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ocx
- 文档编号:10451004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1.73KB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
一.课内基础知识部分(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jìn)遥襟甫畅(fǔ)应用(yìng)混淆(hùn)
B.症结(zhèng)户枢不蠹(dù)连累(lěi)惩罚(chéng)
C.标识(zhì)喟然长叹(kuì)毋宁(wú)拮据(jū)
D.歼灭(qiān)徇私枉法(xùn)羞赧(năn)付梓(zĭ)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角色(jiăo)闾阎扑地(lǘ)卑劣(lüè)强迫(qiǎng)
B.编撰(zuăn)悄然无声(qiāo)友谊(yí)蹩脚(biè)
C.逻辑(jì)不可估量(liàng)谬种(miù)殷红(yīn)
D.校勘(jiào)曲径通幽(qǔ)俟机(sì)侍候(cì)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沧桑诀别莫名其妙陈词烂调墨守成规
B.篇幅牢骚撕杀无济于事礼上往来克己复礼
C.古籍譬如妨碍人才倍出怨天尤人崭露头脚
D.彩排赡养抱怨真知灼见黄粱一梦出尔反尔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B.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存储、加工、搜集、提供古典文献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C.听了英雄事迹的报告,极大地激励了同学们刻苦学习,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而早日成才。
D.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政府公务人员素质高,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B.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是孟子的观点。
D.《非攻》选自《墨子》,墨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重要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
二.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1),。
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2),,,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
(3),;,得天人之旧馆。
(4),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5)雄州雾列,。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6)此地有崇山峻岭,,,映带左右。
(7)是日也,天朗气清,。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三、作文(满分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论语》上有句名言: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字面意思是说,明知做不到也一定要去做。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讲科学的盲目蛮干;还有人认为……
这句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模块部分(满分50分)
1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涣散言者无罪,闻者足诫宽宥(yǒu)汗流浃(jiā)背
B.脉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翘(qiáo)首饮鸩(jiū)止渴
C.殉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揩(kāi)油断壁残垣(yuán)
D.付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摇曳(yè)乳臭(chòu)未干
1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够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森林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②上个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韩国本土文化在日本、美国文化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文化的冲击下,几乎被。
③船到胥门码头的时候已是皓月当空,美国朋友在频频回望中离开,那神情分明还在苏州美妙的夜景之中。
A.调控湮没沉湎
B.调节湮没沉醉
C.调节淹没沉湎
D.调控淹没沉醉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商家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请君入瓮,然后再用若干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B.在合理范围内,光明正大地上调价格无可厚非,顾客也还能接受,可是表面不涨价,暗地里减分量就有失诚信了。
C.受“限购”政策影响,不少地产商开始对艺术品收藏跃跃欲试,有人预测,今后几年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将会持续走高。
D.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与家庭影院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现在有很多智能手机已经具备了家庭影院的高清视频播放功能。
1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高招艺术类考生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促使文化课成绩水涨船高,一些艺考生开始为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
B.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本着人道主义为原则,先后派遣救援人员前往当地协助救援。
C.杜甫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丰富阅历,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诗风,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暴雪袭击,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16.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绘画,是画给人看的,通常被称作视觉艺术。
。
这种凭借视觉而引起它种感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联觉,也有人叫做通感。
①于是,一艺而兼众妙,仅仅作用于人们眼睛的绘画,却似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感官
②通过画家的写形绘色,人们仿佛可以听到鸟鸣蛙唱、流水叮咚;似乎可以嗅到花香阵阵、芳草袭人
③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完整鲜明而可感的艺术境界
④也好像能够触摸到石坚雪寒、山温水软
⑤然而优秀的作品并不停留于观者的视觉
A.②④③⑤①B.⑤①②④③C.②④⑤①③D.⑤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2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东垣老人李君,讳①杲,字明之。
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
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
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
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
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
或不给者,尽周之。
泰和中,岁饥,民多流亡,君极力赈救,全活者甚众。
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
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
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
“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②吾过!
”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
学数年,尽得其方法。
进纳得官,监济源税。
彼中民感时行疫厉,俗呼为大头天行。
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
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
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
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
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
壬辰北渡,寓东平;至甲辰,还乡里。
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
“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
”德父曰:
“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
”他日,偕往拜之。
君一见曰:
“汝来学觅钱医人乎?
学传道医人乎?
”谦父曰:
“亦传道耳。
”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
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
“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
”谦父力辞不受。
君曰:
“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
汝勿复辞。
”君所期者可知矣。
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
“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
”得年七十有二,实辛亥二月二十五日也。
(取材于元·砚坚《东垣老人传》,有删改)
注释:
①讳:
古代称死后的尊者时,在名前加“讳”字,表敬意。
②志:
记,这里是“弥补”的意思。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不给者,尽周之给:
供给
B.复下之,比比至死比比:
接连,连续
C.艰其人,奈何艰:
为……感到困难
D.慎勿湮没,推而行之慎:
千万
1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
B.与人相接,无戏言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
C.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嘉其久而不倦也
D.学数年,尽得其方法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
等到长大以后,李杲忠诚守信、淳厚恭敬,在结交朋友的事情上非常慎重
B.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
听说易水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高超,李杲就捐给他金银绸缎并前去拜访他
C.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
李杲特意把药方雕刻在木版上永久保存,并刻印出来,张贴在人多的地方
D.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
于是罗谦父就跟着李杲学习,罗谦父的日常费用和饮食,都仰仗李杲来提供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杲稳重自持。
街区里一般人认为是欢娱惬意的游乐场所,他都不曾去过。
B.李杲乐善好施。
泰和年间,谷物歉收,他竭尽全力救济了很多流离困顿的百姓。
C.李杲富有孝心。
他为自己不懂医术而失去母亲非常悲痛,决心学医来弥补过失。
D.李杲师德高尚。
他亲自拜访罗谦父,并毫无保留地将医学大道传给这位继承人。
2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2—24题(15分)
我的秦腔记忆
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
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我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的古装戏。
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声。
起初,我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的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
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
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的吼唱,曾经震得我捂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的颇为急切的需要了;白须老生的苍凉和黑须须生的激昂悲壮,在我太浅的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生和花旦的洋溢着阳光和花香的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的妙音;还有丑角里的丑汉和丑婆婆,把关中话里最逗人的语言作最恰当的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的哄笑迎来送走……我后来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文革”结束后,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重新上演了。
各种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
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
“这才是戏!
”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
“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群体的心怀。
“文革”禁绝所有传统剧目的同时,只推广10个京剧“样板戏”,关中的专业剧团和乡村的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演出。
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腔调是秦腔的,但内容却与秦人生活无关。
于是,就有了“秦腔不姓秦了”的调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的拿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
在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累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
久而久之,连我家东隔壁小卖部的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的时候,也许我一时写得兴起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的名字,问我“今日咋还不放戏?
”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录音机。
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的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在诸多评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腔弦音。
如果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感受,却是我听秦腔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得到的潜效能。
我在久居的日渐繁荣的城市里,有时在梦境,有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眼前会幻化出旧时储存的一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的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的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儿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的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的被太阳晒得亮闪闪的麦茬子,融进台田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的太阳的霞光里。
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的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儿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的“彩腔”,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取材自陈忠实同名散文)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一段写到村里人看戏的不同场景,说明了不管季节如何变化,秦地百姓看戏的热情都不会减退。
B.在父亲的点拨下,最初对秦腔音乐没有感觉的作者逐渐找到欣赏门径,进而形成自己的戏曲欣赏倾向。
C.作者认为,把京剧“样板戏”改编移植成秦腔后,多了一些安静少了点热闹,因此让人觉得不够过瘾。
D.文中写对秦腔名家演出录音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秦腔的迷恋,也反映出作者与秦地百姓的真挚情意。
E.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因此评论普遍反映其中有秦腔风韵。
2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1)文章第三段详尽描述了秦腔的音乐、唱腔、语言,有什么作用?
(3分)
(2)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中“秦腔到底又姓秦了”这句话的含意?
(4分)
24.文章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幻化出的两个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句读文段参考译文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来献鱼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子劝他说:
“您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鱼?
”他回答说:
“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爱吃鱼,也不能自己为自己提供鱼了。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就能够长期自己为自己提供鱼了。
”公孙仪是懂得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的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垣老人李先生,名杲,字明之。
他的祖先世代居住在眞定,在金钱财货方面很富裕。
李先生幼年的时候,和一般孩子不同;等到长大了,李先生更懂得忠诚守信、淳厚恭敬,在与人交往上非常慎重,和人相处,从来不说开玩笑的话。
街区里一般人认为是欢娱惬意的场所,他都不曾去过。
大概天性就是这样。
他向王内翰从之学习《论语》《孟子》,向冯内翰叔献学习《春秋》。
住处有空地,(李先生)建了一所书院,接待读书人。
有的读书人生活不丰足,(李先生)就竭尽所能来救济他们。
泰和年间,连年饥荒,老百姓大多逃亡流落在外,李先生极力赈济救助,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母亲王氏卧病在床,他让乡里的几名医生救治母亲。
是用温药还是用凉药,是用寒药还是用热药,医生们的说法不同;很多药都试了,但竟然没有人知道她患了什么病症就去世了。
李先生对自己由于不了解医术而失去了母亲十分悲伤,他发誓说:
“如果能遇到医术高明的医生,一定努力学习来弥补我的过错!
”(李先生)听说易水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先生医术名闻天下,就带着黄金和丝绸去拜访他。
学了几年,全部学到了张元素的医术。
(后来),李先生交纳钱粮买取官爵,主管济源县的税收。
那里的百姓感染了当时流行的瘟疫,习惯称呼为大头天行。
医生把医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没有(找到)和(疫厉)对症的方子,医生就拿出个人的见解,胡乱地用“下法”治疗这种病,不见效;还用“下法”治疗这种病,(病人)接连死去。
医生不认为这种治疗方法是错误的,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也)不认为(这种治疗方法)是不对的,只有李先生在内心悲伤,他废寝忘食(创制药方),他依据病变探讨病因,察析病状寻求病根,创制了一个药方,给(病人)服下,马上就有效果。
(李先生)特别(把)药方镌刻在木版上永久保存,(并印刷出来),张贴在在行人聚集的地方,用了这个方子的病人没有不见效的。
李先生当初不凭借医术出名,别人也不了解李先生精通医术。
李先生为躲避战乱而移居到汴梁,就凭借医术在高官中间交往。
他治病上取得明显而又良好疗效的事迹,全都记载在别的书中。
壬辰年北渡黄河,寄居(在)山东东平县;至甲辰年返还家乡。
一日,他对友人周都运德父说:
“吾老了,想(把)医术留传给后代,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怎么办?
”德父曰:
“廉台罗天益谦父,品行敦厚朴实,曾为作为事业的医学还不精通而感到遗憾,有志于继续学习。
您想要传授医道,这个人应该是可以的。
”过些天,(周德父和罗谦父)共同来拜见李先生。
(李先生)一见(罗谦父)就问:
“你是来学做赚钱的医生呢?
还是为了做继承和发扬医学的医生呢?
”罗谦甫说:
“只是继承和发扬医学而已。
”(罗谦父)于是跟着李先生学习,日常费用和饮食,都依靠李先生提供。
(罗谦父)坚持学习了三年,(李先生)赞许罗谦父能长期坚持并且不知疲倦,就送给了罗谦父二十两银子,说:
“我知道你生活很艰难,担心你思想、情感(因此而)引起波动,半途而废,可以拿这二十两银子供养妻子儿女。
”罗谦父竭力推辞不接受。
李先生曰:
“吾连大的医道都舍得,怎么会吝啬钱财?
你不要再推辞了。
”李先生所希望的事情可以知道了。
临终时,(李先生把)平日所著的书检查考定(完毕),(然后把)书籍按类相合并,摆在几案前,嘱咐罗谦父说:
“这些书交给你,不是为了李明之、罗谦父,而是为了天下后世,千万不要埋没失传了,要推行并使它流传下去。
”李先生去世年纪是七十二岁,去世的时间是辛亥年二月二十五日。
22.(4分)AD(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综合理解。
B项中,“父亲的点拨”于文无据;C项中“多了一些安静少了点热闹”是对原文的曲解;E项中,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并非“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另也并非“评论普遍反映”,而是有“不止一位评家说到”)
评分标准:
答对一项,2分;两项都对,4分。
超出两项,以前两项为准。
23.
(1)(3分)(本小题综合考查对作者思想观点的理解和对文本思路的梳理)
要点一:
使读者直观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要点二:
形象表达了作者初听秦腔时的感受。
要点三:
说明秦腔对作者欣赏倾向的深刻影响。
要点四:
照应上文写出自己从看热闹到喜爱秦腔的变化过程。
要点五:
为下文写秦腔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影响作铺垫。
评分标准:
五个要点答出三个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2)(4分)(本小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①“文革”中内容与秦人生活相去甚远的秦腔,让人觉得“秦腔不姓秦”;“秦腔到底又姓秦了”形象地传递了人们对秦腔恢复与秦人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的联系而感到的由衷喜悦;②表现出秦腔与秦人生活的密不可分,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回归生活的赞美之情。
要点①要点②各2分。
意思对即可。
24.①作者首先通过这两个幻景,形象地表现了秦腔带给秦人秦地的幸福愉悦。
②表达出作者对秦腔秦人以及秦地的真挚热爱。
(每点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