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常见手术的名称篇.docx
- 文档编号:10441201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0.49KB
肝胆外科常见手术的名称篇.docx
《肝胆外科常见手术的名称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胆外科常见手术的名称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肝胆外科常见手术的名称篇
肝胆外科常见手术名称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肝胆外科常见手术名称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
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㈠健康史:
包括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婚育史、家族史。
㈡身体状况
1、主要器官及系统功能状况: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①内分泌系统②肝脏
2、辅助检查:
了解实验室各项检验结果,如血、尿、粪三大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结果,了解X线、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心电图、内镜检查报告和其他特殊检查结果。
3、手术耐受力:
①耐受良好:
全身情况较好、无重要内脏器官功能损害、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者;②耐受不良:
全身情况不良、重要内脏器官功能损害较重、疾病对全身影响明显、手术损害较大者。
㈢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术前病人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了解家庭成员、单位同事对病人的关心及支持程度;了解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⑴解释疾病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⑵介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注意点。
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缓解和消除病人及家属焦虑、恐惧的最佳方法。
⑷充分估计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手术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期望值,及时发现引起情绪或心理变化的诱因,对症实施心理疏导。
2、完善辅助检查,提高手术耐受性
⑴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功能
⑵血液生化包括肝、肾功能、心功、电解质、血糖、HIV、肝炎病毒、梅毒。
若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需输注血浆、人体白蛋白及营养支持。
⑶测定血型、备血
⑷肺功能
⑸心电图
⑹影像学x线、B超、CT、MRI
3、饮食和休息:
鼓励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消除引起不良睡眠的诱因,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告知放松技巧,促进病人睡眠。
病情允许者,适当增加白天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安眠药。
4、输血和补液:
拟行大、中手术前,遵医嘱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备好红细胞或血浆。
凡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者,在术前予以纠正。
5、胃肠道准备:
⑴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以防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⑵行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日进流食;
⑶消化道或某些特殊疾病(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应放置胃管;⑷术前1日晚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或口服和爽导泻。
6、适应性训练:
⑴指导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以适应术后床上排尿和排便;⑵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⑶术前2周戒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
教会病人正确深呼吸、咳嗽、咳痰方法并进行练习。
7、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⑴术前一日洗头、理发、剪指(趾)甲(去除指甲油)、沐浴及更换清洁衣裤。
⑵术前备皮:
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重点是充分清洁手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
①腹部手术:
上起乳头联线,两侧至腋后线,下至耻骨联合,并剃除阴毛。
②腹股沟区手术: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1/3内侧,两侧至腋后线,并剃除阴毛。
③会阴及肛周手术:
上自髂前上棘,下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及臀部,剃除阴毛。
8、术晨护理
⑴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⑵手术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病人有体温、血压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时,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延期手术。
⑶肝胆胰及上腹部手术者,术前置胃管。
⑷术前30分钟遵医嘱注射术前用药。
⑸病人入手术室前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
⑹排尽尿液,估计手术时间长或拟行盆腔手术者,应留置导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以免术中误伤。
⑺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检查片、CT片、特殊药物或物品等,随病人带入手术室。
⑻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及名称等,做好交接。
⑼根据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准备麻醉床,备好床旁用物,如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输液架、吸氧装置等。
二、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㈠术中情况:
了解手术方式和麻醉类型,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术中出血、输血、补液量以及留置的引流情况等,以判断手术创伤大小及对机体的影响。
㈡身体状况
1、生命体征:
评估病人回到病房时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切口状况:
了解切口部位及敷料包扎情况,有无渗血、渗液;
3、引流管:
了解引流管种类、数量、位置及作用,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量、性状、颜色等;
4、肢体功能:
了解术后肢体感觉恢复情况及四肢活动度;
5、体液平衡:
评估术后病人尿量、各种引流的丢失量、失血量及术后补液量和种类等;
6、营养平衡:
评估术后病人每日摄入营养素的种类、量和途径,了解术后体重变化;
7、术后不适及并发症:
了解有无切口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尿潴留等术后不适,评估不适的种类和程度;评估有无术后出血、感染、切口裂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8、辅助检查:
了解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气分析等结果,尤其注意尿比重、血清电解质水平、血清清蛋白及血清转铁蛋白的变化。
㈢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术后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刀认识和看法,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感受,进一步评估有无引起术后心理变化的原因。
【护理措施】
㈠一般护理
1、安置病人:
⑴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旁交接;⑵搬运病人时动作轻稳、注意保护头部、手术部位及各种引流管和输液管道;⑶正确连接各种引流装置;⑷检查输液是否通畅;
⑸遵医嘱监护、吸氧;⑹注意保暖,但避免贴身放置热水袋,以免烫伤。
2、体位:
根据麻醉类型及手术方式安置病人体位⑴全麻者,去枕平卧6-8小时;⑵腰、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小时;⑶腹部手术者,待平稳后,取低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便于引流,并可使腹腔渗血液流入盆腔,避免形成膈下脓肿。
3、病情观察
⑴生命体征:
中、小型手术病人,手术当日每小时测量1次脉搏、呼吸、血压,监测6-8小时至生命体征平稳。
对大手术、全麻及危重病人,必须密切观察,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神志,直至病情稳定,随后可改为每小时测量1次或遵医嘱定时测量,并做好记录。
⑵体液平衡:
对于中等及较大手术,术后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对于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留置尿管,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
4、静脉补液:
术后病人多需接受静脉输液直至恢复进食。
术后输液的量、成分和输注速度,取决于手术的大小、器官功能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
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浆、红细胞等,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5、饮食护理
一般需禁食24-48小时,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逐步递增至全量流质,至第5-6日进食半流质,第7-9日可过渡到软食,第10-12日开始普食。
6、休息与活动
⑴休息: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病人的干扰,保证其安静休息及充足睡眠。
⑵活动:
早期活动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恢复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原则上,大部分病人术后24-48小时内可试行下床活动。
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争取在短期内起床活动,鼓励并协助病人在床上进行深呼吸、自行翻身、四肢主动与被动活动等。
活动时,固定好各导管,防跌倒,并予协助。
7、引流管护理:
区分各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和作用,并做好标记,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若引流液粘稠,可通过负压吸引防止堵塞;术后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压迫或堵塞。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引流袋每日更换(如为抗返流引流袋每5日更换)一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
8、手术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及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异常。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并注意观察术后切口包扎是否限制胸、腹部呼吸运动。
缝线拆除时间:
上腹部、背部、臀部为7~9天;下腹部、会阴部为5~7天;四肢为10~12天(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为14天,必要时可间隔拆线。
㈡术后不适的护理
1、切口疼痛:
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
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又加剧,需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
⑴评估和了解疼痛的程度;⑵观察病人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⑶鼓励病人表达疼痛的感受,简单解释切口疼痛的规律;⑷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⑸大手术后1-2日内,可持续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⑹尽可能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要,如协助变换体位,减少压迫等;⑺指导病人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止痛方法,减轻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如分散注意力等。
2、发热:
是术后病人最常见症状。
由于手术创伤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0.1-1℃,一般不超过38℃,术后1-2日逐渐恢复正常。
但若术后3—6天仍持续发热,则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手术切口和肺部感染是常见原因。
⑴监测体温及伴随症状;⑵及时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或波动感;⑶遵医嘱应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⑷结合病史进行胸部X线片、B超、CT、切口分泌物涂片和培养、血培养、尿液检查等,寻找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3、恶心、呕吐:
麻醉作用消失后自然消失。
其次为颅内压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低钾、低钠等所致。
腹部手术后病人出现频繁呕吐,应警惕急性胃扩张或肠梗阻。
⑴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⑵行针灸治疗或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镇静药物及解痉药物;⑶持续性呕吐者,应查明原因并处理。
4、腹胀:
是胃肠道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低钾所致。
⑴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⑵协助病人多翻身,下床活动;⑶遵医嘱使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⑷若是因腹腔感染,或机械性肠梗阻导致的腹胀,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者,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5、尿潴留:
⑴稳定病人情绪,采用诱导排尿法,如变换体位、下腹部热敷或听流水声等。
⑵遵医嘱采用药物、针灸治疗;⑶上述措施无效时在无菌操作下导尿,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尿潴留时间过长或导尿时尿量超过500ml者,留置导尿管1-2日。
6、呃逆:
⑴术后早期发生者,压迫眶上缘,抽吸胃内积气、积液;⑵遵医嘱给予镇静或解痉药物;⑶上腹部手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者,要警惕吻合口漏或十二指肠残端漏、膈下积液或感染的可能,作超声检查可明确病因。
一旦明确,配合医师处理。
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
⑴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手术切口、若切口敷料被血液渗湿,可怀疑为手术切口出血,应打开敷料检查切口以明确出血状况和原因;⑵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颜色变化;⑶未放置引流管者,可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评估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如烦躁、心率增快(常常先于血压下降)、尿量少、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等,特别是在输入足够的液体和血液后,休克征象仍未改善或加重,或好转后又恶化,都提示术后出血;⑷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只有通过密切的观察,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才能明确诊断;⑸少量出血时,一般经更换切口敷料、加压包扎或全身使用止血剂即可止血;出血量大时,应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血或血浆,做好再次手术止血准备。
2、切口裂开:
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在突然增加腹压,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时,病人自觉切口剧疼和松开感。
⑴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估计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人,术前加强营养支持;⑵对估计发生此并发症可能性大的病人,在逐层缝合腹壁切口的基础上,加用全层腹壁减张缝线,术后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伤切口,减轻局部张力,延迟拆线时间;⑶及时处理和消除慢性腹内压增高的因素;⑷一旦发生大出血,立即平卧,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惊慌,告知病人勿咳嗽和进食进饮;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用腹带轻轻包扎,与医师联系,立即送往手术室重新缝合;凡肠管脱出者,切勿将其直接回纳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3、切口感染:
⑴术后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⑵保持伤口清洁、敷料干燥;⑶加强营养支持,增强病人抗感染能力;⑷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4、肺部感染:
⑴保持病室适宜温度(18-22℃)、湿度(50%-60%),维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000-3000ml;⑵术后卧床期间鼓励病人每小时重复做深呼吸5-10次,协助其翻身、扣背,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⑶教会病人保护切口和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⑷协助病人取粘稠者予雾化吸入;⑹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
5、尿路感染:
⑴术前训练床上排尿;⑵指导病人术后自主排尿;⑶出现尿潴留及时处理,留置尿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⑷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在1500ml/d以上;⑸观察尿液并及时送检,根据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6、深静脉血栓形成:
⑴加强预防:
鼓励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按摩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促进血液循环;术后穿弹力袜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对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者,可遵医嘱预防性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复方丹参片。
⑵正确处理:
①严禁经患肢静脉输液,严禁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②抬高患肢、制动,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配合理疗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③遵医嘱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溶液,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④血栓形成3日内,遵医嘱使用溶栓剂及抗凝剂进行治疗。
7、压疮:
⑴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对有压疮风险的病人使用减压贴或气垫床;保持病人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使用便盆时协助病人抬高臀部;协助并鼓励病人坚持每日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鼓励早期下床;增加营养;⑵去除致病原因;⑶小水疱未破裂可自行吸收;大水疱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⑷浅度溃疡用透气性好的保湿敷料覆盖;坏死溃疡者,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
8、消化道并发症:
常见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⑴手术前灌肠、留置胃管;⑵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早纠正低血钾、酸中毒等;⑶术后禁食、胃肠减压;⑷半卧位,按摩腹部;⑸尽早下床活动。
㈣心理护理:
加强巡视,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自身想法,明确其所处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满足其合理需要,提供有关术后康复、疾病方面的知识,帮助病人缓解术后不适;帮助病人建立疾病康复的信心,告知其配合治疗与护理的要点;鼓励病人加强生活自理能力,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及预后。
㈤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活动量从小到大,一般出院后2-4周可从事一般性工作和活动。
2、康复锻炼:
告诉病人康复锻炼的知识,指导术后康复锻炼的具体方法。
3、饮食与营养:
恢复期病人合理摄入均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用药指导:
需继续治疗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5、切口处理:
切口拆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1-2日,以保护局部皮肤。
若带开放性伤口出院者,将门诊换药时间及次数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
6、复诊:
告知病人恢复期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异常立即返院检查。
一般手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1次,以评估和了解康复过程及切口愈合情况。
第二篇
常见手术中肝外胆道损伤及其预防
CommonAccidentalInjuriesofBiliaryTractsandTheirPreventions
inProcedures
肝胆手术、部分胃十二指肠手术误伤肝外胆管,致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这是上腹部手术应该谨慎避免的失误。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肝外胆管损伤及其预防。
1.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因炎症粘连比较明显,在分离胆囊管时,没有仔细分辨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关系,误将胆总管当成胆囊管结扎、切断,致术后胆汁瘘(图1)。
预防:
在分离、切断胆囊管前要仔细解剖出胆总管以及肝总管,看清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后再行胆囊管切断、结扎。
2.胆囊管和肝总管以锐角汇合成胆总管。
尤其术者在术中结扎胆囊管时,过度提拉胆囊管,易使胆总管上端成角屈曲,以致误将胆总管末端当作胆囊管而部分结扎(图2)。
预防:
仔细解剖出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辨清三者之间的交接部位;提拉胆囊管不可过度,以免误扎胆总管;结扎时,应离胆总管0.5cm左右。
3.存在右侧副肝管且开口位置较低,靠近胆囊管走行,在分离切断胆囊管的同时易误伤右侧副肝管,导致胆瘘(图3)。
预防:
对肝外胆管的变异,应该有思想准备,遇到不甚明确的胆管时,应将肝十二指肠韧带打开,解剖出左、右肝管以及肝总管、胆总管,辨清关系以后再行结扎。
4.分离结扎胆囊动脉时,不小心致动脉撕裂,或结扎线脱落,动脉回缩致出血,术野不清楚,盲目钳夹止血时,误伤胆总管(图4)。
预防:
分离胆囊三角,解剖胆囊动脉时切忌动作粗暴,以免致动脉撕裂,结扎应靠近胆囊,而且要结扎后缝扎,以防线结脱落。
若发生胆囊动脉出血,不应盲目钳夹,应用示、拇指捏住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固有动脉止血,然后找出出血部位,再钳夹缝扎止血。
5.右侧副肝管开口于胆囊管。
这种变异比较少见,术中不注意,按常规结扎、切断胆囊管,致右侧副肝管损伤(图5)。
预防:
术中仍需注意胆道变异,若发现胆囊异常粗大时,先不要急于结扎,最好解剖出胆囊管全程,然后再行结扎、切断。
6.胆总管口径较细,探查以后放入的“T”形管过粗,缝合以后的胆总管张力过大,致缝合处胆总管壁血运障碍而坏死,术后3~5天形成胆漏,可致胆总管狭窄或胆汁瘘(图
6)。
预防:
胆总管切开探查时,“T”形管的外径应和胆总管内径相适合,切口缝合时不应有张力。
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致十二指肠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和粘连,使胆总管移位。
行胃大部切除时,处理胃右动脉,不仔细分离、解剖,误将胆总管一起夹住误伤,甚至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夹断,将其内的胆总管、门静脉、肝动脉切断而致严重的损伤(图7)。
预防:
行胃大部切除术,处理胃右动脉时,一定要辨清幽门、十二指肠、胰腺间的关系。
钳夹胃右动脉时,一定要扪清肝动脉的位置,不可超过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左缘。
8.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透至胰头,因瘢痕收缩可致胆总管下端和溃疡关系密切,在行胃大部切除、切除溃疡的同时,易致胆总管下端甚至胰管被切断,致胆汁瘘(图8)。
预防:
比较完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是行十二指肠溃疡旷置性胃大部切除术(Bancroft术)。
9.十二指肠第二段憩室,较多位于肝胰壶腹周围,紧靠胆总管开口,行憩室切除时,
若不注意胆总管开口,易致胆总管下端甚至连同胰管一同损伤(图9)。
预防:
行十二指肠第二段憩室切除时,应注意胆总管下端,也可自胆总管插一导尿管入十二指肠做引导,以避免损伤。
10.肝叶外伤或肿瘤行肝叶切除时,肝左、右管解剖不清楚,或左、右肝管变异,切线过分靠近肝门,易误伤对侧肝管,甚至肝总管(图10)。
预防:
行肝叶切除时,一定要解剖出左、右肝管和肝总管,以便准确处理。
图1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图8
图9
图10
第三篇
胆结石
胆囊癌
胆管癌
肝损伤
肝囊肿
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胰石症
营养不良性肝硬
胰腺囊肿
肝动脉闭塞
肝动脉瘤
胆囊结石
肝脏外伤
胆囊息肉
肝胆外科其他疾病
分流性高胆红
非寄生虫性肝
胆汁淤积性黄
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返流性胃
胆石性肠绞塞
胆结石
胆囊-结肠肝
胆囊管综合征
胆囊癌
胆管良性狭窄
胆管扩张症
胆管结石与胆
胆管癌
胆道出血
单纯性下肢静
肝血管瘤
肝性血卟啉病
肝外胆管损伤
肝损伤
肝囊肿
肝内胆管结石
肝包虫囊肿
肝包虫病
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
急性出血坏死
环状胰腺
慢性胆囊炎
生长激素释放
细菌性肝脓肿
胰石症
血管活性肠肽
原发性硬化性
原发性肝内硬
营养不良性肝
异位胰腺
胰腺外伤
胰腺脓肿
胰腺囊肿
胰腺瘘
胰腺多肽瘤
急性化脓性胆
肝小静脉闭塞
门静脉血栓形
肝动脉闭塞
肝动脉瘤
急性梗阻性化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血吸虫病与肝
胆道蛔虫病与
胆道华支睾吸
胰腺肉瘤
先天性肝内胆
第四篇
2级-130胆囊造口术
2级-131胆囊引流术
2级-132胆襄活检
3级-158肝脓肿引流术
3级-159肝囊肿切开引流术
3级-160肝切开术、肝脏胆石去除术
3级-161肝囊肿开窗术(去顶术)
3级-162胰腺切开引流术
3级-163肝穿刺活检,经皮
3级-164肝活检
3级-165肝部分切除术
3级-166肝契形切除术
3级-167肝囊肿切除术
3级-168肝肿瘤切除术
3级-169肝包囊虫切除术
3级-170肝病损切除术
3级-171肝射频术
3级-172肝缝合术
3级-173肝修补术
3级-174肝抽吸术,经皮
3级-175其它治疗物质注入肝脏
3级-176胆囊切开取石术
3级-177剖腹后胆道造影
3级-178胆囊部分切除术
3级-179胆囊切除术
3级-180残余胆囊切除术
3级-181胆囊管结扎
3级-182胆囊-空肠吻合术
3级-183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
3级-184胆囊-肠吻合术
3级-185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3级-186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3级-187胆管-空肠吻合术
3级-188肝管-空肠R-Y吻合术
3级-189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3级-190胆管-胃吻合术
3级-191胆囊-空肠R-X吻合术
3级-192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3级-193胆总管切开取蛔虫
3级-194胆管切开取石术
3级-195肝胆管切开取石术
3级-196胆肠R-Y吻合术后短臂切开取石
3级-197胆总管探查术
3级-198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
3级-199胆总管切开引流术
3级-200胆管引流术
3级-201肝管置管引流术
3级-202残余胆管切除术
3级-203胆管病损切除术
3级-204胆管切除术
3级-205胆管肿瘤切除术
3级-206胆管囊肿切除术
3级-207总胆管缝合术
3级-208胆总管成形术
3级-209胆总管扩张术
3级-210肝管修补术
3级-211奥狄氏括约肌扩张术
3级-212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
3级-213奥狄氏括约肌成形术
3级-214胆囊修补术
3级-215胆囊空肠瘘切除术
3级-216胆囊胃瘘修补术
3级-217胆囊-十二指肠瘘修补术
3级-218胆瘘闭合术
3级-219胆襄胃瘘关闭术
3级-220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3级-221内窥镜下去除胆道结石
3级-222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
3级-223胆道腔镜检查及取石术
3级-224经皮胆道外引流术
3级-225经腹腔镜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
3级-226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
3级-227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取石术
2级-129肝韧带切除术
2级-130胆囊造口术
2级-131胆囊引流术
2级-132胆襄活检
3级-228胰腺脓肿引流术
3级-229胰腺囊肿引流术
3级-230胰腺探查术
3级-231胰腺切开术
3级-232胰包膜切开引流术
3级-233胰腺穿刺活检术
3级-234胰腺活检
3级-235胰腺囊肿-空肠R-Y内引流术
3级-236胰腺囊肿造口术
3级-237胰腺囊肿-空肠吻合术
3级-238胰腺囊肿-胃吻合术
3级-239胰尾切除术
3级-240胰腺缝合术
3级-241胰腺-胃吻合术
4级-67肝部分切除+肝肿瘤切除
4级-68肝血管瘤切除术
4级-69肝癌根治术
4级-70肝叶切除术
4级-71半肝切除术
4级-72肝移植术
4级-73胆囊癌根治术
4级-74复杂性内引流术
4级-75总胆管切除术
4级-76肝管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胆 外科 常见 手术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