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理论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0440278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1.89KB
冲突理论整理.docx
《冲突理论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突理论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突理论整理
冲突理论整理
一、冲突理论的起源
(一)马克思
马克思的冲突理论关注的是阶级冲突,阶级和阶级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理论当中,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剥削其他阶级,但是,被统治阶级发现,在可能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革命方式来推翻统治阶级,建立一种更加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社会秩序。
马克思、恩格斯更多地强调由经济而造成的冲突。
(二)韦伯
韦伯的多元分层冲突理论。
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不同群体以及个人利益都能够形成人类社会中的冲突关系,而不仅仅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单一的冲突。
韦伯强调的是,社会分层的多维层面,尤其是阶级、地位和权力组织等维度。
在韦伯看来,冲突关系的基础可以来自于很多不同的利益类型,包括社会的、物质的和政治的。
而其中对社会系统的解释最为重要的利益类型,是政治的或者组织的冲突和统治。
韦伯同时强调冲突的缘起与政治权威合法性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被统治者撤销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他们更有可能寻求冲突”。
由于社会缺乏有效的流动机制,主要是缺乏向上流动的机制,一小部分人掌握了权力、财富和声望,而作为被统治者的绝大部分人则被排除在外,而被统治者拒绝合法性来自于整个社会权力、财富和声望的高度相关。
于是他们怀疑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一旦他们当中少部分人利用自身的魅力将被统治者的不满情绪调动起来,冲突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三)齐美尔
齐美尔的有机功能论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互动交往的一种形式,冲突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冲突既是利益冲突的反映,也是社会行动者本能的反应,冲突并不一定引起社会各系统的崩溃和变迁。
社会冲突是促进社会有机体团结和统一、保持社会系统整体完整的过程。
他的有机功能论是科塞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
科塞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著作中形成了他的冲突理论。
齐美尔关注的是不太激烈的冲突,认为冲突不激烈,对社会的整合发挥积极作用;如果冲突激烈,则会对社会的整合发挥消极作用。
二、成熟时期的传统冲突理论
(一)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达伦多夫从自己的社会观出发,认为功能主义具有乌托邦的性质。
他指出,功能主义的观点不是从日常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中发展出来的,而是由社会学家主观地想象出来的。
它对社会学研究非但无用,甚至会有不良的影响。
因而达伦多夫主张从功能主义相反的方面去研究社会和建立社会学理论。
1.社会冲突的根源
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社会结构,而不是别的。
这种特定社会结构就是阶级结构。
但是这种阶级结构不是根据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划分的,而是根据统治与服从之间的权威关系来划分的。
他认为,到了20世纪,西方工业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划分也有了新的基础,这就是权力的占有与否。
达伦多夫对“权力”和“权威”的解释,基本上沿用了韦伯的定义,即权力是不顾反对而把某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权威是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的权力。
他认为,现代社会就是围绕“权力”和“权威”而形成了两个阶级:
一方是占有很多权力和权威的阶级,另一方面是被迫服从权力和权威的阶级。
这两个阶级存在于社会的任何一个组织中。
根据达伦多夫的观点,强制协作联合体中,或者说社会组织中,虽然存在着社会对立,但不是说冲突就一定发生。
社会冲突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达伦多夫用“准群体”和“显群体”这两个概念阐述了社会冲突的条件。
群体利益有“潜在”与“显在”之别。
潜在的利益是由人们所承担的角色决定的客观的利益,但是它处于人的无意识状态。
显在的利益则是指为人们所意识到的,并被人们作为目标来追求的利益。
然而群体的潜在利益总是要向显在利益转化的。
当群体以显在利益为基础时,群体中的人们便产生了共同的阶级意识,觉知了共同的利益,并组织起来追求这些利益,这时,准群体也就变成了“显群体”。
一旦社会冲突形成了,企图压制和消灭冲突是徒劳无益的。
只能通过制度化来调节冲突。
2.社会冲突的程度
达伦多夫从冲突的强度与烈度两个方面研究了社会冲突的程度。
强度是指冲突各方面的能量消耗以及卷人冲突的程度,人们是否完全投人到一定的冲突中,冲突是大还是小,等等。
烈度则是指斗争双方用以追求他们利益的手段。
烈度的范围是很大的,从和平谈判到公开的暴力行为等等。
(1)影响冲突强度的因素
①社团的重叠程度。
社团的重叠是指,人们在多种强制性联合体中具有相同的角色地位。
社团的重叠程度越高,冲突的强度就越大。
这是因为社团重叠时,冲突各方具有多种利益的对立,从而将不同场合产生的能量汇合成一体,不顾一切的利益冲突将会发生。
②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的相关程度。
如果统治阶级成员凭借手中的权力,谋各种物质利益,就会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在报酬和获取报酬的途径上扩大了差距和不平等。
这样,就会加强两大阶级结构的形象和矛盾,增大冲突强度。
③社会流动性的程度。
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和团体中,垂直流动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如果社会和团体不为人们的向上流动提供任何机会,统治与被统治群体的成员构成是刚性状态,冲突的激烈程度就会增加。
如果情形相反,阶级冲突就不可能广泛和重要。
因为,“如果流动增加,组织的团结就不断为人们之间的竞争所取代,人们投人到阶级冲突的能量就会减少。
”
(2)影响冲突烈度的因素
达伦多夫认为,影响冲突烈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①社会经济的剥夺情况。
冲突的烈度取决于被统治阶级的社会经济剥夺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绝对的剥夺是指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人们同时也处于社会经挤地位的最低层的现象,相对剥夺是指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人们,其生活水平高于最低生活水平,但同高于他们的人相比时富裕程度和社会经挤保障又较低的现象。
②冲突的调节。
冲突的调节,就是冲突的控制方式,它是影响冲突,烈度的最重要因拿之一。
冲突的调节与冲突性利益群体形成的政治条件有关。
有时,占据统治地位的人往往阻止冲突性利益群体(对抗性的党派、工会等),并认为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然而,不管压制冲突的这种努力怎样被证明是合理的,冲突和对抗是不能排除的。
这种作法只能使冲突隐藏到表层之下,在那里,冲突酝酿着、积累着,一旦爆发,就常常采用暴力形式。
调节冲突需要具备三项条件:
1.冲突双方均承认对方有合法的但又相互对立的利益;2.利益群体有自己的组织,有处理争端的公共机构;3.冲突双方都同意遵守一些正式的冲突规则,如怎样谈判,怎样达成协议,违规制裁及如何变更规则本身,等等。
这些条件存在于开放的民主社会中。
3.社会冲突的结果
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结果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权威结构的变迁。
他概括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变迁:
第一,所有统治人员的更换;
第二,部分统治人员的更换;
第三,把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合到统治阶级的政策中。
他又称第一种变迁是革命变迁;第二种变迁是改革变迁;第三种变迁是最低层次的变迁。
第三种变迁可使统治阶级长久地维持其权威的合法性。
(二)科塞的冲突功能主义
1.冲突概念
《冲突的社会功能》科塞对“冲突”概念作了限制,并不泛指一切社会冲突。
他对冲突概念所作的限定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不涉及冲突双方关系的基础,不涉及冲突核心价值的对抗。
如在美国,从堕胎到核能、繁多的税收等问题上都存在冲突,但这些问题并不涉及核心价值,因而冲突不会威胁到社会结构。
第二,是指社会系统内不同部分(如社会集团、社区、政党)之间的对抗,而不是指社会系统本身的基本矛盾,不是革命的变革。
第三,是指制度化了的对抗,也即社会系统可容忍、可加以利用的对抗。
科塞认为,社会体系内每一种成份、每一个部门都是彼此相关联的,在社会系统运转时,由于各个部门对社会系统的整合与适应程度不一致,会导致不同部门操作及运行方式和过程不协调,造成社会系统运行出现紧张、失调和利益冲突现象,整个社会体系处于绝对不均衡中,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社会运行中的常态。
2.冲突的原因
3.冲突的作用
冲突对社会具有整合作用,形成社会安全阀机制。
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一方面导致了社会不和谐,另一方面又对社会起到了整合作用。
群体之间的冲突有助于群体内的凝聚与整合;群体内部的冲突也有助于群体内部的凝聚和整合;冲突有助于群际关系的整合。
当然,冲突的社会维持与整合功能是有条件的。
它是通过人们与社会对冲突问题的关注,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其中制度建设和规则的重建是解决冲突问题主要的、带根本性的途径和手段。
“社会安全阀机制”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一类制度或习俗,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常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
科塞认为:
冲突的“社会安全阀”功能好比锅炉上的“安全阀”一样,通过它可以使猛烈的蒸汽不断排泄出去,而不会破坏整个结构。
“社会安全阀”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社会减压,即减轻或缓解冲突双方的敌对情绪;二是社会报警,即向统治阶级或社会管理者显示民情;三是社会整合,即冲突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一体化,形成合力;四是社会创新,即冲突扮演了激发器的角色,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创立。
科塞认为社会冲突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维护社会有机体或社会子系统的重要功能。
科塞的社会冲突正功能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冲突对社会以及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
二,冲突对社会与群体具有稳定的功能。
三,冲突对新群体与社会的形成具有促进
四,冲突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
五,冲突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
(三)特纳的综合冲突理论
综合了传统冲突理论的相关观念
1.冲突的过程
三、传统冲突理论的延续
(一)柯林斯:
新韦伯主义功能论
柯林斯分析社会最基本的微观单位,是包含两个面对面互动的“际遇”。
际遇。
即是一个“共享的谈话现实”,并涉及拥有各种资源和互动动机的个体间的谈判。
每个人都有资源,如对上次交谈的记忆、特定的知识、语言风洛、广泛沟通的途径、唤起人们支持或强制人们同意的能力、决定集合场所的能力等等。
这些资源可定义为“文化资本”。
柯林斯在社会具体分析中,使用社会分层模型试图架通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这一模型认为,在微观层次上,分层表现在统治和服从的关系中;在宏观层次上,分层表观在不同的群体或不同类别的人对各种财富的不同支配中。
在微观层次上,统治和服从的关系是由依从的仪式来象征的,这些仪式可以推断是下层人与上层人互动时,甚至在没有公开冲突的情况下,作为他们通常行为的一部分而采取的。
这种仪式甚至也会表现在日常的际遇之中。
在宏观层次上,柯林斯还试图解释庞大复杂的组织和社会制度的社会过程。
他并不把自己的冲突理论限制在经济冲突或科层组织内部的冲突上,试图让他的模式能够适用于任何一种制度性领域,如家庭、宗教组织、科学与知识的共同体,以及经济、政治和军事结构。
同时,他还试图让他的模型不仅适用于现代工业社会而且也适用于其他社会和以往的历史阶段。
①
柯林斯在微观的分层研究中,分析了“互动仪式链”对于秩序与冲突的意义。
提出了一个基本假设:
社会现实依赖于通过互动而形成的主观定义。
从这一假设出发,他得出了下述两个观点:
第一,“互动仪式链”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第二,“互动仪式链”是冲突的基础。
处在低层被统治地位中的那些人将发展出他们的互动方式,这种方式维护和加强他们的独立自治。
2.冲突根源
(1)支配他人的主观定义
柯林斯直接吸取了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人类生活在一个以象征符号互相交往的世界中。
这个现实的世界是由通过人际交往而确立的共有的主观定义和期望所构成的。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们的主观现实经常不断地被重新商定。
因此,社会现实本身是脆弱的,不稳固的。
在社会生活中,冲突的主要根源是人们想竭力左右或支配他人的主观定义,以便在个人之间的际遇中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优势。
(2)不平等
决定一个人在社会层次体系中的地位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柯林斯采取韦伯的“三因素说”:
即认为经济、权力、声望是决定人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三个因素口除了经济地位的变化外,每个人的社会地位还依据他们所享有的声望以及他们的政治权力而发生变化。
(3)强制力量
现代社会中暴力或强制造成的威胁是冲突的潜在因素。
支配强制手段的那些人能够通过暴力威胁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他人头上。
同时,每个人通常也试图避免为他人的强制力量所支配的局面.或者至少使支配他们的强制力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归根结底,权威或对于社会及其领袖的情感依恋总会有一定的分布方式,对这种分布在意识形态上所作的辩解依赖于暴力强制手段的不同分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突 理论 整理