能。
现实世界造成了人性的压抑和
扭曲,艺术由于超越了直接现实而展现了一个非压抑性的条件,从而使人的本能
如狭隘的性欲得以升华为广泛的爱欲,艺术的革命功能就体现在这种升华之中。
二是艺术和审美具有心灵解放的功能。
马尔库塞认为,想象和幻想正是艺术和审
美的特有领域,通过想象和幻想,艺术对于现行的理性原则提出挑战,是对现实
原则的彻底否定,从而艺术使自己具有革命的功能。
三是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
感性”、创造新主体的政治功能。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就是能超越压抑性的现
实原则,以感性为中心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而要建立“新感性”,必须建立新
的社会主体,而新的社会主体的建立,必须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艺术和审美的活
动。
5、联系具体实际,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5、答:
“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解文艺的活动属性于提出
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
这一命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
心在于强调文艺的精神实践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地使用了“艺术生产”的概念,首
先,这一理论提出,体现了马克思对文艺活动的内在规律的完整思考,按照这一
理论,文艺活动应该包括生产、传播、消费等诸多环节。
这一理论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十分关注文学的内在
规律和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列 参考资料 文论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